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大學事】大學入學簡章新設轉系限制 學生質疑留下本系生成效
2024-11-29
生活
【社論】高房價時代:小宅崛起與年輕世代的購屋困境
2024-11-29
國際
皇后大學安裝減碳設施 學生疑建設成本過高
2024-11-29
校園
學生創意發想東華夜市 攤位數量動線有待改善
2024-11-29
校園
國軍教召租借政大校園 學生憂影響校安秩序
2024-11-29
新知
中山發現新物種 鰕虎魚研究登國際期刊
2024-11-29
藝文
改編經典劇本重建時空 《女僕》探階級差異
焦點
2024-11-29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專題
第1794期
經典動畫換上台語面貌 成台語傳播的新轉機
焦點
2024-06-30
【專題記者胡王子行、杜以璇、葉蓁芸、張愷文、陳婕柔綜合報導】「安妮亞上佮意食土豆/討厭紅菜頭!」動漫中的經典台詞以台語配音重現,引起觀眾廣泛討論,在網路上也成為熱門話題。不過在這看似「新穎」的嘗試背後,其實隱含著長遠深刻的文化底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何信翰:「語言的消亡不只是失去語言,消失的可能是民族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世界觀、哲學觀。」台語不僅是溝通的語言,更牽動著一些人過去的記憶。該如何透過各樣的傳播形式,有效提升大眾對於語言的重視程度,同時達到穩定發展呢?從當紅動畫的台語配音員,到許多深耕台語傳播界的學者,透過他們分享的故事及實際案例,呈現台灣這片土地上多采多姿的台語生態與歷史,以及傳播產業與台語的交織融合。點擊下方圖片,跟著我們一起進入台語傳播的世界吧!
專題
第1792期
經典動畫換上台語面貌 成台語傳播的新轉機
2024-04-10
公共電視台語台近年擴增以動畫作為台語推廣媒介,多部以台語配音的知名動漫,如《派對咖孔明》、《間諜家家酒》皆受到大眾喜愛。 圖/杜以璇攝【專題記者胡王子行、杜以璇、葉蓁芸、張愷文、陳婕柔綜合報導】「安妮亞上尬意食土豆/討厭紅菜頭!」打開台語版動畫《間諜家家酒》第一集預告片,安妮亞經典台詞以台語再次出現於大眾面前。今年1月台語配音版《間諜家家酒》首次亮相,是繼2023年12月播出的《派對咖孔明》台語版後,再度引起熱烈討論的話題。以現代大眾熟知的動畫,結合臺灣本土語言的台語版日本動畫逐漸成為觀眾矚目的焦點。然而,大眾對台語版日本動畫的熱情與興趣,會不會只是一時興起呢?新鮮感褪去後,台語配音的影視作品還能持續發展嗎?公共電視台語台1月初於臉書粉絲專頁釋出台語版《間諜家家酒》片段精華後,至今留言量已超過一千則。富有喜感的內容與新穎的呈現方式,也讓大眾期待日本動畫後續與台語配音的融合。公視台語台長呂東熹表示,《派對咖孔明》預告片首播不到一周,在網路上的瀏覽數量已達30多萬。相較於公視台語台其他僅有幾百次觀看數量的YouTube作品,目前兩部動畫僅播出精華片段,卻已達到2000以上的觀看數量。目前為華視配音訓練班學生的徐睿楹說:「近十幾年(臺灣)其實都沒有全台語配音,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新鮮、很值得嘗試的事情。」對於年輕一輩的台灣人來說,台語逐漸成為陌生語言,而台語和日本動畫碰撞所產生的衝突感,讓徐睿楹認為台語版日本動畫可以帶給年輕人意想不到的驚喜,提升年輕人重新認識本土語言的興趣。台語配音的日本動畫除了引起台灣年輕人注意,也讓來台留學生有進一步認識臺灣本土語言的機會。來自澳門、從未接觸過台語的觀眾梁嘉穎興奮說道:「原來台語不僅能呈現老式的味道,還可以跟新事物結合,創造出不一樣的化學反應。」有別於常見的華語配音,台語配音帶來的新鮮感成為他觀看台語版日本動畫的主因。徐睿楹也提到,台語配音製作出來的反差是吸引他的關鍵,「雖然台語和日本動畫結合偶爾會出戲,但是多了一層親切感。」