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影音
善良的考驗──人類的善意,為何變成牠們的災難?
2025-06-27
專題
扛起體育班的國手夢:被績效燃盡熱情的專任教練
焦點
2025-06-27
影音
網錮鳥命──草莓紅了,鳥卻沉默了
2025-06-27
專題
我的戀人在手機裡:乙女遊戲重塑愛與被愛的模樣
2025-06-27
專題
群組99+:教師下班後的訊息轟炸
焦點
2025-06-27
專題
走進粉絲日常:揭開熱愛背後的消費秘辛
焦點
2025-06-27
專題
校園運動空間規劃不善 複合式場地突破舊思維
焦點
2025-06-27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12期
第1811期
第1810期
第1809期
第1808期
第1807期
第1806期
第1805期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第1585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影音
第1812期
善良的考驗──人類的善意,為何變成牠們的災難?
2025-06-27
【記者蔡沛芸報導】每年春夏之際,是野鳥孵育與學飛的季節,也是不當「善意救援」頻繁發生的高峰期。許多民眾出於關心,將落巢或學飛中的幼鳥帶回家餵食、給水,卻不知這些舉動可能導致野鳥迅速死亡,或使其逐漸喪失野外求生本能,終成籠中之鳥,無法重返天空。 本報導聚焦兩起保育類猛禽因「誤救誤餵」致死,以及斑文鳥因長期飼養而無法回歸自然的案例,期望讓大眾理解:善意若缺乏知識,可能也是一種傷害。透過訪問林保署、野生動物救傷單位與曾飼養野鳥的民眾,本報導試圖釐清民間對野鳥救援的誤解與認知落差,並向大眾傳遞正確救援觀念,希望讓更多人在面對野鳥時,能做出對牠們最好的選擇。
專題
第1812期
扛起體育班的國手夢:被績效燃盡熱情的專任教練
焦點
2025-06-27
「教練的職責所在是把球員教好,身為棒球教練我充滿活力,但隨著時間,你會發現考核看的事情,並不是像一開始想當教練的樣子。」這是許多體育班專任教練的職涯心聲。教練為選手流汗也流淚,卻常被行政雜務綁住手腳。過去體育班相關報導多半聚焦於選手的求學權益,然而,那套決定教練去留的關鍵,即早已行之有年的績效制度卻鮮少受到關注。我們盼望透過沉浸式選擇遊戲,讓閱聽人站在教練視角,重新檢視制度缺漏,再以教練為中心的多元敘事,貼近他們日常的辛酸與掙扎,看見那些在競技體育背後,默默撐起國手夢的無助身影。 點擊以下圖片,一起來了解專任教練們面臨的困境吧!
影音
第1812期
網錮鳥命──草莓紅了,鳥卻沉默了
2025-06-27
【記者蔡沛芸報導】每年冬天,苗栗草莓園總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前往觀光,但在結實累累、果香四溢的田園背後,卻潛藏無聲殺機。 為了防止鳥類啄食草莓,農民架設鳥網攔截飛鳥,導致大量鳥隻中網慘死。 光是2025年2至5月,就有超過150隻鳥命喪網中,其中包含保育類台灣藍鵲,甚至連不吃草莓的猛禽也未能倖免。 本報導深入數個草莓園實地勘查,記錄鳥屍掛網現況,並訪問農民、保育人士與各級政府單位,試圖釐清制度漏洞與執行落差。 當農民為了生計設網,而政府又缺乏明確指引與有效協助時,究竟該如何在執法、農業經濟與生態保育之間取得平衡?中央與地方能否達成共識?本報導希冀找出這些難題的可能解方,也讓更多人正視鳥網造成的生態傷痕。網錮
專題
第1811期
我的戀人在手機裡:乙女遊戲重塑愛與被愛的模樣
2025-06-27
【記者周依恩、陳樂怡、吳恒儀、鄭孟佳報導】乙女遊戲(Otome Game)源自日文,意指「少女遊戲」,是專為女性設計的戀愛模擬遊戲。 對許多玩家而言,乙女遊戲不僅僅是娛樂,更是心靈的依靠與療癒之道。在與虛擬角色的互動過程中,玩家獲得情感支持,也重新學會如何去愛與被愛。 乙女遊戲不僅提供了情感寄託,更潛移默化地啟發玩家重視自我感受,賦予他們更多面對現實生活的勇氣與力量。 點擊圖片,體驗乙女遊戲的魅力,並了解它如何帶給玩家成長吧!
