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當娃娃車內裝的是寵物 尚待檢驗的大毛孩時代
專題
第1764期
當娃娃車內裝的是寵物 尚待檢驗的大毛孩時代
2022-04-07
【專題記者顏婕儒、李昀璇、陳楷霖、許如鎧綜合報導】根據內政部與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統計,台灣自2018年起,貓犬新增認養登記數量超車新生兒,差距更是連年擴大。時至2021年,全年新生兒出生數為15萬3820人,創下史上新低;全年登記的寵物貓狗則高達22萬8971隻。數據更進一步顯示,近年可能出現毛孩登記數量一舉超越幼年人口(註)的黃金交叉,將台灣逐步帶入「毛孩當道」的時代。註:幼年人口,係指0至14歲之人口 寵物和新生兒歷年登記數量 資料來源/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資料整理/許如鎧 圖表製作/許如鎧寵物數量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節節攀升,在這個世代中邁入主流,然而流浪貓犬的問題依然在社會角落暗流湧動,為環境安全埋下不定時炸彈,飼養不當引發種種問題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台灣參差的飼主素質,貌似未能跟上毛孩數量增長的速度,在飼養教育不盡完善的環境,毛孩們的幸福似乎仍舊是個未知數。台灣的飼主,真的準備好了嗎?養兒育女成本高 毛孩成家庭新寵兒「我覺得養小孩要慎重非常地多,就是他沒有辦法說養就養。」飼主簡嘉誼坦言,有時一個念頭便能將毛孩帶入自己的生活,養育孩子則不然,經濟壓力、時間成本、教育規劃等重擔會接踵而至,可能讓自己難以喘息。飼主Annie則以自身經驗解釋,「小時候媽媽當過夜保姆,需和嬰兒睡同一間房間,讓我從國中時期就經歷新生兒媽媽的日常,痛苦的感覺至今歷歷在目。」這些經歷讓他認為,比起會哭鬧的幼兒,養育毛孩不僅能享受照顧、疼愛孩子的感受,更能同時兼顧生活品質,保有喘息的空間,不必犧牲自己的自由。「養小孩很花錢,投報率可能是負值,養壞了還要出來道歉。」飼主許湘寧直言,養育孩子所花費的時間成本過於龐大,可能讓父母難以兼顧工作,更甚者,未來搬遷或生涯規劃都必須考量到小孩的教育與成長。而飼主葉佐駿認為,一個健全的孩子需要一個健全的家庭,父母雙方的愛缺一不可,即便只是缺少一方,都可能讓孩子誤入歧途,這也代表養育者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成本去陪伴孩子,「從照顧時間和難易度來說,小孩的養育門檻真的比較高。」社團法人臺灣寵物家庭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李庭吾針對「養寵物不養小孩」的現象說道:「如果都需要陪伴,可能養寵物就是比較容易去達成的目標。」他認為,在不婚不生主義漸漸盛行的背景下,少子化、高齡化都為寵物市場帶來大量需求,因為毛孩的養育費用不僅較幼兒省錢,他們的表現有時甚至比孩子更貼心,在較低的成本下能獲得陪伴與慰藉,毛孩可能在不久將來取代幼兒,成為養育對象的首要之選。 毛孩嘟嘟緊挨著飼主葉佐駿,在他們之間並不存在階級制度,而是如家人般親密無間的關係。 圖/許如鎧攝飼養毛孩成趨勢 寵物課程、服務漸興起飼養毛孩成為主流後,政府和民間也分別祭出相應措施。為增加大眾飼養責任,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自2014年起開辦「貓犬學校」,讓飼主帶著貓犬一同上課,學習培養和寵物間的默契、寵物肢體語言和寵物才藝訓練等等。