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化身吸附劑淨化重金屬汙水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國際
生活
專題
第1649期
磨石滑梯去哪了 罐頭公園氾濫隱憂
焦點
2017-04-21
【專題記者李恩、李奇芸、朱育瑩、楊采翎、吳謙台北報導】下課鐘響,放學的孩童爭先恐後奔向公園,踏上柔軟草皮,爬上高大的大象磨石滑梯,從高處一溜而下,沉浸在公園遊具的歡樂與刺激。然而,這樣的現象卻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低矮單一化的「罐頭遊具」。<b>罐頭遊具隨處可見<b> 理由何在?「罐頭遊具」指的是缺乏景觀設計、材質單一、玩法無變化,且大量製造的兒童遊樂設施。最常見的就是整組塑膠製的溜滑梯、彈簧翹翹板及色彩繽紛的搖搖馬,無法滿足孩童完善發展需求,形成一座又一座的罐頭公園。 台灣多數公園都以塑膠遊具為主,地面上也鋪橡膠軟墊,呈現設施單一化的趨勢。圖╱朱育瑩攝然為何台灣的公園處處皆是罐頭般單調的兒童遊樂設施?台灣曾發生過多次兒童安全意外,使得政府修訂國家兒童遊具標準(CNS)【1】,民國104年台北市政府即根據國家標準規範檢查公園裏的兒童設施,只要發現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遊具就全面拆除,改以聚乙烯(PE)或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等塑膠材質的組合遊具取代。目的在於保障兒童在玩遊具時,免於重大生命意外。但過於僵化適用此標準後,隨之而來的即是缺乏設計感、單調無趣的罐頭遊具。「罐頭遊具較符合CNS規範。」北市府工務局公燈處副總工程司尤國仁解釋,因罐頭遊具依照標準法規制式化生產,效率佳,塑膠零件到公園現場組裝也很方便,所以北市從97年修法至102年的公園設施以罐頭遊具為大宗。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在兒童節前夕公布「新北市公園遊戲場調查報告」,調查的603座公園中,就有410組塑化組合遊具和754組搖搖馬,而這些遊具只能滿足六歲以下孩子的需求,全市遊具單調且低齡化,公園放眼望去都是差不多的景色。「大人已經把山啊、海啊圍起來蓋工廠、商業大樓,小孩能夠玩的只有公園了,這是我們大人應該給予小孩的補償。」公園適性發展聯盟成員沈佩玲認為,公園的意義在於給兒童一個玩樂、自發學習的場域;然而罐頭遊具的氾濫落得孩童玩樂只剩線性、毫無創意發揮的玩法,「這樣過於單一的遊具讓小孩無法在玩樂中刺激思考」。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張盈堃表示,公園能彌補台灣居家空間上的不足,然而許多社區型公園只是為了換取容積獎勵的「假公園」【2】,實際上僅有簡單的跑道以及遊樂設施。再加上遊具對象缺乏區隔性,幼兒因為遊具高度等原因無法恣意玩耍,而高年級學生又因設施過於簡單,導致他們只能將樂趣轉向運動場上。<b>多元遊具親子同樂 特色公園意識興 南港中研公園裡的圓盤型鳥巢鞦韆為全台北市第一座,可乘載多人同時遊玩。圖╱楊采翎攝有別於氾濫全台公園的罐頭遊具,近年強調居民參與、融入在地文化、大人小孩都能玩的共融公園遊戲場【3】興起。特公盟成員、同時也是當地居民的王佳琪指著南港中研公園中的大型藍網鞦韆,「這個鳥巢鞦韆也是台北市第一個,它就是所謂的共融遊具,不同年齡層的大人小孩,甚至身心障礙兒童都可以來玩。」