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佳餚誕生背後的任勞任怨 廚師勞動環境待改善
專題
第1750期
佳餚誕生背後的任勞任怨 廚師勞動環境待改善
2021-05-27
【專題記者石學儒、吳嘉倪、楊人熹、鍾晨沅綜合報導】「開蒸籠的時候被燙到,二度灼傷,一個月左右才痊癒。」任職於海鮮餐廳的31歲廚師啊一(化名)說起剛入行時受傷的經驗,他表示,在廚房工作,燒燙傷與刀傷司空見慣,傷疤幾乎是所有廚師都擁有的「印記」。台灣美食雲集,每一道佳餚背後,都是廚師們辛勞的成果。廚師除了忍耐廚房的高溫與不時受傷,為配合餐廳的營業時間,往往超時工作,然這些問題,對任勞任怨的廚師而言,僅僅是平凡生活的一部份。餐廳規模由小至大,種類更是五花八門,當廚師在一間餐廳升遷受阻時,通常會選擇尋找下一間願意給予更好待遇的東家。目前在泰式餐廳擔任主廚的張家銘說:「廚師換工作大概有三種理由,一是薪水,二是覺得這個廚房沒什麼好學了,再來可能就是倦怠,每天做差不多的菜,會想要換個環境啊!」廚師對薪資的不滿以及相似類型料理的倦怠,讓他們常在短期內離職並更換工作。然餐飲業作為員工高流動率的代表產業,容易造成雇主留才不易,若非規模較大的餐廳,很難給予完整的福利。不論工時長還是職業傷害,在廚師忙碌生活中,似乎都成了他們避而不談的問題。當廚師將刻苦耐勞視為理所當然,相關勞工權益的推動可能變得窒礙難行。而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於民國105年發表的資料,高達93%的國人已養成外食習慣,在餐飲需求漸高的現代社會,默默付出的廚師們該如何面對與反轉工作時遇到的困境? 隨著台灣經濟型態的改變,外食成為現代台灣人的主流飲食習慣,從熟悉的小吃攤到高端的米其林餐廳,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餐廳的身影。圖為示意圖。圖/鍾晨沅攝「空班」不得休息 廚師超時工作成常態打開餐廳大門,掛上「準備中」的招牌,廚師啊一走進廚房,一邊開啟爐子上的大火,一邊拿著刀子,俐落地切起食材,這是他的日常,也是他一天繁忙的開始。到了營業時間,備妥的食材下鍋,經由啊一純熟的料理手法,隨後便是一盤盤好菜呈現在客人面前。忙碌的生活日復一日,尤其碰上節日,啊一總是從早忙到晚。身為廚師的他無法於當日休假,更遑論與親朋好友一起過節。 一道工序複雜的料理,需要廚師提前至廚房準備,才能在用餐時間端出美味佳餚至顧客面前。圖為示意圖。圖/鍾晨沅攝現行《勞動基準法》(以下簡稱《勞基法》)規範,一天最長工作時間為八小時,月休八天,若超時則雇主須給予員工加班費。然而,廚師平時上班時間包括事前準備,如備料、熱油等,再加上關店後的清理,經常遠超過表定八小時的時間。在百貨公司餐廳工作的凱(化名)表示,營業前準備食材為廚師的基本工作,以平日來說,他若表定早上10點上班,則需於九點半到場,碰上假日人潮,甚至會提前一至二小時上班。他提到,雇主通常不會將準備材料的時間算進工時,表定工作時間雖為八小時,實際工時卻超過10小時,而且沒有任何加班費,就法規來看,確實違法。此外,現今廚師排班,大致上都有空班時間,以凱為例,他於早上10點工作至下午兩點半,可從兩點半休息至下午五點,再從下午五點上到晚上八點半,中間的休息時間稱作空班。表定上班時段雖同為八小時,廚師卻仍無法於空班時間獲得充分的休息,反倒被雇主要求於休息時間幫忙其他廚師備料或炒菜,空班形同虛設。「這是很糟糕的。」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專任教授劉梅君說道,他認為離峰時段,雇主要求廚師的情形較不嚴重,但一碰上尖峰時段,廚師被迫於空班時間工作,甚至拿不到任何薪水。劉梅君表示,部分雇主為了節省人力成本,不願尋求更多人手,反倒利用廚師的空班時間來壓榨他們。廚師周正泉也提到,因為空班可能還需上工的緣故,自己基本上就是從早工作到晚,鮮少能自由安排時間。高工時與空班不得休息的情形已是廚師業界的常態,多數廚師為求生計選擇咬牙撐過去,對此,凱苦笑表示,早已習慣這樣的生活型態,「為了工作跟精進自身廚藝,還是會選擇忍耐。」職業病認定困難 廚師若遇職災恐求助無門自行開業逾二十載的左撇子(化名)左手抄起鍋鏟,快速地翻炒著鍋中的食材,為顧客獻上一份份道地的台式料理。店裡所有現點現炒的餐點,都是經左撇子之手。但對他而言,看似相當熟稔的翻炒動作,時時刻刻觸發著手部的疼痛。左撇子賣的炒飯,是令許多老顧客垂涎的好味道,顧客陳艾潼說:「老闆超強的翻鍋讓整個炒飯多了一股氣勢,和外面其他炒飯吃起來很不一樣!」左撇子也說:「炒飯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一道料理。」他分享,自己過去每日都能賣出至少40人份的炒飯,是店裡的招牌。然而,炒飯時廚師必須不停翻炒,好讓每一粒米飯都能被均勻調味。此外,為了盡速將餐點送至顧客桌前,廚師必須與時間賽跑,往往對廚師的手部造成相當大的負荷。去年三月,在手腕、手臂都有傷勢的情況下,左撇子決定忍痛停賣炒飯,老顧客哀鴻遍野,紛紛對再也無法品嚐左撇子的炒飯感到惋惜。 左撇子的左手大拇指下的大魚際肌,因為腕隧道症候群,造成肌肉萎縮,視覺上呈現凹陷狀態。圖/吳嘉倪攝「其實這個真的很痛,每次炒都在痛,有時候痛到連鍋鏟都拿不起來,都要靠手臂去頂。」左撇子指著左手的手腕說道。「腕隧道症候群」(註一)嚴重困擾著他,「這裡的肉不見了,因為拿鍋鏟,肉長不出來。」細看左撇子的左手掌,大拇指下的肌肉已因過度使用而萎縮,不僅如此,他還提到,手部的刺痛與麻木感始終形影不離,「連睡覺的時候都痛。」手臂韌帶的舊傷,再加上「扳機指」(註二)和「肌腱炎」(註三)夾擊,也讓左撇子不得不求助醫療。為了減緩腕隧道症候群造成的疼痛,左撇子兩週就會到醫院自費注射葡萄糖一次,更每週到中醫診所報到,他自嘲自己幾乎沒有休假時間,因為都去看醫生了。「打葡萄糖自費一次就要一千多塊,復健跟針灸雖然有健保,但推拿沒有,算起來費用也是很嚇人。」左撇子認為,自己看病的頻率實在太高,就算有政府提供的職業災害保險,也不能每次看病都申請理賠,「除非我有新的症狀出來才能再去用,否則保險不能太常用。」在台灣,面對職業災害,廣大勞工族群申請「職業傷害」保險領取給付相對容易,勞工權益較能獲得保障,反觀「職業病」的認定門檻較高,勞工欲取得相關保險似乎遙不可及。曾任勞動部職業病鑑定委員的劉梅君表示,中式料理廚師的手腕受傷,以及吸入過多油煙所導致的肺部問題是很常被受理的職業疾病案件。