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定格城市角落 發呆大賽紓解日常壓力
生活
第1669期
定格城市角落 發呆大賽紓解日常壓力
2017-12-11
【記者葉穎樂台北報導】一群人身著奇裝異服,面無表情坐在布墊上,視線朝前但眼神渙散,沉默地如同定格畫面,與來往人潮形成強烈對比。從韓國首度引進的「2017國際發呆大賽台灣站」10日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熱鬧登場,共有888人報名,最終篩選70名參賽者現場角逐「呆灣郎」冠軍頭銜。 由韓國藝術家Woops Yang發想的發呆比賽,認為此為行動藝術,參賽者則是表演者。圖/葉穎樂攝比賽發起人、韓國藝術家Woops Yang說明,現代人努力工作後通常把錢花在奢侈品,但他認為「既然已經很認真做事,為發呆空出一點時間也無妨。」因此他在西元2014年於韓國舉辦首屆發呆比賽,希望人們藉機抒壓。代理比賽的主辦方「八日週間」發言人Rudi指出,台灣社會近期出現「厭世代」,和韓國高壓社會背景類似,「讓台灣正視發呆的重要性,也許對台灣社會有幫助。」他表示休息時腦袋清空、什麼事也不做,「享受發呆,就會有排解壓力的效果」。 跟隨比賽傳統,發呆比賽參賽者跟著負責人齊跳「懵」體操,透過伸展舞蹈幫助放鬆身心。圖/葉穎樂攝根據比賽傳統,全場在正式開始前跟著負責人伸展搖擺,齊跳幫助放鬆的「懵」體操。開賽半小時後,提倡真正進入發呆狀態的Woops Yang決定淘汰以「看起來在忍耐,不像在發呆」的選手,判出首張紅牌。此外,每隔15分鐘會有專人為參賽者測量心跳脈搏,而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學生羅御文就因心跳起伏最穩定被評為「表現最呆」,獲得特別獎。他表示,「發呆比賽讓大家精神不會這麼緊張,而且一個半小時沒有想像中的久,很快就過去了」。 羅御文因心律圖表現最穩定被評為「表現最呆」,獲得特別獎。圖/葉穎樂攝而選手嚴楹泇因搭建布帳篷參賽,受到全場矚目。就讀世新大學傳播匯流與創新管理學位學程的他坦言,道具並非特別準備,以為會有其他人裝扮更顯眼。他表示透過比賽得以放鬆覺得很舒服,「壓力大時,發呆可以想自己的開心事,我認為發呆不是件壞事。」因此他嘗試之後把發呆融入日常生活。但參賽者、輔仁大學化學系學生田宥彤指出,平常較難特意留時間發呆,實際參與後也發現發呆很難,尤其因不能大幅度移動,讓維持姿勢極具挑戰性。 台灣站發呆愛好者不在意別人目光,以獨特方式呈現發呆模樣,不做任何事,堪比定格畫面。圖/葉穎樂攝現場除了有主持人在轉播賽況,也有民眾到場邊湊熱鬧。但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學生郭翰丞不受周遭環境影響,以最佳發呆模式勇奪第二名。他分享賽中曾有兩次因工作人員測量不到心跳而逗留在旁,令他緊張得心跳加速,但也提出,「在這裡發呆可以什麼都不想,不用煩惱生活壓力。」拿下第三名的世新日本語文學系學生周冠妤全程表情自然呆滯,「我會找定點,然後看著之後慢慢失去焦點。」他表示偶爾發呆也不錯,「不然平時也只是在滑手機,對眼睛也不好」。 周冠妤因自然呆滯的表情,在主辦方的臉書(Facebook)直播中吸引許多人留言要求多拍攝她的鏡頭。圖/葉穎樂攝觀眾、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學生葉立薇笑稱,年輕人對發呆接受度比較高,認為每個學校每年都可以辦場發呆比賽。Woops Yang也表示,韓國近幾年有報導指出,發呆能幫助集中注意力,反而能激發創意。心理系出身的Rudi則提出,心理將影響生理,因此發呆可作為人適度休息和抒壓的方式,有助於身體健康。他也建議大學生不要只顧著往前衝,應保有留時間給自己的意識。 選手比賽期間除了不能說話、睡覺、大笑等,每15分鐘都會被工作人員測量心跳脈搏,確保放空狀態。圖/葉穎樂攝 發呆比賽創辦人Woops Yang為比賽評審,身後跟隨兩位穿著韓國傳統服飾的隨從,不斷在場內巡視選手狀態,若有人犯規將給予黃牌,判定需要淘汰則會舉起紅牌。圖/葉穎樂攝 發呆比賽選手賽前以獨特的動作熱身,為長達80分鐘的發呆賽事做準備。圖/葉穎樂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