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時裝秀融藍染技藝 義民祭以青年視角詮釋客家文化
生活
第1795期
時裝秀融藍染技藝 義民祭以青年視角詮釋客家文化
2024-10-04
【記者王保伶報導】113年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以下簡稱新北義民祭)於9月28日至30日在新北市民廣場熱鬧登場,活動以「青年」為主軸,加入服裝秀、青創市集等項目,透過青年視角詮釋客家傳統文化,鼓勵年輕族群投入客家藝術創作。 服裝秀由與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以下簡稱新北客家事務局)合作的亞東科技大學材料織品服裝系織品服裝設計組負責,結合客家傳統藍染技藝和二手衣再設計,體現「愛物惜物」的客家精神。亞東科大織品服裝設計組副教授徐秋宜說:「我們藉由這樣的成果,表達『永續時尚』、『永續衣櫃』的議題和精神。」除了服裝秀外,會場另一邊的青創市集,提供青年展示創新產品的機會。其中宏國德霖科技大學販賣融合新式烹飪技巧和客家傳統食材的「新客家飲食」,如桔醬泡芙、古早味飲品等,翻玩懷舊味覺記憶,創造復古美食體驗。駐足攤位聽學生介紹產品的人潮眾多,非客家人的民眾宜婷(化名)表示,透過市集推廣客家飲食,更能讓人們認識客家文化。 身為客家子女,同時負責服裝秀設計和走秀的亞東科大織品服裝設計組學生Jessica(化名)提及,在設計服裝前特地研究過客家建築使用的圖案,希望藉由了解文化設計出新穎的服裝。她慎重地說:「理解一個文化後,再創作與其相關的作品,是對這個文化的尊重。」除了尊重文化外,德霖科大餐旅管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鍾碧姮也不斷強調,年輕人承襲客家傳統時,應當以過往風俗為基礎,開創新的傳遞形式,讓未來世代願意了解與接受。「學生研發的桔醬泡芙,讓民眾能夠認識客家的美食特色。」鍾碧姮補充道。 「大部分人不會在生活中接觸到客家文化,便會漸漸遺忘它。」宜婷說道。在參與新北義民祭後,民眾更能體會到客家文化的傳承意義。而身為客家人的民眾善融(化名)也笑說:「看到年輕人不會把文化丟掉,能夠珍惜,是非常珍貴的事。」新北市客家局則表示,未來會繼續增加各領域年輕人參與客家事務的機會,利用他們的創意和專業,讓下一代不斷延續客家精神。
【大學人】從甲組球員到亞錦翻譯 林子翔不一樣的棒球路
體育
第1789期
【大學人】從甲組球員到亞錦翻譯 林子翔不一樣的棒球路
焦點
2023-12-13
【記者胡王子行綜合報導】10日,臺北大巨蛋迎來萬人空巷的亞洲棒球錦標賽冠軍戰,由中華隊對上日本隊。在球員踏上紅土前的幾個小時,有一群人早在球場周遭忙進忙出,打理賽前的大小事,他們是台灣國際賽事不可或缺的隨隊翻譯,靠著流利的中、外文與大會溝通,讓選手無後顧之憂的備戰。比賽開始後,這群人再度現身,穿梭在裁判與教練之間,釐清先前的判決。林子翔在這些翻譯人員中的經歷特別不同,高中曾是甲組棒球員的他,最終靠著苦讀考上國立政治大學,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站上大巨蛋的紅土。 林子翔的三級棒球經歷分別為台南市立協進國小,台南市立崇明國中,國立嘉義高中,資歷十分完整。 圖/劉素安提供自小對棒球感興趣的林子翔,國小時參加了中華職棒統一獅隊舉辦的夏令營,並被當時台南市協進國小少棒隊的教練挖掘,就此開啟棒球之路,而他也努力鍛鍊,進入嘉義高中成為甲組球員。不過,林子翔看似順遂的棒球員旅程在高中時出現轉折。「自己的身材、爆發力都比其他選手都差了一截,高一就有轉換跑道的想法了。」林子翔說道。但轉換可不容易,從少棒隊到高中,林子翔已經有許多年沒有靜下心在書桌前唸書,再加上他就讀的嘉義高中體育班又是夜間部,白天時間都在練球,晚上也沒有辦法唸書,讓課業規劃增添不少難題。處境越艱難,林子翔越想挑戰。他先是脫離宿舍生活,在外租屋以便溫習;接著早上八點半晨練前的一到兩個小時他就會離開被窩唸書。日積月累下,林子翔逐漸跟上課程的腳步。