不過,他坦言台灣目前對職業疾病的認定相比其他國家更加嚴格,他回憶起從事鑑定委員多年,只有一起廚師罹患肺腺癌的案例最終被認定為職業疾病。劉梅君分析,國內缺乏本土流行病學相關研究,所以沒有可佐證職業疾病的資料,「通常只能引用國外數據,但東西方料理的方式根本就不同。」而這也是台灣廚師難以被認定有職業疾病的原因。若職業疾病認定不成立,勞工不僅需自行吸收醫療費用,治療期間無法工作時,也不能依法向雇主請求支薪的「公傷病假」,對勞工而言是極大損失。註一:手部正中神經與九條肌腱一起經過手腕附近的小小通道就稱為「腕隧道」。若手腕時常反覆出力、活動,可能導致腕隧道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進而引發痠麻不適,甚至肌肉萎縮。註二:肌腱炎的一種。手指肌腱與鞘膜因長時間摩擦而發炎,導致鞘膜腫脹,而讓肌腱在滑動時鞘膜卡在手指關節處,進而發生握拳後攤開掌心手指無法伸直的現象。患者在彎曲手指時會發出「喀喀聲」,想伸直又無法伸直,若強行將手指扳直則會產生劇烈疼痛。註三:肌腱因使力不當、長期反覆使用或外傷等原因造成發炎。急性發炎時,患處會疼痛,按壓患處或肌腱用力時疼痛會加劇,外觀甚至會有紅、腫、熱的現象。時常發生於手指、手腕、手肘、肩膀等處。 力求升遷、精進廚藝 廚師跳槽為普遍現象根據104人力銀行的統計,有半數廚師會在入職後一年三個月內離職。上好味海鮮樓老闆郭秋明解釋,即便廚師的技術可以擔起更重要的職位,但通常人員配置固定,舉西餐為例,從主廚、二廚、助理廚師、冷台,各司其職,因此待在同一家餐廳裡也不一定有升職的機會,若想要更好的待遇,通常會選擇跳槽。廚師張家銘補充說:「因為待在同一間公司可能很難升職,但你可以帶著手藝去另一間公司試試看,說不定能升上去。」對廚師而言,升遷是一大挑戰,也導致高流動率現象。 大型廚房通常會有各種職位的廚師,各司其職,並由大廚指示其他廚師工作。圖為示意圖。圖/鍾晨沅攝「我這家店開了25年,開店之前,我最少做過10間餐廳。」現年70歲的郭秋明說道,他曾擔任過數家粵菜餐廳的主廚,就業足跡可說是遍佈全台,例如台中來來百貨、台中北屋百貨、台南的國華飯店以及台北的珍寶酒樓等。郭秋明說:「我算是第一批學習正宗粵菜的台灣小孩,在當時,是市場上十分炙手可熱的人才,很多人要挖角我。」跳槽到其他餐廳後,薪水等福利也會隨著調漲,可以解決在原公司待遇停滯不前的窘境。當廚師將自己崗位的工作操作至爐火純青時,便無法學到新的廚藝技巧,若想要繼續挑戰自我或升遷,更換環境是最快的途徑。從事廚師工作30多年的吳淑靜也提到,不持續進修,很容易遭到淘汰,更難獲得較好福利。跳槽除了是升職的手段,對於想精進廚藝的廚師來說也是學習的機會。然跳槽並不是解決升職問題的萬靈丹。吳淑靜回憶,自己過去曾為了學習不同技術,轉戰其他餐廳,但依然被安排到與前東家相似的工作,他無奈地說:「他們想說女生嘛!就會把你釘在切水果這種比較輕鬆的崗位,想去學點東西,結果犧牲了八年的年資,也只能認命。」《職災保險法》將上路 立委盼工會團結爭廚師權益近年,伴隨《勞基法》與《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以下簡稱《職災保險法》)的出現,廚師的工作權益已有逐漸改善的趨勢。以今年四月底公布的《職災保險法》為例,該法出現之前,勞工若因職災請假,公傷病假的薪資給付是由政府與雇主分攤,但許多雇主不了解自身的義務因此拒絕給付,常導致勞資糾紛。台灣民眾黨立委賴香伶說道:「所以許多勞工必須面對向上申訴,或者與雇主發生爭執的麻煩局面。」而《職災保險法》未來上路後,政府至少會在勞工職災傷病期間前兩個月全額給付勞工薪資,也能減少勞資糾紛。此外,還有額外的復健津貼可供勞工申請,讓遭受職災的勞工多一層生活保障。即便現行法律及制度都朝向對廚師有利的方向發展,有些廚師的困境依然難解。劉梅君說:「在台灣廚師權益的問題,我覺得好難解決。」他進一步解釋,經營者不願與員工分享利潤的觀念也是問題。賴香伶也表示,政府雖有提供誘因,讓雇主改善廚師工作環境,但政府無法強制規定雇主雇用員工的條件,相關勞動權益的推進仍有賴工會力量,「需透過工會這種團結的社會氛圍,才有籌碼向雇主爭取權益。」賴香伶說。在籌組工會時,工會成員須有一定程度的勞權意識,才能發現自身權益問題並積極爭取,否則工會將可能成為專辦勞健保及職業教育的業務單位。劉梅君說:「台灣的學齡教育鮮少提到勞權的概念,甚至是勞基法,導致勞工意識低下。」追根究底,若想解決勞權意識缺乏,還需從教育面著手,勞工社運出身的賴香伶曾提出,在學校教育中放入勞權專章,讓學生認識勞基法以及自己能主張的權益,他補充說道:「這兩年,地方政府也有努力在推行相關教育。」從外食文化盛行到外送產業興起,廚師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即便工作須面對受傷等風險,還是不斷為大眾供應美味的佳餚,廚師啊一說:「喜歡這份工作,才會忍受這一切。」廚師的勞動權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需要更多政府部門的努力與專家學者的討論,才能在這群「最熟悉的陌生人」投入熱情於餐飲行業的同時,也能保障他們的勞動權益,幫助廚師打造更好的工作環境。
實習生與勞工間的模糊界限 權利保障責任如何歸屬
專題
第1697期
實習生與勞工間的模糊界限 權利保障責任如何歸屬
2019-03-27
【專題記者林宛賢、林子淇、劉苑杉、郭又華綜合報導】在台灣餐旅、醫護、美容美髮等技職體系中,學生進入業界實習往往為必修一部分。教育部自2009年開始鼓勵技專校院等開設校外實習課程,此課程制度使各校強制實習生人數增加,實習生所面臨權益受損的案例也日益嚴重。若學生適應不良想離開實習單位,也會害怕影響實習成績而選擇隱忍,因此實習生權益更急需重視。實習生身分模糊 勞動權益易遭罔顧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召集人蘇子軒指出,根據《勞動基準法》中的〈勞動契約書〉,一般受僱者判准是否為勞工,必須依照三項從屬性質:金錢、人格及組織來辨別。受雇者是否為他人營業目的勞動、是否於企業組織內服從雇主權威、是否被納入生產組織,並接受懲戒等都可影響受雇者的身份界定。他解釋,實習內容屬校內學分學程,卻在校外場所進行工作,因此身份界定模糊,導致實習工時過長、工作量過大以及無給薪等問題層出不窮,上述問題卻無法被正視。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林佳和解釋,技職體系中的實習生,儘管符合〈勞動契約書〉中對於勞工的描述,但實習屬必修課程,旨在培養實習生專業技能,所以被排除在「勞工身份」之外。