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688期
台東首辦飯桶王比賽 收冬祭推客家池上好米
2018-11-14
【記者林子淇台東報導】哨子一聲令下,現場選手拚命將米飯塞進嘴裡。「台東客家好米收冬祭」分別於10日、11日在台東市區鐵花村及池上鄉客家文化園區舉辦。台東縣政府為推銷台東好米,十年來首次舉辦「愛吃飯桶王比賽」,吸引不少民眾報名。 參賽者頭戴客家花布,拚命吞飯。其中三號參賽者更自備鮪魚罐頭,讓飯更容易入口。 圖/林子淇攝比賽過程中,主辦單位為了不浪費食物,參賽者不能直接從飯盆裡拿飯來吃。比賽後剩下的飯還可讓現場民眾帶回家,展現了客家人喜愛分享但又勤儉的性格。比賽共計三分鐘,飯盆秤起來最輕者獲得最後勝利。參賽者有人面目猙獰,有的因吞不下而眉頭深鎖,為防止有人比賽中途不適,醫護人員在一旁待命。少數女性參賽者也不計形象大口吞下白飯。現場更有人拿起事先準備的鮪魚罐頭配飯,因為白飯過於乏味,而搭配鮪魚則有助於吞嚥。比賽結束,眾人屏氣凝神看著工作人員秤量飯盆。最終由來台交換的美國學生郭子翔(Mckinley Daniel Brooks)贏得一年份的好米長期飯票。他分享獲獎心得時提到,吞飯時都沒有仔細咀嚼,所以才能夠吃得這麼快,他也表示,因為沒有好好品嘗,因此無法嘗出米飯的美味。 水牛是耕田的好幫手,表演隊伍出奇招,讓人扮演成水牛的樣子,讓大人、小孩目不轉睛看著牠。 圖/林子淇攝在臺灣只要提到客家人,會首先聯想新竹以及苗栗,事實上許多客家人來到台東與原住民共同生活。「我們在這生根、創造池上米、關山米好口碑,需要被大家看見。」台東縣政府民政處客家事務科科長劉芳君表示。而收冬祭本來是感謝上天保佑豐收而發展的祭典,當地人更將這個活動發揚光大並加入新元素,藉由「愛吃飯桶王大賽」吸引來自各地的造訪者。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學生展現專業與年輕活力,吸引民眾圍觀與攝影。 圖/林子淇攝對此,協助來台交換生的扶輪社志工、義守大學國際觀光餐旅學系的學生王得禎提到,交換生親自體驗異國文化和飲食可以拓展視野,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客家文化的宣傳效果。她補充說:「傳統中加入有趣的競賽是第一步,但如果要產生新的火花,就必須讓更多客家年輕人投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