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自主保持社交距離 染病蝙蝠本能減群體互動
新知
第1735期
自主保持社交距離 染病蝙蝠本能減群體互動
焦點
2020-11-04
【記者蕭淳云綜合報導】「社交距離」因疫情席捲全球而成為時下熱門口號,大眾遵守隔離規範、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場所,以降低新冠肺炎傳染風險。然人類並非唯一採取社交距離的生物,染病蝙蝠也有「無意識社交距離」的本能行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生態演化暨有機生物學系團隊於最新一期《行為生態學》(Behavioral Ecology)發表一項研究,指出野生蝙蝠的生病表徵,會降低牠們與群體接觸互動的頻率。 團隊表示,雌性蝙蝠的社交行為比雄性蝙蝠更穩定,通常會定居於同一棲地,因此較適合作為實驗樣本。 圖/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態演化暨有機生物學系團隊提供根據實驗數據顯示,生病蝙蝠與同伴的平均接觸數量比健康蝙蝠少四隻。與同伴接觸機率也從原本的49%下降至35%。研究團隊學生塞巴斯蒂安.斯托克邁爾(Sebastian Stockmaier)解釋,此行為屬於「無意識的自我隔離」,為一種本能行為。有別於人類社會的隔離規範,人類是為了群體利益而避開同伴,蝙蝠則是由於生病造成的身體保護機制,驅使牠們遠離群體,可能的原因包括:活動力降低、避免群體互動的混亂、遠離群體避免體溫過高。為了觀察野生蝙蝠的社交互動模式,研究團隊先在馬雅遺址附近捕捉100隻吸血蝙蝠,再篩選出34隻社交行為較穩定的無懷孕母蝙蝠進行分類。隨後,對半數蝙蝠注射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溶液,讓其產生假象生病反應,另外半數蝙蝠則注射生理食鹽水。最後,團隊逐隻將其編碼標記,並裝設鄰近感測器,接著野放回棲地進行追蹤觀察,以分析蝙蝠的社交狀況。研究團隊發現,生病蝙蝠會明顯減少與群體的互動,而此現象會隨著脂多醣作用消失而漸減。 研究團隊在野外棲地捕捉100隻吸血蝙蝠進行實驗,有別於過去的實驗室研究,更能貼近蝙蝠的真實狀態。 圖/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態演化暨有機生物學系團隊提供團隊成員西蒙.裏佩爾吉(Simon Ripperger)和杰拉爾德.卡特(Gerald Carter)不約而同地表示,捕捉和照料樣本蝙蝠十分辛苦,為了盡可能減少野生蝙蝠受影響的時間,團隊不眠不休地接續進行捕捉、注射及安裝感測器。斯托克邁爾則提到處理實驗數據的困難,他強調:「感測器每兩秒偵測一次社交網絡分布所帶來的資料量非常龐雜。」 研究團隊將鄰近感測器安裝在吸血蝙蝠的背部,以近距離追蹤他們在樹洞內的社交行為。 圖/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態演化暨有機生物學系團隊提供針對團隊使用追蹤器觀察野生蝙蝠,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玲玲認為,此為較創新的方法,不僅可減少人為擾動,也能避免在實驗室操作造成的誤差。他也補充,大部分的蝙蝠具有親密的社交關係,而此研究觀察的吸血蝙蝠更會「互相補給」,他說明:「同一棲所的(吸血)蝙蝠會在同伴飢餓虛弱的時候吐血餵食,然這對餵食的蝙蝠本身也是一種犧牲,可見牠們的社交行為更為複雜。」此外,研究團隊解釋,此次研究透過脂多醣引發蝙蝠體內的免疫反應,製造「生病」的假象,並不會對蝙蝠造成健康傷害。不過,蝙蝠的社交行為可能因不同致病來源,而產生殊異的行為表現,卡特透露,未來團隊會持續研究吸血蝙蝠感染其他病毒的社交行為變化。
陸橋不利院民 樂青籲政府停建
校園
第1708期
陸橋不利院民 樂青籲政府停建
2019-10-09