他也沒有因讀書缺席訓練,甚至入選嘉義市代表隊,學測前四天還跟著球隊打聯賽。林子翔的媽媽劉素安分享當時兒子的生活:「子翔早上練球,下午洗個澡又要接著上課,甚至連假日都要比賽,常常連覺都睡不好,真的很辛苦。」除了身心靈的疲憊,朋友與師長的不理解也讓林子翔喘不過氣,「身處體育班,說出要唸好大學的目標顯得很格格不入,包含同學、老師都會感到不解或不抱期望,讓我的心態很不穩定。」林子翔回憶道。 林子翔鎮守二游防線,防守功力不俗,高一下便入選嘉義市代表隊。 圖/林子翔提供 更讓林子翔感到挫敗的是學測後意外落榜。「那時真的非常崩潰,很擔心變成一場空。」但林子翔並沒有喪志,反而利用學測後的空檔期準備多益並得到了900分的高分,分科測驗也一雪前恥成功考上政大創新國際學院。有趣的是,升上大學後的林子翔原先想隱藏棒球這項技能,「我有點害怕在這麼好的學校,大家會對我的體育班背景有刻板印象。」但最後仍敵不過對棒球的熱愛,再加上自己的經歷實在太過特別,「隱藏棒球」計畫在不久後就告吹了。升上大學後,林子翔認識了球員以外的重要角色——翻譯,「那時候棒協有招一批新的翻譯,政大很多人都投了履歷,我也去投了。」深厚的棒球底子再加上英文能力,讓林子翔成功入選,正式以翻譯身分開始不一樣的棒球人之路。從U-12的德國隊,U-18的澳洲隊,再到亞錦賽的中華隊,球員的經歷讓林子翔在比賽總能起到關鍵作用。比賽中需要協助教練爭取判決空間時,林子翔不會害怕傳達錯誤,「那個play發生的當下就大概知道自己等等要上去爭取什麼了。」而林子翔除了翻譯員身分,還多了「訓練員」的角色,在選手們練球時幫忙餵球、接球,「這次被換到中華隊,是因為他們想找一個可以幫忙練球的翻譯。」看到兒子走向不同的道路,母親也表示支持,「能看到他在喜歡的項目上做得開心,真的非常不錯,而且有著更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底子深厚的林子翔,上了大學在一般組的賽事中幾乎各個守備位置都能勝任,連登板投球都不成問題。 圖/林子翔提供對林子翔而言,轉換跑道不僅為自己帶來改變,也讓更多運動員看到不一樣的未來。「我想著,如果我能夠考上頂大,或許我就能告訴學弟、教練,原來選手也有這條路可以走。」林子翔說道,「後來有不認識的學弟聯絡我,很謝謝有這個經驗,讓他知道有更多不同的選擇。」林子翔高中時期的教練趙晉榮也非常贊同子弟兵的表現,「子翔的經驗對球隊的發展是很正向的,同時也能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給家長、球員做參考。」大半人生都被棒球盤踞,一直深愛著棒球的林子翔,在人生的重大交叉口,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棒球路。雖然不再是球員身分,但他仍努力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有很多人會說要是我不打球認真唸書,或許現在就不只政大了,但我覺得,哪怕當初沒有被教練挖掘,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我還是會跟棒球相遇。」 林子翔的升學經歷讓許多體育班學生看見了不一樣的可能,課業與球技兼顧的他也成為許多學弟的榜樣。 圖/林子翔提供
廢氣再利用! 元智以「TiFe基合金」純化氫氣自生電
新知
第1787期
廢氣再利用! 元智以「TiFe基合金」純化氫氣自生電
2023-11-30
【記者黎昕俞綜合報導】由於氫的分子結構不含碳,因此在未來減碳的趨勢下,氫能源受到廣泛關注。由元智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沈家傑帶領學生謝睿宇、曹珺傑及孫嘉宇,研發出「TiFe基氫氣純化發電組」,可在廢棄氣體中純化出氫氣,進而在燃料電池裡與氧氣反應產生電,榮獲2023台灣能「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大專綠能創新組金牌。 