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紙材捻線編織成布 李儀柔翻轉文字傳訊意義
藝文
第1795期
紙材捻線編織成布 李儀柔翻轉文字傳訊意義
2024-10-04
【記者余亮儀台北報導】「文字就像是卡在我與事物間的一堵牆,我還沒感受到它們,就被文字強烈的擋在前面。」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雕塑組的李儀柔,即日起在Pièce舉辦《####: 李儀柔個展》。透過將報紙捻成線並編織成有彈性的平織布,李儀柔重組人們對文字的既定印象,表達不完整的文字也能傳達資訊的理念。 在現今高速運轉的世界裡,李儀柔認為缺少一個能讓人慢下來、仔細感受變化的地方。因此李儀柔將報紙上的文章撕碎成細小紙片,並將其脆弱、一撕就破的特性,透過扭擰、浸濕等的手法編織轉換成紮實的布料。藉由轉換報紙的型態,李儀柔重新定義接受資訊的方式,盼讓觀眾在去除掉「文字」這層屏障後,可以用另一種角度,靜靜欣賞布料上的色彩、織紋甚至是光影的變化。 談及創作過程,李儀柔先將紙材沾溼、揉擰後再進行編織,但相較起纖維較長且穩定的宣紙,由紙漿製成的報紙一沾水就容易碎掉、難以塑形,因此必須等其乾燥後再進行加固。觀眾洪浩然認為系列作品系列作品《2023-2024》,報紙呈現人們在相對月份的心理狀態,中每件幅創作作品的色彩多寡與編織的緊密度,反映當下接近特殊節日與過年時,歡樂的節慶氛圍與多數人當下的心情感受。 李儀柔將報紙切成數張小紙片,使字與字之間距離被拉長,放慢自己閱讀的速度。在系列作品《2023-2024》中,李儀柔將2023年一整年裡的報紙捻成線,以月為單位各編織成一塊布,並以製作的時間點作為作品名稱。對李儀柔而言,製線過程像是將時間轉化成實體物,以標本的狀態保存下來。同時,李儀柔也嘗試不同的編織組合,刻意使作品〈2023.05〉中沒有收邊的織法,就使視覺呈現上有截然不同的體驗。觀眾鄭美英說:「原本以為只是欣賞作品本身,但透過燈光照射,作品後的影子卻呈現出獨特的風貌。」 自小即習書法的李儀柔,在製作系列作品《2023-2024》時,也開始嘗試將線材的選擇從報紙延伸到宣紙。書法是李儀柔人生中磨練最久的專長,對他而言,宣紙上的文字也是圖像的一種。作品〈無題〉便是李儀柔將自己書寫過的宣紙,透過編織重組成一塊新的布料。它不像報紙有特定的時間點,而是將屬於自己的成長軌跡濃縮成布料保留下來。 展場中除了展示作品,李儀柔也在角落放置數綑線材、宣紙,盼讓觀眾透過自己的雙手近距離觀賞纖維的細節,以及感受紙張經過扭擰後從脆弱轉為扎實的狀態。「當我製完線後我會握住它,因為經過擰後的紙材反射出來的力量,跟薄薄一層紙的觸感完全不同。」李儀柔補充道。
陶藝文字跳脫平面 《揉合併貌》揭漢字新風貌
藝文
第1767期
陶藝文字跳脫平面 《揉合併貌》揭漢字新風貌
2022-10-05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碩士班學生陳庭怡的《練字》系列作品中文字「我」以及高偉凱創作的字帖。  圖/張倩怡攝【記者張倩怡新竹報導】當文字與陶藝碰撞,圓滑與銳利的線條映現眼前,揭露文字的嶄新風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碩士班學生陳庭怡與台灣勞工運動家高偉凱合辦的書寫陶藝創作展《揉合併貌》,以陶藝為媒材詮釋文字,揭示文字創作更多的可能性與價值。展覽於1日起在藤藝廊展出。此系列作品名為《練字》,承載了陳庭怡練習寫字的情感與經驗。在展間可以看到各色各樣的文字,亦能看到同一個字以不同的形狀出現。如一個「我」字,會因創作時情緒的差異,展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風貌,一者的線條圓潤而筆挺,另一者的線條則有些扭曲和萎縮,兩者都傳遞著創作者當下最真實的情感,「可能柔軟、可能鋒利,或是百變,都希望藉由作品來讓人感受我的感受。」他說。除了融入情感,陳庭怡也透過「文字、結構、空間」三者相互交織去詮釋作品,他說:「中文字的構成方式是由六書組成,在我的創作中會利用結構去做結合。」也因為漢字的結構提供極大的發揮空間,讓他能將情感自由地注入,使文字展現不同的形狀,「中文字的組成也有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一個的文字,這樣的關係可以使文字和結構有很多種變化,再加上空間,那會是更多面向的表現形式。」