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影音
中央公園變身藝術教室 邀民眾共享創作樂趣
2024-12-12
生活
【社論】可以只曖昧不確定關係嗎?難以被定義的情感型態「Situationship」
2024-12-06
影音
《民法》刪懲戒權 教養需考量兒童發展
2024-12-06
校園
暨大電動滑板車上路 管理措施待完善
2024-12-06
影音
學生示威反職場霸凌 呼籲政府正視吹哨者權益
焦點
2024-12-06
校園
中山新設護理學系 入學門檻引爭議
2024-12-06
校園
台大推動校園無車化 望建立安全交通環境
2024-12-06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597期
【專欄】李至堉創濕地聯盟 盼青年回流護茄萣
2015-05-14
李至堉投入護茄青淨濕地活動,頂著烈陽撿拾著垃圾,盼還乾淨環境給茄萣濕地。圖/李至堉提供 【記者丁敦蓉台中報導】「青年的思考方式可以帶給城市更多不同的想像。」靜宜大學財務金融系學生李至堉在高雄茄萣長大,有感於家鄉沒落而創辦「守護茄萣濕地青年聯盟」。他希望透過網路力量,讓更多人正視在地議題,進而號召更多青年返鄉延續家鄉記憶。 李至堉回憶,茄萣興達港曾為有名的近海漁港,漁業興旺,但不適合的政策造成漁業式微,茄萣亦成為沒落的地區。李至堉表示,去年二月,他開始串連離鄉背井的茄萣青年創辦護茄青。他們透過網路蒐集並整合當地訊息,如:推廣黑面琵鷺保育、製作濕地開發爭議案懶人包與茄萣社區導覽地圖等,希望將家鄉議題傳遞出去。 「現在最大的危機是很少人願意投身公共事務。」李至堉說明,因為很少人願意了解在地議題,也害怕被貼上「強出頭」的標籤而不願挺身而出。但他認為,現在的茄萣如同城市中的孤島,興旺產業逐漸落沒、自然環境遭破壞且青壯年人口流失,他很擔心未來茄萣會成為沒有人想待的地方。因此,他選擇召集青年站出來為家鄉做點事。 此外,因李至堉認為茄萣是一片擁有豐富生態且人文歷史悠久的土地,但他上大學後才開始了解家鄉故事,十分可惜。因此,護茄青也舉辦「漂鳥回鄉」營隊,帶領孩童認識家鄉風情與故事,培養小朋友的地方認同感。 「希望能滾動力量,號召更多青年回來。」李至堉說明,青年返鄉可以補足欠缺的勞動力,為城市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因此,護茄青將生態、保育、環境作為推廣茄萣的主軸,盼共同耕耘這塊珍貴土地,讓家鄉改頭換面。
生活
第1596期
青年主動清大山 盼守護茄萣濕地
2015-05-07
學生頂著高溫在茄萣濕地中努力從土堆裡挖出垃圾。圖/丁敦蓉提供【記者丁敦蓉高雄報導】「守護茄萣濕地青年聯盟」2日發起「清大山」活動。此地為高雄著名賞鳥景點,但因道路開發,人們的活動範圍擴大到濕地周遭,造成垃圾劇增。因此,護茄青號召民眾清理大山,盼還給濕地乾淨的生態環境。茄萣大山為茄萣濕地區隆起的綠地,雨季來臨後,埋藏土壤下的種子發芽,濕地便重新恢復生機,黑面琵鷺來台渡冬時也會就地停留,此地因而成為最佳賞鳥點。但每逢旱季,土地便呈現龜裂狀,走路時還會揚起黃沙。眾人趁著梅雨季前戴起口罩及斗笠、穿上膠鞋,在炙熱陽光下低頭撿拾垃圾。這片看似空曠土地,底下卻藏有許多垃圾。民眾必須使用夾子取出垃圾,甚至需要兩人使用圓鍬,同心協力挖出深埋的廢棄物。當天挖出來的垃圾無奇不有,除了常見的寶特瓶與酒瓶,甚至還有浴缸、馬桶等大型廢棄物,共整理出108袋垃圾,令眾人直呼誇張。負責人、屏東大學社會發展系學生施東佑說明,去年,一群關懷茄萣濕地的在地青年為擋下濕地附近道路開發案而成立護茄青,進而開始關懷在地環境議題。此次,施東佑與護茄青成員、靜宜大學財務金融系學生李至堉共同策劃活動,並透過網路召集民眾一起改善茄萣濕地環境。高雄市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表示,茄萣區原本擁有全台灣最大的紅樹林,但「遠洋漁港」開通破壞濕地生態,再加上附近道路的開發,讓濕地周圍的人為垃圾越積越多。但此次活動,大學生動用網路力量讓更多人了解濕地的重要性,讓他十分欣慰。參與者、中興大學國際農企業學士學位學程學生連子彬提到,民眾應注重生活素養,改去隨手亂丟垃圾的壞習慣,才不會增加對環境造成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