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八塊厝藝術村重現閩南風情 延續文化傳承使命
生活
影音
第1769期
八塊厝藝術村重現閩南風情 延續文化傳承使命
2022-10-27
【記者詹晶雅、林玟君、戴婧雯桃園報導】嗩吶悠揚高亢,鑼鼓響亮喧天,桃園首座以閩南文化為主題的藝術園區「八塊厝民俗藝術村」於22號正式開幕。園區凝聚傳統工藝、民俗表演等閩南特色,期許能在桃園市延續民俗文化的精神,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政府近八年都致力於保存不同族群的傳統文化,「我們台灣這個以台語為主的這個閩南文化,我們也希望能夠保留。」藝術村內的展館分為「民俗節慶」、「表演藝術」、「語言推廣」以及「工藝文創」四大主題。館內展出傳統文物以及布袋戲、皮影戲等戲劇曲藝,也結合VR虛擬實境技術,讓民眾親自操作偶戲,實際體驗傳統戲曲文化。參與民眾魏世鑑說:「操控這個可以讓皮影從光影展現出來,那這對我們來說,實際去操作是很新奇的。」此外,展區也以多媒體影音的方式結合閩南歇後語、歌謠等民間文學,為民眾打造有趣的閩南語學習空間。雖然閩南文化在台灣普遍可見,卻長期缺少完善的紀錄與保存系統,隨著都市化的發展,年輕一輩也與閩南文化漸行漸遠。台語推廣組織「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活動部部長郭竹屏也在藝術村參與擺攤,他認為本土語言流失快速,希望能將台語融入生活,「如果大人不繼續對小孩子講台語的話,其實這個語言很快就會消失。」為推動文化傳承,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在2018年成立「閩南及民俗文化科」,邀請國立體育大學(以下簡稱國體)舞龍隊進駐八塊厝民俗藝術村進行教育推廣。國體舞龍隊隊長劉竣豪說:「我們會手把手教學,就是可以邊指導,讓他知道我們是怎麼操作。」八塊厝民俗藝術村園區未來將會持續擴建,全面開館後也將定期安排藝文活動,讓更多市民有機會參與其中。作為閩南文化的全新據點,八塊厝民俗藝術村集結多元閩南特色,望可帶動桃園市民對民俗文化的關注。
迷因影片引語言保存議題 台語正字應用掀熱議
校園
影音
第1759期
迷因影片引語言保存議題 台語正字應用掀熱議
2021-12-09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羅子恆、顏婕儒綜合報導】近日一部水母斷頭的影片,被網友後製配上接地氣的台語台詞後爆紅。不過文化部11月29日在Facebook發文指正影片中「歸剛」的台語文字寫法錯誤,依照台語正字應該寫作「規工」,同時呼籲民眾除了日常溝通外,也要知道字詞正確的書寫方式。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案教授李勤岸說:「過去台語就一人寫一種寫到很亂,互相沒辦法溝通,互相都看不懂,就是因為語言沒有標準化。」而為了解決寫法紛雜不一的問題,教育部曾推出共700字的「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但台語中有許多外來語,若以正字書寫,可能造成民眾理解困難。作家李南衡認為,現在很多都是用漢字來表示台語,完全不是原來的字,「錯綜複雜的東西,你改了也不曉得用什麼來改。」但非外來語的台語,就能改為原來正確的字。不過也有一派人認為,語言是溝通的工具,只要日常對話還有人在使用,就會一直存在。但若單純以文字記錄著沒有人說的話,語言依舊會消失。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馮建三表示,現在的環境,說台語就已經有困難了,「為什麼會認為把它文字化,會讓小孩子來學呢?」他也提到,若真的要提倡,將卡通配上台語或各種語言,更能讓小孩快速學習。面對不同立場的爭論,深耕台語文學的專家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用硬性規定該如何書寫,但系統化的正字依然有存在的必要。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陳瀅州說明,他並不排斥諧音的漢字,「但台語可能在可見的未來會消失,於是我們必須要用一個官方的標準正字去把它留下來。」目前多數台語使用者都不大了解書寫系統,有民眾更擔心部分字詞的寫法過於複雜,可能導致學習困難。然而,也有聲音指出,台語需透過系統化的文字,才能有效傳承。而無論採取何種立場,延續並保存台語文化都是雙方共同的目標。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