元智大學機械系師生團隊,研發「TiFe基氫氣純化發電組」,榮獲2023台灣能「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大專綠能創新組金牌。 圖/團隊提供在台灣半導體或電子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含有雜質的餘氫。若將當中的廢氣去除,純化後的氫氣便可以循環再利用。因此,研究團隊自製儲氫合金TiFeNi,利用獨有的儲氫能力,將其置入「TiFe基氫氣純化發電組」,讓分離過後的氫氣可以重複使用,並與氧氣反應產生電。經實驗測試,該技術在廢氣中含有50%以上的氫氣時,能夠將其純化至可利用的濃度。 照片右方為「TiFe基氫氣純化發電組」燃料電池主體,將純化後的氫氣注入其中,與氧氣反應可以產生電。 圖/團隊提供由於氫氣與合金進行化學反應時,會放出大量熱能並分解成氫原子。就讀元智大學機械系謝睿宇將純化過程形容為跳棋遊戲,「當氫氣碰到合金表面的空隙時,會像跳棋般進入空隙裡面,接著滲入到更深層的部分,那金屬就會把它卡住,讓氫原子不容易跑出來。」接著,團隊對合金加熱產生分解反應,「氫氣在吸收能量後,可以擺脫合金的束縛,重新跑出來結合成氫分子。」元智大學機械系曹珺傑補充道。 研究團隊自製儲氫合金TiFeNi,可以將氫氣從工業廢氣中分離出來,並且再利用。 圖/團隊提供有別於市面上的儲氫技術需要存放在高壓鋼瓶,團隊使用的儲氫合金TiFeNi因壓力要求較低,不易有破損而大量放出氣體的危險,在使用上的安全性相當足夠。而且,相較起其他儲氫合金材料,因原物料價格高昂故成本居高不下,儲氫合金TiFeNi可大幅降低純化氫氣的成本。惟團隊坦言儲氫合金TiFeNi相較起來使用耐性更低,面對儲氫合金在純化過程中,雜質氣體會隨時間在合金表面聚集,造成阻擋氫氣無法進入其內部的問題。另外,如何讓每次純化氫氣的數量比以往更多,也是團隊目前研究發展目標之一。南臺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暨研究所副教授蘇順發補充,可以嘗試進行氫氣與其他多種氣體的分離,例如透過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氫氣等。他建議道:「除了TiFeNi合金外,可以嘗試其他組合,例如將少數鐵置換成錳、鉻等金屬,試試其純化條件與效率。」 
各方神偶齊聚士林 創新呈現陣頭之美
生活
影音
第1785期
各方神偶齊聚士林 創新呈現陣頭之美
2023-11-15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葉蓁芸、張愷文台北採訪報導】三太子踩著靈活的步伐,配合節奏強烈的電音舞曲,在舞台上熱情搖擺、展現活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於11號舉辦2023鬥陣趣神童派對,活動以兔年為主題,邀請來自台灣各地的團隊帶來多元的陣頭表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表示:「今年以兔年的『動如脫兔』來策展出神童派對,今天在踩街的時候我感觸特別深,真的是動如脫兔,我們的神童們活潑得不得了,而且很有精神,象徵我們台灣有充沛的能量。」陣頭是民間祭祀、喜慶時,為了感謝神明保祐而發展出的傳統技藝。今年鬥陣趣最大的亮點是將陣頭、神偶文化帶上街頭,表演團體身穿神偶裝,在路途中展演並進行請神儀式,提供民眾近距離接觸陣頭文化的機會,也吸引許多民眾前來觀看。除了能在戶外展演近距離觀賞千里眼、順風耳、彌勒佛等神偶,還可以參加鬥陣市集,看見許多廟宇和神明相關的文創商品,也可以體驗捏麵人、絹印等傳統文化DIY手作。民眾鄭澶湲說:「大家也一直都在進步跟改變,可以讓無論是大朋友或小朋友用不一樣的方式去接觸,去打破那些刻板印象是很不錯的。」陣頭在宮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隨著時代改變表演者也在傳統刻板印象下面臨許多挑戰。表演者王瀚暐分享:「早期會有既定印象,認為進廟宇的孩子是不乖的,現在可能執掌者也已經年邁了,年輕人也不太想進入到廟裡,這件事情會越來越流失掉。」因此,傳藝中心今年嘗試結合流行的嘻哈音樂、電音等現代元素,為陣頭注入新生命。陳悅宜說:「我們要改變人們對陣頭的想法,過去太多負面了,這個部分要改變想法我們必須從故事說起,讓大家知道陣頭背後的故事是感人的、是動人的。」目前,陣頭活動已不僅侷限於宮廟或職業團體中,更走入國中、小甚至幼稚園,將技藝傳承到年輕一代,主辦方透過創新的方式拉近與民眾的距離,未來也期望能與國際交流,到世界各地展現台灣獨有的陣頭文化。 
