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台大人文大樓拍板通過 未解決學生空間不足問題
校園
第1609期
台大人文大樓拍板通過 未解決學生空間不足問題
焦點
2015-11-30
台大人文大樓一案通過之後,學生舉標語大合照。 圖/張斐昕提供【記者黃婕台北報導】台北市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29日聯席審議台灣大學人文大樓興建案,校長及200多名師生到場關注,最後「有條件修正」後通過,要求校方提報告案,修改量體與設計。人文大樓興建案無法完全解決文學院學生空間不足的問題,台大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張小虹對安全問題仍存疑慮。為了解決文學院長期以來使用空間不足、院內資源分散等問題,西元2006年台大校友施崇棠捐款新台幣5.4億元給文學院蓋人文大樓。支持和反對兩方對於舊建築的歷史文化保護、自然的天際線景觀、學生使用校園的權益等議題,均提出見解論辯。台大人文大樓大事紀。 製表/黃婕 今年4月學生舉辦的「人文大樓開幕祭」,邀請反對方一起來對話。 圖/張斐昕提供人文大樓安全    張小虹仍有疑慮    長期關切人文大樓議題的張小虹表示,原本訴求設計風格、量體高度還有歷史自然景觀的改善,至今鮮少得到回應;只有量體從九層樓下修至六層樓。根據目前的設計,擁有大量藏書的文學院教師研究室位在挑空四層的北側,有安全上的疑慮。張小虹質疑建築物的乘載量問題,也擔憂逃難時會造成阻礙。校方表示,目前人文大樓的設計案已經過結構技師的認可,未來仍會將此案的結構事項送交外審,相信台灣的建築工程可以處理這個問題。「其實人文大樓從提案到現在,經過了多方反覆放大的檢視。」台大文學院學生會長張斐昕表示,人文大樓的安全問題,因為校友和社會的大量關注,反而經過了嚴密的審核。雖然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保證安全,但是相關的疑慮,應該由政府法規來規範、保障。人文大樓興建與水源校區建築安全應脫鉤為了興建新的人文大樓,台大於2010年拆除兩棟洞洞館,讓人類系和哲學系學生移到水源校區上課,卻發生建築物內部崩塌問題。「危樓不能變成人文大樓的推土機。」張小虹認為,雖然學生緊迫需要替代的上課空間,但是目前水源校區的危樓問題,不能拿來當作催建人文大樓的原因。大樓興建最少也需要三五年的時間,學生的安全問題卻要馬上解決,兩件事無法混為一談。張斐昕表示,會繼續關注水源校區的危樓問題,目前已和學校達成協議,會定期修繕,保障學生的安全。校方表示,已投入很多經費整修,將來會繼續跟人類系和哲學系兩系合作,一起關注建物狀況,也期待人文大樓盡快落成,讓兩系搬入。台大水源系館天花板掉落。 圖/張斐昕提供人文大樓無法真正解決文院學生空間不足的問題「不是人文大樓蓋完才會有受教權。」文學院長期缺乏資源,學生認為興建人文大樓能增加可用空間,張小虹點出,就算人文大樓落成,大部分的空間是教師和研究生的研究室,大學生真正能使用的空間也不多。「人文大樓建案的通過,不只是增加學生的活動空間,更是文學院團結起來、爭取資源的一個里程碑。」張斐昕回應,雖然在努力發聲之後,人文大樓整棟建築還是只有一層樓提供給大學部學生使用,但如果不踏出這一步,文學院學生的權益永遠都不會被重視。張斐昕也表示,文學院學生將會繼續爭取自身的空間權益,積極和校方要求「第二基地」當作文學院的預備使用空間。台大文學院院長陳弱水回應,短期之內,台大校總區不會有空地可以拿來作建築用途,比較可行的方案是改建和整修原來已經在使用的建物。紀錄興建過程    作為教育與反思素材「台大校長展現的是親民,卻喪失了歷史視野跟文化責任。」張小虹在台大人文大樓一案通過之後,語重心長的表示。台大校長楊泮池尊重文學院1600名學生的連署意見,表態支持人文大樓,同時答應會針對量體問題改善,但是一旦通過之後,就沒有任何法定程序可以管制人文大樓的後續興建計畫。「抗爭的重點不是輸贏,重點是教育跟反思。」張小虹指出,就算人文大樓都已經蓋好了,仍不會停止反對。她計畫寫書紀錄長達八年的抗爭過程,建立校園空間歷史檔案,告知下一代應有的文化責任。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