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延大學生總會復辦 公開要求尹錫悅辭職
國際
第1804期
延大學生總會復辦 公開要求尹錫悅辭職
焦點
2024-12-20
【記者林以晴報導】南韓國會14日表決通過對總統尹錫悅的彈劾案,但尹錫悅仍未完全被解除總統職務,須待南韓憲法法院審理後,才能確定總統職務去留。為了向外界發聲,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學生會12日於首爾新村校區草坪廣場召開學生總會(註一),針對「因宣布緊急戒嚴而決議要求尹錫悅總統辭職」的提案進行表決,並同時召開「延世人時局聲明大會」。 註一:學生會的最高決策機構,由延世大學新村校區及國際校區所有學士班學生構成。 學生總會需達到學生總數十分之一以上參與才能召開,高門檻的設立導致延世大學長期無法舉行學生總會。延世大學上一次成功舉辦學生總會是2006年,距今已有18年之久。2016年學生會曾試圖提出召開提案,但由於參與人數未達標準,仍以散會作收。此次共有2733人參加,突破人數門檻,讓學生總會得以重新召開。延世大學經營學系學生趙賢修感動道:「我感到非常自豪,這證明延世大學還是擁有討論公共議題的力量。」在最終表決結果中,學生總會以2704票贊成、8票反對、21票棄權的結果(98.9%贊成率),通過對尹錫悅總統的辭職提案。延世大學學生A同學(化名)分享,當天學生們成熟地表達了意見,即使在討論時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但其他學生並沒有指責,而是以尊重態度反駁,展現理性的討論氛圍。 在學生總會召開前,學生會舉辦了「延世人時局聲明大會」,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對國家時局看法的平台。延世大學醫學系學生朴泰雄表示,他原本無意發言,但他希望能帶出讓大家感同身受的議題,而不僅限於政治討論。因此朴泰雄以自身故事,及身邊朋友在戒嚴令後的心情為切點,強烈譴責政府發布戒嚴令的決定,他說:「我之所以會站在這裡,是為了阻止當前局勢破壞我的日常生活,讓我珍愛的人痛苦。」 延世大學生會長咸炯辰表示,他收到來自各單位學生會及學生們的請求,加上當前時局嚴峻,他決定召開此次學生總會暨時局聲明大會。雖然時間緊迫,但學生會僅用一週便完成公告、組織,並達成與會人數門檻。他補充道:「這證明了一直被批評對政治冷漠的10、20世代,其實對政治具高度關心,希望這兩世代能成為引領社會改革的主導力量。」活動當天,雖然天氣寒冷,但學生會準備了暖暖包、咖啡等物資,讓活動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朴泰雄分享,現場氣氛冷靜而理性,學生們以實際行動展現民主參與的力量。 此次學生總會能成功召開,激勵了大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意願。趙賢修期望這次總會能成為契機,減輕大學生對討論政治議題的顧慮,讓更多人願意投身於公共議題。朴泰雄則提醒,應適度參與活動、把政治看作日常生活的一部份,避免過度沉溺而影響情緒。
韓國教授涉性騷反告誹謗 首爾女大學生靜坐抗議
國際
第1801期
韓國教授涉性騷反告誹謗 首爾女大學生靜坐抗議
2024-11-29
【記者王保伶報導】19日,首爾女子大學(서울여자대학교,以下簡稱首爾女大)女權組織「犀牛角」(무소의 뿔,以下簡稱犀牛角)集結近500名學生、校友及教職員,於首爾蘆原警察署前的人行道上靜坐抗議。他們高呼「反對權勢性性騷擾」、「學生是無辜的」等口號,要求警方撤回首爾女大一名性騷擾學生的教授對學生提出的誹謗訴訟。 犀牛角指出,一名首爾女大學生於2023年5月,向學校人權委員會舉報遭一名德文學系教授在系內活動與私人聚會中性騷擾,也目睹其他學生受害者。學生於2024年9月才得知校方當時只對加害者處以三個月停薪處分,不滿校方的處理方式。