智慧發電結合低耗能通訊 革新海上箱網養殖方式
新知
第1781期
智慧發電結合低耗能通訊 革新海上箱網養殖方式
2023-09-28
【記者張雅媜綜合報導】傳統海上箱網養殖業者欲知魚群的狀況,必須駕船出海,逐條撈起來掂量,過程費時費力,且投餵飼料全憑經驗。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盧晃瑩、鄭錫齊與電機、資訊工程學系賴永軒、陳俊宇、曾建智、張凱翔組成的智慧箱網養殖團隊研發出「具智慧充電之水下攝影與通訊系統」,讓漁民不出海也能了解水產狀態,大幅提升水產養殖效能,榮獲2023太陽光電創新應用產品設計競賽金獎。 水下攝影裝置架設於海上養殖箱網,運作時MA4電動推桿會將立體攝影機探入水下,拍攝完畢後再收回來。 圖/賴永軒提供智慧充電攝影系統是透過水下立體鏡頭,蒐集具三個維度的影像資料,經4G網路傳遞至雲端進行AI辨識分析。團隊成員賴永軒解釋道:「經訓練後的系統能預測出魚的大小及重量,並連同歷史投餵數據、水質資料等輸入另一組AI模型,從而計算出所需的餌量。」最後業者的使用介面就會呈現出魚隻的重要資訊、建議投餵量。而為因應不同使用需求,團隊也設計電腦和手機APP兩種介面,皆具手動及自動兩種功能,業者可自行點按喚醒裝置,也能預先定時讓它啟動。 使用者手機介面上呈現裝置電量、裝置狀態、魚隻及海水重要資訊,並給出建議投餌量。  圖/賴永軒提供海上攝影裝置雖本身具固定式太陽能發電板,但若要增加續航力,仍要仰賴智慧充電系統。賴永軒說:「我們是用網路爬蟲(註)蒐集基隆過去一年的太陽仰角、方位角,然後投餵資料訓練AI,進而預測出最佳發電角度。」太陽能板自動調整成最佳角度後,可提升78%的發電量,讓海上裝置在一般的使用頻率下保持電量充足。註:透過程式碼自動抓取網站資料。裝置架設於海上箱網仍有通訊問題要克服,為降低耗電量,設計團隊以4G網路及LoRa兩種工具進行不同的資訊傳輸。賴永軒說明,LoRa低功耗通訊系統無法傳遞影音訊息,但能在低耗電的情況下接收16公里外的資訊,故用它來接收APP操作介面發出的指令,保持24小時開啟;而傳輸影音則靠快速、高耗電的4G網路,僅於系統運作時開啟。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韓玉山也認同系統適合在海上使用,「箱網通常離岸很遠,電力資源較匱乏,用太陽能發電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韓玉山認為,目前用AI輔助養殖水產是一種趨勢,未來也能結合自動投餵系統,降低養殖業者的人力成本。此外,賴永軒表示,技術還在進步,未來通訊工具再提升,裝置可以更省電。不過,養殖業者莊宏祥也提出對硬體設備防水性能的疑慮,他說:「有些箱網在颱風天會為了躲避風雨下潛10公尺,機台若未能有效防水,就沒辦法跟著一起移動。」 國立海洋大學智慧箱網養殖團隊全副武裝,在海上安裝、檢測裝置,確認裝置運作情況。  圖/賴永軒提供
「嘉」入造反行列! 雜學校攜在地組織創新教育
生活
第1771期
「嘉」入造反行列! 雜學校攜在地組織創新教育
2022-11-17
