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大學事】大學入學簡章新設轉系限制 學生質疑留下本系生成效
2024-11-29
生活
【社論】高房價時代:小宅崛起與年輕世代的購屋困境
2024-11-29
國際
皇后大學安裝減碳設施 學生疑建設成本過高
2024-11-29
校園
學生創意發想東華夜市 攤位數量動線有待改善
2024-11-29
校園
國軍教召租借政大校園 學生憂影響校安秩序
2024-11-29
新知
中山發現新物種 鰕虎魚研究登國際期刊
2024-11-29
藝文
改編經典劇本重建時空 《女僕》探階級差異
焦點
2024-11-29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87期
油彩侵蝕出隨機紋理 周鳳翔藉「痕跡」重現記憶碎片
2023-11-30
【記者王華琳台中報導】「生命中充滿許多瑣碎的記憶,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甚至在某一刻突然浮現腦海之中。」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理論組的周鳳翔,舉辦創作個展《不確定物之終點站》,該展透過創作記錄瑣碎記憶的影響,探討與人之間的相互羈絆。展覽於25日起於窯座舉行。 周鳳翔透過畫布上隨機產生的「痕跡」,記錄瑣碎記憶與自身之間的羈絆。 圖/王華琳攝「這些記憶雖被放置在角落,可它們在經歷時間的沉澱後,彼此間相互影響,逐漸在心靈中展開新的面貌。」周鳳翔認為,人們出於困惑與不在意而選擇擱置的碎片回憶,最後經常以「不了了之」收場,卻在心中留下了印記。因此,他利用大量油畫顏料塗抹,再潑灑分解性液體,讓畫布隨機產生紋理,象徵那些瑣碎片段在心靈殘留的「痕跡」。周鳳翔提到,他透過創作重新審視自身調整心靈狀態,也讓瑣碎記憶以另一種狀態存在於作品,重新回到他的生活。畫布中央有著三道紋路,散發著獨特的美,也讓周鳳翔聯想到希臘神話中分別代表嫵媚、優雅和美麗的美惠三女神。作品〈美惠三女神〉,是此系列創作中保留最多痕跡的作品,周鳳翔認為人們其實很常看見痕跡,尤其是記憶片段所留下的那些標記,「你可以循著它,回想記憶中創造這些痕跡的一連串事件,以及你過去性格對於當時選擇的影響。」他補充,痕跡無意中也透漏著某些跡象,讓人能夠回顧過去所經歷的改變,進而給予自身一個可持續遵循的心靈指引。 〈美惠三女神〉源自周鳳翔對於畫布上痕跡的想像,也傳達出不同人對於事物有著不一樣的解讀與答案。 圖/王華琳攝作品〈推開世界的門〉是由兩幅畫作所組成,將門的元素融入畫作,探討門與記憶之間的相似性。「門有一個阻隔、穿越的性質,看似整體但中間又有一個縫,彷彿你可以從中窺見些什麼。」周鳳翔表示,門就如同潛意識般,將人們不重視、不願面對的回憶隔絕在外,但某一瞬間,這些記憶卻被允許通過潛意識那扇門,浮現在心靈上。 作品〈推開世界的門〉將門隔絕與流通的性質與記憶連結,探討記憶的暫忘與再憶。 圖/王華琳攝在此次創作過程,周鳳翔也開始琢磨如何以更簡單的方式,呈現畫作上更細微的變化來詮釋自身想法。他選擇更輕巧的技術與顏料,以生活中常見的具體事物為主角,創作作品〈邊界的條件〉。周鳳翔將大學時期於工作室的印象投射於鑰匙上,以拓印的方式完整保留在畫中。他認為,創作就是保留他人能解讀、想像的東西,「一些很厚且複雜的心緒最終呈現到你的腦海,它可能是一個很簡單的物件經過篩選組合,卻承載了許多的記憶。」 周鳳翔將承載大學時期各種記憶的工作室鑰匙,以拓印方式完整保留它的形狀,將記憶與鑰匙作連結。圖為作品〈邊界的條件〉。 圖/王華琳攝「創作就是回應心靈所感,在自我詮釋中獲得的安全感讓身心狀態自由。」周鳳翔認為創作就是紀錄心中感受與思考的過程,重點在於瑣碎片段對自身心靈之間的聯繫,以及其留下的痕跡。觀眾卓沄萱表示在生活當中不斷產生瑣碎記憶的同時,它們也正不斷影響著自身心靈,「我的生活有被呼應的感覺,我在看與我再去看的關係之間,會有一個滿酷的圓。」 周鳳翔理想中的觀畫狀態,是觀者能夠與畫作之間產生共鳴與個人解讀,不必受他人所束縛。 圖/王華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