跳到主要內容
第1799期
2024-11-15

【記者周元曦桃園報導】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於9日至10日,與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和國立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合作,舉辦為期兩天的「桃園市政府113 年度防汛青年營」。活動旨在藉由邀請桃園大專院校學生,增加學生對於水利防災的關心與行動力,進而吸引桃園在地青年,在未來成為社區防汛志工的一員。

主辦方水務局副總工程司蘇鴻表示,每次風雨來臨,容易造成桃園地區淹水,因此學生學習如何防範十分重要。「目前桃園社區的防汛志工都是由已退休的叔叔阿姨擔任,所以主辦方希望,防汛的知識和經驗能夠拓展到年輕人。」蘇鴻解釋道。營隊課程包含靜態與動態,前者包括認識水環境的講座,後者包括無人機操作、社區防災避難圖的設計以及戶外地形探勘。

來自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博士柯凱元帶領學生前往戶外,觀察潛在的資源點與災害點,並講解地形、設備在防汛時有和功效。圖/周元曦攝

來自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博士柯凱元帶領學生前往戶外,觀察潛在的資源點與災害點,並講解地形、設備在防汛時有和功效。圖/周元曦攝

營隊開始時,由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博士柯凱元帶領學生分組進行戶外地形探勘,尋找並拍攝隱藏的資源點與災害點。其中一組學生將一座小型滯洪池拍攝下來,並把照片貼在地圖上。照片旁亦註明滯洪池作為資源點,能在暴雨來臨時,控制洪水蔓延的速度。另外,​​其他學生以同樣模式,標註倒塌的樹木為災害點,並記錄樹木會成為逃難時的潛在阻礙。現就讀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學生孫鈺涵喜歡結交朋友,他認為活動中最有趣的就是此環節,「我們一起尋找哪裏危險、哪裏安全,過程可以增加同儕之間的相處時間。」他說道。

學生分成小組,將在戶外拍到的圖片貼在地圖上,並用不同顏色的交代與貼紙標出此地為災害點或是資源點,讓學生在動手做的同時,能夠思考此地、或是此設備在防災時的用途。圖/周元曦攝

學生分成小組,將在戶外拍到的圖片貼在地圖上,並用不同顏色的交代與貼紙標出此地為災害點或是資源點,讓學生在動手做的同時,能夠思考此地、或是此設備在防災時的用途。圖/周元曦攝

學生將製作好的防災避難圖設計完後,將會以小組形式上台發表,並交由教授計分,與其他組競爭避難圖的完整度與精確度。圖/周元曦攝

學生將製作好的防災避難圖設計完後,將會以小組形式上台發表,並交由教授計分,與其他組競爭避難圖的完整度與精確度。圖/周元曦攝

此外,活動強調「新科技」的運用,透過教導無人機,讓營隊學子有不一樣的體驗。只見操作的學生帶著初次使用的緊張,但臉上依然難掩興奮。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生李旻宴表示,無人機可以在水災發生時,從天空視角分析災點的嚴重程度。除了新型科技的操作,活動還讓學生發揮創意。學生針對小孩、年長者與年輕人的不同需求,用膠帶與便條紙貼出一間避難收容所,甚至有組別在收容所中設立祈禱室,讓台灣社會上不同信仰的人們在遭遇水災時,能夠有一個提供心靈慰藉的場所。

活動中間學生可以自由體驗無人機的操作,主辦方望以無人機等新科技,讓學生在學習防災資訊的同時,也能體驗在學校無法學習到的事務。圖/周元曦攝

活動中間學生可以自由體驗無人機的操作,主辦方望以無人機等新科技,讓學生在學習防災資訊的同時,也能體驗在學校無法學習到的事務。圖/周元曦攝

李旻宴坦言,學校其實有很多防汛相關資源和講座,只是疏於宣傳。同時他認為網路上每個人都可以為防汛盡一份心力,「我們時常在網路上看到哪裡有淹水,但如果大家能即時更新退水情況,其實可以減少許多網路上的恐慌。」蘇鴻在談及未來願景時希望營隊能邀請不同年齡層,以及學習領域的民眾來參與,像是除了防災與工程學系的學生外,這次還有華語文學系等非防災專業科系的學生。營隊未來也將加入本地高中生及銀髮族。活動集結在地青年,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行動力,像是當學生們被問及是否願意成為防汛志工時,他們都保持正面態度。「如果未來有機會,我會想要擔任志工。」營隊學員之一的孫鈺涵笑著點頭說道。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