台北市動保處動物管理組技士陳玫雅表示,過去部分民眾會因寵物無法管教,而將其送進動物之家棄養,為了降低此情況,希望藉由飼主教育課程,從源頭著手改善。事實上,目前全台僅北市與社區大學合作辦理飼主教育相關課程,其他縣市則略顯消極。對此,陳玫雅樂見各縣市也能辦理相關業務,若能將飼主教育觀念擴展至各地,有助於減少不良飼養情況,進一步降低棄養和流浪動物問題。毛孩數量持續上升,也帶動寵物寄養服務市場。根據農委會統計,目前各縣、市合法提供寵物寄宿服務業者逾4300家。曾將寵物送進寵物旅館托養的Annie分享,照護人員不僅會在寵物報到時,立即傳送寵物進房的影片,也會提供即時影像,讓他能隨時觀看房內狀況。此外,他也表示館方曾給予專業飼養建議,例如攜帶毛孩習慣的物品、玩具和零食等,可以讓牠們透過熟悉的味道減少緊張感。寵物旅館提供無微不至的呵護,使Annie感到十分放心,也同時滿足他對寄養服務的需求。寵物相關產業的興起,似乎顯示有越來越多的飼主重視飼養品質,不過許多飼主對此反而持否定態度。Annie直言目前台灣對飼主的教育並不完善,導致棄養、放養、虐待事件層出不窮。簡嘉誼也感嘆平時鮮少獲取專業飼養知識,讓他深感台灣對飼主教育與指導的不足。寵物數量的增長似乎只帶動了寵物產業的蓬勃,卻無法促進飼主觀念的提升,在正確觀念宣導不周的情況下,看似完善的硬體設施形同虛設,種種飼養問題依然在台灣層見迭出。錯誤觀念成引信 失職飼主燃多重問題抱持錯誤飼養觀念的飼主並不在少數,隨著養寵物的人數遽增,不了解或不在乎如何正確飼養毛孩的主人也越來越多,對社會及寵物的負面影響因而倍增。不少公園的景象能反映此情況。近年來,越來越多民眾將寵物帶至公園散步,伴隨而來的卻是更多未經處理的寵物排泄物,無論在水泥地還是草叢,如地雷般埋藏其中的便溺隨處可見,本應作為綠地的公園也因此淪為寵物的大型廁所。此外,園內也能看到眾多飼主將寵物的牽繩鬆開甚至卸下,讓毛孩能夠自由地奔往心之所向,這樣的場景雖然看似愜意,實則暗藏危機。臨床獸醫師陳映華表示,平時再怎麼乖巧的寵物,也可能在受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失控,產生攻擊、暴衝等攸關寵物自身以及民眾安危的舉動。 有不少犬隻習慣在外大小便,若飼主未如規定清理,將造成環境日益惡化。 圖/陳楷霖攝另一方面,飼養相關資訊不流通也間接影響動物權益,許湘寧表示,很多飼主連牽繩、餵食等基本觀念都不了解,最終只能自行上網查找。但網路資訊參差不齊,錯誤、不完全正確的消息也對寵物造成威脅,陳映華指出,即便症狀相同,仍須針對每隻個體差異對症下藥,若僅憑網路指引隨意治療,容易對寵物帶來二度傷害,他直言,「若盡信網路言論來決定治療方式,出了事網友也不會負責。」錯誤資訊同樣影響飼主對寵物的管教方式,李庭吾指出,過去網路上流行一種名為「狗老大」的寵物教育手段,指示飼主可透過懲罰等手段向寵物建立權威,避免其「爬到自己頭上」。即便近年來「狗老大」已因歐美提倡「人寵平權」被推翻,台灣卻仍有飼主藉由網路得知後將其奉為教育準則,損害寵物權益,「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狗老大』的作法只能抑制卻不能根絕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寵物做出更大的反彈。」此類行為不僅對環境造成影響,更進一步傷害社會和諧。李庭吾認為,目前台灣仍有過半民眾沒有飼養寵物,若他們的生活因飼主之不負責受到影響,易對飼主及寵物群體產生負面觀感,「像現在還是有很多房東不願意讓飼養寵物的家庭入住,一定就是曾經有過不好的經驗。」