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社論】從高嘉瑜到李靚蕾,菁英女性為何輸給關係暴力?
生活
第1761期
【社論】從高嘉瑜到李靚蕾,菁英女性為何輸給關係暴力?
2021-12-23
李靚蕾在IG上以千字長文公開離婚事件內幕,網友紛紛湧入按讚,並於其他貼文下方留言鼓勵。 圖/截自李靚蕾IG從上個月的高嘉瑜受暴事件到近期的李靚蕾一案,都揭露了女性在親密關係中受到的身體、精神暴力。但值得反思的是,高嘉瑜及李靚蕾皆為高社經地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卻仍然在關係中居於劣勢、受盡傷害。高嘉瑜畢業於台大法律,是人稱「港湖女神」的高人氣立委;李靚蕾是哥倫比亞大學碩士,也曾在美國金融巨擘摩根大通上班。我們總認為在暴力發生當下,「受害者應當立即求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即便是不可能不知上述道理的菁英女性也很難做到。根據調查,研究所以上學歷的高等教育分子遭遇家暴時幾乎不會向外求助。當我們認為經濟弱勢、低教育程度婦女為親密關係暴力中的弱勢者時,這些精英婦女更因社會施加的期許與尊敬,在暴力中,為了維護尊嚴,選擇強顏歡笑、悶不吭聲。菁英女性難以啟齒的親密關係暴力,可以分為感性層面與理性層面。第一個不難理解的是受暴者對於「家庭」的想像。不論社經地位、教育水準,當我們與另一半墜入情網時,很常為了維護最初對愛與家庭的想像,在暴力中不停原諒。這可以解釋為何一名菁英女性甘願淪為無酬的家庭主婦,在不對等關係下仍然羈絆於夫家。李靚蕾17日的發文中也提到,當女性無酬擔任家庭主婦,會讓女性處於弱勢,「即便男生出軌或家暴也難有話語權。」根據109年度臺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統計調查報告:「受訪者的就業主要是受僱全時工作(692 人,46.0%),其次是其他(230 人,15.3%),深入瞭解發現,其他中以家管及照顧家人的比率較高。」可見仰賴另一半為經濟來源的家庭主婦在親密關係暴力中尤其難以掙脫。此外,菁英女性還面臨「將過去公諸於世」的考驗。當受他們向外求援後,因其名聲、地位,很難不成為媒體與民眾關注的焦點。光是上週李靚蕾一案的討論聲浪就輾壓四項公投的討論,更遑論上個月分的高嘉瑜事件,直到本月中才稍稍緩解。或許你認為:多一點人幫受害者主持公道,難道不好嗎?但我們檢視李靚蕾與王力宏雙方攻防戰中所揭露的種種細節與抹黑,以及高嘉瑜被翻出的前任往事和造謠,當唯一的解脫方法是將私領域的事情公諸於世,可以想見受暴的菁英女性要勇敢發聲是多麼煎熬的決定。高社經地位家庭中的關係、身體暴力較難由司法單位介入解決,不論是施暴者或受暴者皆有較多資源可以動用來粉飾太平,受暴者勇敢揭露後更會面臨眾人議論,當我們用梗圖稱李靚蕾擁有「蕾神之力」、用電源插座暗示其為高嘉瑜,似乎都站在電視的另一端以吃瓜群眾姿態等著下一齣好戲上演,但我們眼中的好戲,卻是他們的真實。 網友在社群媒體上以「插座照片」創作梗圖,並在標題處寫下家暴事件受害者的名字。 圖/截自Dcard梗圖板面對親密關係暴力,社會應該要打造一個安心、安全的環境,讓受暴者都能自在地求助,不論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當我們得知受暴案件後,更應以嚴肅的眼光看待。試想,當身旁摯友遭遇親密關係暴力,我們不會選擇揶揄、嘲笑,或在公共場域高談闊論。同理,面對高教育水平、高社經地位的受暴者,我們也應秉持同樣態度,在眾聲喧嘩的社群媒體中,不嘲諷、少八卦,留給受暴者一個得以喘息、修復的空間。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