犀牛角坦言,當教職員涉及性騷擾事件時,應分開受害者與加害者、限制加害者進入校園以及停止加害者的教學工作。首爾女大工商管理系學生鄭家藍(정가람)(化名)表示,學校的措施是在保護該教授,「如果學校想保護學生,則不該讓教授繼續上課。」 在受害者同意公開案件後,犀牛角為防止類似案件再度發生,在教職員辦公室附近張貼譴責教授的聲明,引發其他學生製作海報響應。10月22日,該教授對在校園內張貼海報的學生提起誹謗訴訟。學生為表不滿,在校內集會、塗鴉抗議,呼籲校方採取行動解決校園性騷擾問題,校方卻警告將向涉及同學提出破壞公物的索賠。 「加害者利用自己的職位威脅受害者,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處於劣勢,試圖使他們停止揭露真相。」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的韓國籍學生金奎里說道。犀牛角指出,起訴行為不僅削弱學生揭露性騷擾的勇氣,也持續威脅受害者與學生們。犀牛角補充,張貼聲明在法律上是正當行為,並不構成誹謗,因此他們在抗議活動中力求警方對被起訴的學生作出不予移送的決定。據《韓國時報》(The Korea Times)報導,首爾女大教職員委員會也請求教授撤回訴訟,要求校長提出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具體方案。 鄭家藍認為,學校應加強人權委員會的角色,聽取學生代表的意見再給予加害者懲罰。金奎里建議校方提高師生對性騷擾問題嚴重性的認識,「(校方)應該建立受害者舉報騷擾事件的系統,以及開設預防性犯罪的課程。」儘管校方在18日宣布成立由學生、教職員以及法律專家組成的緊急應變委員會,但至今尚未公佈任何具體措施。犀牛角強調,若學生的訴求未被接受,可能計劃透過抗議或罷課行動讓訴求獲得更多關注。
無故罷工重啟運作 莫大學生憂課程空轉
國際
第1800期
無故罷工重啟運作 莫大學生憂課程空轉
2024-11-22
【記者林以晴報導】莫伊大學(Moi University,以下簡稱莫大)、奈洛比大學 (University of Nairobi)等多所肯亞大學教職員,於9月開始罷工,要求更好的工作條件,並抗議薪水拖欠問題。莫大因教職員不足而無法進行課程,10月3日宣布關閉校園,停止一切教學活動,此舉引起學生不滿,認為校方擅自關閉校園影響到他們的受教權。為了盡快恢復學校運營,莫大於11日重啟教學事務,不過校方尚未與罷工的教職員取得共識,因此並沒有太多人返回工作崗位。 部分莫大學生支持教職員罷工行動。莫大學生埃馬努埃爾.阿特盧.奧蒙戈盧克(Emmanuel Atelu Omongoluk)認同教職員應爭取自己的權利,因為校方多次承諾會支付薪水,但卻欠款長達7年,「老師們也有孩子要養,需要學費和生活費。」他說道。 莫大關閉期間影響許多學生的學習安排,特別是一年級新生。一年級學生奧蒙戈盧克就表示,自入學以來,他還未上過任何課程。他難過地說:「我的父母也感到很沮喪,他們擔心我的未來和求職會受影響。」莫大學生M同學(化名)則因經濟問題而感到擔憂,他為了上學已支付學費、房租,每天也需要生活費,「學習完全沒有進展,這完全是在浪費我的資源。」他憤怒地表示。 11日莫大宣布重啟課程,但因教師仍在罷工,學生面臨沒有講師的窘境。奧蒙戈盧克表示,返校後情況並未改善,學生們到教室上課時才發現沒有講師。他提到,學校仍試圖推動課程進行,例如告知學生在網路建立群組,自行線上討論,並發送講義讓他們自主學習。與此同時,學校並沒有積極與教職員溝通,反而暫停他們的職務。據《非洲今日趨勢(Africa Trends Today)》報導,莫大已向主導罷工的大學學術人員工會(Universities Academic Staff Union)12位教職員發出停職信,並禁止他們進入校園。 莫大運作是否能重回正軌目前仍是未知數,罷工若持續會有更多學生受影響。莫大學生姆博托.哈里.伊凡(Mboto Harry Ivan)提到,雖然他認同教職員的聲音應該被傾聽,並獲得合理待遇,「但我也覺得這正在摧毀許多人的夢想,他們應該妥協並立即回到崗位。」目前莫大仍無法打破僵局,與罷工人員達成復工協議,伊凡建議,學校應尋求政府幫助,並更換管理階層。奧蒙戈盧克也認同學校需要改革,才能從根本解決長久以來的腐敗問題。