此類實習生常見於餐飲、美容美髮、醫護等專業技職體系。因上述實習生不具勞工身份,目前沒有特定勞動法規得以保障權益。林佳和強調,儘管有些實習生未被歸類為勞工,不代表其不該受保障。他舉例,歐陸各國於1970年代便全面將實習護生與醫生納入勞動法保護範疇中,在法學上稱為「準用」。然而,台灣實習醫護生至今未能享有勞動權益上的保障,更遑論其他同樣具有勞動事實的實習生。<b>實習生困境多:超時、過勞和經濟負擔餐廳中坐滿一百多位客人,只有實習生小海(化名)忙進忙出,一人控制出菜順序。因不夠人手支援,他身兼跑菜員,總在送出熱騰騰的菜餚後,立即奔至廚房安排下一道菜餚。過程中他必須眼觀四方,哪桌的餐點需要補充、又有哪些菜餚可同時烹飪,小海說:「控菜頭腦要轉得快,已經沒有時間去跑菜了,更何況我一個人要做多位跑菜員的工作。」小海就讀玄奘大學,在飯店餐飲部門實習一年,曾多次從事餐飲相關工作。即便他清楚餐飲行業的辛苦,但此次的實習工作量遠超乎他的想像,「這是我有史以來做過最累的一份工作!」無獨有偶,實習生阿靜(化名)大二時曾至飯店房務部門實習,除了基本房間清理,還需負擔業者為了節省人力而另外吩咐的業務,例如打掃各自樓層的客用電梯與樓梯間等。每天早上,領班會依據當日人力分配需整理的房間數。表定每日整理11間房的阿靜,礙於飯店人手不足,都會在領班要求下,被迫多整理三至四間房。雖然多整理房間會有加班費,但阿靜只想準時下班。他說:「我的月薪22K,最後總會到27K,就證明我一個月多整理30至40間房,非常可怕。」巨額工作量下,實習生早已疲憊不堪,但餐飲業超時工作才是他們習以為常的實習生活。「我曾經三個月加班的時數超過一百個小時。」在人手不足的飯店裡頭,每日超時工作便是小海的日常。表定下午兩點半的休息時間,也會因大量的善後工作而延後至下午四點。小海只能利用僅存10至20分鐘的時間,快速解決晚餐,再度迎接新一輪的戰爭。小海在採訪中說:「我常常凌晨十二點多下班,最晚凌晨兩點半才下班。」阿靜曾連續工作超過七天,原本排定的休假日卻被主管叫來加班,他礙於人情壓力與人手不足等原因無法拒絕。「有一陣子我是崩潰的,打電話給媽媽哭,和他說我不要實習了。」阿靜曾向校內老師及主管控訴他的排班時間不合理,也把實習狀況如實告知班導師。雖老師有把狀況轉告飯店主管,並安排雙方溝通,但排班問題依舊未能解決。玄奘餐旅管理學系助理教授陳貞绣坦言,加班為餐旅業普遍現象,雖他能理解相關情況,但不能讓實習生常態性加班。「學生其實也不是不能加班,而是他不知道加班為了什麼。」陳貞绣表示,學生希望加班時數可轉換成相對利益的費用或休假。若實習生加班後無任何薪資或休假,校方也會與人力資源部反映相關問題。儘管小海也認為加班是餐飲業常態,亦願意與飯店共體時艱,但令他身心俱疲的是,「加班」所領的時薪僅為80元,遠低於當時的基本時薪,所付出的勞力更無法與薪資成正比。他為實習工作下了一段註解:「錢少事多離家遠」。他補充,從新竹隻身前往台北實習需另找住處,而實習飯店位於市中心,附近房價高昂,他只能選擇價錢相對低廉但距離實習飯店較遠的住所。 實習生必須透過實際操作,學習飯店多元的服務項目,讓顧客賓至如歸。(圖為示意圖) 圖/林子淇攝護理專科學生同樣也面臨經濟壓力,輔英科技大學五專部護理科四年級學生吳振源表示,所有護理專科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完成基礎護理和高級護理兩次實習。實習過程中並無給薪,且必須另繳實習費。儘管吳振源留在南部實習,但仍需額外負擔往返實習單位與住家的交通費,更遑論到外地實習、租房子的學生,經濟壓力不容忽視。美和科技大學護理系二技日間部學生小怡(化名)表示,若在實習過程中校方有給予部分交通與住宿補助,對於經濟有困難的實習生將是巨大幫助。他也坦言,由於在五專高級護理實習期間尚未有資格考取護理師證照,所以沒有條件和醫院議價。如今考取證照後,他未來可在醫院內帶薪實習,也減輕不少經濟壓力。<b>面對實習權益隱憂 校方應當溝通橋樑 上述實習生所遭受的不合理待遇,只是部分實習生的縮影,但學校所擬定的實習條款,卻可能影響著他們是否向實習單位爭取自身權益。小海因為學校實習規定的緣故,讓他勇於向主管爭取該有的權利。《玄奘大學餐旅管理學系學生專業實習辦法》闡明,實習單位僅掌握40%的實習分數,剩下的分數則由老師訪視、成果報告或實習週誌等組成。因成績不全然掌握在實習單位手中,小海在爭取自身權益方面大大減少了顧慮。陳貞绣觀察到部分實習生因成績掌握在主管手上而敢怒不敢言。玄奘透過老師訪視互動、實習週誌或諮詢企業等多元方式評定成績,可讓學生更勇於爭取自身權益。普遍上,校方會安排老師到學生實習單位進行訪視。以玄奘為例,老師主要輔導與安撫學生情緒,平日用通訊軟體保持良好互動。學生開始實習二至三個月後,老師會至實習單位訪視,了解其工作情況。「學生看到我們比較有安定的力量,(會覺得)不是被學校丟到企業。」陳貞绣表示,訪視期間會與人力資源部協調,希望可以和學生互動。若學生在實習期間不適應實習單位,陳貞绣會先聽學生講述其狀況後,再分享自身與同儕工作經驗,也會和人力資源部門反映該學生問題。陳貞绣坦言,部分學校有適度調整實習成績比例,但企業依然有高度的掌控權。相較起小海,阿靜校內所制定的企業實習獎懲規定,無法讓他在遭遇不合理待遇時,和實習單位有議價的本錢。阿靜也曾考慮放棄實習,但根據校方規定,若學生因個人因素而轉換實習單位,造成該單位及學校作業困擾,學生將被記小過兩支,甚至該實習時數不被承認。相較之下,美容美髮企業提供實習生的環境與待遇較佳,他們提供實習生基本薪資,實習時數亦按照實際上班時間計算,知名髮廊主管設計師杜明倫認為,實習生在美容美髮業的去留為個人選擇,若栽培多年的實習生選擇離開,則應檢討公司制度,「好的教育才能塑造出符合公司價值觀的文化」。另外關於實習生成績計算問題,他表示,成績評分首重態度,因能力培養不難,但實習生的態度好壞將影響服務品質,「正因為重視人與人相處,才能培養出優秀人才。」針對學校與企業如何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問題,學校會提供雙向篩選機制協助企業與實習生配對,不僅能讓學生及家長對企業放心,當企業發現不適任的實習生時也能由校方安排調遷實習單位。 實習生透過多次實際操作練習,才能像老師一樣站在美容展的舞台大展手藝。 圖/林子淇攝對此,萬能科技大學時尚造型設計系助理教授范姜慧珍認為,學生在企業實習,校方應擔任守門員為學生挑選好的企業合作,也必須安排老師從中擔任協調角色。