【記者賴羿安綜合報導】紅桌由廟口一路延伸至馬路,不同教育組織在桌前向民眾介紹團隊成果。「嘉義市造反教育節」翻轉教育博覽會舉辦於展場的形式,由創新教育平台「雜學校 ZA SHARE」與嘉義市政府合辦,活動包含論壇、展覽、工作坊等,以綏靖侯嘉邑城隍廟為主場地,結合五個衛星場域,於12、13日登場。  嘉義市造反教育節以綏靖侯嘉邑城隍廟為主展場,利用辦桌的方式融入地方特色,吸引民眾前來參與。 圖/賴羿安攝雜學校串連許多在地學校、創新教育團隊與地方創生組織,攜手將嘉義市打造為一所實驗學校。活動首次舉辦在台北市以外的場地,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表示,他接觸嘉義返鄉青年與地方創生團隊後,認為嘉義市適合作為推動「造反教育」的起點,「嘉義的學校就要有嘉義的特色,每個城市的學校因為在地的文化、產業的不同,才能培養孩子留鄉、回鄉的能力。」他認為傳統教育無法連結社區、環境,真正的教育應該以社會為本,帶領學生走入在地,打造具有當地文化的學校 。  雜學校以系列論壇傳遞「造反教育」的理念,邀請各界專業夥伴一同討論從青年、學生、家長到社會的造反議題。 圖/下港女子提供有事青年實驗室為活動其中一個衛星場地,提供嘉義年輕人學校外的討論空間。這次諸羅設計塾舉辦「反真人圖書館」的活動,突破真人圖書館僅邀請成功人士分享的框架,讓六名在地青年於不同設計空間,藉聊天分享自己返鄉創業或創新家業的心路歷程,期望打破在大都市領取高薪水、擁有高成就的職涯價值觀。有事青年實驗室空間主理人黃麗庭表示道:「如同籃球隊裡的助攻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努力付出的人我們認為更應該要被看到。不是只有看到舞台上的人,而是看到建造舞台的人。」 台灣田野學校在嘉義舊監獄的女浴池舉辦名為「舊監心靈裸湯」的講堂,共同激盪對於社會議題與現況的反思。 圖/下港女子提供在另一個衛星場地,台灣田野學校將嘉義舊監獄變成教室,在浴池舉辦講堂討論社會議題,並以沈浸式體驗、實境遊戲解謎帶領民眾感受監獄歷史情境,打破古蹟侷限。「把活動辦在監獄裡我們都覺得是一件很造反的事情,因為過去監獄不是輕易的被開放,它其實是很多管教、約束的地方。」台灣田野學校專案經理許翊萱表示道。在實境遊戲解謎中,民眾穿梭於舍房與接見室,根據提示找到線索。「其中有一關叫越獄風雲,透過這個遊戲比較了解監獄裡的動線與結構,以有趣的方式了解文史地標。」民眾許家瑜說道。 反真人圖書館舉辦在有事青年實驗室,空間設計與講者的個人特色有所呼應,用輕鬆對談的方式分享個人經驗。 圖/有事青年實驗室提供造反教育節地點從廟宇延伸到舊監獄,遍佈嘉義市,藉由教育團隊與地方組織合作,打開民眾對於教育的想像。「一個教育節的舉辦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地的共識,把這些有共識的人串連在一起,他們才有機會把這個精神延續下去。」蘇仰志說。社會是一所大型學校,雜學校期許將教育創新理念「播種」於嘉義,讓這股造反力量繼續茁壯。 嘉義市造反教育節以鮮明的主視覺融入在地的廟宇文化,凸顯其以「造反教育」為核心理念的活動精神。 圖/下港女子提供
觀眾書寫填展間空白 創新形式反思何謂展覽
藝文
第1762期
觀眾書寫填展間空白 創新形式反思何謂展覽
2021-12-29
【記者顏婕儒綜合報導】「你會看到一個像是在展覽的展覽,但也可能不是一檔展覽。」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創作組碩士生歐鈞淞,舉辦個展《誒,你有帶鑰匙嗎?》,透過一系列的行為,思考「何謂展覽」。個展於20日起在「永富5號」展出。觀展民眾須事先上網填表單預約,而歐鈞淞會將展覽空間的鑰匙寄給觀眾,並使用這把鑰匙自行打開展館的門、進場觀展。進到展間,一位正在工作的藝術家在未經整理過的廚房中,自顧自地用砂紙磨木板,空蕩的房屋內只有牆壁上掛著的QRcode,還有放置在角落的跑馬燈。最後,觀眾可以透過跑馬燈的指示,在展間內的稿紙留下任何想說的話,完成觀展。觀展民眾蘇郁絜說:「這是一個有起承轉合的旅程。」 觀眾會從像是後台一般的空間進入展間,藝術家扮演著像是引言人、符號的角色。 圖/顏婕儒攝「其實展出什麼東西或是裡面有什麼作品並不重要。」歐鈞淞說明,該展覽為「事件型」的藝術形式,觀眾帶著看展的意圖進到一個空間中,卻不會看見預期中一般展覽的樣貌。他希望可以藉此行為拋出問題,讓大家去思考「什麼是展覽」、「展覽會是什麼樣子」、「展覽可能可以是什麼樣子」。 