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國際
第1804期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記者陳樂怡報導】美國密西根大學迪爾伯恩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於12日在校區內舉行了論壇活動,聚焦討論校方因預算問題,將在明年執行的講師裁員與課程削減政策。這項政策將讓該校文理學院(College of Arts, Sciences, and Letters , CASL)班級規模因教授不足而被迫合併,轉為線上課程,以及教學資源分配將減少的問題。此次論壇活動由密西根大學迪爾伯恩分校學生、教職員工以及社區成員發起,並邀請校長參與,藉此表達對事件的不滿。 論壇當天共有75名師生參與,其中包含學生組織、分校學生會、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 AAUP)迪爾伯恩分會、講師雇員組織及其他教職員工。參與學生安娜・拉里維埃(Anna.Lariviere)指出,此次論壇是為了促請校方正視學生與教職員的訴求。然而,一直聲稱學生不會因政策受影響的校方,卻不公開處理相關決策過程,甚至連校長與院長都未出席此次論壇,讓他對校方的態度產生質疑。「當學生和教職工要求回應時,為什麼我們得到的是沉默?」安娜說道。他也指出,已透過電子郵件將相關訴求傳達給校長、教務長、CASL院長、校長以及董事會,但截至目前仍沒有收到任何回覆。 「校方的行為像是在經營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他們是雇主,教職員是員工,而當他們不再重視員工時,就可以毫無阻礙地裁員。」密西根大學迪爾伯恩分校教授格米.凱夫(Grame.Cave)說道。他提出,這些裁員行為不僅對教授不負責任,也讓許多學生面臨教師和課程選擇不足的窘境。甚至教師可能因過度勞累,而無法提供學生足夠的學習關注。「(校方)這些決定是在完全忽視教職工意見的情況下,單方面制定的,甚至可能違反了有關教職工治理的章程。」格米說道。 密西根大學迪爾伯恩分校教授莉茲·羅翰(Liz.Rohan)認為,校方解僱師資後的配套措施並不妥善。他坦言,校方希望學生合併成大班,以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但實際上校內早已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大班課程。這樣的做法不僅無法徹底解決問題,還迫使部分課程改為線上授課。「我們還被告知可以通過減少教學內容來應對大班計劃,但付出了高昂學費來上學的學生,減少教學內容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莉茲・羅翰說道。 「我們需要向校方表明,這是我們的教育,他們不能隨意破壞它。」安娜呼籲道。他鼓勵該校同學積極向校方爭取自身權益,更希望學生們不要忽視自身的力量。格米期許,此次論壇能夠讓更多人了解決策的錯誤與不正當性,並讓更多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讓眾人集思廣益,提出解決方案。
印第安納大學修表達政策惹議 學生籲保障言論自由
國際
第1803期
印第安納大學修表達政策惹議 學生籲保障言論自由
2024-12-13
