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文大視天氣調整候車點 學生盼公告更及時
2024-11-15
校園
服務中心搬遷惹議 中興住宿生控權益受損
2024-11-15
國際
美大學校園推投票政策 盼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度
焦點
2024-11-15
國際
馬大服儀指南多次惹議 學生呼籲校方修改穿衣規定
2024-11-15
國際
伊朗女大生脫衣抗議 頭巾令再引衝突
2024-11-15
校園
中教大成立邵族知識研究中心 推全民理解原民文化
焦點
2024-11-15
影音
秋鬥遭警方舉牌警告 再掀《集遊法》爭議
2024-11-15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36期
音樂與情緒相互挑動 喚醒聽者身體記憶
2020-11-18
【記者蕭淳云台北報導】色彩飽和的造型木板在牆上交疊分布,各式各樣的圖案分別象徵不同的情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應屆畢業生劉昕宜舉辦個展「《Sound》以聲音作為一個身體想像」,於16日起在永寧科技園區展出。展覽透過互動體驗、舞蹈藝術與線條繪畫,探討聲音與情緒的相互影響。 展場中沉浸式的音樂體驗,引導觀眾轉動不同樣貌的木板,將感受到的音樂情緒視覺化呈現。 圖/劉昕宜提供劉昕宜延續在學時期的創作,他認為,聲音的頻率能讓聽者產生共感,就如冷暖色帶給觀者不同感受。他說明,音樂會喚起過去聆聽時的身體記憶,「就像有些演員在入戲前會聽一段音樂一樣,它(聲音)會快速的營造一個情境讓我感受身體狀態而開始創作。」 對他而言,聲音是激發情感最快速的方式。 此次創作者劉昕宜的創作延續過去的身體感知作品,擷取其中象徵情緒的圖像,在此次作品中聚焦情緒與聲音的交互影響。 圖/劉昕宜提供立體音響在展間播放各式各樣的音樂,從現代流行樂曲、教堂聖歌,到鄧麗君懷舊歌曲,聲音變化牽動觀眾的情緒。流動的情緒使聽眾直覺地轉動《Sound body》牆上的幾何圖案,呈現聆聽當下的身體感受。劉昕宜表示,牆面上的木板圖案各代表不同的情緒,「這些圖案是在聽音樂的時候創作的,(音樂)喚起過去情緒記憶,並將當下的感受直覺地畫出來。」他補充,當他沉浸在古典聲樂,繪製的圖形多柔和、圓滑,聽到急促高漲的聲音時,創作的圖像多呈現剛硬、尖銳的狀態。 每個圖案各代表不同的情緒單位,創作者劉昕宜以壓克力顏料為木板上色,並設計成可轉動的互動性裝置。 圖/劉昕宜提供劉昕宜延伸《Sound body》的創作,將情緒幾何圖案投射在地板上,構成他與舞蹈藝術家賴有豐合力創作的作品《Sound line》。配有感應裝置的音響設備,在舞者現身時同步播放音樂,與藝術家相互連結。賴有豐以肢體詮釋幾何圖案隱含的情緒,表現聲音、情緒、肢體之間的影響與生命性。他選用作曲家坂本龍一的作品,希望透過如佛堂鐘聲般綿遠流長的音效,營造舞蹈表演的空間感,賴有豐補充說明:「觀眾在離開展間後,這個概念仍然可以存在,不會說跳完就結束了。」 展覽的另一側,畫作《Sound mood》以迂迴婉轉的鉛筆線條呈現流動狀態,是劉昕宜沉浸在音樂氛圍中,使用鉛筆與壓克力顏料繪製而成的作品。他闡述,因為自己對於外在變化十分敏銳,當內在情緒積累到臨界點時,便會繪畫線條抒發心情。粗細的線條、深淺的筆觸、明暗的色彩,正呈現他內心世界的低語呢喃。他提到,過去他也以類似手法創作作品「呢喃系列」,但《Sound mood》增加線條的粗細變化,使整體更具層次,他笑著說:「很像神經細胞或血管發散出去的連結。」 創作者劉昕宜首次嘗試以木板創作線條系列作品,希望搭配展間裝潢,呈現更加和諧視覺效果。 圖/劉昕宜提供展覽開幕的同時,劉昕宜仍持續創作,甫完成的兩幅線條畫作,採用炭筆為媒材,打破以雙手繪畫的既定印象,運用四肢在大面積畫紙上揮灑情緒意識。此次展覽合作的音響公司「Ogeeg」創辦人范志高形容,劉昕宜畫作中的線條無止盡地擴充,彷彿試圖掙脫畫布,極具延展性與想像空間,他認為:「就像聲音之於人類,可以提供無限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