她也提到私立大學因需要特別招生,所以相對重視實習生議題。以萬能科大時尚造型設計系為例,一名老師負責八名實習學生,老師每日必須留校至少八小時,若學生有實習相關問題都能立即向老師反映。以往學生總實習時數較少,僅有320小時,許多企業認為帶領實習生會浪費他們的資源,因此不願意花心力在實習生身上,導致實習生常不見學習成效。現今萬能科大將實習安排在大四下,時數增為720小時,店家更願意花費成本培訓實習生,實習生待遇更比照《勞動基準法》。實習生畢業後也能無縫接軌晉升正職,范姜慧珍補充:「大約有60至70%的實習生會留在單位工作。」針對護專校院如何保障實習生,吳振源表示,校方在課堂上與實習前都會針對法規與實習相關事項做說明,減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風險。小怡補充,實習前校方也會替學生投保、進行健康檢查等例行事項。若學生與實習單位或病人產生糾紛,校方也會從旁給予協助。但吳振源強調,大部分病人都會對實習生較為友善。<b>實習勞權意識應提升 維持健康產學關係「若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糾紛或權益受損的情況,實習生們可以尋求像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這類的第三方組織。」蘇子軒建議,可向勞動部申請勞動檢查。他提及,一旦實習生與企業、雇主發生任何勞資糾紛,校方有義務介入並保護學生們的權益。他無奈指出,現今校方容易與企業掛鉤,導致息事寧人的事件層出不窮,實習生也會礙於人情壓力,使得糾紛事件不了了之。近期傳出國內知名旅館業者逼迫實習生加班事件,教育部表示將爭取《專科以上學校校外實習教育法》立法。即便如此,蘇子軒認為教育部的想法應有所改變,不能只將實習做為課程的一部分。由於技職校院強制規定實習,其從屬性質高過於普通大學的實習,使得學生與企業方的議價空間限縮。他認為,強制實習生的勞權意識若能抬頭,便能期待此意識擴及至普通大學的實習生,更能期待未來正職人員的勞權也受重視。「實習是拿來補學校學習不足的,而不是用來填補免費勞動力。」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評論,現今實習過於浮濫,許多學校打著「實習」的幌子招攬新生,期待學生受校方與知名企業的合作吸引。實際上,學生進入實習工作後卻時常發現情況不如人意。針對此現象,他認為必須要有規範,且學校與教育部需用心把關,否則即便存在規範也屬枉然。產學合作與人力市場關係不可分割,校方在實習生與企業間必須扮演好中介角色。由於目前沒有保障實習生權益的相關法規,因此仰賴校方建立實習生與企業間良好的溝通橋樑,才能使三方互利。產學合作本來是美意,若到最後「學」的元素消失,那麼實習也將失去本身的意義。
薪資與休假不可兼得? 宅配員背後的血與淚
專題
第1680期
薪資與休假不可兼得? 宅配員背後的血與淚
焦點
2018-06-14
<b>【專題記者林曉榆、陳星彤、葉穎樂、柯宜妤綜合報導】身著背心,頭戴鴨舌帽,手裡拿著或大或小的包裹——這大概就是宅配員給人的印象。宅配員隨處可見,他們載著貨物穿梭大街小巷,不僅讓貨物在各地順利流通,也常常扮演將幸福送到人們手中的角色。不過對許多人來說,按時將貨物送達是宅配員的本分,卻很少人會思考習以為常的便利,是否是一群人用血汗與掙扎換來的? 隨著網路的發達,人們的消費場域漸漸由實體轉到各式網路平台,宅配員也因而與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密切。圖/林曉榆攝<b>宅配員隨時「On Call」 挑戰耐心與體力極限早上八點,大部分人準備出門前往公司上班,有一群人卻反其道而行。因為對宅配員而言,離開上班打卡的地方,一天的工作才正式開始。在講求快速、精緻化配送服務的現在,顧客送出訂單時,宅配員的任務就開始了,他們小心翼翼地開著貨車,打電話通知收貨人準備,再親手遞交貨品。網購頻率高的人可能會發現,往往都是向同一位宅配員簽收物件,知名物流公司前正職宅配員高先生說明,公司會分配送貨區域,但不會限制員工的路線,而每個宅配員熟悉負責的區域後,都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送貨順序,「不然一下送這邊、一下送那邊很沒效率,會送不完。」來自同間物流公司的兼職宅配員陳先生就表示,工作久了自然會記得各戶在家的時間,因此會根據經驗調整路線和送貨順序。但陳先生也坦言,行程常會因為收不到錢而被打亂,早上送貨就常被店家以剛開市沒有現金為由,要求下午再去一趟,「可是我下午還有別的貨要送,要收其他店的貨 ,但還是得特別為了他繞一大圈。」高先生也苦笑著分享特別的送貨經驗, 「客人在打電動無法中斷,我就站在門口等他十分鐘。」高先生進一步說明,宅配員每天早上會先將大大小小的包裹按照路線疊好,再出發上路送貨。儘管任職的物流公司允許他們可以不收或不送超過20公斤的包裹,但身為一個宅配員,不論天氣多寒冷或多炎熱、客戶住的樓層有多高,都會有一定要把物品送達的使命感。陳先生也補充,其他物流公司不會規定一定要送上樓,但客人託寄貨物的大小和重量也就不會受限。如此看來,從理貨到送貨,宅配員為工作付出的心思與體力都超乎想像。 體力是宅配員工作中的一大挑戰,不僅搬運的貨物量繁多,有時還需要將重物扛上樓。圖/陳星彤攝<b>低底薪促加班潮 員工積極送貨拚獎金 現代物流發達,每逢農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許多民眾都會使用宅配寄送禮品,網路平台也常舉辦購物季,優惠價格讓訂單在短期內大量湧入,這些時期就是宅配業的旺季。高先生就說明,各地的營業所早上會外包聘請工讀生整理貨物,但旺季貨物量太多時,公司會要求宅配員提早上班,幫忙整理貨物,「過年期間四、五點上班都是有的。」 每逢節慶,網路購物平台都會實施促銷來吸引消費者,宅配員的送貨量因而大增。圖/陳星彤攝其實就算不是貨量暴增的旺季,加班也是宅配員的日常,一方面是平時貨量就很多,一方面是為了賺取更多薪資。然而為符合《勞動基準法》的規定,宅配員不能無上限的加班或送貨到半夜,物流司機許一凱點出同業的煩惱,「比起休息,有些員工其實更想賺錢。」物流業勞動權益自救會長曾堉誠表示,每家物流公司的薪資結構不同,像有些公司底薪低,要靠抽成獎金或超時津貼來提高收入,他領過最低的底薪是一個月900元。