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競技體操錦標賽台東登場 眾人積極應戰國際賽事
2024-10-25
生活
【社論】言論自由還是仇恨溫床?Threads如何影響社會對話
2024-10-25
校園
東大學生會長彈劾程序存疑 教授籲主動公開資訊
2024-10-25
校園
清大宿舍分棟惹議 學生憂影響書院營運
2024-10-25
校園
臺師大重訓室人力不足 縮減開放時間引學生不滿
2024-10-25
國際
密州政府推經濟政策 欲留大學人才逆轉貧窮困境
2024-10-25
國際
曼大領頭成立人文學聯盟 盼跨界解決全球議題
2024-10-25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59期
傳統金光戲融時事 偶戲館夜遊傳承布袋戲文化
2021-12-08
【記者李謙謙綜合報導】磅礴的配樂、鏗鏘有力的旁白,緊張的劇情不斷堆疊觀眾情緒,所有人屏氣凝神,看著戲偶「大俠百草翁」身著絢麗服裝,飛舞在室外搭建的舞臺中。台北偶戲館4日首次舉辦「夜遊台北偶戲館」活動,從金光戲演出到夜間特展導覽,邀請民眾深入探索偶戲歷史,回味金光布袋戲的魅力。 光興閣掌中劇團負責人鄭成龍說明,「大俠百草翁」(右)為金光戲最早出現的第一男主角,也是首個以丑角為主軸的角色。 圖/李謙謙攝台北偶戲館自去年1月起設置《神匠鬼斧造容顏-臺灣木偶之父許協榮》特展,展出本土第一代戲偶雕刻師許協榮(註)近百件作品,為使民眾感受陳列戲偶的生命力,活動除由台北偶戲館館長蔡易衛導覽特展外,傳承60年的光興閣掌中劇團特從彰化北上,演出金光戲劇目《大俠百草翁-鬼谷子傳奇之四大病毒》,讓經典角色們「活」起來。台北偶戲館專員翁子蔓表示,因金光戲中戲偶造型多使用螢光顏料,夜遊形式更能展現其金光效果,賦予民眾金光戲盛行時期的體驗與想像。註:許協榮(1925-2002)是著名的布袋戲木偶雕刻師,以精湛技藝開創新風格,曾為光興閣掌中劇團製作許多經典布袋戲偶,包含金光戲經典角色「大俠百草翁」。 金光戲偶在造型、色彩上,都有別於傳統布袋戲偶,在黑暗中會看見道具、衣物皆以螢光顏料點綴,表演更結合華麗的燈光和火焰特效,使觀賞效果更驚豔。 圖/李謙謙攝金光戲為布袋戲其中一種演變型態,光興閣掌中劇團負責人鄭成龍介紹其「光」字除豐富的聲光效果,也綜合了角色具金「剛」不壞之身,及沒有提「綱」劇本等含義,「希望大家透過活躍在舞臺上的偶,認識極具娛樂性的金光戲。」本場《大俠百草翁-鬼谷子傳奇之四大病毒》,將傳統劇本結合時下流行題材,除重演社交平台中的熱門影片「黑人抬棺」外,台詞中穿插「實聯制」、「校正回歸」等疫情用語,引起觀眾共鳴、笑聲不斷。 光興閣掌中劇團為配合「四大病毒」主軸,甚至製作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等人的戲偶,以他們的特色語調和名言編排對話,為表演增添互動感。 圖/李謙謙攝結合現代劇場技術和年輕人才的加入,鄭成龍期盼編排更符合新時代的觀賞習慣。現場觀眾王孝章小時候著迷於電視播放的布袋戲節目,但長大後便沒有機會再接觸,看完演出,他重溫兒時對偶戲的熱愛,表演加入許多現代元素令他十分驚喜,「好像布袋戲在跟我一起成長,原來傳統布袋戲也能跟生活接軌。」 光興閣掌中劇團負責人鄭成龍本次演出動員全家,除由他擔任旁白外,妻子負責配樂、女兒負責音效控管、兒子操弄戲偶。 圖/李謙謙攝特展不僅紀錄偶戲的雕刻過程和文化歷史,民眾也能近距離觀察戲偶的精緻樣貌,蔡易衛以閩南語生動模仿角色語氣,帶領大家回顧許協榮對偶戲產業的投入和琢磨。「透過人的雙手賦予戲偶生命和感情,像魔法一樣神秘,引人入勝。」國立政治大學布袋戲研習社成員林品妤分享,看偶戲就像是用抽離的角度觀察人,能得到和看人演戲不同的感動,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願意主動接觸和了解偶戲。 《神匠鬼斧造容顏-臺灣木偶之父許協榮》特展呈現本土第一代戲偶雕刻師許協榮作品,細膩地造型塑造、深入人物情感變化的雕刻,使戲偶更加栩栩如生。 圖/李謙謙攝
生活
影音
第1753期
金掌獎現年輕新秀 偶戲文化拋接中傳承
2021-10-08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李昀璇、黃弈軒雲林採訪報導】透過布袋戲藝師的演繹,掌中戲偶輕巧走動,在戲台上表演的活靈活現。由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主辦的雲林國際偶戲節於1日登場,希望將傳統藝術融入民眾生活,活絡偶戲文化氣息。在偶戲節中,金掌獎是每年眾所矚目的焦點,主辦單位更於民國108年新增青年主演甄選項目,並在今年正名為青年金掌獎,開放40歲以下藝師參賽,鼓勵青年投入傳統藝術,延續布袋戲精神。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表演藝術科科長沈郁琪指出,透過設立青年金掌獎,可以為得獎青年團體建立相當的信任度,「所以這是我們想要鼓勵青年的從業的藝師,讓他們有一個舞台。」青年金掌獎設立三屆以來,參賽者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辦單位解釋,前兩屆入圍者多為七年級生,然而在今年,六組入圍團隊中,即有四位主演是八年級生,更有一位主演是九年級生。其中,入圍青年金掌獎的雷音劇坊,團隊成員平均年齡只有20歲,他們改編經典《西遊記》劇本,從現代年輕人角度出發,生動口白加入流行語和英語,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此外,表演中還加入人偶同台戲碼,展現布袋戲的創新力量。雷音劇坊團長陳建霖說明,他們以人偶互動呈現豬八戒與孫悟空搏鬥場面,「我相信也有人做過,只是這是我們年輕人想要再嘗試不一樣的時候的第一步。」現場觀眾施均杰則認為,年輕人加入創新元素如英文、現代用語,豐富表演內容,雖然青年劇團經驗較少,但日後都還可以再累積。青年金掌獎的設立,提供從事布袋戲工作的年輕藝師,在台前台後發光發熱的機會。青年藝師不僅傳承了傳統技藝,也為布袋戲注入新生命。面對傳統藝術的年齡斷層,雲林縣政府加緊腳步,推行文化傳承。除了鼓勵年輕世代投入布袋戲產業,也在各級學校規劃推廣活動,讓在地人口從小接觸布袋戲,培養幼兒的傳統藝術品味,理解偶戲文化之美。沈郁琪表示,為了鼓勵幼童從小接觸布袋戲藝術,縣政府著手在校園進行推廣活動,從國小至大學,皆能夠讓學生在校園裡習得布袋戲文化。從校園扎根推廣傳統藝術,再以各式活動和比賽鼓勵青年接手傳統技藝,青年團隊在偶戲競演中激發創意,展現布袋戲嶄新面貌,一同讓布袋戲薪火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