伊朗女大生脫衣抗議 頭巾令再引衝突
國際
第1799期
伊朗女大生脫衣抗議 頭巾令再引衝突
2024-11-15
【記者周元曦報導】一名就讀伊朗伊斯蘭自由大學(Islamic Azad University)(以下簡稱伊大)的女學生阿胡・達裡亞伊(Ahoo Daryaei)因不滿遭到校內巴斯杰(Basij)(註1)準軍事組織成員騷擾,2日穿著內衣在校園中行走。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的報導,伊大校方認為女學生患有精神疾病,伊朗政府則在5日回應,將盡力解決學生的個人問題,並會將這名女學生從警察局移到其他地方接受治療。 註1:巴斯杰(Basij)為伊朗內部協助軍隊和警察從事維護治安工作的民兵。 雖然伊朗政府表示將協助處理女學生的狀況,但女學生目前卻下落不明。海外伊朗女權者馬西・阿萊內賈德(Masih Alinejad)在X上發表文章,將伊朗政府的舉動視為又一次對女性的壓迫。國際特赦組織與社交媒體上的用戶認為這位女性意圖抗議伊朗嚴格的頭巾令與道德警察(註2)。伊朗當地《德黑蘭時報》(Tehran Times)則認為反伊朗政府團體在利用此事,把這位女性的行為當作反抗伊斯蘭的象徵,企圖擾亂伊朗內部政治。 註2:道德警察為伊朗執法部門於2005年設立。主要工作為逮捕違反伊斯蘭著裝規範的人,特別是未正確佩戴頭巾(hijab)的女性。 現於伊朗就讀大學的學生T(化名)提及,2日女大學生遭逮捕後,3日以及4日伊朗頻繁出現沒戴頭巾的女性走在街上,似乎是想為遭逮捕的女學生抗議。「這是很老套的手段,如果有人反抗政權,不戴頭巾,政府就會說那些人有心理疾病。」伊朗女性Maryam(化名)說道。Maryam在受訪時,嚴肅地表示,遭捕的女學生精神狀況十分正常。 現就讀國立台灣大學的波斯裔學生迦南・凱什瓦里(Kanan Keshvari)則表示自2022年的馬赫薩・阿米尼 (Mahsa Amini)事件後,伊朗就開始發生許多因為頭巾而引起的衝突。「但這是我看過最激進的一次。」凱什瓦里在看到網路上流傳這名女學生的照片時表示。1979年伊朗革命爆發,伊斯蘭政權改為政教合一。1983年,伊朗政府頒布法令,強制女性在公共場合配戴頭巾,警察嚴格取締。2022年一名伊朗女性馬薩・阿米尼(Mahsa Amini)因未正確配戴頭巾遭逮補,並在拘禁期間身亡,引發伊朗內部大規模抗爭。他解釋當時所有海外的伊朗人都將2022年的抗爭視為重建伊朗政府的希望。 「2022年的抗爭很成功,但不夠成功。」凱什瓦里難過地表示。他認為這次達裡亞伊事件也無法為伊朗社會帶來改變,因為伊朗政府非常成功且有效率的在肅清所有異議。但自2日開始,不斷有海外人士效法達裡亞伊的行為,包括6日兩名只穿著內衣的女性在法國舉牌抗議,8日一群婦女穿著《使女的故事》服裝在倫敦示威。「每個微小的抗爭對伊朗來說都非常重要。」Maryam說道,他強調女孩們的犧牲都將影響伊朗社會,並持續到伊朗人獲得自由為止。
新科技助防災害教育 防汛營盼提升學生行動意識
生活
第1799期
新科技助防災害教育 防汛營盼提升學生行動意識
2024-11-15
【記者周元曦桃園報導】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於9日至10日,與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和國立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合作,舉辦為期兩天的「桃園市政府113 年度防汛青年營」。活動旨在藉由邀請桃園大專院校學生,增加學生對於水利防災的關心與行動力,進而吸引桃園在地青年,在未來成為社區防汛志工的一員。 