他說。 觀展者與《練字》系列作品中文字「我」和高偉凱為其寫的字帖互動。  圖/張倩怡攝談及這系列作品的靈感來源,陳庭怡認為是啟發自生活經驗,「我就覺得語言其實蠻有趣的,可能說了這個字,但是別人理解的方式不一樣。」他說。這些日常溝通中出現的小誤會,反倒成為他的創作靈感,他發現人們可以「用自己的想法解釋某個字」,也讓他有了「用自己的情感詮釋某個字」的想法,如當中尖銳的線條透露著他的鬱悶,或以柔軟呈現他對該文字的親近。共同參展的高偉凱則展出書法作品,平面的創作與陳庭怡的立體文字形成鮮明對比。他表示陳庭怡的文字陶藝作品非常新鮮並具啟發性,「漢字本身是從具體的事物變成圖畫,慢慢距離圖畫愈來愈遠,變成線條為主。」他說,並表示在書法作品中,頂多以大篆和甲骨文等字體回到畫面的階段,陳庭怡的作品則復原到最原始的狀態。他也認為陳庭怡在這還原的過程之中融入個人情感和理性想法,重新讓文字的意義浮現,「在社會越來越不重視漢字時,重新找回我們對漢字的感覺。」 台灣勞工運動家高偉凱的書法作品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碩士班陳庭怡的文字陶藝作品。 圖/張倩怡攝藤藝廊執行長張心寧表示,一般而言,大眾對書法展的聯想就是平面,且沒有顏色表達情感,而陳庭怡的文字陶藝作品則以立體的形式引導觀眾體會文字。而此次展覽,藝廊方也請高偉凱按照陳庭怡的每一份作品帶給他的感受去寫字帖,讓平面書法與立體陶藝文字相輔相成,以更多元的角度引領觀者體驗文字之美。
低成本手指閱讀器 語音播放利視障者使用
新知
第1688期
低成本手指閱讀器 語音播放利視障者使用
2018-11-14
【記者王昱翔綜合報導】「有些店家有點字菜單,但很少。」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同時也是一位視障者的李紹慈說。生活中舉凡菜單、說明書等文件皆為平面印刷品,然視障者卻無法透過點字或電子設備閱讀。為解決此問題,淡江大學學生團隊開發「中文手指閱讀器」,讓使用者僅須以手指指向文字,便可透過設備轉換為語音讀出,突破過往視障者的閱讀限制。 使用者穿戴中文手指閱讀器後,僅須以手指指向欲辨認的文字,閱讀器便會將其轉為語音讀出。 圖/張嘉鈞提供淡江電機工程學系學生張嘉鈞指出,目前視障者無法閱讀一般文章及產品說明書等平面文書,然若欲重製印刷品為點字版本,則又是一筆額外開銷。他舉例,即便現行有以手機為載具的輔助辨識軟體,然視障者在無法觀看的情況下,仍難以拍攝欲辨認標的。故淡江團隊將中文辨識模組與攝影機結合,搭配類似戒指的穿戴設計,以便視障者閱讀平面文字。張嘉鈞解釋,穿戴中文手指閱讀器的使用者,僅須以手指指向欲辨認的文字,閱讀器上攝影機便會擷取畫面,並將其轉換為語音告知使用者。「裝置的震動馬達則可以讓視障者在手指掃到句首、句尾時震動。」張家鈞補充說,閱讀器能以三種震動模式分別提示跳行、引導句首及句尾換行。「我們的產品利用『深度學習』自行建構模組,不需要連網即可使用。」張嘉鈞表示,相較一般的手機輔助軟體,該模組不須2至4秒連結網路資料庫辨識,僅須1至2秒便可透過內建學習模組判別文字。他進一步說明,團隊使用240萬筆中文字資料訓練該模組,目前可辨認常見約6000種中文字。此外,團隊顧及視障者手指可能無法精準指向文字,還設計傾斜校正系統,提高拍照容錯率。張嘉鈞補充,由於中文手指閱讀器外殼為3D列印打造,且採用較便宜的感測元件,目前產品總價約為4000元。相較國外效能更高的產品OrCam造價7萬元,他認為一般民眾較能負擔此價格,不過目前產品仍處於改良階段,短期內沒有預計商品化。對此,淡江歷史學系學生,同時也是一位視障者的邱嵩堯表示,比起目前要價約9000元的掃描筆,中文手指閱讀器算是相當便宜,且使用上似乎也更為方便。邱嵩堯說:「有一個應用程式可以拍下文字,經過解析照片後再讀出。但我們用視力閱讀都有問題了,拍照更是個大問題。」他說明,自己曾使用過拍照辨識的輔具軟體,然拍照須考量距離與解析度,其實這類輔具並不方便,若能以手指指向文字並辨識,應有助日常的閱讀。李紹慈則表示,平時他若欲閱讀書籍,須花費200至300元掃描為電子檔,他認為該設備能重複使用,也可節省文字掃描費用。
文學融合藝術 《面目全非》勾勒高雄新風貌
藝文
第1683期