【記者鄭孟佳報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董事會於11月批准修訂一條有爭議的「表達活動政策」(Expressive Activity Policy),校方聲稱校園需要政策以維持秩序並確保夜間安全,因此不允許學生在晚間11時至凌晨6時進行抗議、演講、發請願書等活動。印第安納大學研究生工會(Indiana Graduate Workers Coalition, IGWC)質疑,該政策侵害學生的言論自由,且意圖針對反戰和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為向校方表達不滿,印第安納大學研究生工會召集眾人於6日舉行抗議。 「表達活動政策」最初於8月推出,印第安納州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of Indiana, ACLU)隨後提出訴訟,指控該政策妨礙言論自由,其中威脅要開除學生、解僱教職員等,更違反美國憲法中的第一修正案(註一)。印第安納大學學生路易斯.加列戈斯(Louis Gallegos)分享,過度限制不但剝奪人民表達的權利,更將助長專制和暴政。「只要表達或實踐的行為不威脅其他公民的生命安全,任何機構都無權限制這項權利。」他說。 註一:禁止美國國會制訂任何法律以確立國教;妨礙宗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侵犯新聞自由與集會自由;干擾或禁止向政府請願的權利。 針對政策的批評聲浪迅速擴散,除印第安納大學研究生工會外,印第安納大學撤資聯盟(Indiana University Divest Coalition)及校內的巴勒斯坦聲援團體等,都曾發起抗議行動。而印第安納校方則公開澄清「表達活動」之定義,回應學生的疑義。然而,澄清內容僅允許自發或即時的集會、文字宣傳,卻禁止未經批准的抗議、演講、傳遞請願書等,讓學生對政策標準感到更加困惑。加列戈斯說:「(校方的)澄清反而使政策更不連貫,讓校園陷入混亂。」印第安納大學研究生工會通訊官伊萊.比頓(Eli Beaton)強調,修訂後的政策仍非法限制言論自由,這便是工會舉行集會的原因。 「大學應該是個讓所有學生能表達言論自由的地方,他們應該能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畢業於印第安納大學的佩頓.比特里(Peyton Bietry)說道。除了禁止張貼海報,該政策也禁止學生使用粉筆在地上書寫。比特里指出,過去每個學生組織都可以自由地從事這些行動,如今大學卻以保護校園安全為由,嘗試壓抑學生的聲音,限制學生討論議題的權利。 6日當天天氣冷冽,但集會現場的熱情高漲,比頓期盼這種能量能延續到未來的活動中。他認為,目前唯一的解決方案是集體談判。然而,目前印第安納大學校方拒絕與代表校內大數研究生的工會談判,許多學生進入董事會會議或在會議外靜坐以表達不滿,卻被驅逐或無視。比頓表示,印第安納大學的學生將持續透過集會或罷工等,迫使管理層坐進談判桌。
學生示威反職場霸凌 呼籲政府正視吹哨者權益
影音
第1802期
學生示威反職場霸凌 呼籲政府正視吹哨者權益
焦點
2024-12-06
【記者林以晴 陳樂怡台北採訪報導】由學生發起的「台灣反霸凌護吹哨遊行」,於11月29號齊聚勞動部前示威,表達對職場霸凌文化的關注與不滿。抗議成員手持「反霸凌,護吹哨」的標語牌,呼籲政府重視吹哨者的權益。遊行發起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李超群說:「我覺得這是應該要做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善良,我也看到很多人這幾天打電話告訴我,他吹哨了,他很害怕,他也分享他以前被霸凌的經驗。那如果今天沒有人站出來,沒有人喊出來,大家都會忘記這件事情。」 團體提出三大訴求,第一,要求徹查霸凌事件真相,公開事實並追究加害者責任;第二,呼籲政府加速制定《吹哨者保護法》,保障吹哨者免受報復;第三,推動完善揭弊者保護機制,確保揭弊者的基本權益。參與民眾趙頌穎說:「我覺得起碼以台灣現在的環境,應該保護吹哨者是最重要的,等到他的情緒已經到極限,只能透過自殺的方式來吹哨的時候,對雙方都是傷害。」 吹哨者是指,為了阻止不公或危害發生,舉報貪污、欺詐、環境破壞、職場霸凌的人士。然而,吹哨者往往面臨重大風險,可能遭到報復性解僱、威脅、職場孤立,甚至法律訴訟等不公對待。吹哨者洪瑞壕分享他的經驗:「我曾經在疾病管制署做政府採購,那個時候疾管署的長官就是對我施壓,要把不合格的廠商,透過補件的方式來讓它變成合格。但是事實上我拒絕了。