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毛小孩說不出的苦痛 資訊不透明釀寵物醫療爭議
專題
第1748期
毛小孩說不出的苦痛 資訊不透明釀寵物醫療爭議
2021-05-05
對飼主而言,毛小孩如同一家人,當寵物需要就醫,飼主必定承擔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圖中的貓被固定四肢,準備進行手術。 圖/春天動物醫院提供【專題記者林子頊、吳季柔、徐宇昕、王崴漢綜合報導】「那時候(開刀過程)很緊張,但當我們知道腫瘤是良性,開完刀後只要照顧好就沒問題了,不知道為什麼後來牠突然就走了。」李小姐(化名)在訪談中數度哽咽,憶起逝去的寵物貓李木木,至今他仍無法平復情緒。術前,李木木血檢(註1)指數一切正常,身上的腫瘤接受外科手術切除,術後僅須服藥便能康復。「他(獸醫師)要我們餵什麼藥我們就餵什麼,雖然感覺牠(李木木)很不舒服但我們還是照餵。」李小姐談到,李木木術後歷經三次回診,在第三次回診前突然身體不適,各項血檢指數異常飆高,最終在安寧治療下,李木木離開李小姐一家人。註1:寵物開刀前必須接受血液檢查,檢視本身健康狀態,評估是否適合此項手術。台灣近年飼養寵物的比例逐年上升,從事趨勢分析的時勢股份有限公司曾於2018年推測,台灣寵物數量有機會在2020下半年超過15歲以下孩童數。寵物市場快速擴張,相對應的醫療需求不斷增加,而藏身於寵物醫療現場的問題也浮出檯面。 近年寵物市場擴張,寵物醫療需求也快速提升。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公開資料,全台目前登記開業的動物醫院有1923家。(圖為示意照,非當事醫院) 圖/王崴漢攝李木木當時大約六歲,明明應是身體健壯的年歲,卻在接受一般腫瘤切除手術後離世。李小姐拿著醫師開的藥丸求助過往看診的另一間醫院,礙於醫師無法僅從藥丸判斷藥物成分,李小姐至今不曉得當時李木木到底吃了什麼藥,「我們只有拿到血檢證明書跟收據,裡面寫著開刀用了哪些器材、多少錢,不會給我們藥名。」瀏覽網路上有關寵物醫療爭議的文章,其中一部份的癥結,在於飼主無法取得醫療過程的相關書面文件,包括獸醫師填寫的診療紀錄,或手術過程的影像資料。若不幸發生醫療事故,飼主無法取得客觀證據,將有損權益,更遑論釐清事故真相。<b>獸醫師法規範不周 醫病資訊落差加劇獸醫師理應是毛小孩的守護天使,然規範不完善的《獸醫師法》導致動物醫療品質參差不齊。飼主在無法仰賴法律保障的窘境下,每一次診療都充滿變數。 寵物醫療會處理到不同品種、體型的寵物,由於寵物醫療未設有健保制度,獸醫師依自身財務能力使用不同醫療設備。 圖/王崴漢攝台北市議員楊靜宇曾任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簡稱全聯會)副理事長,他認為現行《獸醫師法》規範不周,如第12條規範診療、檢驗紀錄應記載飼主姓名、動物種類與體重、診療日期、發病情形、診斷結果及用藥與治療情形等。制度看似詳盡完整,但楊靜宇道出藏匿其中的漏洞:「主管機關沒有設立(診斷紀錄)標準格式,這往往是爭執點引發的所在。」楊靜宇補充獸醫師培育教學包括病歷填寫,但職場慣例又是另外一套。全聯會統籌各縣市獸醫師公會,也提供現行動物診斷證明書範本。楊靜宇查閱此範本時,發現文件僅以「診斷結果」概括發病情況、用藥與治療情形,恐有診斷書不夠詳盡且資訊不透明的問題。此外,《獸醫師法》第11條也規定獸醫師若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提供診斷書及檢驗證明書給飼主。然而根據多數飼主的就醫經驗,規模較小的動物醫院通常不會主動提供診療證明,即便飼主主動向院方要求診斷書或是藥單,卻少有獸醫遵守規定,提供完整診斷紀錄。飼主Dolly(化名)的遭遇即為一例,他因寵物狗Lulu的皮膚搔癢問題就醫,卻遭遇不佳的醫療經驗,更纏上官司。