事實上,《動物保護法》、《廢棄物清理法》以及各縣市關於寵物的自治條例都已明訂不清理排泄物、不繫牽繩等行為均屬違法,多數綠地也矗立告示牌,提醒飼主應盡責任,甚至擺有寵物專用垃圾桶方便飼主利用。農委會也曾發布〈犬隻飼養與照顧指南〉,教導民眾如何正確飼養動物,再加上貓犬學校、寵物旅館等措施逐漸完備,台灣飼主的觀念理應與時俱進,但現在看來,不管是對外的社會共榮,抑或是對內的毛孩照護,台灣飼主仍有一大段路需要努力。 因應寵物數量攀升,許多公園皆設有狗便清潔箱,望能養成飼主隨手清理狗便的正確觀念,同時維護市容。 圖/陳楷霖攝飼主責任、毛孩訓練雙管齊下 共創寵物友善環境「國外有一些領養單位會要求飼主要先去上課,然後再去領養,我覺得這個是現在台灣比較欠缺的一塊。」擁有近十年訓犬經驗的寵物訓練師小善(化名)說明。許多新手爸媽在小孩未出生前就會購買嬰兒用品、佈置嬰兒房,並且參與相關課程,養寵物也應抱持同樣的心態,而非一時興起。飼主應該針對所養品種以及寵物本身個性,做出相對應的管理。葉佐駿舉例,自己與親戚皆飼養皮膚對天氣變化較敏感的西高地白㹴,因觀念落差導致飼養方式不同,「我家狗狗的毛很白很蓬鬆,但親戚的狗就是沒什麼毛,然後皮膚都是紅紅的,因為那個皮膚病已經嚴重到不太能救了。」除了飼主對於寵物的認知外,動物本身也需要接受行為教育。以養狗為例,小善表示,四個月是幼犬大腦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犬隻社會化的關鍵,假如此時未受到應有的教育,很可能導致日後出現攻擊性。李庭吾提及,寵物如果沒有辦法在人類社會中生活,飼主就容易出現棄養的念頭,進而造成流浪動物猖獗。對此,他也建議法律規範應明訂,「假如今天棄養一隻狗要十萬塊錢,然後你需要上六周的強制性課程,之後在身分證資料上面備註他曾經棄養過狗,我相信他們可能會再去想一下,而不會這麼容易的去做一個棄養。」 如今許多人選擇飼養毛孩取代生兒育女,不過因飼主責任教育不全,流浪動物問題也接踵而至。 圖/顏婕儒攝談及飼主觀念缺失的現象,曾經營六年寵物友善餐廳的阿牛媽媽(化名)認為,法令無法做到滴水不漏,若希望將問題徹底根除,除了非法繁殖業者的杜絕、飼主端「終養不棄養、結紮不放養」觀念的落實,下一代飼主生命教育的施行,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所謂的生命教育,就是教導幼童怎麼樣尊重生命、愛生命愛動物,其實就算是一個愛的宣導。」他補充說明。寵物數量增加儼然成為未來趨勢,現在的小孩終將成為下一代飼主,唯有從源頭做起,讓所有人都擁有健全的心態,才能創造一個對毛孩友善的環境。目前國內已有逾四分之一的家戶飼養寵物,為提升毛孩福祉,農委會畜牧處新設立「寵物管理科」,並於4月2日啟動。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表示,政策方向將會讓寵物獲得像人一般的照顧,負起毛小孩「從出生到死亡所有階段全面照顧」的使命。期望毛孩一生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有完整的配套,未來也會制定專法保護寵物權益,全面落實飼主責任。在寵物數量逐年攀升的背景下,飼主觀念的培育已成台灣勢在必行的任務。然而,既有飼主偏差觀念的矯正、未來飼主生命教育的推廣都注定是條漫漫長路,唯有透過政府的積極指引,搭配毛孩父母們的共同參與,方能讓飼主的素質追上高漲的寵物數量,將未來的台灣打造成人寵共榮的世界。
無聲辯駁的牠—禁養比特犬能遏止人犬衝突嗎?