那我拒絕的結果就是,不僅調離採購職務,而且還在短期內,就是大概在兩年的時間之內,換了三次位置。」 為避免吹哨者受到不當對待,立法院已在11月7號初審揭弊者保護法草案,通過以下兩項條文。一,揭弊機關接到檢舉後,應展開調查,並可要求揭弊者或相關單位提供證據協助。相關人員若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配合。二,如果揭弊者依照法律程序檢舉的內容涉及國家機密、營業秘密或其他依法保密的事項,則不會因此承擔洩密的法律或倫理責任,包括民事、刑事、行政及職業上的懲戒 但洪瑞壕仍擔憂道:「其實我並沒有辦法相信,在目前的法制下,可以保護我這個吹哨者。他們完全可以對我做更多的職務調動,或者是阻擋我休假,甚至影響我調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林志潔分析道:「我覺得值得討論的就是,不同的人他需要的保護不一樣,你到底要開放到怎樣的揭弊。那到底應不應該內部揭弊先行,是不是也應該以公司的大小, 來區隔揭弊的對象。」 台灣推動吹哨者保護法已行之有年,仍有許多立法細節待專家討論,民眾期待政府盡快完善相關法規,讓吹哨者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下發聲。
荷蘭政府砍高等教育預算 師生上街齊聚廣場抗議
國際
第1802期
荷蘭政府砍高等教育預算 師生上街齊聚廣場抗議
焦點
2024-12-06
【記者王保伶報導】11月25日,近兩萬名荷蘭大學生、教職員聚集於海牙馬利費爾德(Malieveld)草地廣場抗議政府計劃縮減高等教育預算高達20億歐元(約新台幣680億6788萬元)的決定。抗議由多個學生與教師工會聯合發起,更有社會黨(Socialistische Partij, SP)桑德拉・貝克爾曼(Sandra Beckerman)、民主66黨(Democraten 66, D66)羅伯・耶頓(Rob Jetten)、工黨(Partij van de Arbeid, PvdA)弗蘭斯・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等議員參與,表達他們對政府縮減教育資金的擔憂。 「我們和數萬名學生與教師一起站在那裡,場面振奮人心,令人難忘。」參與25日抗議的阿姆斯特丹學生聯盟(ASVA Studentenvakbond)主席特恩・奧特(Teun Otte)表示。而其他示威師生也抱持著相同的訴求——希望政府撤回削減高等教育經費的計畫。除此之外,抗議學生與教師也反對政府重啟「長期學習罰金」(long-term study penalty)(註1)。荷蘭現任教育、文化及科學部長(Minister of Education, Culture and Science)埃波・布魯因斯(Eppo Bruins)在11月26日於社群平台X上發布貼文,回應25日的示威行動。他對師生的擔憂表示理解,但強調計畫的主要目標是維持財政平衡、增加人民可支配收入並提升國防預算,並重申自己不會撤回該措施。海牙大學(The Hagu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歐洲研究系學生羅賓・范沙伊克(Robin van Schaik)解釋,執政聯盟(coalition cabinet)(註2)認為投資高等教育的成效有限,因此決定減少預算。自由黨(Partij voor de Vrijheid, PVV)議員帕特里克・范德霍夫(Patrick van der Hoeff)更於11月28日眾議院第30次會議中為預算縮減計畫辯護,強調與其增加預算,不如有效利用現有的教育資金。 註1:若學生延長學士、碩士就讀年份一年以上,則須額外支付3000歐元(約新台幣10萬2101.8元)的罰款。長期學習罰金不但加劇學生課業壓力、經濟壓力、心理健康問題,更加深經濟不平等。 