專題
第1811期
群組99+:教師下班後的訊息轟炸
焦點
2025-06-27
【記者林沂葳、楊凱傑、張傳儀、吳妤潔、黃詠欣報導】學生團體、教育工會及家長團體,2月在立法院為教師爭取「離線權」,主張教師下班後應有權不即時回覆訊息,以維護生活與教學品質。然而,明確的教師上下班時間,與傳統嚴格界定的工時制不同,且工作性質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下班後處理事務難免。此外,遇到緊急狀況該不該回覆的界線,也容易因教師與家長立場不同而難以界定。 在保障教師離線權的同時,該如何促進親師互相體諒,共同營造友善的教學環境?點擊下方圖片,一起感受教育現場最真實的兩難時刻吧!
專題
第1811期
走進粉絲日常:揭開熱愛背後的消費秘辛
焦點
2025-06-27
【記者張博媛、王保伶、周元曦、林以晴報導】2024年10月23日,周杰倫台灣場演唱會門票開賣瞬間售票網站隨即卡頓,粉絲只能看著螢幕「轉圈圈」,隨後票券便在短短5分鐘內銷售一空。當粉絲數度刷新網站時,高價黃牛票卻已在各個演唱會買賣社團流通。即使票券被炒到天價,市場上卻仍有一群為了見到偶像演出,不惜支付高價的粉絲。 為了更接近偶像或表達對偶像的支持,許多粉絲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除了參與演唱會之外,粉絲的開銷還包括簽售會、專輯、周邊商品等等,金額從千元至百萬元新台幣不等。 在追星文化蓬勃發展下,票券黃牛如何順勢而生?粉絲又為什麼願意買單?各大娛樂公司推出的服務和產品,試圖吸引粉絲持續投入,儘管滿足粉絲的情感需求,卻也在無形中「綁架」了他們。 我們邀請不同類型的粉絲分享心路歷程,並請專家分析追星可能獲得的滿足感,以及內心的掙扎。除此之外,我們還訪問了演唱會相關人士,剖析票券市場的運作模式。好奇除了搶票、收票,粉絲平常還會做什麼事嗎?點擊下方圖片,一起進入粉絲的世界吧!
專題
第1812期
校園運動空間規劃不善 複合式場地突破舊思維
焦點
2025-06-27
【專題記者李宸緯、王振驊、廖奇典、姚孟汝報導】隨著台灣在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逆襲日本奪冠,國內掀起一股棒球熱潮。然而,「目前大約每七萬人才有一座球場可以用。」顯示現有場地數量,難以滿足廣大棒球愛好者的需求⋯⋯ 「如果可以,我會想跟職棒選手一樣,有好的場地可以使用。」棒球隊員李喻哲說道。他從國二開始接觸棒球,起初因為校內沒有合適的場地,他便與同學在校園中庭進行簡易的投球練習。他提到,校外場地多半由其他球隊作為比賽用途,校內又受安全限制,一般棒球愛好者在校內外根本找不到合適的練習場。 現有棒球場地數量,難以滿足廣大棒球愛好者,甚至是多種戶外運動項目的需求,而台灣究竟該如何提升棒球與多元運動的使用地呢?點擊下方圖片,跟著我們一起探索更多場地運用的可能性吧!
專題
第1811期
不只是店長:寵物友善餐廳中的經營難題
2025-06-27
【專題記者蔣若暄、林宜婷、何依庭、潘慧芳報導】「我不會要求全部餐廳都對我這種怕動物的人友善,但至少讓我知道裡面有動物,讓我有選擇權。」顧客小花(化名)道出他的心聲。隨著「寵物友善」成為主流,資訊揭露卻時常不夠明確。 標示位置不清、平台資訊簡略,讓非飼主顧客難以預期店內情況,飼主也常因缺乏明確規範而感到困擾,即使事前查詢,實際情況仍可能與預期落差甚大。當不同群體對「友善」的期待不盡相同,原本希望人寵共融的空間,也可能帶來混亂與糾紛。 在此互動式專題中,你將扮演即將開設寵物友善餐廳的經營者,走訪不同餐廳,觀察空間配置與情況並紀錄筆記,並與聊天室中的好友針對問題進行深入訪談,聽取飼主、非飼主、店家與專家的觀點;最後再根據前述資訊做出開店決策,打造一間你理想的友善餐廳,系統將依照選擇呈現不同的經營結果。 點擊下方圖片,在多方需求之間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寵物友善」?
專題
第1812期
安置機構助街友重建生活 內部規範反成脫遊阻礙?
