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橋頭森林擬開闢 開發保育難兩全
影音
第1818期
橋頭森林擬開闢 開發保育難兩全
2025-11-14
【記者呂詠倢、孟祥宇採訪報導】 潺潺溪水蜿蜒流過,它不僅孕育了豐富生態,也成為附近社區重要的滯洪系統。 高雄橋頭糖廠一帶的森林綠地為了配合橋頭科學園區的產業發展需求,內政部國土署規劃在糖廠周邊開發高雄新市鎮第三期發展區。這項計畫將在森林農地上興建219公頃的住商發展區,此外,為了聯繫科學園區的對外交通,更有條寬達60公尺的1-1道路將貫穿森林,將園區一分為二。參與計畫推動的高雄市議員黃秋媖說明,由於附近有眾多產業園區,開發會帶進相當多的居住人口,因此住商區發展是有必要性的。不過,相當重視環境保育的他仍許諾:「我會為保留這片森林綠意而努力。」 對此,森林城市協會8日於興糖國小舉辦座談會。儘管議員承諾將反應建議,但開發案將從根本上傷害城市的長遠韌性,也就是削弱了城市面對極端氣候時的復原能力。協會指出,森林內的典寶溪流域原本是比周邊低約1.9公尺的天然低窪地,如果經過填土開發就會變成建地,既有的175萬噸滯洪容量將不復存在,可能因此加劇岡山、橋頭及楠梓一帶的淹水問題。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認為,極端氣候不再是百年一次的偶發現象,而是三、五年內會反覆出現,「所以我們不該再去把所謂的河道縮小,而是要維持洪氾區去因應極端氣候的需求。」 都市發展侵佔自然空間的爭議,並非只發生在南台灣,北部的淡海公七簡易自然公園(以下簡稱公七公園)也面臨同樣局面。新北市政府依循都市計畫法規,在公園的樹海當中興建警消共構大樓,反對者擔憂這項開發不僅讓原始生態與保育類動物棲地受到威脅,也會削弱公園調節都市熱島效應的能力。淡海公七公園自救會長林彥廷指出,「工程移除了超過180棵原生樹種,讓公園變成一個嚴峻的生態孤島,同時削弱了綠地降溫跟透水的功能。」荒野保護協會常務監事陳江河則補充都市建築旁有綠地的效益,反襯出公園遭破壞可能造成的後果。 綠地的生態功能,需要各方達成共識來保護。相較於國外已將韌性城市概念,落實到生態、經濟與社會文化等層面,國內的城市治理雖也開始重視這項理念,但相關的配套制度仍有待完善 ,需要積極參考他國經驗以建立更全面的機制。參與公七公園自救活動的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援引荷蘭經驗做參考:「阿姆斯特丹是全球第一個正式採用『甜甜圈經濟模型』的城市, 這套模型強調城市發展必須是在社會需求(內圈)之上,但絕不能超越地球的生態上限(外圈),這提醒我們城市治理必須具備整體的生態哲學視野。」 從南到北,城市發展與自然保育的衝突不斷上演。然而,面對極端氣候越演越烈,城市治理如果無法兼顧兩者,其韌性基礎恐怕會面臨重大挑戰。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