註2:荷蘭為多黨制國家,由多個政黨組成執政聯盟(coalition cabinet),目前的聯合政府是由自由黨(PVV)、自由民主人民黨(Volkspartij voor Vrijheid en Democratie, VVD)、新社會契約(Nieuw Sociaal Contract, NSC)及農民公民運動(BoerBurgerBeweging, BBB)組成的史庫夫內閣(Schoof cabinet)。 海牙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nservatory of The Hague)學生凱齊亞・喬莎娜・卡維拉朗(Kezia Joshana Kawilarang)認為,縮減教育預算看似節省成本,但長遠來看,教育和學術研究才是培養人才的基石。奧特補充,荷蘭目前教師、醫療專業人士、技術人員,資訊及通訊技術人員短缺,唯有高品質、資金充裕的大學,才能培養人才,削減高等教育的預算,只會加劇人才短缺問題。「資金縮減也會導致許多社會科學課程消失。」范沙伊克表示。他舉例,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已經計劃取消非洲研究、拉丁美洲研究的學士學位課程,並合併其他語言與文化研究科系,不僅使教授失業,也影響社會學科的發展與知識傳承。 范沙伊克說明,反對黨正極力阻止執政黨削減預算,「若無法推翻政策,學生與整個學術界必須繼續抵抗。」他說道。范沙伊克期望學生們透過示威遊行、加入政黨、聯絡國會代表等管道,表達自身訴求。奧特也提到,作為學生聯盟的一員,他會繼續動員學生,對抗預算縮減與「長期學習罰金」的實施,「如果學生們能團結起來反對這些政策,就有機會影響政府的計畫。」他建議道。目前內閣在反對黨的堅持下,決定重新討論縮減預算政策,但學生與學術界仍需持續關注,確保政府不會削弱教育資源,並重新審視教育對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南韓一夜撤銷戒嚴令 全國學生掀彈劾尹錫悅浪潮
國際
第1802期
南韓一夜撤銷戒嚴令 全國學生掀彈劾尹錫悅浪潮
焦點
2024-12-05
【記者張博媛、鄭孟佳報導】大韓民國(以下簡稱南韓)總統尹錫悅於3日深夜10時23分,透過直播談話發布緊急戒嚴令,指出國內受到北韓勢力威脅。然而,談話中尹錫悅並未提及有關北韓的威脅情勢,反而將矛頭指向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批評其刪減預算妨礙行政運作、破壞國家憲法,使國家陷入危機。戒嚴生效後,卻旋即在6小時內解除。 緊急戒嚴令是國家在戰爭等極端情況下,所採取的最嚴重管制手段。戒嚴後,民主、自由、法制都將受到大幅限制,對民主憲政產生極大影響。多數南韓民眾認為,本次戒嚴比起北韓問題,更像總統躲避彈劾風波的手段,是將自身政治利益置於民主之上的嚴重濫用。「大家都覺得很突然,但大致有共識,認為比起北韓問題,應該更傾向是總統鞏固政權的手段。」來自成均館大學的何宜庭說。 國會警衛在宣布戒嚴後,立即封鎖南韓國會,讓戒嚴軍駐守國會。建築周遭聚集大批政黨人員、民眾,發生軍民對峙的混亂景象。現場民眾持續高喊「逮捕尹錫悅」的口號,並反對緊急戒嚴令。期間更有民眾試圖衝撞警方架起的柵欄、阻擋裝甲車。參與國會外抗議的學生李多慶說道:「我們希望讓國會了解公民的關注,呼籲政府立刻解除戒嚴,讓國會重新運作。」他表示,現場聚集許多學生抗議,也有學生發表演說,表達憤怒。4日凌晨00時04分,國會議員以190票全票通過解除戒嚴令的提案。國會議長禹元植要求軍警撤出國會,然而國防部表示,總統未向大眾宣佈解嚴前,國家仍處於戒嚴狀態。最後,尹錫悅於4日凌晨3時26分發表公開演說,宣布接受國會要求,解除戒嚴,戒嚴令只維持約6小時。 南韓政府無預警的戒嚴令與解嚴的鬧劇,引發南韓民眾怒火,其中不乏學生發聲抗議。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以下簡稱高大)校園各處貼滿彈劾尹錫悅的海報,且有師生於4日下午1時舉行抗議遊行。海報表達學生對總統執政以來的不滿,以及對緊急戒嚴的恐懼,他們也批評總統不顧國民安全,任由軍民對峙。高大學生李星庚同意同學觀點,他說:「我希望下一代也可以生活在民主環境裡,我也為自己能與公民站在同個陣線感到驕傲。」 