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68期
以老人的語言寫老人的事 陳柏宇盼喚醒台灣文化記憶
2022-10-19
【記者戴婧雯綜合報導】「在拋離學術後,台語對於我而言又是什麼?是阿媽說的語言,是我的語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生陳柏宇以台語文學作品《失咒》和《閬縫》,分別入選2020和2021年文化部的青年創作獎勵計劃,並在15日的成果發表會暨媒合會上,分享自己的創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生陳柏宇在青年創作出版媒合會上為來賓說明,如何用漢字呈現台語。 圖/戴婧雯攝短篇小說集取名《失咒》,是「施咒」的諧音,靈感源自於陳柏宇父親叨念台語禱文的行為。《失咒》同時也可看作「失去的咒語」,象徵禱文這種口耳相傳的文學,因台語和祭祀文化式微而逐漸面臨聽不懂、不會說、沒人用的情況。陳柏宇以大台北地區和自己的家族史為藍圖,建立出一個獨立的時空,《失咒》便是以此時空為主軸述寫,不僅運用小說的奇幻空間感,也保留了自己經歷的文化記憶。對於《失咒》,陳柏宇坦言,故事本身並不特殊,也有很多人用台語創作,但他更想做的是語言實驗,因此本書透過穿插使用漢字、羅馬字表達台語的形式,試圖創造不同的閱讀體驗。如《失咒》的第四則故事,他特別設計用純羅馬字台語的段落,來詮釋阿媽的視角,「就好像精靈語,看得懂會覺得很有趣,看不懂也無妨,少了那段不會影響整個故事。」資深編輯、作家,同時是媒合會主持人的李金蓮肯定陳柏宇在文學上的表現,「柏宇在《失咒》裡運用了台語腔調的獨特性,我覺得這個腔調很美。」秉持想讓讀者接受不同形式台語的理念,陳柏宇推出台語繪本暨有聲書集《閬縫》。他解釋,閬縫的台語念作Làng-phāng,是裂縫的意思,在繪本集裡則是指老人。陳柏宇發現,鮮少會有文字作品去關心長者,「就好像電影裡穿越時空裂縫的感覺,台語和老人好像都掉進都市裡面的裂縫,成為大家的盲點。」於是他使用台語,去記錄自己家鄉老人的故事。繪本集《閬縫》預計會收錄六至七則故事,目前已有〈無掛手錶的阿財伯〉和〈阿滿嬸無去矣〉,所有故事都將以台語漢字和羅馬字表音的方式書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生陳柏宇和搭檔鄭羽琪亦將印刷版的繪本集《閬縫》帶到青年創作出版媒合會供來賓參考。 圖/戴婧雯攝而《閬縫》的製作,陳柏宇邀請自己的大學同學鄭羽琪負責繪本設計。鄭羽琪說:「我和柏宇一樣,都是和阿媽一起長大的。老人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很遙遠的族群。」所以,儘管鄭羽琪並非專業出身,自身對台語的認識也有限,但因感受到故事裡的寓意,最終還是接下這個挑戰。鄭羽琪非常喜歡用繪本學習台語的概念,「繪本是給小孩子看的,但我們之於台語,我們就是小孩子。」兩人都認為,大部分現代人只具備聽和說的台語能力,就如牙牙學語的小孩,因此《閬縫》採取繪本暨有聲書的形式,希望吸引更多人閱讀台語文學。《失咒》和《閬縫》裡的台語用詞都是依教育部推出的《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為準,而羅馬字的部分則是陳柏宇根據自己的腔調來翻譯的,他笑說,「有些用詞或句子可能只有我家是這樣講的。」而提及台灣文學的現狀,陳柏宇則希望未來可以有所突破,「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會受限於中文,不會在中文的陰影之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生陳柏宇和搭檔鄭羽琪在青年創作計劃的成果媒合會上為來賓展示繪本的部分內頁。 圖/戴婧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