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展品演繹空間裝置 窒息感受再現專注體會
藝文
第1736期
展品演繹空間裝置 窒息感受再現專注體會
焦點
2020-11-18
【記者石學儒台北報導】縷縷輕煙從牆上貌似空調的裝置飄落,咖啡和沐浴乳淡淡的氣味在白色的空間瀰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學生陳博軒於7日起,在展覽空間「WUTZ」舉辦個展「在專注的時候呼吸」,將展品融入空間,重現生命經驗的專注狀態。 陳博軒在「WUTZ」舉辦個展,白色的展出空間內,他盼透過藝術的語言傳達自己的體驗給觀展者。 圖/陳博軒提供「在專注的時候呼吸」描述人們專注的狀態,當我們專注於某件事時,會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在呼吸。陳博軒說明,這時精神彷彿脫離當前的空間,進入另一個世界,他舉例,就跟恍神的狀態一樣。他經常因失眠、混亂的作息或工作室角落的植物等,開始進入另一個世界。他將當時獲得的身體感知融入此次創作,嘗試用藝術的語言敘述自身專注在內心世界的感受。另外,陳博軒在展間刻意擺放作品,降低作品的存在感,讓這些物件像是已存於展間裡就如默默發生的呼吸,為了讓觀者留意到他們呼吸的生理現象,他設計作品會讓觀者產生窒息感。步入展間,巨大且佈滿孔洞的藍色柱狀體映入眼簾。作品「看不見你聽的專注」來自陳博軒的失眠經驗,他用微距攝影拍下睡眠慣用的耳塞,經後製將圖像放大至能看清耳塞的孔洞。碩大的耳塞列印在布條上,垂吊於展間,一般人無法從作品的樣貌判斷圖像中的物品,陳博軒說:「他吸引你,但他同時又拒絕你,這項作品充滿矛盾,雖然你能清晰地看見影像,而你卻沒辦法解釋它是什麼。」 「看不見你聽的專注」是一個放大好幾倍的耳塞,但因為巨大的形象,讓觀展民眾難以與耳塞做出連結。 圖/陳博軒提供熟悉卻無法辨識的氣味在空間飄散,兩個看似空調的裝置釘放在牆上吐著白煙,作品「清醒所以能夠」分別散發咖啡和沐浴乳的味道。陳博軒以咖啡連結早晨,沐浴乳則表示自己在梳洗後準備入睡的夜晚,兩種味道混合起來,他想述說自己混沌的作息。作品周圍沒有文字說明,因此很難發現裝置也是作品,反而更像是空間裡的空調。觀展民眾洪晧珉提到,作品連結他的日常經驗,氣味將他帶往某個故事情境,「而作品無限接近日常,卻不是日常。」 從空調形象吐出的白煙,夾雜著陳博軒所熟悉的氣味,這些氣味被拿來當作是時間的比喻。 圖/石學儒攝在展間的另一側,兩幅畫作「上牆」和「無題」分別掛在牆上,除了畫作上的紋路和淺淡的染料,地上還灑滿細密的灰粉。兩幅作品欲呈現陳博軒正在創作的過程,他擷取過去作畫的經驗,創作這兩幅看似未完成的畫作,「無題」細微的紋路像是畫家還未將鉛筆痕補色抹去,他說:「就好像創作正在發生一樣。」 〈「無題」畫的是外面陽光灑在旁邊兩個杯子的樣子,而兩個杯子是作品「擱置」,觀展民眾難以察覺他們事件展品。 圖/石學儒攝投影在牆面上的影像輪廓邊緣漸漸模糊,而牆前擺放的盆栽被白粉鋪滿。陳博軒解釋,影像記錄白色空間逐漸被落塵填滿的過程,細微的變化如同時間不經意流逝。牆前植物的葉面因被覆蓋而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如同在提醒觀展民眾植物也正在呼吸,觀展民眾李沁玹說:「在看作品時我常不自覺的發呆恍神,當我又拉回到我的呼吸上,是很特別的體驗。」 白色的牆上投影的畫面會從模糊的輪廓變成一片白光,像是時間在每個人的身上總是悄悄發生。 圖/石學儒攝
嗅覺互動裝置 藉藥材香氣重溫兒時記憶
藝文
第1667期