「對很多韓國大學生來說,是第一次經歷戒嚴,大家都非常害怕。」來自京仁教育大學的鄭智宇說。他分享,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因不在首爾,無法親自參與國會前的抗議,但大家都透過直播積極關注事件發展。就讀嶺南大學的李周娟補充,大多數的學生對本次事件感到十分憤怒,眼看身邊在首爾的朋友紛紛參與抗議,他對自己未能加入行動而感到非常羞愧。 李周娟強調,南韓是民主國家,言論和集會結社的自由皆受到保障,「和平抗議遊行是一種民主的表達方式。」他說。在國內各處綻放的行動,讓他想起南韓過去民主化抗爭的歷史,當時的公民行動為如今南韓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 4日,南韓各地的抗議行動高達28場以上,總統府幕僚集體請辭,執政黨國民力量黨要求尹錫悅退黨,國內六大在野黨更於下午啟動彈劾程序。南韓國民的激憤情緒仍持續發酵,傍晚首爾、大邱、光州等地廣場擠滿示威人潮,「所有聚集在國會外的人都有同樣的訴求,就是彈劾尹錫悅並逮捕他。」李星庚說。國會已在4日提交彈劾案,最快將於6日進行表決。
24億偏鄉計畫惹議 牙醫控政策助長特權
影音
第1801期
24億偏鄉計畫惹議 牙醫控政策助長特權
2024-11-29
【記者黃詠欣、林沂葳、楊凱傑台北採訪報導】逾3000人上街抗議,本土小牙醫聯盟於24日在立法院發起「反密醫、反特權、反對24億假偏鄉計畫」遊行,認為政策變相增加「波波醫生」實習名額,且無助於偏鄉醫療品質的改善。 「波波醫生」是指在波蘭獲取醫學系學歷而在台灣考取證照的醫學生。他們與國內醫師學習過程不同,台灣需經2到3年醫學生實習、取得畢業證書後,才能參加國考,而「波波醫生」在求學階段的課程中僅為觀摩,考完國考後才進行實習,此外,由於「波波醫生」的實習訓練時數少於本土醫學生,臨床經驗與醫病溝通能力備受討論,引發本土牙醫對「波波醫生」專業度及公平性的質疑。 衛福部為補充偏鄉醫療人力缺口,在偏鄉計畫中擴大招募對象,將只有通過一階牙醫師考試者也列入申請資格,政府將協助安排臨床訓練,並於培訓結束後將學生分發至偏鄉服務。本土小牙醫聯盟認為計畫以醫師實習作為誘因,然而國內醫學生在都會區就有大量實習機會,實習缺額就會留給僅過一階國考的國外醫學生,導致政策規劃變相擴增「波波醫生」的實習管道,使未經歷實習的國外醫學生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進行醫療服務,可能影響偏鄉居民的醫療品質。維護中醫總量管制聯盟召集人陳嘉帆說道:「七年的訓練是很扎實的,不可能跳過這個訓練後跟我說,他有什麼行醫的能力,我覺得是非常懷疑。」 對此,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也回應,強調偏鄉牙醫計畫優先錄取本國學歷的畢業生,不會擴增國外醫學生實習名額,且計畫內的培訓過程經過嚴格把關,並不會降低醫療品質。此外,現行政策如果過度限制國外醫學生的實習機會,將侵害他們的工作權與考試權,國際牙醫強調「波波醫生」能夠勝任與國內牙醫師相同的醫療服務,呼籲外界給予公平對待。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理事長林宗億說明:「他們的課程內容是完全一樣的,國際牙醫回到台灣後,去本土牙醫接受一模一樣的考核與訓練,並通過完全一樣的臨床訓練以及實習,才能拿到臺灣的牙醫師執照。」 本土小牙醫聯盟透過此次遊行針對偏鄉牙醫計畫提出三點訴求。首先,衛福部應撤回並重新擬定偏鄉牙醫計畫,禁止增加無執照國外醫學生的實習名額,並保留2017年實行的「國外大學或學院醫學系科學歷採認原則」,嚴格審查國外醫學生的學歷及國考資格。最後,政府應將國外醫學生實習名額的上限明訂在⟪醫師法⟫中,以保障醫學生的訓練品質。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臨床講師蔡政峰認為:「年輕的醫師要把他安排到偏鄉去執業,這個對偏鄉是一種醫療的歧視。人力不足應該是要透過政府的資源重新分配,例如說你要增加在偏鄉的醫療健保點數,用這種方式來吸引好的醫生。」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系學生陳駿也說:「有更多人來我們偏鄉服務,是非常好的行為,但是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訴求,一定要有總額管制,不可以無上限、無限擴增。」 台灣醫療與教育體系,如何平衡學歷認可、醫療品質和人才需求,還待政府、醫界和社會一同努力,以求找到共識與解方。