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統一速達分會總幹事王浩透露,當沒有穩定的底薪保障,薪水就很容易隨貨量劇烈變動,因此大部分人會希望能調漲底薪。而根據他的觀察,底薪低導致同事們較不重視休假,因為放假就意味著沒有收入,「做越多才賺越多,很多宅配員都不在乎有沒有過勞。 」單以底薪來看,黑貓宅急便被同業私下笑稱是資優生,王浩就說:「大公司制度健全,相對比較合法,也許不能多賺,但大家比較有休假觀念。」他也常聽工會成員分析,儘管黑貓的底薪高,但額外的福利或津貼卻較少。另一方面,黑貓的集配獎金以往有700件的低標限制,發放時也會打八折,現在雖然取消這兩項規定,但常溫類型物品的單件獎金從2.4元調整為1元,有些人實際拿到的獎金反而降低了。王浩解釋新版制度沒有貨量門檻,但送貨量高的員工會吃虧,薪水減少太多的員工就會提出申訴,希望工會協助處理。不過他也表示現況有些尷尬,「畢竟改制後還是有人獲益,只要不是所有人都反對,就不會有大規模的抗議,公司其實很聰明。」<b>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勞基法本意喪失?除了公司內部的制度,宅配員排班也受到勞動法規規範。《勞動基準法》第36條中規定,勞工每七日應休息二日,其中一日為例假,一日為休息日,以保障勞工休息的權利。若勞工連續上班六天,第六天時公司必須支付休息日的加班費,在107年1月修法以前,此加班費未滿四小時以四小時計算。由於換算下來常常是接近兩倍的薪水,許多公司為了節省成本,便會避免員工連續工作六天。在網路發達的現代,購物不再受店家的營業時間限制,消費者只要連上購物網站,24小時都能下訂商品。在這樣的情況下,更需要宅配員隨時待命,在指定時間內將貨物送到顧客手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公司都會馬上做應變」高先生回憶當時公司常讓員工休「日、三」或「日、四」,來避免支付高額加班費。但他認為將休假拆開後,休息的效果並不好,而且有時貨太多,長官會要求以「幫忙」的形式去上第六天班,表示會再找機會補工資,常常班還是排滿。另一方面,自92年起,勞動部陸續宣布營造業、港埠業、電信業等行業得採行「八週變形工時」(註1),去年物流與宅配業也被納入其中。(註1:根據勞動部公告,目前適用八週變形工時行業包括製造業、營造業、遊覽車客運業、航空運輸業、港埠業、郵政業、電信業、建築投資業、批發及零售業、影印業、汽車美容業、電器及電子產品修理業、機車修理業、未分類及其他器物修理業、洗衣業、相片沖洗業、浴室業、裁縫業、其他專學科學及技術服務業、顧問服務業、軟體出版業、農林漁牧業、租賃業、自來水供應業、依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出勤之行業、汽車貨運業、攝影業中婚紗攝影業及結婚攝影業、大眾捷運系統運輸業。)根據《勞動基準法》第30條,這些行業的雇主得將八週內的正常工作時數重新分配,休息日也可以在八週內彈性調整,就算公司讓員工連續上班六天也不需支付加班費,因為只是將正常工時集中。王浩提到這造成許多宅配員要連續六週都工作六天,對體力與視力的負荷都非常大,衍生不少過勞問題,就算後兩週休假較多,身體狀態也很難恢復。 依照《勞動基準法》的規定,目前適用的八週變形工時的勞工,每七日中仍應有一日例假,也就是所謂的「七休一」,但政府正討論鬆綁七休一,陸續將特定行業列入七休一例外。王浩指出若是開放七休一例外,連續上班12天都是合法的,也不需要支付加班費。他表示現在連續上班六天就已經吃不消,不敢想像連上12天的狀況,因此工會極力爭取不要開放七休一例外,希望即使貨量再多,員工一週仍至少可以休息一天。王浩進一步說明,交通部原先考慮運輸業者特殊行業性質,傾向鬆綁七休一例外,然而4月才發生司機連續上班22天,過勞駕駛導致國道員警殉職的事件,所以勞動部暫時不敢開放。而根據《上報》去年的報導,政府公布的物流業勞檢違規名單中,違法項次最多的知名物流業者,三年半的時間就被判罰178萬元。而根據新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資料庫,該物流公司違反了「延長工作時間超過法令規定」、「延長工作時間未依規定加給工資」、「每七日中未有一日之休息作為例假」等規定,累積至目前罰款金額已高達208萬元。王浩感嘆很多物流企業原本就仗著規模龐大,被罰款上百萬也不怕,現在宅配業適用八週變形工時,更直接讓資方免於受罰,若七休一例外再通過,公司將能合法地要求員工連上多天班。<b>員工力薄難爭權   工會助協商勞權「以前一個月光加班費,就有一到兩萬。」高先生表示以前為了賺取加班費,部分員工送完指定件數後,會選擇繼續送貨。但一例一修實施後,員工的加班時數被嚴格限制,雖然現行《勞動基準法》單月加班上限已改為54小時(註2),但高先生指出宅配員的收入還是大不如前。他也指出新制對宅配業的「老鳥」影響較小,「有家庭的人會比較想休假,他們賺夠了也不覺得缺錢。」相反地,對於缺錢想打拚的人而言,勞基法反而限制了他們賺錢的機會。 (註2:今年一月《勞動基準法》第32條修正後,單月加班上限從46小時提高為54小時,但每三個月合計可加班時數仍維持138小時。)此外,高先生也透露「加班超過時數上限後,就不會給你錢,他們會幫你打卡下班」王浩解釋這就是業界常講的「下班打卡繼續做」,宅配業常有隱性工時。由於這些加班時數其實違反勞基法,公司即便答應會再補發工資,也很難找到名義再補發。「這個月超額,下個月還是超額,永遠都是超額的」高先生表示只有辭職才有可能補發,像他在提出離職後,雖然不用去上班,但有人幫忙打半個月的卡,以上班日薪水彌補之前欠下的加班費,公司還是避開支付高額加班費。王浩更進一步指出,對工時長的宅配業來說,一連串的修法讓他們失去了原本較為彈性的工作時間,進而引發隱形工時、補發工資等問題。雖然調查勞動處境是勞動檢查處的職責,但根據《報導者》報導,截至106年4月全國共有823名勞檢員,要面對67萬家事業單位、1000多萬就業人口,平均每位勞檢員對應一萬名以上勞工,而其中僅有337人負責勞動條件檢查的部分,相當於一人要面對近2000家事業單位。針對宅配業超時氾濫,台北市勞動檢查處技正黃小姐表示上級會定時分配專案檢查,檢查員也會如期完成上級的指示。但檢查員陳彥霖進一步說明,勞檢處業務範圍廣泛,平時不會特意抽查宅配業,「我們只會在有人舉報、申訴時才會前往檢查。」而依照《勞動檢查法》,一旦勞檢員發現雇主違法,會呈報給勞動部,並通知事業單位在法定時間內改善。