主辦方水務局副總工程司蘇鴻表示,每次風雨來臨,容易造成桃園地區淹水,因此學生學習如何防範十分重要。「目前桃園社區的防汛志工都是由已退休的叔叔阿姨擔任,所以主辦方希望,防汛的知識和經驗能夠拓展到年輕人。」蘇鴻解釋道。營隊課程包含靜態與動態,前者包括認識水環境的講座,後者包括無人機操作、社區防災避難圖的設計以及戶外地形探勘。 營隊開始時,由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博士柯凱元帶領學生分組進行戶外地形探勘,尋找並拍攝隱藏的資源點與災害點。其中一組學生將一座小型滯洪池拍攝下來,並把照片貼在地圖上。照片旁亦註明滯洪池作為資源點,能在暴雨來臨時,控制洪水蔓延的速度。另外,​​其他學生以同樣模式,標註倒塌的樹木為災害點,並記錄樹木會成為逃難時的潛在阻礙。現就讀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學生孫鈺涵喜歡結交朋友,他認為活動中最有趣的就是此環節,「我們一起尋找哪裏危險、哪裏安全,過程可以增加同儕之間的相處時間。」他說道。 此外,活動強調「新科技」的運用,透過教導無人機,讓營隊學子有不一樣的體驗。只見操作的學生帶著初次使用的緊張,但臉上依然難掩興奮。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生李旻宴表示,無人機可以在水災發生時,從天空視角分析災點的嚴重程度。除了新型科技的操作,活動還讓學生發揮創意。學生針對小孩、年長者與年輕人的不同需求,用膠帶與便條紙貼出一間避難收容所,甚至有組別在收容所中設立祈禱室,讓台灣社會上不同信仰的人們在遭遇水災時,能夠有一個提供心靈慰藉的場所。 李旻宴坦言,學校其實有很多防汛相關資源和講座,只是疏於宣傳。同時他認為網路上每個人都可以為防汛盡一份心力,「我們時常在網路上看到哪裡有淹水,但如果大家能即時更新退水情況,其實可以減少許多網路上的恐慌。」蘇鴻在談及未來願景時希望營隊能邀請不同年齡層,以及學習領域的民眾來參與,像是除了防災與工程學系的學生外,這次還有華語文學系等非防災專業科系的學生。營隊未來也將加入本地高中生及銀髮族。活動集結在地青年,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行動力,像是當學生們被問及是否願意成為防汛志工時,他們都保持正面態度。「如果未來有機會,我會想要擔任志工。」營隊學員之一的孫鈺涵笑著點頭說道。
菲國政府欲強制恢復軍訓必修 大學生反彈聲浪四起
國際
第1799期
菲國政府欲強制恢復軍訓必修 大學生反彈聲浪四起
2024-11-15
【記者林以晴報導】菲律賓政府2023年提出再次將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計畫(以下簡稱ROTC),強制改為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並將於今年12月審議相關法案。此舉引起菲律賓大學生反彈,他們認為政府應該保留學生的選擇權,不能強迫所有大學生兼顧課業與軍事訓練。組織「拒絕ROTC強制化(No to Mandatory ROTC Network)」10月31日在網路上發起連署,並在4日和其他青年團體聚集在菲律賓參議院外抗議,希望政府正視他們的需求並給予回應。 ROTC是菲律賓存在已久的制度,目的在於訓練大學生軍事生存能力,但此制度一直存在爭議。2001年大學生馬克.威爾遜.蔡(Mark Welson Chua)指控ROTC內部貪腐及虐待,隨後遭到謀殺,引發大眾憤怒,菲律賓政府因此整頓軍方,並將ROTC改為志願役。但現任總統小斐迪南.羅慕爾德茲.馬可仕(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 Jr.)提出應恢復ROTC的強制性,以預防南海衝突。