文學融合藝術 《面目全非》勾勒高雄新風貌
2018-10-10
【記者王昱翔高雄報導】兩座小巧的木製書櫃矗立於陽光灑落的一側樓梯。另一側較為晦暗的階梯上散落著內褲、假髮等女性物品。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學生團隊,2日起在高雄文學館展出《當我們面目全非》展覽,四位藝術家們由文本出發,透過各式藝術媒材,詮釋其生活經驗與高雄的連結。「醜女是另外一種生物,不是龍就是豬。」創作者蔡舒帆引述劉璩萌〈醜女〉中的句子。由鄉村前往高雄就學的她,對於女性間的外貌競爭深有感觸。她的作品《醜女作為另一種生物》,於樓梯間撒落各式女性物品,並鋪上宛若頭髮的細絲,配合牆上投影的VJ(Video Jockey, VJ)錄像,同步畫面與音樂,呈現都市女性透過化妝、整形,使自己變得討喜、完整,實則是破碎的樣貌。 《醜女作為另一種生物》位在通往文學館三樓的樓梯,晦暗的階梯上布滿各式各樣的女性用品。 圖/王昱翔攝書櫃《浮洲之檔案的檔案》則置於另一側樓梯,櫃內的書籍皆以印有黑白影像的書背包覆。創作者蔡濟安說:「我用一張完整圖像做成書背,是希望拿取的過程中順序會錯亂,用圖像編排形成流動。」蔡濟安透過書背重新排列造成的流動與破碎感,呈現過去於各大城市遷徙的體悟。 樓梯間的明亮轉角處,設有蔡濟安的《浮洲之檔案的檔案》,可供觀眾隨意翻閱索取。 圖/王昱翔攝策展人賴曉瑩認為,與其他城市相較,過去以高雄為背景書寫的文本較少,外界所知的高雄多不脫空汙、丹丹漢堡等刻板印象。此次的《面目全非》展,便是希望重新尋找一種閱讀或書寫城市的方式。「如果書寫作為一種記憶方式,我們是不是有其他閱讀的方式,或是有更多的能動性去書寫其他文本?」賴曉瑩道出展覽的核心理念。觀展民眾陳沛恩對《醜女作為另一種生物》頗有感觸,他指出:「醜女談的主流審美,我也感同身受。」陳沛恩認為該作品意象呈現清晰,與其理念相符,具有衝擊性。然民眾謝宇茹則質疑,文學館館方不應擅自將作品圍上紅色警戒線,她認為警戒線直接影響觀看作品的視角,且容易被誤認為作品的一部份。對此,蔡舒帆解釋:「我的作品是跟觀者不斷對話之後產生的。」館方與她協調後增設封鎖線及告示牌,她認為也藉此使作品中的「醜女」更加高傲。 
看見意象 虛擬「詩」境打破文字疆界
藝文
第1682期
看見意象 虛擬「詩」境打破文字疆界
2018-10-04
【記者陶怡軒綜合報導】除了文字,我們還能藉由什麼來讀詩?《詩蠹阡陌》VR體驗展,利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呈現詩的面貌,希望藉由影像和聲音,帶領民眾進行一場不同的讀詩體驗。該展覽為今年台北詩歌節的系列活動之一,9月22日起於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如果我們是浪向沙灘起跑/眼淚一樣都從海水裡來/只是在不同時間抵達同一座海岸。」隨著詩人羅毓嘉朗誦作品〈繼續合唱〉,體驗者透過虛擬實境,置身夏夜的海邊,遠方的浪輕拍打著岸,伸手觸碰島嶼上的樹,手與樹相接的剎那,樹幻化為夜晚中耀眼的星光。 楊乃甄設計出和詩境相互搭配的畫面,並讓體驗者在畫面中進行互動。 圖/策展單位提供體驗者一邊走在虛擬實境中,耳邊響起詩人的朗詩聲。製作人楊乃甄2015年前往紐約大學攻讀互動電信媒體系碩士,他表示展覽鼓勵體驗者和作品互動,「詩不再只是單向的接收資訊,而是雙向的交流。」希望體驗者可以共同和創作團隊完整這個作品。作品《日夢》(daydream)收錄5首現代詩作品,組成四個篇章,分別為「時間」、「死亡」、「繁衍」及「奔流」,楊乃甄:「這五首選詩都是我第一眼就特別有感受的詩,選出來後再做VR畫面的編排。」選錄作品包括黃裕邦〈詩歌〉、鯨向海〈靜物〉等。 體驗者在過程中可以利用握桿和畫面進行互動,敲擊或移動畫面內的物件。 圖/陶怡軒攝「VR中營造的感覺是你站在中心點,只要站著就可以看到所有東西。」就讀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的許喬語則表示,在體驗過程中景物環繞在自身四周,即使沒有文字,也能呈現詩的意境。許喬語認為靜態的詩結合動態的VR,讓詩的呈現更加豐富多元。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民族輔中國文學系的林天晴則表示,因自身對文學有興趣,也修習相關課程,對於VR場景結合詩境印象深刻。「原本自己讀詩沒辦法很理解詩的意境,體驗過後,能藉由畫面更了解詩的主題。」他坦言,對他來說是很新奇的體驗。 台北詩歌節活動企劃蘇庭睿則提到,參與體驗的除大學生外,也有年紀稍長的中年人到場參觀。對於年長者來說,VR畫面有別於以往的視覺經驗,「他們沒有看過VR,在展覽體驗上他們的差異感比較強烈。」在年長者身上,更能發現展覽提供閱讀的另一種可能,楊乃甄也強調,VR展並不是要取代傳統的閱讀,在現代兩者都是有價值的閱讀方式。 開始前解說注意事項,體驗者年齡分布廣泛,從大學生到年長者都有。 圖/陶怡軒攝