不過黃小姐指出,通常職業安全問題較好處理,「超時屬於勞雇制度面,也算是人事制度,很難立即看到成效」他提到勞檢處雖然會給予資方修正的期限,但一個產業的制度牽扯太多因素,不太可能短期改變。一般勞檢處都在公務時間抽查,對此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建議,「勞檢員要趁業者不知道時,在下班後一邊檢查打卡單,一邊確認員工在哪裡」必須選擇宅配員下班後的時段,才可以確認他們是否準時打卡下班,進而杜絕「下班打卡繼續做」的惡性循環。<b>不合理排班就地合法 盼改善勞動條件<b>依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統計,近五年過勞致病而申請職災給付的人數有378人,其中就有50人為運輸倉儲業,為人數第三多的行業,如果再開放七休一例外,宅配員可能要12天皆連續上班12小時。王浩指出《勞動基準法》修法後,不但無法賺取以往的加班費,更要面臨合法但不合理的新排班制度,「勞基法好像反而讓不合理的事變合法了。」對此,台灣貨運倉儲產業工會發起網路連署、召開記者會,積極反對七休一例外通過,要求政府重視勞工過勞的問題。談到爭取權益的狀況,高先生無奈地表示,資方的作為並不違反新法,勞工實在沒有足夠的力量對抗公司,尤其宅配業入行門檻低、替代性也高,「你不做還有別人要做。」即便《勞動基準法》修法後衍生工時、加班費等問題,已經開始出現「有工沒人做」的情況,部分業者卻不是從勞動條件著手,而是希望開拓新的人力市場,《ETtoday 財經新聞》5月的報導便提到,路線貨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鄭豐順呼籲政府儘快開放引進服務業外勞,以解決業內司機、理貨員缺工的問題。對於改善勞動條件,目前公部門的檢查人力有限,劉梅君教授建議勞工還是要主動爭取權益。他以華夏科技大學教師爭取權益為例,由於全校三分之二的專任教師加入工會,所以能透過申請勞動部裁決等方式要求校方協商。劉梅君表示這就是勞方內部團結,成功進行勞資協商的案例。劉梅君進一步分析現在宅配員的難處是部分員工想賺取更多加班費,部分員工希望合理休假,雙方有各自的立場,導致資方有很多可以離間的機會,但現在兩種需求都無法被滿足,勞方應以達成內部共識為首要目標。他建議或許可擬定有「加班較多」或「休假較多」兩種選擇的制度,讓員工能各取所需。勞方一旦團結,不僅聲量大,透過工會也能避免個別勞工被事後清算,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和資方公平協商,進而爭取勞動條件。總體來說,根據現行法規,宅配員的薪資待遇與合理休假難以兩全,因此勞工團結一方面較有籌碼與資方談判,一方面有足夠力量促使勞檢機制完善發揮,資方改制與政府推行修法時也應有合理的配套措施,聽取各方意見並顧及現實,避免制訂缺乏彈性的制度。  &nbsp;
夢想燒盡之後 被忽略的影視勞動
藝文
專題
第1646期
夢想燒盡之後 被忽略的影視勞動
焦點
2017-03-31
【專題記者鄭順祥、江殷年、龐家姍、顏麗家、薛若儀、吳旻蓁綜合報導】打開電視,節目播送的是重播數次的《甄環傳》、《瑯琊榜》,想看最新的韓劇就上愛奇藝或楓林網,即使進電影院,台灣觀眾選擇的不外乎是好萊塢大片,台灣的影視產業出了什麼問題?是導演的錯?編劇的錯?還是影視產業的血汗勞動造成內容品質低落?超時、低薪,有一頓沒一頓的影視勞動者在台灣險惡的環境中慢慢消磨最初的熱情…… 劇組結構圖,幕後人員數量龐大且分工仔細。 製圖/鄭順祥、薛若儀<b>自己人壓榨自己人 菜鳥24小時待命 電影系畢業的小陳目前待業中,大一跟過第一次「有Pay」的廣告片,他尷尬得笑說:「我就是在打雜。」接著娓娓道來那次跟片經驗。  在劇組擔任職位較低的美術實習生,小陳解釋自己的工作內容是:「幫助美術組長完成任何事情。」工作時間從早上五點到深夜,為時七天,找道具、借還道具、現場布置等都在他的職務範圍內,同時身兼司機,每天拍攝結束後必須送完器材才能下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還不能夠好好休息,小陳目光虛無的說:「他(美術組長)跟我說半夜不能不接電話。」在一週的拍攝期間,他被器材砸傷腳,劇組不僅沒給醫藥費,連去醫院的計程車錢都由小陳自付。 一週的辛勞換來多少錢?新台幣1000元。 廣告片的導演來自美國,片期結束後以此廣告獲得資金,得以繼續拍下一部長片。小陳不知道美國導演對美術實習生的處境是否知情,但台灣工作人員藉美術實習生的名義,低價招募助理,無條件延長工時,令他至今仍心有餘悸,小陳說:「我覺得是自己人壓榨自己人。」 小陳遭遇的超時加班其實是業界的潛規則,在電視台工作的張劭庭說:「最長曾到凌晨四點,但班表上寫的不會超過十小時,如果超過他會叫你先打卡。」他每週至少加班一天,公司任意延長工時,卻不需負法律責任,大部份的人選擇忍氣吞聲,最終離職或跳槽。張劭庭以自己所屬的工程部門為例,年資高的上位者多,新人升遷不易,甚至有人工作十年薪資凍漲,階層流動率極低,「制度面滿難改變,尤其你是新人。」<b>自由接案仰賴人脈 議價空間小淪廉價勞工 進入影視產業還有另一個選項:成為獨立運作的自由接案者(Freelancer) 「你可以自己去選擇想要的工作內容。」自由接案者張不乙剛入行4個月,但工資沒有一定標準,每月的收入也未知。另一位自由接案者小李(化名)認為,工作來源缺乏制度,經常要靠運氣接案,「很難靠自主努力得到更多工作。」他坦言,新鮮人除了在校期間累積的人脈,沒有其他明確的管道接案,收入不穩造成「先接到案子就好」的急迫性,導致議價空間縮小,新人的工資難以翻身。除了工作來源不穩,自由接案最大的風險在於勞動環境無法提供完善的保障。目前已經進入公司擔任剪接師的小劉(化名)回憶起先前擔任助理的經驗,工作超過24小時,「然後燈光師還要開車載器材跟我們回台北。」過勞駕駛若不幸發生車禍,公司不見得能完全理賠,因此在接案簽約時必須格外小心,他提醒:「簽約只算片期長短就很危險。」例如合約上的片期只有一個月,但卻沒有明確規範每一天的工作時數,因此即便每天勞動超過二十小時,仍不違反合約。在台灣,超時工作、過勞司空見慣,對於自由接案者來說,學會在艱困的工作環境中保護自己仍是一大難題。跳班制少超時 月薪制成勞力吃到飽 影視產業的計價方式分為三種:跳班制、月薪制,還有按件計酬。其中,跳班制最能夠避免超時。 因為跳班制將開拍後的24小時劃分為八小時、六小時、六小時、四小時共四班,通稱為「8664」,每班工錢固定,但隨工時累計到最後四小時,單位時薪相較第一班八小時高出兩倍,時薪因此相對增加。