依照政府法規,興建公園遊樂場需先對外招標,價低者得標後自行設計、發包,當地居民往往在遊具塵埃落定後,才一窺其真面目。中研公園成為當地居民及公民團體耗時奔走、積極爭取來的成果,「得標廠商發包後把設計圖給我們(專家及公民團體)看,並跟當地居民召開公聽會」,具速度感、玩法刺激的共融遊具如鳥巢鞦韆、極限飛輪及旋轉搖搖杯才得以引進。這些具挑戰性的遊具在國外已習以為常,台灣孩子卻是第一次見。曾走訪歐洲公園、空間設計工作室負責人黃暐婷表示,國外遊具多元、挑戰性高,能區分出不同年齡層的孩子玩耍區域,「較大的孩子能爬到較高的地方,較小的則在別的地方玩耍,不會互相干擾」。相較之下,台灣罐頭公園缺乏整合各年齡的多元遊具,年長的孩童奔跑、較小的兒童卻在一旁爬行,所有年齡層的孩子擠在一塊,成為另一安全隱憂。 德國柏林聖馬提亞教堂(St. Matthias Kirche)旁邊的橡膠公園,設有不同高度的挑戰設施,區分不同年齡層的孩子也提供多元的遊戲方式。圖╱黃暐婷提供「與其帶小孩去學才藝課程,不如一起去公園走走。」張盈堃提到特色公園的設施多元化,有助促進親子互動。不同以往低齡化的遊樂設施,特色公園常設有滑梯、鞦韆及攀爬網等遊具,專門訓練兒童大肌肉發展及手眼協調的統合能力,而相較靜態的沙坑,也能激發創作、刺激小肌肉,有助開始學拿筆的學齡兒童。另外,大人小孩可同時享受的共融遊具,如前述的鳥巢鞦韆和新竹中央公園的親子滑梯,更可增進親子關係寓教於樂。「孩子不是大人的附屬品,他們有他們的自主性,不該總是告訴小孩應該如何做、什麼不能碰。」黃暐婷說,國外公園大多以自然的材質,製作出刺激有趣的設施。「台灣的父母相對於保守,害怕孩子受傷、怕整理麻煩,所以遊樂設施都傾向於乾淨好整理。」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是台灣與國外教育最大的差異,也促成今日台灣遊具單調的普遍情況。 國外配合景觀、自然設計的多元遊具,帶給孩子不一樣的遊戲體驗。圖╱黃暐婷提供提倡多元的特色遊具看似風險高,但並非不具安全保障。北市公燈處副總工程司尤國仁表示,從104年靖娟基金會、特公盟、公園適性發展聯盟等公民團體出面表達訴求後,隔年北市公燈處開始以「保留代替拆除」的方針規劃特色遊戲場。如受大眾喜愛的二二八公園磨石子滑梯,原本因滑道寬度過窄面臨拆除命運,現改為保留滑梯本體,僅將兩個滑道拓寬成一個,在不喪失特色的條件下加寬滑道,達法規安全標準。此外,公燈處也增設沙坑及攀爬網,增加磨石子滑梯的生命力。<b>借鏡國外 檢視台灣公園弊病強調有助兒童身心統合發展的特色公園,在台數量仍大幅落後他國。探究其主要原因為政府過往的招標機制易限縮遊具種類,以及民眾公德心不足造成自然材質遊具(如沙坑等)維護困難。此外,台灣景觀設計人才缺乏亦成為建設特色公園的阻力之一。長期關注兒童安全的靖娟基金會企劃宣導處處長許雅荏表示,依現行政府採購法規定,以往最常用的招標方式採「最低標」,即價低者得標。但為了低價搶標,廠商通常捨棄設計步驟,選擇直接從中國工廠進貨大批搖搖馬;長久下來,政府運用在公共投資的錢也越來越少,形成惡性循環,造就罐頭公園的景象。對此,公燈處副總工程司尤國仁回應,北市每年約撥新台幣4000至5000萬元經費,改善兒童遊戲場。從105年起,招標需求書上就要求廠商具備景觀設計師或土木技師資格,不能做罐頭遊具,設施必須有啟發小孩肢體及智力的功能,並辦地方工作坊讓地方居民參與公園規劃,另找公民團體、專家學者參加圖說審查。此規定實行後,雖然採最低標,但重視地方公民參與,廠商不再閉門造車,促進特色公園落成。除北市外,今年3月,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也公布將規劃設計具高雄在地特色的「雄夯遊戲場」,新闢或改造公園遊戲場時,將朝「共融」的方向進行。