被忽略的文字之美 台灣字型設計的漫漫長路
藝文
專題
第1675期
被忽略的文字之美 台灣字型設計的漫漫長路
焦點
2018-04-19
【專題記者謝佩旻、李卓朗、曾楷傑綜合報導】你是否曾觀察過街頭上琳瑯滿目的招牌?站在城市街頭一眼望去,小吃店、診所、當鋪......各式各樣大小、顏色不一的招牌盡收眼底,每個招牌上的字型都有不同巧思,形成台灣特殊的街道風景,但是目前常用的字型卻鮮少是由國內設計師所設計的。本專題將帶領讀者了解台灣字型的產製過程與產業現況,並透過字型公司與字型設計師的觀點,探討字型設計產業所面臨的困難。時間與心血的結晶 艱難的字型誕生歷程台灣是目前漢字文化圈中,少數仍在使用繁體中文的國家。繁體中文的字數高達一萬三千字以上,每個字都蘊含豐富的文化底蘊。雖然筆畫繁瑣而且結構複雜,但其中每一撇、每一捺都各具意義。進入電腦時代後,「電腦字型」逐漸取代手寫,成為現代人溝通的主要方式。 繁體中文筆畫繁複,一筆一畫都有其意義。 圖/李卓朗攝即便台灣是少數仍在使用繁體中文的國家,但現今出現於招牌、海報、報章雜誌裡的繁體中文字型大多都不是出自台灣,如常見於社運場合的「蒙納超剛黑」來自香港;復古感十足的「康熙字典體」則產自中國。根據台灣新興網頁字型公司「justfont 就是字」統計,近十年來,日本生產的字型套數高達三千套以上,使用簡體中文的中國也有約三百套的產出,台灣自產的字型卻不到二十套。 生活中常見的中文字型,許多都來自香港、中國等地。 圖/取自網路在這些台灣設計的繁體字型中,由台灣字型廠商文鼎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的「文鼎UD晶熙黑體」,曾被運用於蔡英文競選團隊的文宣品。這款字型跳脫傳統黑體喇叭頭的設計理念,減少多餘的裝飾及特徵,讓字型易於辨認,兼具廣泛性和現代化。文鼎UD晶熙黑體設計之初有多字重(註1)、多情境、多語系的規劃,以供設計師與客戶在不同目的和不同媒介上使用,單是繁體中文的細體一個字重,就需要四個半月才能完成。晶熙黑體從2010年開發至今,為配合不同國家客戶的需求,已開發40餘萬字,除了產出繁、簡體中文字型外,還整合了外語字型包括日文、韓文、阿拉伯文和泰文,提升台灣自產字型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註1:字重,指字體筆畫的粗細程度。 「晶熙黑體」分為多種不同粗細,適用於不同場合。 圖/文鼎公司提供另一款廣見於各大廣告的「金萱體」是由台灣justfont公司生產的,在2015年時,以群眾募資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募到近2600萬元,吸引超過7600人參與募資,引發廣泛討論。金萱體以台灣茶命名,融合兩大基本字體「明體」及「黑體」。其緊湊的架構及硬挺的筆劃,具傳統漢字韻味,同時表現出現代之感。 「金萱體」具明體的溫暖易讀及黑體的簡潔兩大特點,具傳統漢字意味。 圖/謝佩旻製金萱體設計師之一曾國榕表示,這套字型從發想到完工,總共耗費三到五年的時間,每個階段都各具挑戰。在初期的市場調查,設計團隊除了保持對各國字型的關注,更要了解目前視覺領域上所缺乏的字型款式。接著開始規劃草圖,這階段需要思考「為什麼這款字型符合台灣人的需求?」並與其它現有字型做出區別,發展獨特性。進入製作期與調整期,由於每位設計師風格不同,需要經過充分協調溝通,才能製作出符合期望,具有統一美感的字型。此外,時間壓力也是困難之一,曾國榕表示,除了常用字之外,一套字型還需包含罕用字、注音、標點符號等,然而一位專業設計師一天僅能設計大約四十個字,因此製作非常耗時。即便如此,字型設計師仍然為了設計字型不遺餘力的投注熱情,曾國榕說:「做這行都是愛字的人,願意花兩三年在螢幕前慢慢奮鬥」。