焦點
2025-06-27
【記者范瑞勻、黃伊晨、李昱靜、王立昊報導】在街友安置機構裡,制度與人性往往產生拉扯。有些人撐過安置機構裡的生活、成功自立,也有些人在安置的過程中選擇離開。而每一個決定,都牽動著他們的未來。 在台灣,只要是失去工作能力、流落街頭的街友,基本上都能申請入住安置機構。但真正的挑戰,往往是在入住之後才開始。原本以街頭為家的他們,必須面對門禁、團體生活、作息規範與金錢管制等制度。有些人因違反規定遭到退住,也有人受不了制度的限制,主動選擇回到街頭。看似提供庇護的安置機構,實際上並不保證每個人都能平穩地走上自立之路,更多的是迷惘與掙扎。 《街後餘生》以真實的安置制度與受訪者經驗改編,邀請你扮演一位剛進入機構的街友,走過一段試圖脫離街頭、追求安穩生活的歷程。在一次次抉擇中,你將體會每個選項背後的代價與不確定。對你來說,這或許只是螢幕前的猶豫;但對無數人而言,卻是人生的真實困境與未定命運。
生活
第1810期
母親節送禮大行動 芥菜種會牽起家庭堅韌連結
2025-05-11
【記者王振驊、廖奇典報導】每一個堅韌家庭的背後,都有一位默默撐起生活的照顧者,一雙舒適的鞋、一場夢幻的合影,都可能是他們最真實的需要。這些看似微小的願望,在這個母親節即將美夢成真,關懷與陪伴中,愛的循環悄悄展開,為每個家庭注入前行的力量。 就讀國小六年級的小瑄(化名)與母親住在宜蘭冬山,週間的早晨接送完孩子上學後,小瑄媽媽便來到當地的藥局,站上櫃檯服務每個光顧的熟客。下午抽空將小瑄接到安親班後,媽媽會一路在藥局的櫃檯前站到晚上九點,一天下來雙腳往往又痠又痛。對於工作,小瑄媽媽沒有任何怨言,反而感謝願意給予彈性上班時間的藥局老闆,「老闆也不會說,因為你這樣子去接小孩,就要扣薪水什麼的,都不會。」小瑄媽媽說。回家後,來不及卸下身上的疲憊,小瑄媽媽又一頭栽進家務,「下班回來媽媽還要洗衣服之類的,都會忙到兩三點才睡覺,(隔天)還要叫我起床、載我上課,就覺得他很辛苦。」小瑄心疼地說,媽媽的付出他一直默默地看在眼裡,也很希望能為媽媽做點什麼。 小瑄與媽媽從去年開始接觸基督教芥菜種會(以下簡稱芥菜種會),在熱心社工的牽線下受助至今。除了生活照顧箱提供的日常用品,小瑄媽媽也回憶過年時芥菜種會辦的圍爐活動,在其中他感受到了溫暖。 新竹的曦曦和晴晴(化名)一家接觸芥菜種會的時間則更早一點。三年前,當家暴的情況又一次出現時,曦曦媽媽毅然選擇求助社福單位,自此開始獨自扶養兩個年幼的女兒。當時三歲的曦曦被診斷出語言發展遲緩,需要及時開始早療(註一),這讓本就困難的經濟情況雪上加霜,曦曦媽媽只能在照料孩子之餘,用零碎的時間跑外送來撐起一家的生計,若沒有芥菜種會等單位的支持,或許他早已被重擔壓垮,「那時候疫情還是有,只是沒那麼緊張, 所以幼兒園只要有電話來,我就得趕快去接曦曦。」曦曦媽媽說。 註一:「早期療育」的簡稱,指針對零至六歲發展遲緩或有風險的兒童,提供語言、職能、物理等專業介入,幫助孩子改善發展狀況。 蠟燭兩頭燒的生活,讓曦曦媽媽習慣了簡便的服裝,「其實我以前也很喜歡穿那種洋裝的,後來就是從帶他們,然後跑外送,我幾乎都是穿褲裝。」曦曦媽媽說:「就算假日有帶他們出去,我也很難穿著裙子,就是畢竟要顧兩個嘛。」正在讀幼稚園的曦曦和晴晴正值憧憬公主的年紀,穿著、用品上總會出現各自喜好的角色,曦曦喜歡《冰雪奇緣》的女王Elsa,晴晴則對三麗鷗旗下的庫洛米情有獨鍾。對於總是穿著外送服忙裡忙外的媽媽,兩個孩子好想讓《仙履奇緣》裡的神仙教母,用魔法給媽媽穿上美麗的長裙,讓他暫時拋開壓力和煩惱,和他們一起留下當公主的回憶。 今年的母親節,一個特別的機會,讓孩子們將最想送給媽媽的禮物,寫上願望清單——芥菜種會以「我的家,我的超人」為主題,讓全台範圍內接觸到的案家親子,一起列出最想收到的母親節禮物,並從中選出50個最需要的家庭進行認捐,「我覺得要回歸到家的照顧者身上。」芥菜種會北區助人網資深主任陳雅琳說。 