Dolly透過醫院粉絲專頁留言評論,質疑獸醫自售洗劑、用藥過重,導致Lulu嚴重脫毛、抽搐無力,他同時指控院方造假Lulu的血檢報告書,宣稱牠患有犬隻少見的「血巴東蟲症」(註2),卻遭到獸醫以妨害名譽告上法庭。蒐集證據時,他發現院方未提供任何收據與藥單,「我回去跟他要收據,我要了三遍。」後來Dolly親自去動物醫院,他判斷當時因有其他客戶,院方不便拒絕,才能順利取得收據。註2:血巴東蟲症(Hemobartonellosis) 是一種犬貓傳染病,感染多以貓為主,犬隻感染機率較小。感染後寄生在紅血球的細胞外,進而引起貧血。相較於收據,藥單可以提供飼主寵物用藥的資訊,對於寵物術後康復更加重要。立法委員洪孟楷關注寵物醫療問題,他點出資訊透明度會影響寵物用藥安全,許多飼主曾向他反應因擔心藥品會影響寵物健康,希望索取藥單,「(寵物)用藥後反應奇怪,(飼主)無法確定是副作用,還是劑量錯誤、醫生診斷不精準。」對於飼主而言,藥單、收據與診斷證明書不只是醫療現場的紀錄,更是毛小孩的平安符。為了寵物的安危,飼主會盡力吸收醫師說的資訊,但只有口頭說明並不足夠。李小姐無奈道出飼主心聲:「證明文件至少要給我們,才好去別間看是什麼情況。」「當下真的很慌,慌到醫院說什麼都會說好好好。」李小姐說。對於非專業的飼主而言,視同家人的寵物因病送醫,心裡早已六神無主,就診時儘管對獸醫口中的專業術語似懂非懂,他們也只能全盤接受。面臨如此資訊不對等的情況,飼主即便想爭取權益也求助無門。<b>獸醫難言的苦衷:公開完整病歷恐曲解<b>專業考量事實上,關於獸醫是否確實提供相關診療紀錄,尚有動物醫院繳出不錯的成績單。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會於完整病歷詳述飼主主訴(註3)及神經學、影像學等檢查紀錄,同時記載手術過程及後續治療,飼主可向醫院索取基本病歷,藥單也清楚列出藥物作用及可能的副作用。而除了文字紀錄,台中春天動物醫院更拍下手術程序,院長林棠棣表示:「我們讓飼主可以看到手術流程,遇到爭議時,就需要用當下的照片比對,單眼相機可以多角度清楚記錄。」註3:飼主描述寵物的異常行為以及持續時間。 獸醫師與飼主在手術前須經過充分討論,包括為何要動手術、預期結果、有無預料之外的可能等,飼主同意後再簽手術同意書。 圖/王崴漢攝現行《獸醫師法》未強制規範動物醫院如何提供診療紀錄,導致各家動物醫院服務品質不一。細究部分獸醫師為何不傾向提供完整藥單,楊靜宇指出,獸醫師除了擔心自身醫療專業被競爭同業參考挪用,更深層的隱憂,是害怕飼主考量費用落差,自行持藥單前往藥局配藥,「他(配藥)沒有診斷費沒有掛號費,所以價差會很大。」楊靜宇說明,現今動物醫療多涉及慢性疾病,寵物須定時回診,由獸醫師依情況調整用藥,「不是看一次就吃五年。」他透露,先前就曾有飼主回診幾次後向醫院索取藥單,自行前往藥局配藥,結果自家寵物於七個月後過世,飼主反而針對獸醫師開立的藥單提出告訴。除此之外,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院長張芳嘉進一步談到,並非每位飼主皆熟稔醫療專業,在發生糾紛當下,飼主通常已認定過程有醫療疏失。當飼主要求院方提供完整病歷,背後看不見的是獸醫師必須承擔名譽受損風險,獸醫師也擔憂飼主誤會醫療手法。張芳嘉認為,將完整病歷提交調查單位更合理。 若飼主誤解獸醫師診療手段,恐將不愉快的就醫經驗分享至網路平台,影響獸醫師個人名譽。(圖為示意照,非當事人) 圖/王崴漢攝<b>寵物只是「物品」 飼主救濟管道阻礙重重「我希望至少能明確讓我們(飼主)知道有申訴的管道,不會遭遇太多困難。」李小姐說。醫療資訊不透明已經是寵物醫療現場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發生爭議的主因。然而,當產生醫療糾紛時,申訴管道卻仍受不健全的制度所困,飼主只能被迫打退堂鼓。寵物在法律規定上仍屬於無生命的「物品」,飼主若尋求法律救濟,僅適用消費申訴或民事訴訟。