默默耕耘終有成果 台灣設計字型浮出水面「造字的人就像孤島一樣,沒完成前都默默的漂浮在大海的一角,很少被注意到;即使浮到水面上,大家所看到的光鮮亮麗,往往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這是《島:字型提案概念展》的策展理念。這次展覽共展出六款字型概念,如瘦瘦高高的「台灣道路體」,靈感來自柏油路上的文字;筆畫粗斜、沒有曲線的「激燃體」,傳達用力吶喊的意象;還有從日治時期報紙廣告發想出來的「日日新體」等。展出的每種字型都有著獨一無二的風格,給人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島:字型提案概念展》展出多種新興字型,吸引民眾參觀。 圖/李卓朗攝觀展民眾夏沛倫曾經在網路上購買字型,他認為台灣的字型產業發展相對落後,在高中他便發現電腦上可以使用的漢字字型樣式數量遠遠不如英文字型,「覺得用上自己喜歡的字型,便有一種出類拔萃的感覺。」另一位民眾蔡豐年則提到,字型會影響人們對商品的第一印象,例如激燃體適合應用在運動飲料上,讓觀看的民眾感覺到充滿能量。除了一般民眾外,展覽也吸引許多設計相關領域的民眾參觀,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研究生曾昱萍表示,過去在大學便很喜歡字型設計課程,但當時的課程以設計外型為主,對筆畫、架構等文字基本知識的著墨較少。目前任職於廣告公司的沈咏儒則說:「就業後才發現學習字型對每個設計師都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目前台灣以字型為主題的教科書並不多,大多使用日本出版的書籍,或是從網路蒐集資料,老師較難引導學生接觸字型設計。儘管如此,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蕭雨青在學校開設「文字造形設計」課程,除了介紹文字從古至今的發展,也會實際教導學生設計繁體字型。為了避免學生學習疲乏,並兼顧學生的不同興趣,他還會利用麻布、迴紋針等不同媒材,帶著學生動手設計字型。此外,蕭雨青也不斷向學生強調繁體字型設計的重要性,因為繁體中文雖然結構複雜而難以設計,再加上外在大環境沒有支持字型產業,導致繁體字型設計套數稀少,卻更顯示出它的珍貴,因此他總是告訴學生,「你們應該要對設計繁體字感到自豪」。每套字型都是一個故事 字型設計幼苗逐漸萌發日日新體-日治懷舊與現代風格並存陳冠穎目前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研究所的學生,他以「日日新體」作為論文題目,同時參加由justfont公司舉辦的「第一屆造字鼓勵元計畫」,成為首位獲獎的設計師。日日新體的發想來自台灣在日治時期舊報紙廣告上的圓體(註2)。註2:是黑體的變體,也稱圓頭體,與黑體的不同在於筆劃的末端與轉角呈圓弧狀。 台灣日治時期的報紙廣告上的標題多以黑、明體為主,偶爾會出現手寫風格的圓體。 圖/陳冠穎提供陳冠穎在大學時曾在圖書館打工,無意間翻到《台灣日報》的復刻本,便拍下許多字型廣告,為日後的設計之路埋下種子。由於當時廣告師傅都是以手寫製作標題,每個字的每一筆畫都有不同的變化,為了捕捉充滿懷舊感的韻味,他在設計日日新體前做了許多功課。為了更認識圓體,他曾透過網路向日本少數仍堅持手寫圓體的上林修師傅請教,學習其寫法與概念。在設計之初,他會先在紙上用鉛筆把字的骨架畫出來,再將草稿掃描至電腦。陳冠穎認為,要讓每一個字的重心、中宮(註3)、筆劃等元素都符合腦中設定的規範,是設計字型最困難的部分。每個繁體中文字他都會做出六、七種版本,經過不斷修正,才選出最適合的一款,工程十分浩大。註3:書寫書法時,九宮格的正中間那一格,稱之為「中宮」。 日日新體平易近人,未來期望能運用於路牌或指標告示等。 圖/李卓朗攝「最好的設計就是讓別人看不出你有設計。」在接觸字型後,陳冠穎開始思考字型是如何影響生活,例如設計車站指標,如果用了較可愛的字型可能會讓人難以辨識。他認為,字型並沒有所謂的優劣,只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分別。 陳冠穎目前就讀雲科大視覺傳達研究所,以日日新體獲得造字鼓勵元優勝。 圖/Justfont公司提供激燃體-力量與速度躍然紙上相對於日日新體的秀氣,「激燃體」的筆畫粗重,彷彿有一群人正奮力的搖旗吶喊,給人衝勁十足的視覺印象。