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新知
完全雲端醫院模擬臨床診療 提高醫學生訓練效益
2024-11-08
新知
清大開發AI警務平台 助基層警察提升辦案效率
2024-11-08
藝文
徐暄涵跳脫傳統水墨框架 負面情緒成電繪創作養分
2024-11-08
新知
AI模型預測肺癌進展 助病患精準治療
2024-11-08
新知
台大創生成式資料庫模型 優化中小企業數據管理
2024-11-08
校園
【社論】如何避免轉型正義教育流於形式?
2024-11-08
國際
紐大學生要求擴大反歧視法 推動多元族群自主權
2024-11-08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696期
面對未知世界《明天的故事》定義自我存在
2019-03-15
【記者范莛威台北報導】面無表情,素色衣褲,沒有過多裝飾的木雕人偶,以不同的姿勢分頭佇立在展場,散發著淡淡的木質香,《明天的故事》為藝術家袁心元的個展,自2月21日在台北市伊日藝術展出。「明天的故事分為兩部分,明天與故事。」袁心元將自己從在學到畢業之後的心態變化,寄託在木雕的人偶中。「對於明天、以後、未來,多數人是不安且茫然的,但大家似乎都羞於承認這種狀態。」〈輕輕的拿〉以樺木為素材,同樣為面無表情的人偶,手上拿著一根支分岔的樹枝,就像出了社會之後,經常需要面對選擇。〈尋找著我們的下落〉則為一艘細長的獨木舟,半身的人偶坐立在船中,身旁的船艙卻充滿著水。袁心元說:「其實每一件作品都在講同一件事,只是因為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感,而這些作品的出現會讓我有某種踏實的感覺。」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業設計系的杜欣芫說:「明明應該浮在水中的獨木舟,水卻在船裡;而在作為水的樹酯裡撒上亮片,則為作品增添了活潑感。」 〈尋找著我們的下落〉為人物坐立在獨木舟中,本應浮在水上的船,作品卻將水灌在舟中,形成對比。 圖/范莛威攝。〈溫室〉為一條掛著燈的走廊,裡頭則散佈著紙做的昆蟲,如飛蛾撲火一樣,圍繞著那一盞燈光。袁心元說:「某次搭乘客運時,看見路邊的夜間溫室,在一片黑暗中看到光點,總是令人安心。」就像出了社會後,想在整片黑暗之中,尋找可以寄託的光明。 〈溫室〉將飛蛾撲火的畫面,化為實體,描述在黑暗中昆蟲,追尋著令人安心的一盞光明。 圖/范莛威攝。在所有的未知中,我們都期待著一些火花,袁心元說:「如何在這未知中生存下來,我不清楚,但就因為不清楚,所以我想要試試看。」在一個沒有意義的世界中,尋找著意義和目標,我們無法如同一顆石頭、一棵樹一樣的存在於空間中,「只有人,才會擁有『是不是存在』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