對於熟悉動畫的年輕世代來說,公視台語台新奇的創作風格成功掀起話題,擔綱台語版《間諜家家酒》主角之一——安妮亞・佛傑配音工作的林慕青說:「公視台語台想要的,是觀眾因為內容有意思而去看(台語台),並非帶有(學習)目的性地去看台語台。」他表示,這次公視台語台轉換創作初衷後,才讓《派對咖孔明》與《間諜家家酒》台語版出現在年輕人視野裡。 2024年1月台語配音版《間諜家家酒》上線,作為該作聲音導演的配音員林慕青認為將熱門動漫結合台語,能提升大眾對於台語作品的關注度。 圖/葉蓁芸攝台語配音漸受重視 配音員望呈現本土語多元性事實上,以動畫為台語推廣媒介的計畫約五年前已開始執行,呂東熹說:「當時教育部與文化部各出資新台幣300萬元,委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的教授成立翻譯小組,以台語為《櫻桃小丸子》配音。」此項計畫不只請學者來監督發音,連日本片商都要求台語配音員得經他們親自審核聲線的合適度才能繼續錄製,可謂嚴謹至極。公視台語台也陸續購買了幾部作品進行台語配音,其中,《派對咖孔明》與《間諜家家酒》播出後受到觀眾的熱烈迴響,顯見台語配音賦予了作品不同於過往華語配音的吸引力。呂東熹也說明,製作台語配音版的動漫作品或其他節目,是希望能夠達到台語推廣與啟蒙的作用。林慕青回想剛入行時的台語配音產業,認為公視台語台過往較著重於發展台語節目而非台語配音作品,但後來為了打開市場,找了觀眾感興趣的話題或卡通。對於電視台引進動漫並製作台語配音,林慕青說:「要讓觀眾覺得有趣,才會去看台語,學台語。」 公共電視台語台長呂東熹認為,台語配音動畫提供年輕一輩語言學習的機會,期望提升重新認識語言的動機。 圖/胡王子行攝在台語配音受到關注時,腔調的差異也成為了配音工程的課題之一,負責配音台語版《派對咖孔明》女主角——月見英子的穆宣名說:「台語的腔調關乎個人的成長背景,我有個來自宜蘭的配音員朋友,在北部工作受限於以泉州腔為優勢腔調的配音環境,完全不能使用到宜蘭腔,我覺得有點可惜。」他認為,不同腔調都應有被推廣的機會,過往配音領班受到北部腔影響較大,導致台語配音的作品腔調較為單一。因此,他也樂見台語配音可以更多元化,出現多種腔調的嘗試與呈現。本土語言開始在配音界受到重視的同時,也意味著業界對於配音員本土語能力會有所要求。對於精通本土語能否幫助其在業界生存,資深配音員于正昇說:「對於領班來說,今天請了一位經驗豐富但不會講台語的配音員,與其叫他一句一句照著唸,不如找個能流利使用台語的人俐落的配完。」在題材多元、媒介選擇多樣的時代,如何提升配音作品曝光度與競爭力,為配音表演增加趣味,成為配音員們的一大課題。配音市場陷萎縮困境 台語人才斷層盼新血加入「你現在會覺得(配音)聽起來很奇怪對不對?這就是問題,年輕人已經不接受這些(配音)。」臺北市配音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曹冀魯指出,配音是影視產業的末端,過去許多香港電影、戲劇或日劇都需要配音,然而時代轉變,觀眾逐漸習慣聽原音版本,導致現在的需求量相較過往減少許多。林慕青也點出,過去大多數人只會說台語,因此台語配音顯得相當重要,但華語普及後,觀眾已不再有觀看台語配音的動機。觀眾的需求與收看配音版本的動機減少,進而導致台語配音市場逐漸萎縮,成為目前配音產業面臨的困境。談及本土語言配音的發展,曹冀魯仍認為台語配音對於產業而言是必須的。「這(台語配音)就是一個走向吧,也是多元的發展,以工會的角度來講,我覺得這是好事。」他表示,無論什麼語言都是一種呈現方式,對於台語配音動畫的新嘗試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呂東熹站在製作方的角度也持相同想法,他指出,現在年輕一輩、兒少對台語的熟悉度低,所以我們應該讓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有更加多元的語言學習機會。「我們希望給大家多一個選擇(學台語),可以透過動漫讓你有興趣來學台語。」呂東熹說道。雖然台語配音有其必要與重要性,但也面臨人才斷層的困境。同時擔任《間諜家家酒》台語版聲音導演的林慕青表示,台語版配音的人員配置相較華語版少了將近一半。