QRcode是展間中唯一的展品,象徵著創作者不能說、無法說或是不想說的一個狀態。 圖/顏婕儒攝從最一開始觀眾自己打開門看展,就與一般大眾熟知的展覽形式相差甚遠。歐鈞淞表示,他給予觀眾更多的自主性,不想自己成為展覽中唯一的發言人,因此觀眾在稿紙上留下的所有文字,都將成為展覽的一部分。而整個過程也都會被展間中的攝像鏡頭紀錄,當展覽再次以影像被呈現時,那些觀眾又會變成像是演員一般的存在。 跑馬燈會在展間內不停地喃喃自語,並提示觀眾可以在稿紙上留下文字。 圖/顏婕儒攝觀展民眾陳怡蓁表示,「展覽跟作品都是創作理念的催化劑,並非參與反應的物質。」他認為,作者留下很大的空白給觀眾自行體會,並且在觀看與書寫的同時完成這檔展覽。歐鈞淞也補充,展覽裡最有創造性、或是有跳耀的文字並不是由藝術家去寫出來,而是觀眾。 稿紙上的字也會變成展覽的一部分,而那些文字將會讓這個展覽在每個人的腦中,構築成不同的樣貌。 圖/顏婕儒攝歐鈞淞表示,過往的展覽都是單方面地呈現藝術家所要表達的事物,不過在此展覽中,各個觀眾留下的文字,都會在每個人的腦袋中,產生不同的視覺。他補充,希望藉由跳脫以往的習慣,打破大眾對於展覽的想像。他也期許未來可以持續以能接觸到觀眾的方式創作,探討藝術的更多可能。
逢甲融光學雷達與iPhone 智能測距APP護視障者行動
新知
第1761期
逢甲融光學雷達與iPhone 智能測距APP護視障者行動
2021-12-22
【記者羅子恆綜合報導】走在人行道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導盲磚上停放著機車,或眾多雜物堆放在上面,對仰賴導盲杖的視障者造成不便。有鑑於此,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生黃子騰、余睿霖及温子瑩組成團隊,以iPhone偵測物體距離的lidar技術發明「觸幕可見」手機APP,該發明榮獲「2021 APP移動應用創新賽」二獎。 由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黃子騰、余睿霖及温子瑩組成團隊參賽「2021 APP移動應用創新賽」。 圖/逢甲大學研發團隊提供「觸幕可見」是一款用來協助視障者行走的APP,不只能偵測物體與使用者的距離,更能辨識各種交通號誌,研發團隊希望除導盲杖外,能有另一種方式讓視障者生活更便利。研發團隊隊長黃子騰說:「盲人只能依靠導盲杖或導盲犬行走,所以我們希望能應用iPhone的lidar,提供他們其他獲得資訊與距離的方式。」黃子騰還補充,過去研究發現iPhone系統對視障者較友善,因此視障者有較高比例是iPhone手機的用戶。 逢甲大學研發團隊「沒有這一隊」於「2021 APP移動應用創新賽」中獲得二獎的殊榮。  圖/逢甲大學研發團隊提供該發明主要結合三種技術:lidar、Core ML及反饋系統。首先,lidar會以立體感知功能計算物體與使用者的實際距離。接著,機器學習系統Core ML會分析物體影像,之後拍到具高度相似的物體,系統就能直接判別,「此項技術主要告知視障者前方看到什麼東西。」團隊指導老師、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許芳榮解釋。最後,反饋系統會以震動及語音方式提醒視障者,黃子騰補充,系統偵測到物體就會以不同頻率的震動即時提示,語音系統也會同時告知前方物體的名字。 逢甲大學研發團隊「沒有這一隊」在學習各項技術,並討論如何應用於手機應用程式內。 圖/逢甲大學研發團隊提供「觀測的距離」是此次發明與導盲杖最大的差異,黃子騰說明,正常人的視野距離很遠,但導盲杖為便於攜帶,無法做太長,導致盲人只能知道自身範圍內的事物,他強調,「我們希望利用lidar去測定距離,並告知盲人5公尺內有什麼東西。」他更舉例說明,過去依靠紅外線或雷達的智慧導盲杖本身還是需敲擊,但導盲杖的震動提示將造成盲人辨識的困難。而針對其他穿戴式裝置,他解釋,對一般人來說價格過於昂貴,可能無法負擔。然而使用者體驗卻是該發明的最大困境,黃子騰說道:「一手拿手機,一手拿導盲杖,其實無法讓盲人很方便地使用。」