專題
第1763期
無聲辯駁的牠—禁養比特犬能遏止人犬衝突嗎?
2022-03-17
【專題記者顏婕儒、李昀璇、陳楷霖、許如鎧綜合報導】「二十年後,台灣街上可能就看不到比特犬了。」坐落山邊的犬舍之外,鼎沸的犬吠聲在偏僻的鄉間道路不絕於耳,10多分鐘也不見停歇。跟隨犬舍老闆的引導,我們膽怯地步入犬舍,只見十餘隻比特犬被牽出放風,映入眼簾的不是猛犬的凶神惡煞,而是狗兒因貪玩撒嬌的模樣。在不少人眼中,比特犬卻是殺人不眨眼的冷血殺手。強健的四肢、銳利的獠牙與凶惡的眼神總是吸引著人們的目光,牠們好似一群天性嗜血的猛獸,民眾的恐懼感也在街談巷語之間逐漸擴散,反對飼養比特犬的呼聲在台灣此起彼落,牠們彷彿成為全民公敵,而比特犬禁養令的說法也在這樣的氛圍下應運而生。隨著法令祭出的明朗化,出乎民眾與政府意料的棄養現象在各地逐漸出現,曾經威風八面的比特犬,如今卻成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燙手山芋。一把名為禁養令的火,在試圖燒盡犬隻傷人現象的同時,似乎也燒出飼養秩序的混亂與部分飼主的草率。究竟為什麼被喻為人類摯友的狗,會淪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呢?  犬類行為專家王昱智説:「比特犬主要的工作性質就是所謂的鬥犬,基因裡面就是跟狗打鬥,所以比特牠不是真的要養來咬人的。」 圖/許如鎧攝攻擊力強遭禁養 比特犬將絕跡台灣 「5比特犬瘋狂撕咬 1歲男『骨頭外露』面目全非」、「4歲童被比特犬瘋狂啃咬!母捨身救兒被『咬斷雙臂』不幸慘死」、「比特犬疑遭棄養現蹤嘉義山區 咬死3土狗」。比特犬攻擊人或其他動物引發嚴重死傷,在國內外皆為媒體關注的重點,比特犬飼主謝偉忠說:「可能標題就是比特犬又闖禍了、又有比特犬咬傷人之類的,那大家就會覺得比特犬很兇。」媒體如此頻繁地報導,容易使社會對比特犬的恐懼逐漸深化。 比特犬為數種鬥牛犬類的總稱,一開始是作為「鬥犬」目的所培育出的狗種,因此基因裡就存在好鬥的特質,加上本身咬合力強以及絕不輕易鬆口的個性,在台灣被列為危險性犬隻(註一)。而雄性比特犬平均體重約30公斤,雌性則落在22至25公斤之間。其實早在民國90年,農委會即規範體重23公斤以上的大型犬隻,出入公共場所時應由成年人伴同,並以長度不超過1.5公尺的鍊繩牽引,而包含比特犬在內的具攻擊性品種,或是有攻擊紀錄的犬隻,則應戴上口罩作為防護。註一:依農委會公告,危險性犬隻指以下品種及與其混血之犬隻: (一)比特犬:美國比特鬥牛犬、史大佛夏牛頭犬、美國史大佛夏牛頭犬。(二)日本土佐犬。(三)紐波利頓犬。(四)阿根廷杜告犬。(五)巴西菲勒犬。(六)獒犬:西藏獒犬、鬥牛獒犬、義大利獒犬、波爾多獒犬。然而,即便祭出犬隻飼養規範,狗攻擊人的事件依舊不斷上演,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科長鄭祝菁表示,「如果被比特犬攻擊,通常就是死亡。」考慮到比特犬兇猛的天性,農委會在去年修正「指定禁止飼養輸入或輸出之動物」公告事項,規定比特犬及其混血犬隻,包括美國比特鬥牛犬與美國史大佛下牛頭犬,於今年3月1日起禁止飼養及進口,已飼養者也須在明年2月28日前至地方主管機關(例如:台北市動物保護處)登記,違者依規定最高可罰新台幣25萬元。