製作成本高的廣告案拍攝期短,現場勞動為主的攝影組、燈光組、收音組就多以跳班制來計算,為節省成本,製片會抓緊時間,自然少有超時。 但在戲劇或電影的案件中,拍攝期短則一個月、長則數年,每天的工時與工資固定,製片沒有成本壓力,一天的拍攝時間無上限,甚至會出現「簽約吃到飽」的現象。而一日工時長短更與製片、副導息息相關,經驗老道的製片和副導懂得精準掌握預算、時間和人力,以及最佳拍攝時機。反之,經驗不足的團隊最容易出現超時、人力不足、資金短缺的問題。 劇組中常見的「跳班制」與「月薪制」薪資比較圖。 製圖/鄭順祥<b>薪資延遲無限期   影視勞動無法可管 不論是隸屬公司的影視人員,或是自由接案者都適用於上述計價方式。公司通常會簽署合約,所以不至於完全領不到工資,但年輕的自由接案者常礙於人情壓力不簽合約,即使有合約也只能被動簽名,對於合約的內容無法提出意見,因此經常被砍價、拿不到工資。擔任攝影助理的自由接案者拍片人(化名)就遇過製片延遲付款,甚至最後不付款,她說:「就一直說下個月、下個月,無限延期。」直到殺青時還拿不到工資是常有的情況,自由接案者通常得依靠積蓄過上幾個月。 自由接案者的工作模式充滿不穩定因素,同職位的酬勞也高低有別,以製片助理為例,有人只能領基本時薪,出色者則可月入七八萬。現任自由接案美術組的不逃(化名)表示,在影視產業內,個人的能力會直接反映在薪資上,並不是靠年資來加薪,工作十年也不見得能升遷,他說:「你要有本事領這個錢。」而當自由接案者的能力到了一定的水準,便具有足夠的籌碼跟製片談條件、簽合約。 不逃也提到,法律上沒有適用於影視產業的勞動法規,所以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自己人,「我們這一輩的有在想辦法改善老一輩的習慣。」他以美術助理開車為例,過往習慣是要求各組助理也必須開車載送器材,但在工作外時間開車,會耗費助理相當多體力,真正開拍時反而無法專注於工作。因此,他們在上一部片中就由美術總監出面與製片方協商,保證沒有一個劇組成員需要開車,並且聘請司機在一旁等候。工作人員不用開車,多休息一點反而能讓拍攝更加順利。他認為,一開始就應該和製片談清楚人力配置、生活細節和工資報酬,業界的改革其實可以從自己作起,當每個人都拒絕被不當對待,才有可能改變業界的勞動環境。活絡產業 提高本土戲劇自製率 產業規模小、資金不足和層層剝削,盤根錯節造成台灣影視產業龐大的結構性問題。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陳儒修形容是「關在一個這麼小的空間中,你咬我我咬你。」他認為將規模做大是解決之道,政府可以透過修改《有線廣播電視法》中的戲劇自製率,明確規定節目類型、給予企業投資抵免、減稅優惠等活絡市場。並舉法國政府為例,要求企業必須拍攝電影,且禁止以低成本節目鑽漏洞;而韓國政府也要求國內大企業釋出四成經費製作電影,以現代汽車為例,雖然一開始敷衍了事,但後來發現「拍一部電影賺的錢,比一年賣的車子賺得要多」於是企業相繼投資。 導演李志薔也贊同,曾以《新丁花開》獲金鐘獎八項入圍、三項大獎的李志薔拍電視劇也拍電影,他表示,電影電視人才互相流通、難以劃分,在環環相扣的產業鏈中,擁有最大實權的電視台傾向把問題歸究於國內市場太小、大環境太差。拍攝戲劇花費的時間成本遠高於談話性節目,戲劇一集平均要新台幣200萬元,但3個人的談話性節目只需25萬元,為節省成本電視台往往選擇後者,或直接購買外國戲劇。惡性循環下談話性節目大同小異,戲劇則完全被日、韓、大陸佔據市場。沒有戲劇自製能力,就等於永遠被掐住脖子,李志薔說:「他今天賣你35萬元,也可以賣你135萬元。」如果提升本土戲劇自製率,好的電視人才會往電影流動,再培養新人進電視磨練,如同南韓一樣,連帶電玩、遊戲、音樂,甚至藝人經紀全部受益,就會形成正向循環。<b>落實合約公開均價 改善勞動剝削 除了提高本土戲劇自製率外,還可以從合約下手,資深燈光師屈弘仁是第一位。 他花十年時間改善基層勞動,推行合約範本,保障工作人員四大權利:合約、工時、職安、保險。甚至還請來保險精算師,因為以往劇組保旅遊平安險,但意外發生時,保險公司往往以「非旅遊性質」而不全權理賠。屈弘仁坦承,在產業中推勞權,「自然會有陣痛期。」原本一年五部片滿檔,漸漸變成一年一部,甚至兩年一部片。「沒人敢找你,因為你要簽合約、還要限制工時。」但按照仔細簽下的合約履行後,反而沒有一部片延後殺青,屈弘仁自信地說:「表定55天要拍完《失控謊言》,我們41天就殺青。」因為他的超班費價錢高,一個鐘頭要3300元,3小時將近1萬元。 合約範本正式上線後,屈弘仁接下來想要公開均價的低標,改善過往層層收回扣的習慣。他舉例,攝影師向製片報經費時,常將器材費與助理費多報兩成,這兩成的經費放入自己口袋中。上層收回扣,犧牲下層應有的工資,而均價不透明反而成為剝削的原因之一。他表示,「你正大光明打工賺錢,為什麼拿多少錢不能講?」 台北市電影戲劇職業工會總幹事廖浤睿表示,產業結構及製作環境改變,勞動水平跟觀念也要與時俱進。在台北市電影戲劇職業工會網站上,包含編劇、演藝經紀和工作人員都有相對應的合約範本。專案經理廖蕾嘉表示,如果資方違反合約,勞方也能透過勞檢機構的輔導機制,進行協調和溝通,過程完全免費。廖浤睿更指出,在產業中自由接案者眾,製作方也不少,勞方可以合理爭取權利,不需擔心未來沒有接案機會。兩年多的推動下,向工會諮詢合約問題的人數明顯增加,光3月就快十件。廖蕾嘉表示,影視產業問題複雜,但可以從合約開始做起。 「因為拍片不是人生的全部,生活才是。」屈弘仁點出影視勞動者的心聲,隨時代演進,產業結構該因時制宜,勞動現場的共識除了從個人做起,政府更該重視影視產業,活絡市場。而身為無名小卒的你我可以做些什麼?下次看完電影,先別急著走,請仔細看看片尾的工作人員名單,每一位都是推動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醫學生血汗實習 超時工作無法管二】補基層缺 學習淪廉價勞動
校園
第1598期
【醫學生血汗實習 超時工作無法管二】補基層缺 學習淪廉價勞動
2015-05-21