工務局局長趙建喬於新聞稿表示,首波雄夯遊戲場明年將於南高雄森林公園(原少康營區)登場,遊戲區以木材、沙子等天然素材替換塑化遊具材料,讓通用性公園的精神延伸至遊戲場。樹下遊戲空間則挑選低矮分枝的樹種,提供孩童與樹親近的機會。迷宮花園更採用不同色彩、嗅覺、質感之灌木,如長紅木、黃金露花、立鶴花、木槿、七里香、樹蘭等,帶給孩童視覺與觸覺之外的新鮮體驗,公園整體環境更加友善。而特色公園並不單講求獨具特色的設施,追求公園的整體設計才是真正訴求。但台灣缺乏景觀設計人才,公園景觀設計專業被涵括於建築設計之下,且比例不重,實際上難有發展空間。反觀國外公園設計是極具專業的項目,不但有景觀設計師,更能從公園的地理性、文化及功能性上去做規劃。 西班牙濱海阿雷尼斯(Arenys de Mar) 海邊公園,設有木製遊具配合景觀特色。圖╱黃暐婷提供特公盟成員王佳琪認為建特色公園就像是改造老屋,假設要讓家中更具設計感,就必須花錢請設計師。不過,設計特色公園並非一蹴可幾,需在協同當地公民和專家等專業人士交流後,討論出符合當地特色、同時適合孩童的多元遊具。依照台灣現行的公園狀況,若短期內無法設計出極具特色的公園,退而求其次,可先「適量」採買國外特色塑膠遊具,逐步提升公園特色及美感,進而加強公園整體設計。台灣都市少見廣闊綠地公園,多為碎小的畸零地;對照郊區公園則有廣大腹地,除草地外,尚包含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等。腹地差距如此大的兩種公園,應設計符合當地的設施,規劃完整的景觀設計。張盈堃也表示全台在規劃公園遊具時,應當因地制宜,南部多豔陽高照,可以多採木製;北部容易下雨,則適合嘗試多元材質。考量到許多養寵物的家庭,也可以構想連同寵物與孩童一起玩耍的遊樂設施。不過,公園所面臨的困境,其實也是民眾不善待環境的結果。「有時候我們都只是單方面覺得國外設置很棒,但卻忽略的背後的公民、社會素養。」曾赴維也納巡迴的國家交響樂團小提琴樂手、同時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卓曉青提到,外國有些公園會設立禁狗規章,市民也不會讓狗在小孩玩耍的沙坑隨地大小便。反觀台灣卻充斥不友善的親子環境,如沙坑常出現貓狗排泄物、檳榔渣等,即便遊具再多元、貼近自然,父母也不見得放心。尤國仁表示,台灣公園沙坑設置講求良好排水系統,且皆定期鬆沙、補沙,也會派員定期稽查環境衛生。顯然公園環境只憑公部門的管理維護仍舊不足,良好公園空間需要全民共同配合。全台的特色公園建設仍有一段路要走,除透過引進國外設計案例參考、培養大眾重視兒童遊戲權,更需要落實公民參與權及其參與機制,將公園遊戲場域還給不分年齡大小的在地居民。註:【1】目前國內規範兒童遊樂設施的依據有兩項國家標準CNS12642(兒童遊戲設備安全準則—設計與安裝)、CNS12643(兒童遊戲設備安全準則—檢查與維護),以及「各行業附設兒童遊樂設施安全管理規範」。於民國78年首次制定兩種國家標準,並經過三次修訂,最後一次修訂為97年。【2】民國98年,台北市為了舉辦花卉博覽會,鼓勵建商拆除老舊房屋,並改為綠地。只要該綠地維持18個月以上,就能獲得10%容積獎勵。【3】共融遊戲場目的在提供所有人都能在其中遊樂或發展心智(軀體)能力,所以遊戲場的設計要能促進所有人(含失能者)公平使用,在安全、舒適的遊戲環境獲得成長或快樂經驗,這樣的遊戲場應具備有通用性、生態、多元刺激、安全、具互動性、有趣及舒適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