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北科大首創便攜式AED 望提高心臟驟停患者存活率
新知
第1803期
北科大首創便攜式AED 望提高心臟驟停患者存活率
焦點
2024-12-13
【記者黃詠欣報導】2018年全球復甦聯盟會議內容指出,每經過1分鐘,在醫院外發生心臟驟停的患者存活率會降低10%,但救護車平均需4到5分鐘抵達現場。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創新設計碩士班學生林宥萱、林育丞、洪洧鵬和徐譯璟認為這段等待時間不應浪費,需要患者身邊的人與AED即時介入。因此團隊開發「心電心」,首創便攜式AED、連動手機使用者的介面,榮獲2024年美國繆思設計獎金獎和法國DNA巴黎設計獎優勝。 台灣AED設置密度位居世界第二,但實際使用率卻不到3%,林宥萱表示民眾可能不知道AED的位置或不敢使用它,導致救援反應時間過長,又因事發地點與救護車、醫院的距離皆不可預測,民眾常有空等救護車的窘境。針對目前市面上AED,林育丞說:「普通AED其實蠻大的,等於半個後背包左右。」且操作步驟以四宮格顯示,使用者在緊急狀況下要一次接收四個資訊,增加使用難度。 團隊設計的AED較輕巧,尺寸僅為100x100x35毫米,可掛在公共空間、放在汽機車後座,也能隨身攜帶。此外,螢幕畫面會隨步驟切換圖示,確保使用者每一步都有做到位,才會顯示下一步,不用擔心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林宥萱表示,團隊也重新設計並簡化AED的外觀、介面,讓使用者更直覺地操作它。 心電心為軟硬體結合的系統,其使用者介面內建於iPhone的SOS緊急服務中,團隊希望有便攜式AED或CPR證照等醫療技能者能註冊成為救援人員。其運作模式是,當附近有人倒下,目擊者可透過緊急服務電話右下角的AED圖示啟動救援,系統會自動通報119並依附近救助者的技能傳送個人化通知,例如:民眾若在系統上註冊有便攜式AED,手機就會跳出目前需要支援AED的訊息。救助者確認要協助後,介面會顯示地圖畫面並可導航至患者位置,洪洧鵬補充道:「系統會判定前往去救助的那些人一定會在黃金救援時間內抵達。」 心電心能在最短時間將救助者及AED帶往被救者,提升危急時刻的救援效率。團隊未來想改變AED的使用情境,期許能普及此裝置,洪洧鵬說:「我們可以做到讓每一個攜帶AED的人或車子都變成行動救護站。」被診斷出左心室肥大、有基本救命術合格證書的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學生吳嘉育認為,團隊改善和簡化AED的使用介面,能讓民眾更安心地去操作AED。但人們時常將手機放在口袋,容易誤觸SOS,若團隊能設計一個App並延續原先的流程會更好。
隨身心疾診斷器 低價檢測減醫療負擔
新知
第1598期
隨身心疾診斷器 低價檢測減醫療負擔
2015-05-18
新型心臟病檢測器外型類似溫度計,可一手掌握便於攜帶,且造價僅新台幣6元。圖/金敬敏提供 【記者何謙綜合報導】韓國浦項工科大學(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6日發表新型心臟病檢測器,外型類似溫度計,主體為一小玻璃瓶可一手掌握便於攜帶。它省去現行繁複且花費昂貴的心臟病檢驗,造價低廉主攻中低度開發國家市場,研究成果更登上美國化學協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期刊《分析化學(Analytical Chemistry)》。 人體心肌毀損時,血液中會產生大量「肌鈣蛋白(Troponin I, TnI)」,而「鉑(platinum)」極易與肌鈣蛋白結合,團隊利用此特點在檢測器中加入樹突狀的奈米鉑粒子,兩者結合後會加大檢測器中的壓力,推升同在瓶中的墨水,五分鐘後檢測完成,墨水升得越高代表受試者罹患心臟疾病的可能越大。化學工程系教授金敬敏說:「我們研究的靈感就來自於水銀溫度計,幫醫生和病患以最少材料、最低成本完成檢驗。」 現行心臟病檢測透過心臟超音波、冠狀動脈攝影與斷層掃描等,無一不是繁瑣耗時的試驗,且使用的儀器尤為昂貴。博士生權東俊與李尚喜解釋,中低度開發國家人民有七成五死於心臟疾病,心疾在貧窮國家橫行肇因於醫療資源不足,希望低價檢測器推出可以大幅減低心疾的高死亡率,「肌鈣蛋白檢測需要昂貴又笨重的儀器,這常是貧窮國家欠缺的,希望我們的發明可以推動心疾早期診斷。」一支檢測器造價僅0.2美元(約新台幣6.15元),但目前只限一次性使用,金敬敏表示,會繼續埋首實驗室改良發明讓它可被重複使用,低度醫療資源國家能更輕易負擔心疾檢驗。 團隊的核心研究概念為「床邊檢驗(Point-of-Care Testing, POCT)」,也有醫界人士將之翻譯為「重點照護檢驗」,即受試者在家中、在車上、在辦公或在餐廳用餐時都能輕易檢驗疾病,不需經專業檢驗師在實驗室操作分析。早期就已廣泛運用的床邊檢驗例如隨身測血糖機與驗孕棒都算在其內,而現今病患為了省時省力省醫療費用,各類便宜便攜的床邊檢驗儀器不斷推出。但除了其方便性外,更多的發想是為了落後貧窮國家與資源不足的偏鄉謀福,希望此類產品能成為救急的替代醫療,以免病患因地利不便延誤就醫。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