【記者白欣新北報導】「樂生加油!反對隔離!還我平台!完整重建!」前來聲援的學生與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以下簡稱樂生療養院)院民高喊口號,要求停建樂生療養院大門口的懸空陸橋電梯平台、回應院民訴求。  說明會後,青年樂生聯盟、樂生保留自救會、院民與聲援學生共同召開記者會,再次重申訴求。 圖/白欣攝4日,樂生療養院院方與建商青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在樂生療養院一樓大廳,召開樂生療養院入口意象說明會。由部分院民組成的樂生保留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以下簡稱樂青聯盟)與聲援者,到場抗議院方與建商不顧院民反對,採用不適合院民的電梯設計方案,且不願採納院民意見。樂青聯盟成員林秀芃痛斥院方與建商辦說明會,只是跑興建程序,「將院民當作橡皮圖章。」 青年樂生聯盟成員向院方提出程序方面的異議,遭保全驅趕,現場場面混亂。 圖/白欣攝林秀芃表示,自民國105年開始,樂青聯盟不斷提出真正切合院民需求、方便院民出入的、由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劉可強所設計的「緩坡大平台方案」。但因實施此方案需縮減捷運機廠軌道數量,因此政府和院方皆不願採納,改為建造懸空陸橋電梯平台。但電梯對於樂生院民而言,並不方便。樂青聯盟成員、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學生李若慈表示,由於患漢生病(註)的樂生院民多因病四肢塌陷、變形,難以施力按壓電梯按鈕。林秀芃批評道:「拿公帑建造出來的,是不適合院民使用的設計。」除此之外,懸空陸橋電梯平台方案的設計使院民須轉八次彎才能到達院區,且距離附近社區較遠,「院民會覺得被隔離。」林秀芃說。第三屆自救會會長張雲明感嘆道:「如今的樂生被捷運破壞的殘破不堪,現在很多院民都反應這樣的設計不適合我們,希望還有機會可以挽救。」註:漢生病即痲瘋病。 青年樂生聯盟成員呼籲政府部會與院方能正視院民需求,並保障院民權益。 圖/白欣攝樂青聯盟表示多年來的訴求只是尋求合理的專家學者會議、院民的實際參與討論,但院方和政府始終不願意正視樂生院民的權益。參與聲援的台大大學新聞社社長、社會學系學生林亮吟說:「諷刺的是,未來這裡估計將成為漢生人權園區,(但院方和政府) 卻罔顧院民的心聲。」 會議過程,院民表示電梯不方便使用,希望在設計上能夠有所改變。 圖/白欣攝面對樂青聯盟的質疑,樂生療養院院長施玲娜回應,台北市捷運工程局早已蓋好懸空陸橋,院方僅負責大門口的工程。根據《風傳媒》報導,樂生療養院入口意象所採行的陸橋及結構平台方案,捷運局是根據衛福部委託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協助規劃,並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完成審議程序後,提報行政院核定興建。而捷運局僅是接受衛福部委託,針對與新莊捷運機廠工區重疊部分配合施工。施玲娜表示,今天的說明會是要讓院民知道進度,院民有任何意見或想法,院方和建商都會彙整。但是否照建議執行,施玲娜未給承諾。他強調,「最後拍板的是文化局跟文資委員會(新北市政府文化資產審議會),如果他們認為這個不可行那就不可行,如果可行就可行。」建商公司專案經理李政陽則補充,院方與建商只負責入口意象設計案的電梯平台,在樂生門口的規劃上,承包商無法更動捷運軌道數,執行上非常困難。李政陽也表示會盡力採納院民聲音。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院長施玲娜、建商青境公司專案經理李政陽回應並解釋相關問題。 圖/白欣攝目前陸橋電梯平台仍在審查階段,若通過文化局審查,預計將於109年完工啟用。李若慈表示,樂生抗爭活動已經持續15年,未來樂青聯盟也會與自救會持續爭取權益,並會舉辦相關活動、講座,讓大眾能有機會更加了解漢生病與樂生院民。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現今大門口的懸空陸橋,高約三層樓,由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興建而成。 圖/白欣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