組織「拒絕ROTC強制化」在連署書內指出,若政府強制每位學生參加ROTC,將導致軍事機構介入學校運營,教師也須配合修改教學內容,使學術自由受威脅。 此政策也將對菲律賓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不便。澤維爾大學(Xavier University - Ateneo de Cagayan)學生維亞.格雷絲.巴孔吉斯(Vea Grace Baconguis)提到,參加ROTC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學生會被迫支付訓練費用,許多人無法負擔龐大的額外支出。他也認為若ROTC改為強制參與,會剝奪學生的受教權,他說道:「教育應該賦予我們力量,而非將我們推入僵化的框架。」馬尼拉雅典耀大學(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學生C同學(化名)也認為強制學生參與ROTC,將使所有學生被納入軍事機構管轄,帶來無條件服從的權威文化。 反對政府恢復ROTC強制性的抗議行動在菲律賓各大學遍地開花。巴孔吉斯分享,學生們持續募集連署書,也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表達自身看法。「拒絕ROTC強制化」成員,同時也是菲律賓全國學生聯盟秘書長西傑.貝比斯(Ceejay Bebis)說:「我們正在進行校園巡訪和逐班宣講,也發起線上抗議,希望擴大連署參與度。」不過菲律賓政府目前仍未正面回應學生的抗議,巴孔吉斯認為,政府近年決策總是忽視年經人對教育的需求,因此,儘管連署和抗議已經引起迴響,政府仍可能繼續強制推行ROTC。但他同時對此議題的未來發展抱持正向態度,他堅定地說:「我相信如果我們的聲音夠響亮,政府還是有可能改變。」
紐大學生要求擴大反歧視法 推動多元族群自主權
國際
第1798期
紐大學生要求擴大反歧視法 推動多元族群自主權
2024-11-08
【記者李宸緯報導】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以下簡稱紐大)學生於10月20日聚在曼哈頓德莫天父廣場(Father Demo Square)要求擴大反歧視法(註1)的保護範圍,他們舉著「投票贊成第 1 號提案(Proposition 1)」的布條,呼籲透過公民投票支持這項提案,以保障跨性別族群與女性的自主權。 註1:反歧視法是一種概念,其宗旨在於透過立法禁止歧視特定的族群,也是世界各國近年來保障人權的方式之一。 本次遊行是由紐約大學民主黨、女權主義協會與民間女權團體共同策畫,目的是支持第1號提案。目前紐約州憲法僅禁止「種族、膚色、信仰和宗教」的歧視,新的修正案提議擴大保障範圍,加入年齡、族裔和性取向等項目。其中墮胎合法化是這次提案的焦點之一,而提案內容中的「懷孕、生殖保健和自主權」便是墮胎合法化的重要基礎。「我相信身體自主權應該由自己決定,因此我支持將墮胎權納入州憲法。」在紐約就讀大學的Ava(化名)表示。他進一步補充,藉由相關法律的保障,可以讓多數人獲得所需的支持與照顧。 本次提案的另一個焦點是女性自主權,女性應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免受性別歧視、性騷擾和其他暴力行為。Ava分享,儘管現代社會看似進步,但無論從法律層面還是生活實際情況來看,美國仍存在著剝奪女性的身體權利的現象。另一位在紐約讀大學的Angel(化名)說:「校園裡還是有許多性騷擾案在發生,即使再舉報後學校也選擇忽視。」他表示學校應加強反性騷擾政策,或是增加性別平權的教育資源。 探究女性自主權的觀念進入大學校園,就讀於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的伊森・克里斯(Ethan Criss)認為學校應重視此次大學團體的訴求,並積極考慮將女性自主權等利益納入校園政策中。Ava舉例:「大學可以開設性別研究課程,以選修和計入學分的方式鼓勵學生學習性別相關的知識。」在紐約就讀大學的Andrew也針對課程的內容提出看法,他認為性別教育課程有助於突破傳統父權制度的枷鎖,在校園中實踐性別平等,有效保障跨性別族群與女性的權益。