目前寵物醫療爭議主要由地方政府的動物保護處(簡稱動保處)協助救濟,在正式提出申訴前,動保處會協助院方和飼主溝通,若無法達成共識,飼主可以向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提出消費申訴並進行調解,地方動保處和獸醫公會也會協助調解過程。在寵物醫療爭議的消費申訴上,院方須提供醫療過程的完整資訊,然而,在沒有明確規範寵物醫療記錄細項的情況下,也難以確保資訊完整度,影響調解結果。「和解就不會探究太深的原因,如果真的要探究原因,就要走民事訴訟了。」張芳嘉說。若不滿結果,飼主可以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不過,民事訴訟費用高且耗時,張芳嘉強調法律以物品看待寵物,所以即使飼主在法庭中勝訴,能得到賠償也不多,他說:「現在很多人都把寵物當成家人對待,但是就法律現實層面,(寵物醫療疏失)沒有精神賠償 。」<b>資訊不透明成爭議主因 寵物醫療環境從何改善?飼主尋求醫療協助時,會遇到的問題百態。當診療過程不透明,造成雙方醫療資訊落差,我們該如何從源頭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打破獸醫和飼主間的層層高牆?解方一:增修法規 確保醫療資訊紀錄完整「目前法條規定獸醫師不得拒絕填發診斷書跟檢驗證明書,但各位有看到所謂診斷書的標準嗎?」楊靜宇認為《獸醫師法》應仔細規定醫療行為紀錄的格式。而立法委員洪孟楷與飼主、獸醫師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討論後,也於近日推動《獸醫師法》第11條的修正草案,內容提及,獸醫師不得拒絕填寫病歷摘要、提供影像紀錄和其他診療證明文件,修正目的便是希望能讓飼主拿到更完整的醫療資訊,維護寵物醫療權益。當飼主和醫院產生醫療糾紛、不幸走上法律途徑時,完整的醫療紀錄才能作為充分的證據,供法官進行判決。另一方面也是保護獸醫師權益,輔助獸醫師的說詞,讓資訊更加公開透明。此外,獸醫相關法規與人醫仍有落差。「人醫有《醫師法》限定醫師資格,還有《醫療法》規範醫療行為、醫院分級、設備規範等院所相關規定,但寵物卻只有《獸醫師法》。」楊靜宇認為除了現有的《獸醫師法》外,政府應增設《動物醫療法》,規範獸醫的醫療行為,給予飼主更多保障。<b>解方二:建置<b>雲端病歷登錄系統 促醫療資訊流通通常寵物會有定期回診的醫院,但也可能因醫療資源不足,或寵物在非看診時間發病,飼主就需將寵物帶至設備較完善或是全天營業的醫院。然而,現今缺乏完整的寵物看診紀錄系統,接受轉診的獸醫只能透過飼主口述或簡陋的手術及用藥紀錄判斷問題,導致寵物進行重複的醫療行為,不僅浪費資源,也可能拖延動物急救的時間。「人醫可依醫療系統的紀錄向中央申請經費,但是動物醫院沒有健保,缺乏民眾查詢公開資訊的功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也無權力調閱資料。」楊靜宇點出雲端系統建立的困難處包含法源問題,他認為訂立《動物醫療法》不但能嚴謹規範醫療行為,也可建立完善的獸醫醫療系統。完整的醫療紀錄系統不僅簡化轉診流程,獸醫也有更明確的依據判斷後續療程。另一方面,明確的紀錄更保障飼主及獸醫的權益,在面對醫療糾紛的訴訟時,讓雙方有足夠證據進行審判。<b>爭議當前 動物法醫可成解套?當發生醫療疏失,寵物不幸在醫療過程喪生,飼主希望透過動物法醫解剖遺體了解真相,卻由於相關資源和制度發展尚未成熟,處處碰壁。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助理教授黃威翔專精動物法醫病理,是台灣第一位動物法醫,也組成台灣唯一的動物法醫小組。他提到,目前動物法醫的發展才剛起步,僅負責解剖動保處委託的疑似虐待動物案件的動物遺體。「目前制度發展及檢驗量能還不夠完善,針對醫療糾紛案件,處理起來會比較為難。」黃威翔說明,由於動物法醫不具公權力,無法強制從動物醫院取得寵物完整病歷,前端醫療資訊不完整,也會造成後端法醫分析困難。