【專題記者/陳脩云 林子淳 陳芳珂 林千惠 鄭錦隆 簡卉萱】《遠見雜誌》曾調查全台醫療從業人員做成〈台灣醫療關鍵報告〉,根據蒐集到的8837份有效樣本中,有將近七成醫療從業人員認為醫療界面臨醫護人力短缺問題,當中又以婦產科、外科及內科較為嚴重。 盧彥廷說明,因住院醫師大多投入醫學美容診所等利潤較高的職位,且院中常出現人力出走自行立業的情況,導致內科、外科、婦產科及急診皆缺乏人力。盧彥廷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將由實習醫學生遞補空缺,導致他們必須超時且超量的工作。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對外發言人廖偉翔認為,即使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醫院也不應以實習生作為廉價勞力,來彌補基層工作的空缺。他指出,在個人負擔量大的情況下,將導致實習醫學生無法靜下心思考如何應對及學習正確地做出決策。 政大勞工所張其恆教授對此亦提出強烈質疑,他認為即使無強制法律規定,也應符合《民法》的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則。他更直批:「我不認為血汗實習,符合誠信原則。」 另一方面,超時工作讓實習醫學生在極度疲累的狀態下工作,可能導致醫療錯誤發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中刊載的一篇論文,其中所做的實驗將實習醫生分為傳統組及調停組,傳統組的實習醫生每三天要輪一次29小時的全班;而調停組則每四天輪一次不超過16小時的長班。實驗結果顯示,傳統組實習醫生的表現比調停組的實習醫生多犯了35.9%的嚴重醫療錯誤。這個結果顯示長期超時工作確實會提高醫療人員發生醫療錯誤的機會。 面對超時工作問題,現下實習醫學生因不適用《勞動基準法》而無法可管。教育部及各校實習辦法中,雖有實習時間的規定,但大多是行政指導性質與內規,並無違規罰則。由於法律規定不明確,導致許多醫院並沒有遵守工時規定。
【醫學生血汗實習 超時工作無法管三】規章無強制力 醫勞改小組爭立法約束
校園
第1598期
【醫學生血汗實習 超時工作無法管三】規章無強制力 醫勞改小組爭立法約束
2015-05-21
【專題記者/陳脩云 林子淳 陳芳珂 林千惠 鄭錦隆 簡卉萱】教育部於102年7月8日修訂「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規範教學醫療機構列出醫學生實習內容、時數及方式,盼能平衡實習醫學生學習與實作比例。然而該指引對實習醫院無法律約束力,形同虛設,陽明醫學系四年級學生葉怡廷指出,許多私立醫學院校並不重視該指引,有些實習醫學生甚至從未聽聞過。何逸群也表示,102年雖教育部重新修訂「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內容與勞基法所規定之勞動保障仍相去甚遠。 有鑑於此,醫勞改近期與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共同擬定「醫學系學生臨床實習權益保障條例草案條文」,草案明訂學生與實習醫院的契約內容,限制實習生單週工時不得超過88小時,而每日受訓時間只能在10小時內,從而解決實習醫學生因過度疲勞,不能有效學習的問題。 廖偉翔提及,美國醫學畢業生教育評鑑委員會(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CGME)在西元2011年就已制定工時限制,即每週工作80小時、連續工時為28小時。他表示,訂定專法能強制醫院遵守規範,實習生也不會成為廉價勞工。 條文中也列明實習訓練內容應與未來醫師執業有關。這讓醫院在設計有關課程時,應給予實習醫學生適當的思考性學習與技術性練習比重。廖偉翔表示,實習生應學習的是如何照顧病人,而非做重複性工作,醫院不該把同類工作都交付實習生,應由院內其他專科護理師一起分擔。 「醫學系學生臨床實習權益保障條例草案條文」讓教學醫療機構違約時,將面臨新台幣1萬元至25萬元不等的罰鍰、公布機構與負責人姓名的懲罰。醫勞改希望未來可將專法沿用至見習生,確保見習生遠離勞力剝削命運。
【醫學生血汗實習 超時工作無法管一】隨傳隨到成噩夢 醫院人力不足致過勞
校園
第1598期
【醫學生血汗實習 超時工作無法管一】隨傳隨到成噩夢 醫院人力不足致過勞
2015-05-21
【專題記者/陳脩云 林子淳 陳芳珂 林千惠 鄭錦隆 簡卉萱】民國100年,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實習生林彥廷疑似因過勞於宿舍浴室內暴斃死亡,引發社會討論實習醫學生工時過長的問題,但至今都無解決之道。今年的五一勞動節,實習醫學生走上街頭,盼政府訂定專法以保障實習醫學生的勞動權益。 「李醫師,病人CPR!」凌晨一點半,一通電話叫醒才剛入睡的實習醫學生、陽明大學醫學系六年級李翰泓,那天是他在胸腔內科實習的最後一天。李翰泓睡意全失,匆匆穿了衣服衝出門。一踏入病房,老師和學長已經在做CPR,而他趕緊在一旁開醫囑、做心電圖。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病人三時恢復心跳後被送往加護病房。他鬆了一口氣,這時電話又響起,要求急救另一位病人,他趕緊狂奔至另一棟大樓,衝進病房與學長姊輪流壓胸,持續急救了兩個小時,病患仍回天乏術。他一回神才發現已經早上五點,再次巡視護理站,並幫病患抽血後,剛好是早上八點,若非已是實習最後一天,他就得繼續堅守崗位工作。 對實習醫學生來說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案,他們常因突發狀況與值晚班需熬夜超時工作。以台北醫學大學七年級學生盧彥廷為例,雖然他對醫療工作充滿熱情,但每週包含值班的工作時間高達128小時。長時間工作及睡眠不足,加上龐大的工作壓力,使他未進入職場,身體與心理已無法負荷過量的工作內容,也因此飽受失眠之苦。 根據「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問卷統計,台灣實習醫學生工時每週平均89.1小時、平均最長連續工時33.5小時,均超出教育部「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中實習醫學生單週工作不得超過88小時、連續實習值勤總時間不得超過32小時的規定。 亞東紀念醫院麻醉科退休醫師趙國永指出,醫院人力不足的問題,可能導致實習醫學生必須分擔住院醫師較不需專業知識的工作。他也說明,不同醫院及不同科別的工作負擔不同,婦產科及外科因病人多,加上必須應付突發的接生或開刀工作,致使實習醫學生晚上必須輪班待命。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