除了因經費不足以外,有能力勝任台語配音工作的人才也不多,導致配音員必須一人分飾多角。林慕青說:「不是隨便一個會講台語的人都好,聲線還要符合角色,每個角色能找到兩、三個人來試音就已經很厲害了。」此外,角色的聲音也因人才稀缺而受限,林慕青以《間諜家家酒》的台語配音為例,他認為觀眾對於角色聲音有一定程度的期待,希望聽見年輕、帥氣的聲音,「但大部分男性的台語配音員普遍年紀都比較大,他們的聲音還是很好聽,可是對於角色來說可能就沒有這麼符合,這是一個困難點。」他指出,台語配音需要新的聲音加入,才能帶給大家新鮮感,不會讓觀眾一直聽見重複的聲音。 臺北市配音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曹冀魯指出,能流利完成台語配音工作的配音員僅數十人,且受到角色的聲音需求限制,台語配音員人才十分稀缺。 圖/葉蓁芸攝創作者呈現台語內容 以自媒體延續本土語生命如今,新興科技帶動人類發展的趨勢愈來愈顯著,生成式AI工具的投入,是否能為台語配音產業帶來轉機?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工程師Ziwei(化名)肯定AI的能力,他認為AI能協助保留一門語言,「將這些(語言)data讓AI學會,(語言)就不會隨著時間消失,算是語言的傳承。」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內容執行長黃兆徽也期待AI和配音員的合作。他提及,AI能幫助人做更多的事情,例如人類到不了的音域,或擁有不會生病的『身體』。Ziwei談到目前台語配音的資料少,也較難取得。他以台語影視作品為例,指出AI需轉換中文字為台語,將會是技術面上的難題。他解釋說:「(AI看的)文字是國字,要訓練AI看國字但用台語講出來才能製作AI模型,國字到台語的音標,這個過渡過程的資料其實很少。」穆宣明和林慕青也提及台語配音的一大特點是台語轉音、各地區腔調差異和台文應用,訓練AI需花更多時間去調整。穆宣名表示,在配音時需讓面部表情與聲音表情連動,「(動畫配音)要對卡通的口型和表情,這個可能是AI目前做不到的。」 資深配音員夏治世強調,一名好的配音員除了良好的聲音展現外,模仿人物的表情、口型等表演功力也影響最終呈現的效果。 圖/杜以璇攝除了有動畫配音外,在自媒體熱潮盛行的時代,也有不少人在YouTube或Podcast平台使用台語創作各類型內容,希望能擴大台語傳播的可能性。自媒體經營者Hiân-á ê ma-ma(化名)目前正經營全台語Podcast《台灣人台灣事》,他認為現今社會缺乏學習台語的誘因,成為推廣台語的困境。他舉例:「學英文是為了更好的未來,但是台語呢?」從小出生在台語環境的他,並不希望這份獨特的台灣文化隨著時代變化而流失,因此選擇藉由自己的力量來保存台語。除了Podcast外,也有不少影音內容創作者正在保存台語。Ayo(化名)正於YouTube經營台語教學的頻道——「台南妹仔教你講台語」,他在影片中說台語,希望透過成為影片創作者,製作台語影片,讓更多人能在生活中接觸、運用台語。「創作就是一個拋磚引玉的過程,我樂見越來越多人(受到啟發)一起發展(台語),那母語就不會死掉。」Ayo說。無論是台語配音的動畫節目、AI台語配音、台語YouTube頻道或台語Podcast都是新興的傳播方式,希望透過多種媒體形式保存台語。「一個語言的消失,其實就是文化的消失。」黃兆徽說道。他期許在AI發揮功能的同時,政府也積極拓展台語文化傳播,保存台語文化。Ayo認為台灣身為一個多元族群的國家,應做到「語言平等」,使用任何國家語言(註)應不受歧視或限制,他對未來期許道:「未來不需要有任何人出來說要推廣台語,而是這個語言自然而然在生活中出現,也不會有人覺得奇怪。」註:根據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法》,所稱國家語言指台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台灣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