嗅覺互動裝置 藉藥材香氣重溫兒時記憶
2017-11-29
【記者徐湘芸高雄報導】多色光點映射在地板徘徊,一旁小孩跟著螢光來回蹦跳。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於11月22至26日舉行衛武營藝術季,除大型3D光雕秀外,於榕樹廣場也展出「新生代互動影音藝術裝置展」,以「榕樹下的記憶」為主題,邀各大專院校優秀作品齊聚一堂。 〈螢光漂流〉以光點互動的方式,吸引許多大人小孩前來觀賞與玩耍,追逐光點奔跑。 圖/徐湘芸攝純白色的棋盤,擺放著錯落的象棋狀模型。小孩爭先觸碰棋盤旁的小氣孔,在感應手掌幾秒鐘後氣孔即噴出一小縷白煙,有些聞起來是植物的香氣,有些則是藥材的味道。「其中有個像彈珠汽水的味道,讓我想起童年。」觀眾沈敬哲表示,以嗅覺產生回憶的共鳴,是觀展很新鮮的體驗。以氣味為主要展演媒介的作品〈榕融憶驛〉,其策展團隊成員、現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學生洪湛閎表示,近代作品多以視、聽覺等可線性剪輯的媒材創作,卻少有展品以嗅覺與觀眾進行互動。他說:「但氣味是連續、無法迴避的,能以粒子創造出一個氛圍與空間」。 〈榕融憶驛〉以氣味為主要展示媒介,傳達過去以榕樹為中心進行居民感情、信仰的交流。 圖/創作團隊成員黃彥儒提供主要負責氣味的成員蔡立德提到,為了盡可能地模擬出多種味道,他們拜訪許多香水、食品製造商。通過親自去聞、了解氣味組合,在反覆嘗試中尋找團隊想要的味道。為減少干擾,洪湛閎也提到外觀採白色極簡化視覺,「因白色是最接近透明、不具符碼意義、最潔淨的顏色。」希望通過嗅覺抽象符碼,使觀展者投射回自身生命經驗。 〈榕融憶驛〉以過去榕樹下常見下棋的傳統聚落作為形象投射,以橘子、蘇打、烏龍茶等香氣建立空間概念。 圖/徐湘芸攝戴上虛擬實境眼鏡(Virtual reality, VR),傳統市場破碎的樣貌直衝眼前,如同奔跑於其中。儘管畫面凌亂,卻依稀仍可辨認出販賣衣物或肉品的攤販佇立一旁。作品〈離散者〉以當地過去有名的兵仔市「鳳山第一公有市場」為主題,封存並重現當地舊有早市樣貌。「殘破景象的VR影片較少見,且有一種懷念過去的感覺。」觀眾、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學生朱姵穎說道。〈離散者〉創作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新媒體藝術碩士班學生洪譽豪表示,相較近年VR創作以建模與動畫為大宗,他更偏好實景VR,透過3D掃描照片製成,更能呼應「共有記憶」。將〈離散者〉畫面變得破碎、零散,也是希望以似曾相識的景象呈現客居異鄉、飄盪的心境。 〈離散者〉透過3D掃描實景照片進行VR影片的製作,意旨於緬懷高雄曾經的鳳山第一公有市場。 圖/洪譽豪提供衛武營藝文中心於7月下旬舉辦〈創作研習營〉,招募相關科系學生進行創作。經專家指導後篩選出的優秀計畫,才能於衛武營藝術季「新生代互動影音藝術裝置展」展出。洪譽豪表示,〈離散者〉以當地歷史為創作背景,也是希望呼應主辦單位嘗試讓衛武營從軍營轉型成為國民美學搖籃的想法,讓藝術能融入在地,並推動南台灣藝文能量。 以線香與香爐的形象,佐以氣味,傳達榕樹周遭作為一地區信仰中心的意念。 圖/徐湘芸攝 〈榕融憶驛〉中,以榕樹旁的小吃攤販為形象,傳遞人情的同時,也以氣味傳遞出舊時代的共有記憶。 圖/創作團隊成員黃彥儒提供 〈榕融憶驛〉以氣味為主要展示媒介,傳達過去以榕樹為中心進行居民感情、信仰的交流。 圖/徐湘芸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