韓國教授涉性騷反告誹謗 首爾女大學生靜坐抗議
國際
第1801期
韓國教授涉性騷反告誹謗 首爾女大學生靜坐抗議
2024-11-29
【記者王保伶報導】19日,首爾女子大學(서울여자대학교,以下簡稱首爾女大)女權組織「犀牛角」(무소의 뿔,以下簡稱犀牛角)集結近500名學生、校友及教職員,於首爾蘆原警察署前的人行道上靜坐抗議。他們高呼「反對權勢性性騷擾」、「學生是無辜的」等口號,要求警方撤回首爾女大一名性騷擾學生的教授對學生提出的誹謗訴訟。 犀牛角指出,一名首爾女大學生於2023年5月,向學校人權委員會舉報遭一名德文學系教授在系內活動與私人聚會中性騷擾,也目睹其他學生受害者。學生於2024年9月才得知校方當時只對加害者處以三個月停薪處分,不滿校方的處理方式。犀牛角坦言,當教職員涉及性騷擾事件時,應分開受害者與加害者、限制加害者進入校園以及停止加害者的教學工作。首爾女大工商管理系學生鄭家藍(정가람)(化名)表示,學校的措施是在保護該教授,「如果學校想保護學生,則不該讓教授繼續上課。」 在受害者同意公開案件後,犀牛角為防止類似案件再度發生,在教職員辦公室附近張貼譴責教授的聲明,引發其他學生製作海報響應。10月22日,該教授對在校園內張貼海報的學生提起誹謗訴訟。學生為表不滿,在校內集會、塗鴉抗議,呼籲校方採取行動解決校園性騷擾問題,校方卻警告將向涉及同學提出破壞公物的索賠。 「加害者利用自己的職位威脅受害者,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處於劣勢,試圖使他們停止揭露真相。」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的韓國籍學生金奎里說道。犀牛角指出,起訴行為不僅削弱學生揭露性騷擾的勇氣,也持續威脅受害者與學生們。犀牛角補充,張貼聲明在法律上是正當行為,並不構成誹謗,因此他們在抗議活動中力求警方對被起訴的學生作出不予移送的決定。據《韓國時報》(The Korea Times)報導,首爾女大教職員委員會也請求教授撤回訴訟,要求校長提出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具體方案。 鄭家藍認為,學校應加強人權委員會的角色,聽取學生代表的意見再給予加害者懲罰。金奎里建議校方提高師生對性騷擾問題嚴重性的認識,「(校方)應該建立受害者舉報騷擾事件的系統,以及開設預防性犯罪的課程。」儘管校方在18日宣布成立由學生、教職員以及法律專家組成的緊急應變委員會,但至今尚未公佈任何具體措施。犀牛角強調,若學生的訴求未被接受,可能計劃透過抗議或罷課行動讓訴求獲得更多關注。
達卡學院建校抗爭延燒 手段過激惹眾怒
國際
第1801期
達卡學院建校抗爭延燒 手段過激惹眾怒
2024-11-29
【記者黃伊晨報導】孟加拉達卡大學附屬七學院(7 Colleges Affiliated with University of Dhaka,以下簡稱七學院)自10月起發動希望獨立建校的抗議,提出成立轉型委員會、30天內擬定新大學成立草案等訴求。18日上午11點,七學院之一的政府蒂圖米爾學院(Government Titumir College)學生湧上街頭,近2000名學生封鎖莫哈哈利(Mohakhali)的市區路段,禁止車輛通行,也封鎖該區鐵路長達四小時。 蒂圖米爾學院學生薩爾曼・羅尚(Salman Roshan)指出,蒂圖米爾學院學生再次發動抗議,是因原訂於當日(18日)成立、討論將附屬七學院升格為大學的委員會並沒有如期成立。