中國大學學歷貶值 失業率過高致青年就業壓力大
國際
第1798期
中國大學學歷貶值 失業率過高致青年就業壓力大
2024-11-08
【記者周元曦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於10月22日發布9月分失業率數據,排除在校生的16至24歲群體中,全國城鎮失業率為17.6%。9月數據雖然比8月下降1.2%,但仍為今年第二高的失業率。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10月1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整體就業形勢穩定,但他也坦言目前中國就業結構性矛盾凸出,「青年就業壓力比較大,失業率還是偏高,但製造業仍存在招工難的問題,像是技工仍供不應求。」 「(政府)失業率會將(準備)考研究所和公務人員的年輕人算進去。」現就讀復旦大學的學生小未(化名)在受訪時表示自己不認為青年失業率高。但就讀廣州暨南大學的學生戈同學(化名)透露自己時常在網路上感受到朋友、同學找工作的焦慮感。他說:「據我所知整體的就業情況不是很好,工資不高,內卷也很嚴重。」他認為學歷對就業的影響變大,過去大公司如字節跳動(ByteDance),只要是頂尖大學的學生都有申請成功的機會,但現在人資都要求應徵者需有985院校(註)的大學與研究所學歷。「尤其最近研究生擴招,這又會是一個(普通大學)學歷貶值的大潮。」他補充。 註:985院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9所大學,在綜合實力、學科教育和科學研究的表現,都位居中國大學中的領先地位。 「現在推行延遲退休,年紀大的人不退位讓出新的工作崗位給年輕人。」戈同學說道。他表示隨著工作機會越來越少,有頂尖大學學歷的學生越來越多,公司不可能繼續為這麼多大學生提供匹配的就業環境。現就讀蘇州大學的學生和平哥(化名)表示同儕之間失業問題不嚴重,並認為失業人口主要來自學術水平較低的大學,或甚至是家境有困難沒上學的同齡人,「雖然中國有九年義務教育,但光靠罰錢,也無法讓環境不好的家庭送小孩去上學。」 戈同學和小未表示學校會提供畢業生就業輔導,校園中也會有職涯博覽會如秋季和春季招聘會,學校也會將工作資訊與機會放在微信公眾號上讓學生自行瀏覽。「就業機會是永遠不會缺的,但是薪資跟待遇對大學生來說不匹配。」戈同學強調。和平哥希望未來政府可以提高勞動業者的待遇與社會地位,才有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從事技術業等勞力密集工作,「主要是年輕人不會想做(社會地位不高的)勞動工作。」
日本青年選舉參與度低 大學生組織望提升投票意願
國際
第1798期
日本青年選舉參與度低 大學生組織望提升投票意願
2024-11-08
【記者周元曦報導】日本於10月27日舉行眾議院大選,共1344人登記參選,角逐465個席次。為了提高長期低迷的青年投票率,致力改善青年低投票率的非政府組織「Mielka」10月26日於名古屋矢場公園舉辦投票節,吸引平時不熱衷於政治的年輕人前來參與。現任「Mielka」理事,來自東京外國語大學(東京外国語大学)的學生森田馨(Kaoru Morita)在受訪時說:「青年投票率低不是感覺,而是統計出的事實。」 由日本大學生組成的「Mielka」,認為年輕人的低投票率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持續推動各種教育活動來協助與輔導學生認識政治,促使學生去投票。「剛開放18歲投票時我很開心,因為能夠體驗『投票』這個行為。」就讀國立政治大學的日籍學生石倉理紗(Risa Ishikura)說道。