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文大視天氣調整候車點 學生盼公告更及時
2024-11-15
校園
服務中心搬遷惹議 中興住宿生控權益受損
2024-11-15
國際
美大學校園推投票政策 盼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度
焦點
2024-11-15
校園
【大學事】強颱災損致通勤困難 師生盼大學視災情自主停課
2024-11-15
國際
馬大服儀指南多次惹議 學生呼籲校方修改多次穿依規定
2024-11-15
國際
伊朗女大生脫衣抗議 頭巾令再引衝突
2024-11-15
校園
中教大成立邵族知識研究中心 推全民理解原民文化
焦點
2024-11-15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新知
第1706期
以浮力控制水溝蓋 「浮洞」可防洪抑臭
2019-09-26
【記者張珮慈綜合報導】排水溝蓋是公共衛生與美觀重要的一環,而台灣傳統水溝蓋設計卻容易孳生蚊蟲與惡臭,甚至發生髒水逆流的情況。今年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張鈺群與黃家融發明《浮洞》(FloaX),以浮力為原理,研發結合浮球與活動擱板的新式水溝蓋,盼改善設計不良的現況,並於19日獲得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台灣地區賽冠軍。 「浮洞」結合上蓋、隔板、浮球與活動擱板,運用浮力希望能改善現今水溝蓋設計不良的問題。 圖/張鈺群提供依照內政部消防署的天災統計,台灣每年因水災造成的損失約為142萬,據團隊實驗結果,浮洞相較傳統水溝蓋設計更不會因排入廢棄物而造成堵塞,即使排水速度稍慢,但對於防止逆湧──淤泥等下水道汙染物被水沖刷到地面,效益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觀察到現今登革熱疫情與颱風時的淹水現象,因此選擇水溝蓋為題。」張鈺群表示,想由隨處可見、最貼近人的街景設施切入研發。團隊於水溝蓋下方設計可活動的擱板,並在擱板中央孔洞放置一顆浮球,運用浮力原理使裝置運作。當水位靜止時,浮球會將洞口堵住阻隔蚊蟲與惡臭;排水時,水將浮球帶離擱板以利排水,而淹水導致水位上升時,浮球與活動擱板隨之上浮堵住洞口,防止髒水逆湧。團隊也奉行「形隨機能」,即「外型隨著機能需要而改變」的理念設計水溝蓋,張鈺群提到,造型除了要吸引人並美化市容,還必須有實際效用――小孔洞的設計能防止物品掉落與兒童的腳陷入,而水溝蓋的金屬材質,使行人能夠在夜間行走時藉由孔洞邊的斜角反光來辨識。「如何不丟失原有水溝蓋的功能並融入我們的設計,是發想階段時面臨的難題。」黃家融表示,必須把現有的產品重新設計、增加功用,做出區別後才能說服用戶。因此在構想功能與區別性時,花費許多時間徵求各方意見,最終才產出如今的浮洞。 傳統水溝蓋以通孔式設計,只重視排水功能,無法達到阻絕惡臭與蚊蟲的目的。 圖/張珮慈攝黃家融進一步說明:「在成本方面,也把浮洞所需花費的金額控制在3000塊左右,盡量與現行水溝蓋相同。」浮洞不須以額外工程安裝,只消拆除原本的水溝蓋,再直接放上便可大幅降低人力與時間的消耗。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的學生邱家科則認為,這樣的設計除了防止下水道堵塞,對一般人來說,最大的優點在於手機不會由水溝蓋孔洞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