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黃皮白心 美籍亞裔苦難言二】膚色難辨國籍 求學路上束縛多
國際
第1599期
【黃皮白心 美籍亞裔苦難言二】膚色難辨國籍 求學路上束縛多
2015-05-28
因膚色相近,外界無法分辨國際亞裔學生和美籍亞裔學生的差異,便將他們一視同仁。密西西比大學(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Ole Miss)學生芮恩.費爾德(Ryan Felder)說,「我分不清兩者的差別,他們對我來說就是一樣的人。」而部分學校在錄取學生時,也將兩者視為一體。美國大學評鑑有許多指標,而其中一項便是種族多元性,迫使學校必須在錄取學生時考慮到「種族」。因此,學校將各種族佔總學生的比率固定,以哈佛來說,亞裔學生每年固定在17%至20%。舉洛杉磯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為例,2015年和2014年相比,美籍亞裔學生減少1296人,而國際亞裔學生增加約1000人,間接排擠美籍亞裔的權利。而這些美籍亞裔明明是在美國成長,受美國教育,自認是美國公民,卻得算進亞裔比例中。前洛杉磯加大入學審核員、教授提姆.格魯克魯斯(Tim Croseclose)曾於《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 Channel, FNC)》中證實學校在入學審查時會考量學生種族,若為非裔及拉丁裔,會另外加分。洛杉磯加大社會學教授羅伯特.梅爾(Robert Mare)研究報告指出,洛杉磯加大考量族裔因素多錄取了34%非裔、3%的拉丁裔;然卻減少5%的東南亞裔及9% 北亞裔(中國、韓國、日本)的學生。雖然審核員不會確切知道申請學生的族裔,但仍能從備審資料中臆測。而美籍亞裔容易因膚色被識別為「亞裔」,入學權益受影響。國際亞裔學生在美國的學業高成就建構了「亞裔學生都很聰明」的刻板印象,而這更成美籍亞裔解不開的緊箍咒,每每有人提起,都是又一次的傷害,無疑是成長過程中偌大的負擔。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ICU)學生凱文.吳(Kevin Wu)提到:「大眾會認為亞裔就該有大學文憑、該有穩定收入。」與生俱來的膚色,使美籍亞裔學生有苦難言。他們遂透過網路的力量,於3月發起「我的香蕉故事(My Banana Story)」活動,用「黃皮白心」的香蕉比喻自己雖是黃皮膚,但骨子裡卻是美國魂。參與者、伊大香檳分校學生羅伯特.黄(Robert Hwang)表示:「過去我甚至沒發現自己是個『香蕉』。」他從小就生長在美國白人社區中,學習白人的生活方式與用語,他覺得自己和一般美國人沒有不同,卻因為膚色不被當成美國人,讓他覺得很挫折。
【黃皮白心 美籍亞裔苦難言三】捍衛權益 學生齊為正名發聲
國際
第1599期
【黃皮白心 美籍亞裔苦難言三】捍衛權益 學生齊為正名發聲
2015-05-28
我的香蕉故事背後透露著美籍亞裔學生的難言之隱:他們從小接受美式教育,卻因為膚色被概括歸類為「亞裔學生」。據美國2003年的全國統計資料,科學、科技、工程、數學領域(即「STEM」)中新科博士有32%是亞裔,但其中有80%為國際亞裔,卻因媒體概括報導,造成美籍亞裔學生學習能力與成就被過度放大。「美國大學理事會(The College Board)」報告提出,「亞裔大學生」是指「外國留學生」,不應涵蓋美籍亞裔學生,因兩者的母國文化與歷史背景相去甚遠,受的教育也不同,不該被視為一體。近年美籍亞裔紛紛揭竿起義,要求外界正視其權益。16日美國64個亞裔組織代表聯合向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與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D)提出行政申訴,要求政府詳查哈佛的錄取程序,是近20年亞裔為爭取入學平權的最大規模行動。研究美籍亞裔專家、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 NU)教授余姬妍(Ji-Yeon Yuh)提供解決入學困境的辦法。她表示,美籍亞裔學生可向「學生公平入學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說明他們在入學時受到的阻礙,該組織會提供代為訴訟的律師並給予法律協助;亦可由議員擬定「大學錄取平權」法案,將「美籍亞裔就學權」推向法制化。目前眾議院議員達那.羅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已向教育部官員撰寫公開信,指出哈佛及部份明星大學因種族配額政策,侵害美籍亞裔的入學平等權。他期望更多議員連署,讓政府重視美籍亞裔。 
【黃皮白心 美籍亞裔苦難言一】黃皮白心 美籍亞裔苦難言
國際
第1599期
【黃皮白心 美籍亞裔苦難言一】黃皮白心 美籍亞裔苦難言
2015-05-28
【專題記者/邱劭晴 彭成全 吳盈蓉 黃聖凱 張又筑 黃楀珽】美籍亞裔學子在申請入學時,特別能感受到自己不被當成美國人。威廉士學院(Williams College, WC)學生王孜立(Michael Wang)「學術能力評估測驗(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SAT)」獲得2230分(滿分2400分),入學申請卻被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Yale)、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PU)和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SU)拒絕,但根據這三所學校資料統計,錄取學生分數平均落在2100分至2380分。王孜立說:「其他族裔朋友的分數沒有我高,還是被這些名校錄取。」他因此質疑種族影響入學審核。普林斯頓社會學教授湯瑪斯.艾思本西德(Thomas Espenshade)研究指出,當其他申請條件相同時,美籍亞裔生的「學術能力評估測驗」須比白人高140分,比拉丁裔高270分,比非裔高450分,才有機會被明星私校錄取。無獨有偶,美籍印度裔人士維傑.喬凱林岡(Vijay Chokalingam)1998年申請大學時,因深知亞裔申請時易遭不平對待,為順利錄取喬裝成非裔,剃髮、加入非裔學生會,還把名字改成非洲風格的裘裘(Jojo),最後成功進入聖路易斯大學(Saint Louis University, SLU)醫學院。喬凱林岡說:「我給亞裔學生的首要建議是『不要在申請時表明你的種族』。」美籍亞裔除了入學制度遭不公平對待,學校缺乏美籍亞裔文化課程,不但令美籍亞裔學生無法從課堂中認同自己文化,也讓其他學生失去透過課程進一步認識美籍亞裔的機會。達特茅斯社美籍亞裔行動會社長、學生莫希莉.莫亨(Moulshri Mohan)公開表示,目前達特茅斯僅有一門美籍亞裔文學課,學生要加簽還常常選不到。多數美國人認為美籍亞裔是「少數族群楷模(Model Minority)」,不但聰明又有才華,其實並不全然如此。據「線上大學組織(OnlineCollege)」於2011年的《20件美籍亞裔的成就(20 Amazing Stats About Asian-American Achievement )》指出,許多美籍東南亞裔,因教育資源不足,成績並不理想。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CU)美籍亞裔學生會社長、學生林楷婷表示,如果細看美籍亞裔的各個群體,其實有很多亞裔處於社會、經濟地位的弱勢,教育上面臨重重障礙,但他們常遭人遺忘。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