參與封街抗議的羅尚說:「這所學校本應在 1997 年成為一所大學,現在是2024年,這個承諾依然沒有兌現。」然而,學生發動抗議的莫哈哈利地區是達卡的交通要塞,當地居民香穆斯爾・阿拉姆・里法特(Shamsul Alam Rifat)因通勤路段受到抗議影響,不滿說道:「因為蒂圖米爾學院的無效街頭抗議,我被困了差不多 3 小時。」 抗議期間,有學生向行經封鎖路段的火車丟擲石塊,導致火車上的乘客受傷,老人幼童受石塊攻擊的照片被發布上網路,引發社群討論,掀起一片「#ShameofTitumir」的聲浪。達卡大學(University of Dhaka)學生馬哈布布・阿拉姆(Mahabub Alam)表示,這場抗議沒有正當理由,學院學生在抗議中的行為,更顯現他們並不足以成為大學學生。 向火車丟擲石塊的行為讓抗議學生內部產生分歧,羅尚表達自己也對扔石頭的學生感到憤怒。雖然懷抱著同樣的訴求,他也不認同他們的抗議行動,希望對激進抗爭導致無辜民眾受傷的學生提起訴訟。抗議學生賽科塔桑・沙基爾(Shaikothasan Shakil )解釋,學生是因火車駕駛無視學生提前示意列車停下的紅色旗幟,繼續朝鐵軌上的抗議群眾直衝,才憤怒地朝火車丟石頭。沙基爾說:「指責學生的聲量之大,是因一些不懷好意的勢力正試圖轉移事件的焦點,削弱這場運動的合理性。」他強調,學生得知民眾受傷的消息後,就聯繫傷者,承擔他們的醫療費用。 18日下午4點左右,學生結束封鎖返回校園。晚間7點左右,學生再度因轉型委員會的談判破裂而封起蒂圖米爾學院前面的道路。孟加拉政府因此在蒂圖米爾學院前派出警力戒備,防堵學生。19日上午起,學院學生發動停課抗議,學生初步成立的14人轉型委員會也在19日下午被傳喚到教育部進行協商。抗議學生宣布將無限期停止一切課程相關事務,直到蒂圖米爾學院獨立成新的大學。
學生塗鴉抗議遭退學 德里大學陷打壓言論爭議
國際
第1801期
學生塗鴉抗議遭退學 德里大學陷打壓言論爭議
焦點
2024-11-29
【記者周依恩報導】印度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hli, DU)於18日對德里大學斯拉夫語暨芬蘭烏戈爾語研究系喬蒂・卡爾基(Jyoti Karki)開除學籍,使該學生六個月內不得上課、考試,或參加任何校園活動。該名學生為抗議國家測驗局(National Testing Agency, NTA)洩題、考試不公,7月31日在牆上塗鴉「廢除國家測驗局(Scrap NTA)」抗議標語,隨後遭警方逮捕。聲援此次抗議的迪沙學生組織(Disha Students' Organization),強烈譴責學校所做出的處分,於19日在校內發起抗議集會,指出校方決策程序不正義,且有打壓學生言論自由之虞。 迪沙學生組織在18日的聲明中指出,7月31日時,卡爾基參與組織抗議並在德里大學北校區牆面上寫下抗議標語,因而遭到德里警方與校方以「行為令人反感(objectionable)」為由,帶離現場並立案調查。校方於18日根據調查結果,決議對卡爾基處以開除學籍六個月的處分。他們強調,學校沒有引用任何規章制度、也沒有進行任何調查,就草率地做出退學處分。該組織也指出,調查委員會實際上只有兩名成員,校方不僅拒絕聽取該學生陳述其立場,也在文件中指出希望藉由開除該名學生來阻止學生在未來採取類似抗議行動。 卡爾基透過迪沙組織發表聲明,他表示,主張廢除國家測驗局是學生普遍的訴求。迪沙學生組織也指出,學校放任法西斯組織在校園裡破壞校園、製造噪音與混亂,其他學生組織卻連在校內舉辦文化活動都可能遭到警方打斷。該組織質疑學校標準不一,學校過去一貫冷漠與不作為,但針對學生抗議國家測驗局一事卻很積極,此舉無異於刻意打壓學生爭取權益。 「感覺大學裡的民主空間正在不斷縮小。」德里大學社會科學院歷史系學生希曼舒・塔庫爾(Himanshu Thakur)遺憾地說道。他表示校園牆面一直是學生書寫訴求、表達反對校方或政府政策的重要場域,受處分學生是為了維護一般學生權益而提出意見,卻遭受學校偏頗且武斷的對待。「學校應該傾聽學生聲音,與學生或組織進行對話,而不是粗暴地壓制異議。」他說道。「維持校園民主空間的唯一方式,就是學生團結起來共同對抗這類不公義。」