許芳榮則提出可能解方,將該發明與手錶結合,使視障者能以配戴方式感測,再加上手錶本身即具震動功能,就能使視障者更方便使用。而視障者郭亦倫則認為,是否有幫助還必須看實際使用效果,「太慢或太頻繁的提醒都等於沒用。」他表示,要取代導盲杖可能還需一段時間使視障者習慣新的用路方式。 逢甲大學研發團隊與視障者進行相關溝通,進而研究出更貼近視障者生活的發明。 圖/逢甲大學研發團隊提供未來研究團隊希望結合物聯網及各種資料庫,來完善盲人生活,黃子騰期許道,透過物聯網的幫助,能讓盲人在更遙遠的地方收到通知,進而幫助盲人定位自己的位置。但結合物聯網還需大量的資料庫,許芳榮說:「要建立這些訊息,成本就會很高,所以未來比較大型的公司跨入該技術的市場可能性較大。」
「都卜勒效應」辨材料瑕疵 崑山科大創頻率檢測法
新知
第1756期
「都卜勒效應」辨材料瑕疵 崑山科大創頻率檢測法
2021-11-03
【記者羅子恆綜合報導】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製造業,人工檢測、量表及游標卡尺等傳統方式漸被取代,但購置自動化檢測儀器的成本過於高昂,讓中小型廠商難以負荷。為此,崑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江智偉、孫書煌帶領團隊開發「以表面波頻率偵測材料表面瑕疵之方法」,希望能協助傳統工廠發展及轉型,該技術更在「2021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上獲得金牌的殊榮。 崑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發團隊在「2021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以「表面波頻率偵測材料表面瑕疵之方法」獲得金牌。 圖/崑山科技大學提供目前主流的自動檢測技術包含AOI光學檢測技術(註一)與探傷儀,為資金充裕的工廠所利用,其中探傷儀透過投射聲波對回傳時間測量,以完成瑕疵檢驗。以上兩種方式除價格昂貴,也都須由專業人力操作,其成本相當可觀,還必須在事前設定無瑕疵模板。崑山科大機械系博士生鍾天穎更強調,「AOI光學儀器需經過樣本學習才能應用,過程又會花費大量時間,對過小的瑕疵也時常無法辨識。」註一:AOI光學檢測技術主要由工廠人員在檢測儀器中設定無瑕疵表面的樣本,再與實際材料的表面拍照比對,只要拍出缺陷,就會定義為瑕疵品。 因此崑山科大研發團隊以探傷儀原理發想,改良需精密儀器輔助的時間變項,以頻率做為檢測目標。該想法主要取徑於都卜勒效應(註二),江智偉說明,當瑕疵物與聲源產生相對運動時,會產生與良好材料截然不同的頻率,藉此分辨材料好壞。註二:都卜勒效應是指波源和觀察者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受到波的頻率與波源發出的頻率並不相同的現象。不只如此,該技術還能將瑕疵品的出現頻率、設備是否故障等相關資訊上傳至資料庫,並結合推播系統,使工廠廠長立即收到通知、即時處理。這項發明不僅節省人力資源,更避免材料浪費。此外,工廠廠長還能透過收集到的產品資訊進行產業升級,以及評估設備是否健全。 生產螺絲螺帽的聖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員蘇小姐(匿名)表示,現在的檢測技術主要透過光學儀器事先掃描,再由人員將兩者照片相比對,以此來辨別瑕疵,然這種方式卻難以觀測微小的缺陷。因此他認為,這項發明具有幫助性,「能將缺點事先挑出來,使整個製程變得更加順暢。」 然而,實際應用上仍有不足之處,鍾天穎說:「該技術遇外部震動會產生干擾,再加上工廠及實驗室的環境截然不同,因此難以進行模擬。」江智偉更補充道:「如何降低干擾、怎樣過濾聲波與訊號的處理都是需要再微調的部分。」他表示,未來也將推廣產學合作,盼能創造製造業紅利並提供傳統工廠轉型的資本。 該發明能針對螺絲、螺帽等五金材料進行檢測,在進入製程前就先淘汰,進而降低傳統工廠成本耗損。 圖/羅子恆攝
健行科大創社群化保全裝置 小偷再也「LINE」不掉!
