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性侵衣物展為受害者發聲 盼去除大眾錯誤迷思
生活
第1774期
性侵衣物展為受害者發聲 盼去除大眾錯誤迷思
2022-12-08
【記者程心台北報導】牛仔褲、T恤、制服掛於展間牆上,受害者服裝與一般人無異,卻仍遭遇性侵害。學生團隊「Kaos」主辦《完美受害者—性侵衣物展》,自3日至11日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藝巷空間舉行。展覽展出24套性侵受害者事發當下穿著的衣物,並呈現38則性侵害故事 ,期望破除大眾對於性侵受害者的錯誤認知。《完美受害者性侵衣物展》3日於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舉辦開幕式。 圖/程心攝不同於比利時及美國的性侵衣物展,展覽容納多元性別的故事,不侷限於女性受害者。主辦方也邀請《愛情學分與分手藝術》作者王淑俐、曾任公視《有話好說》製作人陳信聰到場進行座談。王淑俐說明,「完美受害者」(註)是指在性犯罪案件裡,大眾要求受害者應有完美的形象,不允許他們有任何被詬病的行為,導致受害者時常蒙受污名。註:完美受害者理論由社會學理論家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在其1963年的著作《污名》(Stigma)裡提到,一旦人們遇上性犯罪,社會往往加諸受害者許多行為準則,這些準則間常有分歧或矛盾。例如社會認為性犯罪受害人總是脆弱,然而實務上,當受害人要替自己爭取權利,社會卻又要求他展現理性。 《完美受害者性侵衣物展》3日於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舉辦開幕式。 圖/程心攝團隊於策展前執行一項社會實驗,四位穿著不同衣物的成員上街,讓民眾猜測哪位是性侵受害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學生林佳娜表示,此實驗的影片令他印象深刻,「多數人還是覺得穿著清涼、太招搖才會被性侵。」他嘆道。Kaos團隊總召廖庭儀進一步舉例,小學生May受害時穿著印有校徽的白色T恤和灰藍色寬鬆棉長褲,仍在清晨的教室內遭學長褪去褲子,當他到辦公室求助,老師只告訴他:「沒事,不要再哭了。」 展覽展出24件性侵事件發生當下的衣物,期盼破除性侵受害者穿著暴露、清涼等迷思。 圖/程心攝展覽除了陳列性侵受害者的衣物與故事,展間「聲音迴盪區」播放受害者心聲,經過Kaos團隊重新配音,讓民眾身歷其境,一同理解受害者自我責怪的心理狀態。展間地面則貼著「你怎麼穿這麼少?」、「真沒用,連保護自己都做不到。」等不友善言論,在引導觀展民眾前進同時,呈現社會輿論對受害者造成的二度傷害。「我以為台灣沒那麼多性侵案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學生鄭則中觀展後有感而發,他提及,學長、外公、老師或男朋友等角色大多給人一種信任的感覺,然而,展間內卻不乏看見誘姦、關係性侵等案例。王淑俐解釋,性侵並不一定在一瞬間發生,誘姦便是手法溫和,但企圖深沉的犯罪方式,受害者更難在當下直接反應。展覽主視覺以所有團隊成員的臉孔組合而成,試圖傳達受害者的多種形象。Kaos團隊副召林利玲指出,此次展覽迴響不錯,未來團隊計畫於校園或其他展區舉辦巡迴展,持續推動性別平等與身體自主權。 觀展民眾可自由撰寫明信片,貼在展覽出口,為性侵受害者發聲。 圖/程心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