而解剖的費用須由飼主自行支付,且調查過程耗時,若結果不如預期,飼主也難以接受。「我們一直想做但也不能做。」他無奈說道。此外,由於缺乏寵物遺體保存設備和明確程序,遺體常交由飼主自行處理,後續若希望透過解剖釐清真相、爭取權益,但遺體保存方式錯誤,導致細胞壞死,就算能將寵物送往動物法醫檢驗,仍無法得到準確的檢驗結果。建立完善的動物法醫系統首先必須有足夠的市場需求,和充足的動物病理專業獸醫投入,才有機會推動並設立動物法醫的申請機制和規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楊靜宇坦言。 臺大獸醫學院教授張芳嘉表示,目前正與動物法醫黃威翔討論能否成立動物法醫鑑定中心,屆時除了執行法院委託的業務,同時也受理飼主對寵物檢驗的需求。 圖/王崴漢攝<b>破碎中重建信任 醫病關係待修補「到底是你專業還是我專業?」獸醫師不滿飼主Q(化名)的質疑而回應道。至於飼養四隻貓的Q,在醫療資訊不對等、尋求協助無門的情況下,他也難以信任獸醫師。寵物醫病關係越趨緊繃。「醫病關係就是要雙方信任,這部分跟人醫是一樣的,但動物不會講話只能靠飼主溝通。」張芳嘉強調良好醫病關係的重要性。張芳嘉認為在進行醫療行為前,院方應展現專業,如實稟報執行手術的判斷標準、術中可能產生的狀況和應對方式,及術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以利飼主評估是否同意醫療行為。林棠棣也建議飼主在發生問題時,主動搜尋相關資料彌補資訊落差,將看見的問題及產生的疑慮向獸醫提出,並且尊重雙方的溝通過程。法律疏漏釀成的不信任,漸漸築起獸醫師與飼主的隔閡,或許修正法律和制度仍無法完全改善當前破碎的醫病關係,但至少能逐步搭建醫病間信任的橋樑,讓醫療現場的每一步踏實而穩健。 動保意識逐漸抬頭,法律卻沒有因此跟上腳步,飼主重拾對獸醫師的信任,想必是條長遠的路。 圖/王崴漢攝
寵物醫療貴什麼?飼養前的二三事
新知
生活
專題
第1647期
寵物醫療貴什麼?飼養前的二三事
焦點
2017-04-07
【專題記者張寬逸、張碩、楊進傑、鄭雅方、黃慧文綜合報導】台灣寵物數量增加你感覺到了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指出,短短10年內,家貓數量從22萬攀升到近57萬隻,家犬從114萬增加到173萬隻,兩者總和相當於台灣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寵物的數量攀升,但飼養的同時,卻有許多人沒有考慮到背後的成本,特別是當寵物的身體出狀況後,飼主不願意或無法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而任意棄養。為減少棄養的情況發生,本專題將介紹動物醫療花費,呈現其費用高的原因與支撐團隊的辛勞,並為飼主或準飼主建立正確的毛家長觀念。醫療費用不一 沒有健保差很大以飼主最常見到的醫療案例出發,為何同樣的病在兩家醫院看會有不同的價格?春節期間,飼主政治大學法律系學生曾莕雅發現家中飼養的貓咪yume活動力較不足,將牠帶往動物醫院。正值假期期間,她與她的家人認為貓命關天,因此對於診療費並不太在意,然而,回診時她們去了數間動物醫院比較,才發現診療的價格從新台幣一萬元出頭到三、四萬元都有,讓她覺得寵物看病的收費不只貴,而且似乎沒有一定的標準。動物醫療貴是台灣大部分民眾一直以來的觀感,若寵物不慎生病,屆時檢查、藥物的費用,都是人類的好幾倍。即使牠們從未生病,也要替牠們預防疾病的侵襲。除了六、七歲以上的老年寵物每年,甚至是每半年一次的健康檢查不可少,預防針、藥也必須定時注射。各種花費相加,讓飼主有了帶寵物看醫生很貴的印象。然而從獸醫師的角度來看,其實這樣的費用是合理的,造成認知差別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部分,一是醫院設備和人力的成本,二是沒有動物健保。