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以影像佐詩 《在道晚安之後》再現失眠情境
藝文
第1730期
以影像佐詩 《在道晚安之後》再現失眠情境
2020-10-01
【記者石學儒綜合報導】照片中四位男女以各種姿態躺在床上,看不到他們的面孔與表情。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生陳弘胤帶領多名攝影師及文字創作者,共同策展臺大藝術季常駐攝影展「在道晚安之後」,於9月25日起在臺大農業陳列館二樓展出。透過照片與詩文及跳脫時序的說故事方式,再現似夢非夢的失眠情境。 觀眾站在照片前仔細閱讀詩文,思考照片與自己的連結,嘗試揣摩作品想要傳達的意境。 圖/石學儒攝跟隨展區地上的指標,穿梭在攝影與詩文之間,無論是吊掛或是貼在牆上的照片,都附上相應的詩文。策展人陳弘胤說明,照片呈現真實,而詩文則留給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因此,他企圖透過兩者虛實的特性,營造出都市人在夜裡失眠時的狀態。 以黑色為背景的展出空間,正垂吊著沒有色彩的攝影,每張照片都附上詩文。 圖/石學儒攝為營造失眠的情境,攝影師之一、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學生龔羨翔表示,在攝影的構思上,他透過反射、慢快門的技巧,讓欲敘述的故事更加朦朧。同時,陳弘胤也補充,他刻意抽離照片的顏色,讓對照片有共鳴的觀展者能自行想像照片填滿色彩的樣貌。 女孩侃侃而談,而男孩卻沈默不語,下圖對應的是沒動過的酒杯和喝光的酒,反映出照片裡人物的心理狀態。 圖/石學儒攝陳弘胤坦言,處於失眠的狀態,總讓他無意想起日常生活中破碎的記憶。因此,除了讓觀眾在攝影中處於朦朧的狀態,他規劃讀者在閱讀詩文能往日常瑣碎的事物去想像。詩文創作者之一、政大會計學系學生邱宇謙解釋,詩文中描寫的內容如獨自一人搭公車時沈思、與陌生人的短暫對話等,都希望能讓讀者產生共鳴。就讀臺大工商管理學系科技管理組的陳羿霖說:「我覺得只要在幾件攝影作品甚至幾句文字找到共鳴,就是一種療癒。」每個作品之間的內容幾乎沒有連結,陳弘胤提到,他希望故事保有空間,能讓觀展者透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去解讀作品。展區裡描述的四位角色分別在公車站、酒吧等熟悉的場景反覆出現,但詩文沒有明確說明角色之間的關係,陳弘胤說:「我沒有要解釋,比較像是一個沒有界定好的東西,要交給觀眾自己去處理。」 照片與詩文互相對應,讓觀眾可以閱讀和感受照片所想要表達的意象,回想自身失眠的經驗。 圖/石學儒攝陳弘胤表示,展覽透過攝影與詩文的互動,提供觀展者回想自身失眠的感受。但每個人對於失眠的反應不同,就讀臺大機械系的吳世康透露,他睡不著時習慣到戶外散步,讓情緒得以獲得放大。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