新知
第1756期
健行科大創社群化保全裝置 小偷再也「LINE」不掉!
2021-11-03
【記者顏婕儒綜合報導】許多店家為掌控現場狀況,都裝有具即時觀看功能的監視器,不過要查看影像紀錄,手機須先與監視器配對,且一次只能設定一台,過程相當繁複。健行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陳維魁,帶領團隊研發「具社群化設定與通知功能之多功能保全裝置」,望能改善連接麻煩的問題。此發明亦榮獲「2021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金牌獎。 健行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團隊研發「具社群化設定與通知功能之多功能保全裝置」,在比賽中展露頭角。 圖/陳維魁提供目前,市面上的監視設備皆須額外下載應用程式,且以一對一的設定方式搭配使用。不過,陳維魁舉例說明,若在較大的場域,如公司、大賣場,共有100台監視器、100人需要使用,「這樣就要設定1萬次。」他補充,且攝影機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牌子,「對不同的攝影機你通通都要用不同的APP,又要一對一設定,這非常非常的麻煩。」為了讓設定更方便,團隊透過幾乎人人都有的LINE群組功能,設計出新的監視系統連接方式。只要一個人透過LINE Notify(註一)進行綁定,且僅需設定一次,群組裡的所有人就能接收到通知,也不需要任何額外費用。註一:LINE Notify為LINE官方帳號。用戶與網站服務連動完成後,LINE Notify將會傳送通知,可以與多個服務連動,也可以透過群組接收通知。 此裝置只要偵測到人或動物,就會透過LINE Notify即時通知管理員,也可以透過群組接收訊息。 圖/陳維魁提供此外,該保全裝置以紅外線感測,當偵測到有溫度的東西接近時,系統便會以LINE訊息通知使用者。另外,此裝置設有LED燈及蜂鳴器,因此使用於如農場等場域時,只要偵測到有人或動物進到該範圍,照明設備就會啟動,喇叭也會發出巨大聲響,讓管理員尚未到現場之前可以先以光照及聲響,警示外來入侵者。 「具社群化設定與通知功能之多功能保全裝置」不僅具備即時監看功能,還設有LED燈及蜂鳴器。 圖/陳維魁提供不過,若要使用於社區,漢衛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值勤員羅聆月提出疑問:「那房東跟租客,誰要看監視器?」若群組中的人都有相同權限,可以看到整個社區所有的監視器畫面,可能會牽涉到隱私問題,羅聆月說:「就等於你家一直被監視。」但他也認為,只要解決隱私可能被侵犯的疑慮,此裝置能有效的提升觀看監視影像的方便性。目前,該保全裝置已申請到兩項發明專利(註二)。團隊成員、健行科大資工系學生徐啟翔希望此系統日後能與其他機器連動,讓該裝置具有更多功能。以運用於農場為例,他提到,「現在只能警示入侵者與通知管理員,沒辦法針對當下的情況阻擋或是抓補。」團隊盼此項技術未來可以應用在更多不同的面相,普及用於社會。註二:兩項專利分別為「社群化之監視訊息通知系統」、「具社群化設定與通知功能之多功能保全裝置」。 健行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學生徐啟翔,希望未來能連動更多功能,應用於各種領域。 圖/陳維魁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