芥菜種會發現在弱勢家庭關懷中,所有人的目光總會不自覺地聚焦在孩子身上,而照顧者的需求卻常遭到忽略,甚至連照顧者也忘了自己也有需要,「他可能照顧家庭、照顧孩子,可是他忘了去照顧他自己。」陳雅琳形容案家照顧者常見的情況。而活動中讓個案親子一起決定的做法,則有著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初衷,「孩子會用他的角度,去看照顧者的辛勞在哪些地方,也會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習感謝。」陳雅琳說。 在各地社工的協助下,願望清單的收集和名單很快就確定了下來,小瑄和媽媽幸運入選,並由當地社工魏國貞對接後續事宜,「小瑄他很單純,也沒有說要什麼品牌,他只說『 我要25號。』因為他只知道媽媽腳的尺寸。」魏國貞回憶道:「通常我們會想說,你要買Nike嗎?還是什麼,但他就是很單純,『我要一雙送給媽媽的鞋,因為他腳會痛。』我就覺得很感動。」 5月4日星期天午後,小瑄和媽媽來到宜蘭的一所教會,在社工的見證下,小瑄媽媽穿上了新鞋,25號的尺碼剛剛好合腳。小瑄也寫下對媽媽的感謝和祝福,並送上一個大大的擁抱。小瑄媽媽則說出對女兒的期待,希望小瑄上國中後繼續努力加油,不要讓媽媽擔心。 「用孩子的角度,來看自己的照顧者會需要什麼、會喜歡什麼、會期待什麼樣的禮物,最後再試著去滿足這些願望跟期待,我覺得這個主題蠻酷的。」芥菜種會北區助人網中心社工陳惠亭說。在曦曦一家的願望入選後,芥菜種會便著手聯繫攝影公司,要為曦曦、晴晴和媽媽拍一組公主風格的沙龍照。 剛得知消息時,曦曦媽媽原本還是抱有擔憂:「我說這樣寫會不會太浮誇啊?因為大家可能會許願比較實質的東西,這樣會不會太夢幻?」而社福機構的募款資源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陳惠亭也無法保證這份禮物百分之百能順利送上,但他願意盡其所能,「對於這件事,(曦曦媽媽)她真的很期待,我也感受得到她的期待 ,所以我自己就會覺得說,這件事情不管怎麼樣,我一定會幫她處理到有個結果。」陳惠亭說,眼神裡充滿堅定。曦曦媽媽也對禮物的狀況表示理解,「這個願望寫上去,是一種希望的感覺,就算今天沒有(成功媒合到),可能未來我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我也想帶他們自己去拍。」他笑著說。 在芥菜種會的幫助下,一些個案家庭漸漸穩住了生活的節奏,心態也產生變化,開始眺望未來的方向。對於下一代漸漸離巢後的規劃,小瑄媽媽有個藏在心裡的夢想,「我覺得不管你是用體力工作的人,或是坐在辦公室的人,其實都會有放鬆身體的需求。」小瑄媽媽說。他在藥局的工作中,看見顧客們常購買消炎藥、肌肉鬆弛劑等藥品,因此覺得放鬆按摩的工作有其市場,「之前同事介紹我去國術館的時候,也是三、四個在等。」小瑄媽媽補充。照料兩個女兒的經驗,則讓曦曦媽媽萌生了開網拍店的理想,「因為自己有小朋友,對於母嬰相關的東西會比較熟悉,介紹、販賣,都比較能跟人家講實際心得。」曦曦媽媽分享道,而網拍彈性的工時,也方便曦曦媽媽兼顧家庭。 在諸多社會服務環節中,讓家庭回歸在地社群始終是芥菜種會最大的目標,從兒少關懷、生活照顧箱到培養工作能力的「以工帶振」,他們不僅希望受助者的生活透過物資得以持續,更期待能賦予其自立的未來。「當家長回歸到自我照顧的議題上時,其實他也會在關係當中經歷轉變,因為當他照顧好自己,他(就會)更有能量回歸到家庭裡,這是一連串的效應。」陳雅琳說道。 這樣的良性循環,使得照顧者不再只是無聲付出的一方,也開始學會為自己著想。當他們重新拾回力量,家庭的連結也將變得更加堅固,讓愛從每個當下,流向更有盼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