此外,繁殖業者種犬依現有規範最多僅能7年7胎(註二),且下一代犬隻不得再進行繁殖。註二:依「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規定,提供繁殖的特定寵物,滿一歲以上始得進行交配、繁殖,超過七歲者應為其絕育;而終生繁殖胎次,不得超過七次。 此為3個月大的比特犬。依據新法規定,唯有曾登記飼養過比特犬的飼主才能購買及代養。 圖/顏婕儒攝<b>棄養數節節攀升 流浪比特犬成社會隱患  根據聯合新聞網等媒體報導,法規公布後,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嘉義縣等地紛紛出現流浪比特犬的蹤跡。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研究倡議專員賈皓婷則以全國收容系統的數據說明,法令公告前全國收容的比特犬總量為31隻,而截至3月16日為止,此數字已攀升至81隻。台灣比特犬被丟棄的情形是否達到「潮」的程度或許有待商榷,但情形比起過去更為嚴重已是板上釘釘。比特犬流浪在外,除了對自身帶來危險,也對外界造成負面影響。賈皓婷說明,流浪犬隻若未得到妥善的飲食及醫療照顧,再加上路殺(註三)等因素,死亡機率將大大提升。亞興犬舍負責人鄧清芸則指出,由於比特犬的強勢性格,使其在外佔盡求偶優勢,更大比例的混血浪犬將承襲比特犬的壯碩體格,再加上難以預測的個性,種種因素為台灣本就嚴重的流浪狗問題增添疑慮。不僅如此,由於比特犬較不親近其他物種,失去飼主控制的比特犬成了其他家畜、動物的威脅。據TVBS報導,嘉義縣去年12月初便曾發生流浪比特犬咬死3隻家犬的案例;今年初,新竹縣也曾傳出流浪比特犬攻擊家貓的消息,再再顯示比特犬遭遺棄在外會對社會造成危險。註三:動物因道路致死現象。 具有多年飼養比特犬經驗的鄧清芸表示,一旦被比特犬咬傷,當務之急是固定狗頭,「鎖喉、抱頭,讓他的四隻腳懸空。」如此便能阻止牠甩動,減少撕裂傷並拖延時間,找人求救。 圖/許如鎧攝<b>弊端層疊釀棄養 比特淪為喪家犬<b> 突如其來的棄養現象絕非一日之寒,就台灣犬隻而言,寵物登記與晶片植入式屬強制規範,根據《動物保護法》規定,犬貓未辦理寵物晶片登記,可罰3000到1萬5000元罰鍰。針對此法規,賈皓婷直言,「在台灣,我們不覺得有被落實得很徹底。」飼主若未自發攜帶犬隻前往登記,執法單位也難以主動追查取締,而政府亦未因此頒布相關配套,導致包括比特犬在內的未登記犬隻長期遊蕩於灰色地帶,讓台灣飼養環境陷入消極放任的泥濘。在犬隻登記難以落實的情況下,「私人繁殖」(以下簡稱私繁)逐漸在暗處興盛。根據資深飼主與鄧清芸透露,私繁並非傳統的非法繁殖場,而是源自一般民眾的非法途徑。飼主通常會將家中正值發情期的比特犬PO上臉書社團,並且在貼文中寫上公開徵伴,待毛孩生下數胎,飼主便會將幼犬再次發上社團送養,而收養者則私下包紅包給送養者做為謝禮。鄧清芸指出,「比特犬的成交金額都是在兩萬上下(合法繁殖場),可是非繁(非法繁殖)的,不要說一萬啦,五六千塊都有。」如此低廉的價格,也讓此類飼主不甚珍惜這些「身世不詳」的比特犬,更因牠們大多來歷不明而未作登記,在禁令頒布後,不少飼主因害怕麻煩而棄之如敝屣。