字型「滿」與「斜」是它最大的特色,呈現大聲量及速度感,曾出現在勞基修法遊行的標語中。設計者林芳平過去從事運動相關產業,她發現台灣較缺乏表達速度感的斜體字型,甚至連許多知名運動品牌都是使用打斜後的香港字型。為了設計出一款能運用在社會運動及廣告標語的台灣在地字型,激燃體便因此誕生。 激燃體設計者林芳平呈現他的手稿。 圖/謝佩旻攝在展場中可以看到數十頁激燃體的字型初稿,每一個字都是由林芳平親手繪製完成。她提到,由於激燃體在視覺上非常滿,許多筆劃都需要經過簡化,因此無法以平常手寫筆畫的方式設計,於是思考哪裡需要留白,便成為設計這款字型時最令她苦惱的地方。此外,斜體字型容易產生角度不平均的問題,單獨看一個字難以察覺,但如果將一整行字擺在一起,角度不平均便會影響觀者的閱讀。為此,她必須將每個字不斷的修正,才能打造出最和諧、最符合視覺閱讀的字型。 激燃體筆畫粗重,給人衝勁十足的視覺印象。 圖/謝佩旻攝凝書體-形如凝霜透出俐落風格有別於激燃體的豪放,「凝書體」則給人一種俐落簡潔的感覺。形狀方正、筆劃集中,橫筆結尾如同指尖凝霜的形狀,並融合印刷明體的穩定骨架與書寫運筆的流暢韻味,誕生出凝書體這套具有溫度的字型。設計師施博瀚本身從事logo設計,對字型並不陌生,去年他以「凝明朝体」在「2017 金點設計概念獎」奪下首獎,也讓他投入更多心力設計字型,現在的凝書體就是經過改良之後的成品。 凝書體設計者施博瀚曾在「2017 金點設計概念獎」奪下首獎。 圖/曾楷傑攝施博瀚提到,大中華地區的高級品牌較常使用西歐語系之歐文字型做視覺設計,主因是歐文字母編排後,能呈現出整齊的圖像,但若是將中文字組合起來反而給人凌亂的視覺感受。因此他決定將凝書體做成正方形,讓它在重新編排後,視覺上能擁有與歐文字型相同的優雅舒適。尤其繁體中文字型的結構複雜,例如木、林、森三字雖是由同一個字組合而成,但結構上卻是天壤之別。因此,要如何讓不同的字保有相同的重心與平衡,讓施博瀚煞費苦心,他說:「筆劃的粗細都會影響到整個字的視覺感受,所以一直到現在我也還在學習中」。 凝書體字型方正、筆劃集中,適合用於商品logo或網頁內文。 圖/施博瀚提供文強手寫體-設計字型猶如一場旅程歌手廖文強在今年初與 justfont公司合作推出「文強手寫體」,每個字都是由廖文強在專用稿紙上仔細書寫,慢慢累積成近萬字的底稿,再經由編碼與建檔完成。他提到,最初寫的四千字因為不夠滿意,又全部重寫了一遍,只為了呈現出最完美的版面。此外,這款手寫體採用「不等寬技術」,模擬出字裡行間變化的間距,彷彿手書般自然。曾有購買字型的民眾將文強手寫體使用於婚禮喜帖,讓廖文強感到非常開心。「每一次開口、每一次動筆都是一趟屬於自己的創作旅程。」他同時創作了歌曲《造字》,將創意透過不同媒介展現。 由獨立歌手廖文強親自書寫,創造出充滿人情味的文強手寫體。 圖/ justfont公司提供字型設計師如同建築師,需付出大量心血與時間,才能一磚一瓦的建構出一棟堅固的房屋。無論是否為相關科系出身,只要願意學習並發揮創意,掌握箇中技巧,便能產生一套全新字型。「我相信每套字型都有自己的故事,不是設定幾個電腦參數就可以輕易完成的。」陳冠穎在成為字型設計師後,更能深刻體會造字者背後的艱辛。即便台灣的字型生產數量仍難以與鄰近國家抗衡,但這些新興字型就像一顆顆種子,未來將逐漸萌芽茁壯。教育與外部環境欠佳 宣揚理念紮根校園 即便許多新生代字型設計師開始投入台灣字型設計領域,但台灣目前僅有四家登記立案的字型廠商,各大專院校的設計相關學系也尚未將字型設計列入教學重點。「台灣做這個沒有出路啊,久而久之,產業就會逐漸萎縮,變成一種惡性循環。」陳冠穎感慨的說。由於設計科系畢業生一般並無字型設計的基礎,文鼎公司字型應用研究所所長藍見維說:「要先有興趣及美感,沒有其他基礎是沒有關係的。」目前文鼎公司的新進設計師被錄取後,會先花一年的時間在公司學習造字的基本知識,其後再經過三到四年的學習和訓練,才能培養出一位獨當一面的字型設計師。1990到1999年間,文鼎曾因盜版問題退出中國市場,但現今中國的字型規模卻逐漸擴大。藍見維表示,目前中國商界對於字型的版權意識提高,一般民眾也開始願意購買字型,這樣的行為讓字型廠商的營收穩定成長。另外,中國更出現了以字型為主題的廣播節目——Type is Beautiful,可見購買字型在中國的流行程度。