日本自2016年始將選舉年齡下修至18歲,新政策推出幾年後,年輕人卻對投票不再有新鮮感,青年投票次數下降。據日本總務省統計,近次選舉的青年投票率都維持在40%以下,尤其2014年的日本眾議院選舉時降到最低,僅32.58%。 就讀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研究所(京都工芸繊維大学大学院)學生K(化名)說道:「日本年輕人依靠父母撫養,對生活並無不滿,也對政治無感。」他解釋,就算少部分年輕人對社會現況感到不公,但真正願意去參與政治的人不多。剛畢業於千葉商科大學(千葉商科大学)的鮫島瀨名(Sena Samejima)更直接表示他不會去投票,他說:「日本社會高齡化,年長者佔大多數選票,年輕人總數太小,我們就算去投票也沒有意義。」他解釋,政治人物了解日本人口組成,獲得老年人的選票才是關鍵,只推出受老年人歡迎但不顧及年輕選民的政見,導致年輕人更不想投票。「上次東京知事選舉中,有一位候選人很受年輕人歡迎,但他還是沒有選上。」鮫島瀨名說道。 森田馨坦言教育也是造成年輕人不投票的主因,學校老師在課堂中避免提及政治,導致學生對政治缺乏認識與興趣。他補充,「Mielka」因此在選舉前,推出「Japan Choice」網站,集結各黨派資訊,提供選民「輿情圖」、「選舉導航」等功能分析各政黨政見與篩選出符合使用者期待的候選人。「我們希望讓年輕人認為選舉是有趣的,且容易理解的,以此激發他們去投票的意願。」森田馨說道。 「就算成效甚微,我們未來還是會持續教育更多年輕選民。」森田馨介紹「Mielka」的願景時表示。他表示,「Mielka」將繼續以講座、活動與網站等諸多形式,讓年輕選民意識到政治關乎自身權益,年輕選民會因此付諸行動,用投票來為現代年輕人創造社會影響力。
東大學生會長彈劾程序存疑 教授籲主動公開資訊
校園
第1797期
東大學生會長彈劾程序存疑 教授籲主動公開資訊
2024-10-25
【記者王立昊報導】國立臺東大學學生議會以任期間多次行政程序拖延等事由,對學生會長陳名謙發起彈劾,16日議會內進行線上投票,最終達2/3的門檻通過,處以停權處分。然而,學生議會雖在雲端、社群等平台公開資訊供學生點閱,但未主動公告詳細內容,引發學生對資訊透明度與程序正當性的討論。 彈劾公告指出,在行政程序上,陳名謙經議會提醒仍多次拖延應辦事項,且不經議會同意即私下與廠商簽約,該行為嚴重違反《國立臺東大學組織章程》、《國立臺東大學學生會預算法》及《國立臺東大學締約標準作業流程》。然而,學生對彈劾的必要性存有疑慮,部分學生也在Dcard校版上質疑學生議會,認為議會以保護學權為由提出彈劾,但議程過程不夠公開,反而可能損害學權。 對於彈劾事由,陳名謙澄清:「這兩年學生會幹部大部分由大一、大二组成,缺乏學長姐的帶領,導致本屆學生會成員對於體制不熟悉,在運作上有一些瑕疵。」同時,他也指出彈劾程序有缺陷,「議會對資訊的公開度不夠,且線上出席投票具有一定的爭議。」質疑投票的正當性,也認為規章不夠明確。 東大學生議會議長黃立誠對此回應,陳名謙確實多次違反規章程序,應負起法律責任,且有立即停權的必要,因此進行彈劾。他說明,此次彈劾皆按照《臺東大學學生會彈劾法》執行,且議會皆會提前公開資訊,供學生參閱。不過,他坦承資訊較零散,「未來會將提醒議程的限時動態放入精選,並附上議程表與議案連結。」談到線上投票的方式,他肯定線上會議存在的必要性,「考量在後疫情時代與學生參與自治意願日漸低落的情況下,線上會議減輕學生議員的負擔,降低參與的難度。」並表示將在任期內於規章中加入會議辦法,完善制度。 對此,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專任教授林三欽肯定學生依法展現自治精神,也指出代議制雖然有民意的依據,但仍需強化資訊公開。「在現代而言,把資料放在雲端不是很合理的觸及管道,最好是放在網站的首頁。」避免訊息僅形式公開,卻缺乏主動告知,導致資訊傳遞不清,引起爭議。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