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30期
以影像佐詩 《在道晚安之後》再現失眠情境
2020-10-01
【記者石學儒綜合報導】照片中四位男女以各種姿態躺在床上,看不到他們的面孔與表情。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生陳弘胤帶領多名攝影師及文字創作者,共同策展臺大藝術季常駐攝影展「在道晚安之後」,於9月25日起在臺大農業陳列館二樓展出。透過照片與詩文及跳脫時序的說故事方式,再現似夢非夢的失眠情境。 觀眾站在照片前仔細閱讀詩文,思考照片與自己的連結,嘗試揣摩作品想要傳達的意境。 圖/石學儒攝跟隨展區地上的指標,穿梭在攝影與詩文之間,無論是吊掛或是貼在牆上的照片,都附上相應的詩文。策展人陳弘胤說明,照片呈現真實,而詩文則留給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因此,他企圖透過兩者虛實的特性,營造出都市人在夜裡失眠時的狀態。 以黑色為背景的展出空間,正垂吊著沒有色彩的攝影,每張照片都附上詩文。 圖/石學儒攝為營造失眠的情境,攝影師之一、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學生龔羨翔表示,在攝影的構思上,他透過反射、慢快門的技巧,讓欲敘述的故事更加朦朧。同時,陳弘胤也補充,他刻意抽離照片的顏色,讓對照片有共鳴的觀展者能自行想像照片填滿色彩的樣貌。 女孩侃侃而談,而男孩卻沈默不語,下圖對應的是沒動過的酒杯和喝光的酒,反映出照片裡人物的心理狀態。 圖/石學儒攝陳弘胤坦言,處於失眠的狀態,總讓他無意想起日常生活中破碎的記憶。因此,除了讓觀眾在攝影中處於朦朧的狀態,他規劃讀者在閱讀詩文能往日常瑣碎的事物去想像。詩文創作者之一、政大會計學系學生邱宇謙解釋,詩文中描寫的內容如獨自一人搭公車時沈思、與陌生人的短暫對話等,都希望能讓讀者產生共鳴。就讀臺大工商管理學系科技管理組的陳羿霖說:「我覺得只要在幾件攝影作品甚至幾句文字找到共鳴,就是一種療癒。」每個作品之間的內容幾乎沒有連結,陳弘胤提到,他希望故事保有空間,能讓觀展者透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去解讀作品。展區裡描述的四位角色分別在公車站、酒吧等熟悉的場景反覆出現,但詩文沒有明確說明角色之間的關係,陳弘胤說:「我沒有要解釋,比較像是一個沒有界定好的東西,要交給觀眾自己去處理。」 照片與詩文互相對應,讓觀眾可以閱讀和感受照片所想要表達的意象,回想自身失眠的經驗。 圖/石學儒攝陳弘胤表示,展覽透過攝影與詩文的互動,提供觀展者回想自身失眠的感受。但每個人對於失眠的反應不同,就讀臺大機械系的吳世康透露,他睡不著時習慣到戶外散步,讓情緒得以獲得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