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韻如台北報導】「2018年第一屆亞洲U-21馬場馬術錦標賽國手選拔賽」7日在台北漢諾威馬術俱樂部舉辦,吸引全國12歲到21歲的年輕騎手參加,一同角逐明年亞洲U-21馬場馬術國際總決賽的國手資格。選手騎乘馬匹看似帥氣,但從事馬術運動成本高,影響選手未來決定是否從事相關行業。
中華民國馬術協會訓練組組長鍾彥暉提及,培育馬術選手的費用非常高昂,首要條件就是必須擁有一匹素質良好的馬。不論是自己購買馬匹,或是向馬主租借,價格都相當昂貴。另外,鍾彥暉指出,多數馬術選手家庭經濟良好,高中時期父母會將孩子送出國唸書,中斷馬術訓練,國內馬術人才因而減少。銘傳大學學生廖致杰目前就讀企業管理系,他表示明年即將出國鑽研商業相關知識,未來也將以從商為目標。但他仍希望能夠靠自己的工作收入,成為一名馬術選手,「如果你真的想當一位很厲害的選手,你要有財力,才能玩這項運動,這是事實。」
選手廖致杰比賽結束後,拍了拍馬頸,給予愛馬鼓勵。 圖/陳韻如攝
台北市立大學體育系馬術組學生鍾宜芸,獲得此次比賽殿軍。她的父親經營馬場,同時也是她的教練,因此在平時訓練時能有更多資源。鍾宜芸認為自己最大的優勢,即為長期與馬匹互動。雖她並無獲得國手資格,鍾宜芸表示將會繼續鑽研馬場馬術。另外,她現在已是國高中生的馬術教練,未來計劃成為職業馬術選手,「不只成為好的選手,也要成為好的教練。」
選手鍾宜芸與愛馬正專注完成比賽指定動作。 圖/陳韻如攝
除了騎手本身的經濟能力及生涯規劃,台灣馬術運動也缺乏硬體設施與經濟補助。馬協理事長許安成指出,目前國內僅有民間馬場符合國際級賽事規格,缺乏政府設立的標準馬術賽場,造成舉辦國際級賽事申請場地較困難。此外,政府補助的比賽經費明顯不足,多半由馬協自行張羅款項補足。
此比賽共有七個國家參與,分別為吉爾吉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印尼、泰國以及台灣。七個國家中又分為兩區,每區各選出得分最高的三位選手。台灣選手林妤珍以及韓儀分別獲得冠亞軍,兩人將於明年四月參加在卡達舉辦的總決賽。
國際裁判蘇尼爾.喜夫達斯(Sunil Shivdas)與 王萬明(ONG, Wan Ming)一致認同台灣選手不論是參賽人數、馬匹的素質及選手的騎乘品質,都是同組中表現最出色的國家。
獲獎選手、國際裁判和馬協理事長許安成合影。 圖/陳韻如攝
馬場馬術競賽是由騎手靠著腿部與腳跟,在馬肚上給予指令,也利用韁繩引導馬匹朝向正確方向。透過兩項騎手扶助,促使馬匹完成圈乘、定後肢迴旋等指定比賽動作。裁判除了評分各項動作完成度,也會依據馬匹的表現步調、前進氣勢、服從性以及選手騎坐技術給予評價。綜合兩種評分,選出獲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