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人造花園》呼應自然生活嚮往
藝文
第1660期
《人造花園》呼應自然生活嚮往
2017-10-11
【記者劉蘭辰台北報導】《人造花園—羅嘉惠2017個展》 9月30日於藝星藝術中心開幕,展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羅嘉惠的八件最新作品。羅嘉惠擅用不規則色塊與多層次拼貼,此次她以橘、粉、黃、藍色布塊構築人們現實與想像的幸福空間。 描繪羅嘉惠老家的〈湖光染翠〉以藍色為基底,畫中景象隨時序改變,在她筆下卻濃縮在同一畫面上,仿若時空蒙太奇。 圖╱劉蘭辰攝描繪老家一隅的〈湖光染翠〉以藍色為基底,羅嘉惠說畫中景象隨時序改變,曾是奶奶的菜園,後為父親的水塘,在她筆下卻濃縮成同一畫面,仿若時空蒙太奇;〈嵐風〉由橘黃色布面構成,朦朧的筆觸繪出陣陣山嵐,一朵白花則在風中搖曳生姿。羅嘉惠表示這是難得一氣呵成的作品,「好像很自然地每個線索都在最初就找到它的位子。」因為沒有被刻意塗抹,也讓羅嘉惠格外珍惜此畫。 〈嵐風〉由橘黃色布面構成,是羅嘉惠難得一氣呵成的作品,底層為木板,留有木質粗獷質樸的肌理。 圖╱劉蘭辰攝相較以往素樸色調,此次畫作顏色繽紛,羅嘉惠解釋離開台北到南藝大研修藝術後讓她能親近自然,也因此獲得更多靈感。〈風藤〉便是一例,暈黃色塊與濃黑線條交織,兩朵紅花左右呼應,後方隱約有淡藍色小河順流而下,呈現登山時陽光灑落與山景倒映河面的景致。羅嘉惠回憶在埔里造紙廠工作時看到許多碎屑被遺棄,覺得很可惜,加上父親為木工,母親為裁縫,於是她利用熟悉的紙材、木屑、布料,加上濃郁色彩的壓克力,以各種方式實驗拼貼,在不斷取捨素材之中,提煉出潛意識儲存的記憶圖像。 許多作品表面都能看到層次分明的布紋,有些來自廢棄衣料,作品〈風藤〉便是一例,此為畫作局部。 圖╱劉蘭辰攝有別於從一而終的藝術學生,羅嘉惠高中開始習畫,後因家庭經濟窘迫中斷學業,直至33歲才重返校園攻讀外文。然而,由於出身南投埔里又熱愛繪畫,羅嘉惠毅然決然辭去外文翻譯工作,順從內心對大自然與美術的渴望而重拾畫筆。《人造花園》系列作品應用許多工業布料,諸如蕾絲、絹花、薄紗,呼應人們嚮往自然,卻又無法擺脫人造生活的現象。這種狀態看似困窘無奈,但羅嘉惠卻認為唯有限制才能讓人在不完美生命中持續嘗試,並在最終找到方法經營自己的理想生活。 
會長補選前台大四社拋議題 倡學生會增永續部
校園
第1635期
會長補選前台大四社拋議題 倡學生會增永續部
2016-11-02
【記者邱舒恬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大學四個環保、動保社團因先前向校方提起種種永續活動未獲重視,聯合趕在3日學生會長補選前拋出「學生會成立永續部」的議題。學生會長候選人紛紛增提環保政見,但也有候選人持反對態度,認為不增設部門也能落實永續精神。台大根與芽社社長林孟慧舉例,社團曾提出綠餐盒專案,希望校方能在校園中提供免費借還環保餐具,但向許多處室如活動組、課外活動組等行政單位申請時卻屢屢碰壁,只得到業務範圍不涵蓋此項服務的回應。她強調,社團難憑一己之力集合議題相關的行政部門,因而難與校方溝通。負責起草連署書的台大氣候行動社社長顏東白表示,創設永續部的意義主要在於環境社團若具備「學生會」的身份,議題推動才更能獲得學校的重視。台大自然保育社社長黃筠傑及台大動物權利發展社社長王作城進一步分析,永續部若能成功創設,學生提案時除了校方必須負責召集各處室,還能進入校務會議直接監督校方決策。學生會長候選人、台大政治學系碩士班學生邱丞正也表達,目前向學校爭取權益的業務都交給學生會福利部執行,但福利部的工作量龐大無法承受更多重擔,因此贊成永續部的成立。此外,他認為永續議題涵蓋龐大,由熟諳環保的學生推廣監督才能有效推動,並承諾選上後會徵詢四社的專業意見、全力協助永續部與校方爭取資源。唯一持反對意見的學生會長候選人、台大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學生張子龍認為,學生會不該是議題的「主導者」而應是「輔助者」,社團若提案可視情況成立特別小組協助向學校建言。但四社社長回應,目前台大無法律條文支持成立特別小組,且另立法規賦予特別小組參與校務會議、接受學代會質詢的權責更需經過曠日費時的作業,再加上校方是否會承認新型態的學生自治部門也是未知數。設立特別小組對四社提出的「永續議題被校方重視」及「監督校方」等期待無直接助益。林孟慧表示倘若永續部創立,還得面臨和學生會其他部門權責的分配及四社團間的分工。但此次行動已順利徵得500多份的連署書、成功讓永續議題在學生間引發討論,「未來四社會持續舉辦活動推廣永續觀念,期望讓台大成立永續部一事產生領頭羊的作用、進而影響其他大學。」  台大根與芽社曾推動綠餐盒計畫,希望設立全校性的餐盒租借系統。圖/根與芽社長林孟慧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