德里大學斯拉夫語暨芬蘭烏戈爾語研究系凱沙夫・阿南德(Keshaw Anand)有感而發地說道,他認為政府現在越來越極權了,不能期望校方管理階層具備民主精神,因此面對不合理的處分,學生更需要團結起來表達意見。 迪沙學生組織在19日抗議集會後向校長遞交了撤回卡爾基退學處分的訴求,聯合教務長則承諾將安排會面,但直至25日為止,校方尚未安排任何會面,也未以任何形式回應學生。「喬蒂不向校方妥協的例子,是所有人應該效仿的榜樣。」德里大學米蘭達學院助理教授艾普哈・戴夫・哈比卜(Abha Dev Habib)在迪沙組織26日召集的公開談話中說道,他將開除事件與校園內普遍的壓迫連結,呼籲人們凝聚更大熱情抵抗壓迫。
反對《憲訴法》修正案 百位律師上街抗議
影音
第1800期
反對《憲訴法》修正案 百位律師上街抗議
2024-11-22
【記者王立昊、王振驊台北採訪報導】逾百位律師發起的「1116律師界守護憲法遊行」,16號從襄陽路出發,並於濟南路進行集會短講。300位律師換上律師袍走上街頭,反對憲法訴訟法(簡稱憲訴法)修正草案,擔心此法案造成憲法法庭停擺,危害人民權益。 今年9月27號與10月24號,立法委員翁曉玲分別提出《憲法訴訟法》第四條、第三十條等四條修正草案,此修正草案不僅將大法官出席人數標準由「現有總額」修正為「法定總額」,要求需10位以上的大法官出席才能開庭及通過判決,更將憲法法庭作成裁判的門檻由原先過半數同意,提高為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律師林俊宏表示:「這次遊行主要的目的,我們是希望說立法院不應該通過翁曉玲所提出來的《憲法訴訟法》的修法版本,因為我們認為這一部修法的版本,它會造成憲法法庭的實質癱瘓。」 目前我國大法官為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上任。依照《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規定,司法院大法官法定總額為15位。然而,憲法法庭中7位大法官於上個月底任期屆滿,以致目前僅有8位大法官在職,需等到今年12月底,待立法院審理通過,才有機會補齊名額。倘若此次修正草案通過,需要至少10位大法官參與憲法法庭,才能做成裁判,一旦大法官人數不足,憲法法庭將被迫停擺無法運作。引起此修正草案存在「癱瘓憲法法庭」的疑慮,並擔心破壞憲法中所保障各院「權力分立」與「權力制衡」的原則。 律師林俊宏補充:「我們台灣現在的狀況是實際上只有八個大法官,那憲法的規定是說,其他的大法官的人事權應該由立法院行使,可是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立法院並沒有行使這樣的人事同意權,也沒有開始在進行。所以實質上的目標,其實在我的觀察,他不是真的要去修法,他是要癱瘓我們的憲法法庭。」民眾黃少寰說:「我覺得說這是一個國家政府的組成權力分立,所以如果它被破壞的話,就算現在沒有被影響到,未來有什麼案件的釋憲案會被擋住。」 而是否應提高憲法法庭門檻,民間眾說紛紜。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說明:「我們所有合議制機關都有的制度,就是最基本的門檻,那這一點我覺得是本來就該有的,希望大法官不要空轉,應該去施壓給總統跟立法院,叫他們認真執行他們該有的憲法職責,我覺得這是兩個應該要分開處理的事情。」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常務董事林永頌認為:「台灣曾經四分之三(同意)。要走回去嗎?你走回四分之三,當然也可以,(憲法法庭)很難成立或者很難通過,但是人民的權利就很難救濟。」 相較此案,各國的類似法案備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外界呼籲修法需具備縝密的規劃,才能避免人民權益受損。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