此外,對新法規不熟稔也是飼主遺棄比特犬的可能原因之一。鄧清芸就曾於公布法令後收到客戶來電要求送還犬隻,詢問原因才發現其將法令誤解為「3月1日後每個人都不得飼養比特犬」。他同時也點出流言對於飼養意願的影響,「有太多人,包括我的客戶聽到左鄰右舍說這種狗要禁養了,叫他趕快抓去收容所或送別人。」賈皓婷則認為,雖然農委會公告內容已十分清楚,但仍須更強烈地宣導及教育民眾,「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認真地去了解這份公告的真正含意。」不當飼養成人犬衝突關鍵 專家、動團盼提升飼主責任比特犬造成死傷的新聞屢見不鮮,每每出現便在台灣掀起軒然大波,卻不見得能讓大眾真正認識牠們。謝偉忠分享,在與比特犬Syako相遇之初,對牠們的認識僅源自新聞,「兇殘」、「暴戾」的刻板印象深烙心底,相見時甚至帶著懼怕的心態,卻沒想到Syako的表現相當親人,甚至與家中其他寵物打成一片,這令人「錯愕」的表現更讓他在一夕之間轉念,謝偉忠更坦言:「我很感謝我遇到這隻狗,幫我把對比特犬的標籤拿掉。」「我覺得狗的個性,九成是可以被訓練跟教育的,不能因為牠的犬種,就認定牠。」談及禁令,謝偉忠感嘆地說。就他和Syako相處兩年多的經驗,比特犬和過往飼養的其他犬種並無二異,甚至可說相當親人,和他過去從媒體與大眾說法接受到的訊息大相逕庭。而社團法人台灣愛狗人協會理事長顏杏娟也認為,飼主的飼養方式會影響比特犬是否受控,「真的沒有不好的狗,只有不好的飼主。」然而,狗無法言語,更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所有的輿論和責任也因此指向這群「保持緘默的殺人犯」。謝偉忠建議政府應瞭解飼主如何飼養兇猛犬隻,並評估其能力,「因為出問題的是人,不是狗。」若能在法規中規範飼主考核或認證的機制,便得以在確保大眾安全的同時,保障各犬種的生存權和人們的飼養權。賈皓婷則強調,唯有落實《犬隻飼養與照護指南》的普及與法制化,進而解決台灣目前大量鏈養、籠養犬隻的現象,才能改善飼主不當飼養問題,藉由促進動物福利減少人犬衝突。「台灣就是一個太容易養狗又很容易丟狗的國家。」王昱智認為,政府應加強飼主對寵物的責任教育,並落實寵物登記和晶片施打的規範,再透過課程教學或加重罰則等方式,以杜絕棄養問題,提升國內整體飼養品質。 對於比特犬的棄養狀況,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科長鄭祝菁表示,「要養這類特殊犬種的時候,就知道他的危險性,並負起飼主責任。」 圖/許如鎧攝Syako依偎在謝偉忠身旁,露出無辜大眼撒嬌討摸,人狗關係緊密的畫面,對比多數媒體報導中,孤獨鏈在門外的比特犬們,又是另一種景象。比特犬傷人,究竟是天性所致,還是飼養不當?禁養令下,犬隻傷人事件是否也會隨著比特犬逐年凋零而不復存在?未來,比特犬將消失於街頭,遭棄的流浪動物卻仍可能流連街巷角落中,唯有政府積極引導觀念並落實法規、飼主負擔飼養責任,方能建立人犬共榮的環境。 比特犬Syako靜靜地倚著謝偉忠,斗大的眼透出無限的忠誠與依賴,殊不知自己已經成為禁令之下的末代比特犬。 圖/謝偉忠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