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96期
《反客為主》翻轉主流語境 展覽揭客家文化魅力
2024-10-18
【記者林偌甯台北報導】走進熟悉的生活空間,卻發現蘊含客家文化的巧思。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的簡基米,與現就讀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的洪以諾以作品《反客為主\語境顛倒》,參展《詞彙之境藝術作品徵件展》,自11日起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展出。兩人以身為客家人的身份出發,透過建立便利商店、辦公室兩種日常場域,翻轉華語和客語的語言地位,邀請民眾一同進入「反客為主」的假想世界。 談到創作動機,簡基米說明,當他在外想要以客語與母親溝通時,卻感受到周遭環境不存在客語交流的尷尬感,促使他思考社會將華語當作主流語言漸趨極端的情形並非理所當然。便與同為客家人的洪以諾,共同反思對客家血統的文化認同,並一同創作。 因此兩人以客語成為主流語言的世界觀,建立讓人倍感熟悉,卻又陌生的環境,增加民眾觀展的衝擊感。將台灣人熟悉的超商、辦公室,結合充斥客語元素的文本,設計除了語言之外與生活情境相似的情境。「透過生活化的場景,我們希望讓觀眾來到這個場景後可以輕易理解,迅速地進入到這個世界觀。」洪以諾解釋。 步入展場後,映入眼簾的是一間超商,超商商品是結合真實存在的商品和客文化設計而成,且刻意挑選中文和客語漢字形體有明顯差異的品項,民眾能在欣賞作品時以「大家來找碴」的方式,觀察展覽中的超商和現實的異同。兩位藝術家更開發「反客為主結帳掃碼機」,掃描包裝上的條碼便能取得商品由來、客語漢字與發音,藉由互動沉浸體驗客語的魅力。 另一場景為設法振興華語的行銷公司,辦公桌上的電腦螢幕顯示數則以客語漢字撰寫的合作信件,並播放華語教授在教學場域中面臨困境、奶奶企盼用華語和子孫交流的單頻道錄像。然而兩人在現實與反客為主世界中身分顛倒,華語教授是傳授客語的教師,奶奶則以客家話為母語,他們表露出對華語的擔憂,實際上是面對客語邊緣化最真實的心聲。簡基米說:「我們呈現華語是弱勢的世界,把大家放到華語的鞋子裡面,讓大家設身處地去想『客語』在現實中面臨的困境。」期盼以華語成為弱勢的荒謬感,刺激民眾反思多語言族群之間相互同理及尊重的必要性。 觀眾顏亦均說:「習慣任何事物和文字都應該以華語表述的成見觀展,會造成感官顛覆的錯亂感。」這場探索台灣社會語言權力關係的藝術行動,試圖以更趣味、互動性的方式,萃取生活中被沖淡的客家符號,做為引領觀者認同本土語言價值的媒介。觀眾楊矞菁也分享觀展過程中使用掃碼機聆聽客語發音並嘗試跟讀,讓她和客語之間的距離感被過程中的互動稀釋,「語言還是要用講的,跟聽的才是最可以去流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