曾國榕曾至日本京都精華大學設計研究所留學,他提到日本會將「字體排印學」列入設計系的必修課程,甚至有帶領兒童認識字體的節目,從小刺激他們的文字創意與美感。他認為,即便不是每位學生都對字型設計抱有熱忱,但若是沒有開設相關課程,便難以發覺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人。除此之外,曾國榕也點出,進入電腦時代後,學校教育認為學生在實務上不需要字型設計的能力,而學生也覺得使用現有字型就好了,導致新生代設計師完全不懂字型架構跟筆型(註4)觀念,「在還沒有電腦的時代,字體課程是很紮實的。」同時,他也強調,「不動筆,就不知道撇捺怎樣才是美。」設計師不能完全仰賴電腦,紙筆技術與手寫訓練也是必備的能力之一。註4:字體的筆畫的形狀特徵,稱為「筆型」。 設計師曾國榕曾赴日學習字型設計,認為台灣的字型教育相較之下略顯不足。 圖/謝佩旻攝「體制內的教育是最需要改變的。」平面設計系出身的林芳平,將字型比喻為「設計的基礎建設」。他認為台灣可以選擇的繁體字型數量與歐美國家相比十分貧乏,如果生活中充斥著不適合的字型,民眾的美學素養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定型,設計師也將難以產出更高質量的作品。陳冠穎則以設計師觀點出發,如果設計字型無法得到穩定的收入,便會沒有學生願意學習,更不可能投入產業。蕭雨青也坦言,台灣的字型產業比較沒有出路,年輕的設計師即使投入許多時間,如果不受外界重視,很容易將熱情消磨殆盡,他們所有的努力也可能付諸流水。為了扶植對字型設計有興趣的創作者,justfont公司於2017年起舉辦「造字鼓勵元計畫」,除了提供優選者獎學金外,也會安排造字課程,並給予作品建議,一步步帶領設計師完成具有市場價值的字型。justfont公司共同創辦人蘇煒翔說:「希望十年後,有許多字型是在計畫中培養出來的。」期望此計畫能成為未來字型產業界的培養皿。 justfont公司共同創辦人蘇煒翔,著有《字型散步》一書。 圖/謝佩旻攝蘇煒翔也分享自身經驗,藉由經營討論字型的社群網站社團「字嗨」及粉絲專頁「字戀」,他發現近年台灣關注此類型議題的人數已大幅提升。因此,公司目前積極透過出版書籍、舉辦工作坊、開設字體課程等方式,在字型教育領域持續深耕,期望能為字型產業注入活水。另一方面,文鼎公司在五、六年前開始與各大專院校合作,辦理字型設計及應用相關講座,希望可以讓字型設計在年輕的學子中發芽紮根。正視字型產業問題 凝聚力量展現新生機縱使有許多人持續在為字型產業的發展而努力,但在台灣創作領域中,盜版猖獗一直是難以克服的問題。即便有法律規範,仍難以完全遏止,這也是文鼎公司將重心轉移至日本等國外市場的原因之一。藍見維表示,目前亞洲國家包括日本、韓國等地的字型廠商都以國內銷售為主,但以文鼎去年的營業額為例,只有14%來自台灣本地。林芳平說到,在學生時期流行「字型大補帖」,有各式各樣的盜版字型供人使用,間接影響他當時的版權觀念。蘇煒翔也表示,在台灣目前仍難以利用法律約束消費者購買正版字型。根據《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一項,「字型繪畫」是以整組字群的文字當作素材,產生的藝術創作,因為單一電腦字型不屬於其範圍,所以不能限制字型軟體中個別文字的利用。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助理教授陳秉訓解釋,目前的《著作權法》僅保護藝術創作之文字,設計師若要避免字型遭他人盜用,只能透過利用網路販售文字軟體的方式,形成契約關係來保障自身的權益。他說:「除非這個字型真的非常特殊,肉眼就可看出和基本字型有極大差異,不然很難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陳秉訓還補充,民眾使用盜版在民事上以金錢和解居多,至於刑事上最重則會面臨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然而使用盜版並非重罪,基本上若非累犯,大多都會以易科罰金為主要的刑罰方式。由於目前使用盜版字型需要付出的代價不足以產生嚇阻犯罪的效果,網路上依然充斥著各種盜版字型載點,字型公司若沒有相關人力處理盜版問題,也只能對這樣的情況束手無策,導致台灣的字型產業至今仍無法蓬勃發展。由於台灣過去較少相關判例,難以界定其原創性。