https://prezi.com/a0cbdqxjst2t/untitled-prezi/?utm_campaign=share&amp;utm_medium=copy(寵物一生若未生病所需的醫療花費)互動式設備和人力方面,擔任多家動物醫院管理顧問的陳姿方指出,動物的醫療儀器和藥品成本與人類的不相上下,但使用的需求次數卻只有人的十分之一,無法平均分擔單價。除了設備和藥品,動物醫療還有額外的人力成本,不同於人醫可以指示病人擺姿勢做檢測,醫治動物只能依靠麻醉和保定(箝制動物的動作)使動物固定,例如洗牙時必須幫動物麻醉才能進行;動物照X光時除了麻醉之外還需要人將牠固定成平躺的狀態。陳姿方強調,為了方便治療,動物所需要的醫療輔助設備也增加許多,另外醫療儀器會根據動物的種類、體型而有不同設計,這些特殊的器具也將成為醫院的成本。本專題記者向獸醫師提問是否可以透過設備共用來降低醫療成本?陳姿方表示不會共用,飼主若因為做一項檢查還要跑到別的診所,他會直接選擇在有提供該服務的診所看診,「因為轉診的成本很低,隔幾條街就有另一家診所」,因此現在每間動物醫院會為了提供多樣服務而新增院內設備。飼主常希望能在一家診所就能完成所有治療,如此一來越來越多地方性的動物醫院開始供應更多服務並追求更好的品質。除了醫院成本的原因,健保也影響了人對動物醫療費用的看法。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民眾一定會把動物醫療與自己看病經驗做比較。但台灣的人類醫療中,除了掛號費,大部分是由健康保險給付,在這樣的比較基準下,容易有動物看醫生很貴的感覺。台大獸醫系學生王培豪就表示,動物醫療只是回歸自由市場,若與國外的動物醫療費用比較,其實並沒有甚麼差異。締爾動物醫院的朱怡甄醫師舉例,假使人因為皮膚上有病灶而去診所看醫生,他只需負擔掛號費即可,診所幫他配的藥膏可以透過健保給付,同樣的,寵物身上也會出現皮膚問題,但寵物用的藥膏要由飼主付費,金額可能會多出三到五百元。毛孩沒健保 寵物保險行不行?寵物沒辦法推動健保有許多原因,動物醫院顧問陳姿方指出,其中兩個最大的原因為:不是每個民眾都有養寵物,另外每一種動物的患病風險有所不同。狗就有分為大型狗與小型狗、純種狗與非純種狗,牠們好發的疾病都不一樣,這些原因都使健保費率難以估算。況且,寵物晶片還未普及,在難以確認身分的情況下,更無法施行健保。雖然動物醫療沒有健保,但有業者看準商機,推出寵物保險。然而寵物保險在台灣市場中尚未普及,目前台灣只有少數保險公司有寵物保險,且市場接受度不高,以明台產險為例,雖然在102年嘗試推出承保多項重大疾病的保單,提供每年最高15萬元的理賠金額,但銷售不佳,推出不久即停賣。目前市售的寵物保險除了對寵物投保的限制多,理賠金額相對飼主的醫療負擔較少,也是造成投保率低的原因之一。以泰安產物保險公司所推出的寵物保險為例,寵物狗的承保年齡為16週至9歲,可續保至11歲;寵物貓的承保年齡則為16週至11歲,可續保至13歲。然而大部分理賠金額集中在責任險(註1),醫療險的部分保險期間的理賠金額上限只有5000元而已,若是寵物罹患的是腎衰竭這種醫療花費一年以萬計算的重大疾病,保險的效果相當有限。而若是你的寵物超過了投保年齡,保險公司則是完全不理賠。泰安產物保險公司副科長陳柏甫表示,現在市場上寵物險理賠的保險金額都有上限在,保險金額如果要拉高,保險費勢必也要拉高,「像我們醫療的部分上限是五千塊而已,目前市場接受度沒有特別好,投保數一年不會超過一百張。」木新動物醫院獸醫師廖炯華認為,寵物保險的設計應該要更趨向於容易使用,保險的金額要能夠支付一定比例的醫療金額,飼主能夠減輕負擔才會願意購買。另外,寵物保險在推廣上效果不甚理想,除了合作的醫院少,許多獸醫師甚至只有聽過這項商品,卻不了解它的詳細內容。相較於台灣投保率低的情形,國外於寵物保險的推動上則相對順利,以瑞士為例,寵物險投保率最高有70%、美國為63%、英國與日本則分別有45%及40%。陳柏甫指出,台灣寵物保險的發展約在3、4年前開始,起步較晚,推動的成效與國外相比自然較低。