藍見維提到,中國字型業界的版權觀念相對健全,若是發現侵權行為,會直接採取法律途徑,企業購買方擔心受罰便會選擇購買正版字型。 藍見維表示,目前台灣著作權對於字型產業的保障仍不夠完善。 圖/謝佩旻攝蘇煒翔說:「針對別人勞動的成果沒有付出相等的代價,未來遭殃的就是整體社會文化的本身。」即使每套字型皆會標明授權規範並附上防盜標誌,但是依然防不勝防。藍見維表示,文鼎公司除了深入校園傳遞正確的版權觀念外,近年對於未經正確、合法授權而擅自使用有版權字型的商家進行維權作業。針對商用版權,文鼎公司從2016年起發展雲端字型租賃服務,以按年付費的形式授權付費者可以在商業用途上使用文鼎的字型,為商業公司使用字型提供了合法便利的途徑。字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目前台灣卻少有人重視,再加上盜版頻出、著作權保障不夠完善、教育制度不支持等問題都尚待克服。值得慶幸的是,在字型廠商、設計師與相關人士的努力下,近年有越來越多創作能量聚集在繁體字型設計領域,並逐漸掀起一場繁體字型革命。同時也期待這股字型革命的浪潮能夠為我們的生活以及其他創作領域帶來新的突破,也許就在不遠的未來,台灣街頭的景色,將出現不同於以往的嶄新面貌。 
書法篆刻多變 鑿出文字美學
藝文
第1640期
書法篆刻多變 鑿出文字美學
2016-12-08
【記者周欣儒新北報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與泉州師範學院書法系,4日至10日於台藝大美術書畫大樓合辦《當代書法篆刻觀摩展》。兩系師生以手工篆刻藝術品,展現書畫藝術在電腦發達的時代無可取代的價值。 許宸家(左)、邱奕寧(中)、余玟陵(右)三人在邱奕寧的書法作品前合影。圖/周欣儒攝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進修部學生邱奕寧,對多種篆刻樣態皆有深入研究。系列作品《半弄室印存》,調整每一個篆刻作品中的紅白比例,結合中西手法,時而奔放,時而收斂,呈現深厚功力。字體從古代的經文體到現代篆書,彷彿可以看到濃縮的篆刻史。邱奕寧表示,每一個作品就如同自己的兒女,都是無價之寶。 邱奕寧作品《半弄室印存》,包含多種佈局、字體呈現,並將篆刻史濃縮在作品中,充分展現她深厚的功力。圖/周欣儒攝系列作品《道》以鳥蟲篆篆刻,雖複雜難懂,卻十分細緻清新,如溫婉嫻靜的大家閨秀,規矩中不失花俏。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進修部學生許宸家表示,鍾情於戰國時代鳥蟲篆,利用《老子》的經典名句,展現作品的禪風。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進修部學生余玟陵,則用大膽、粗獷的風格,呈現典雅的情詩於系列作品《虛度時光》中,展現篆刻中的霸氣,獲得評審青睞。余玟陵表示,篆體字講究力度,但力氣較其他人小,所以每次比賽前都要練習很久,才能刻出滿意之作。 許宸家作品《道》,運用戰國時代的鳥蟲篆表現道家《老子》的經典名句。圖/周欣儒攝 余玟陵表示,喜歡將優美的情詩雕刻在作品上,此為作品《虛度時光》。圖/周欣儒攝傳統篆刻要求甚多,從印文選擇到裝裱必須花許多時間。首先,挑選印文時必須謹慎,若刻到一半發現挑錯文字,只能重新開始。接著,將印文的所有字濃縮於方寸之間,思考如何均勻呈現每一個字的形體。再使用毛筆、墨水將印稿描繪到石章上,利用平口刀鑿出作品。最後依篆刻作品的排列,決定使用紙張類型、裝裱方式,才能完整呈現。沒有涉獵篆刻的民眾欣賞篆刻時,通常注重是否能看懂字裡行間的意義,而非注意篆刻的視覺效果。例如運筆用刀的輕重、墨跡乾溼程度、作品的紅白分布、字體均勻度。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系辦公室助教林育正表示,欣賞篆刻作品時,對它們的想像不能只是寫字、刻字,應要跳脫是否看懂,觀察創作者如何運用工具巧妙的排列出方寸之間的大千世界。觀眾劉宜涵說:「看了展覽後,發現中國文字之美,除了想看懂文字、想了解外,更會因此想學。」 紅白色的部分為篆刻作品面拓印,而黑白色部分為石章非作品面經設計後,雕刻拓印而成。除了注重作品面外,更要注重各面的設計。圖/周欣儒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