另一個原因是觀念的不同,陳姿方就提到,在美國,因為人類醫療費用高,民眾已經習慣幫自己保商業保險,他們也認為替動物保險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也是造成投保率較高的原因。沒有保費幫忙負擔費用,使飼主對醫療價格的落差更加敏感。許多飼主發現,同樣的病比價多家後會覺得價格差很多,然而各地獸醫師公會都有收費標準,那是甚麼原因造成這個現象呢?其實,嘉義大學獸醫系助教指出,因為各縣市物種數量(註2)、獸醫師的數量都不同,導致相同的項目,在各縣市會有不同的「建議收費」(註3)。而就算在相同縣市,也會因各醫院的儀器設備、醫師素質、品牌價值、醫院定位、耗材成本等差異,導致相同項目有不同的收費。以麻醉為例,若使用氣體麻醉,費用比液體麻醉高,除此之外,每個獸醫本身具有的資歷,跟特殊專業技術是不同的,收費理應有差異。然而,因民眾觀感,獸醫師還是只能把價格維持在稍微低的狀況,若多家動物醫院這麼做,久而久之可能會形成惡性競爭。對此,現在一些獸醫師堅持自己的醫療品質,設定合理的醫療價格,希望可以吸引追求品質的飼主。因上述原因,現在動物醫療市場也漸漸開始朝向多元化發展,有些人保持平價,有些人選擇精緻。預防勝於治療 毛爸媽準備好了嗎維持寵物健康才是節省醫療花費的根本方式。陳姿方表示,當飼主有好的觀念時,就不會拘泥醫療成本可不可以降低,而是思考要怎麼樣在平常關心寵物的健康,醫療方面的支出自然而然就會變少。照顧寵物可以從幾個面向著手:打疫苗和絕育、控管寵物生活習慣、觀察寵物、維持環境衛生和布置環境。平時帶寵物不定期施打打疫苗可以預防各種疾病,另外,替寵物進行絕育手術也能夠減少生殖器或身體病變的機率,預防子宮蓄膿、乳房腫瘤等等疾病。在飲食方面,應控管飲食份量,因為不只是人應該維持勻稱身材,寵物亦然,若是寵物體重過高會威脅到身體健康。另外,因為寵物飲食習慣與人不同,應盡量避免餵毛孩子們吃人的主食,也有助於維持牠們的健康。寵物不會說話,所以飼主應該要觀察並記錄,才能及早發覺寵物身體異狀,及早送寵物至醫院治療,若延誤就醫,甚至會造成其他併發症。陳姿方建議,除了觀察記錄寵物身體狀況外,仍要定期帶寵物健康檢查,才能精確掌握寵物的健康狀況。寵物的傳染病以及外來寄生物造成之疾病種類之多,最有效的方式,即是做好生活環境的衛生管理。除了寵物自身的整潔外,寵物的籠子、墊子和便盆也需定期清潔。另外,可以佈置讓寵物感到放鬆的空間,以貓為例,安排層次空間讓貓可以跳躍,或是利用逗貓棒等等工具,牠就不會憂鬱,不會自己咬爪子。另一個例子是,貓不愛喝水,就會導致腎臟疾病或是泌尿道疾病,若多換水、布置流動的水,就可以減少牠們對喝水的排斥。在決定養寵物之前,飼主應該要先了解自己需要負的責任,並準備好所有的資源,以正確的生命觀念迎接牠的到來。陳姿方指出:「當你要養的時候,你要給自己一個概念是,我絕對不能棄養。」評估好自己能付出的心力和金錢,才能審慎地做下決定。你必須願意為牠騰出空間,並且花額外的時間細心觀察牠的狀況。最重要的是,看完上述的動物醫療狀況後,你是否願意為寵物的生老病死支出這些費用呢?與人一樣,寵物也會有生老病死,但若到健康的活到了最後一段路,牠真的老了、病了,也不一定要選擇積極的治療,有時候最後的陪伴才是牠要的。&nbsp;註1:寵物第三者責任險,主要保障寵物所有人因寵物對第三方造成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所負的賠償責任。有產險業者指出,責任險商品發展較為成熟,主要是針求日常生活中,寵物因無心之過失令他人財物受損或身體受傷,而需要向受害人負上法律責任或作出賠償時,可藉由該保險而獲得保障。註2:直轄市狗貓較多;農業發展度較高的縣市牛、羊、豬、雞較多註3:《獸醫師法》第24條規定:獸醫診療機構收取診療費用不得超過規定之標準,並依動物所有人或管理人要求,掣給收費明細表及收據。前項診療費用標準,由所在地獸醫師公會擬訂,報請所在地直轄市或縣 (市) 主管機關核備。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