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664期
《後.街》籲反思媒體本質 賦傳播語言新溫度
2017-11-08
【記者劉蘭辰台北報導】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是全台首個新媒體藝術系所,第五屆系展《後.街 Post-Street》特別增設主題展區,邀請大學與研究生以媒體批判為主軸,共同找出新的傳播語言。本次展出19件作品,包含個人與團體創作。展覽盼利用系所成員熟悉的新媒體素材重新檢視媒體工具,並喚醒觀眾在資訊爆炸時代下沉睡的判斷力。由林瑜亮、李翎暄與劉庭均製作的〈光。段〉充分發揮媒體載具特性。觀者被紅光領入一座狹小空間,仰頭即見密密麻麻流動的紅色數字,在螢幕上依序從九倒數至不見。「數值代表該光點所剩的時間。」劉庭均表示,遠觀大面光點忽明忽滅,反映現代資訊爆炸;細看單一數字則有主體性,它們各自是不同個體、生命,不再只有傳遞訊息的功能。劉庭均說有人覺得作品像醫院跳號機或股票電視牆,他們則樂見各種解讀方法。 〈光。段〉能讓人從宏觀與微視角度,分別感受資訊爆炸流動量與媒體主體性。 圖/劉蘭辰攝同樣是集體創作,〈黑夜〉由樹狀塑膠支架、一罐水、一瓶沙與一面托盤,還有一隻帶針的機械手臂組成。當裝置偵測到觀眾,手臂就會在小托盤上接沙作畫,吸引觀眾聚焦其微小精密的機關和獨一無二的畫作,展品藉此引導受資訊轟炸的人們靜下心察覺細膩感受,藝術家魏廷宇說:「每幅沙畫都屬於特定時空下,特定的你。」共同創作者許賢威則補充道:「希望賦予科技人性溫度。」 〈黑夜〉呈現富有溫度的科技裝置,讓每位參觀民眾都能在微細的機具輪轉間,察覺自身時常忽略的細膩感受。 圖/劉蘭辰攝有些作品則關於媒體帶來的意識型態,例如黑色空間展出〈過甚其實的映現〉,謝竺勳透過投影機、銀幕與輸出品,呈現動靜交替的原住民兒童合唱團表演實況。作品源於他隨團赴義大利洛雷托聖家聖殿所拍影片,他表示當下被台灣本土與陌生西方文化交會所觸動,「多層次模糊的動態影像代表那趟旅程和我複雜的感受。」謝竺勳認為,媒體在生活中加強我們對事物的聯想,正如觀者聽到歌聲腦中可能聯想到原民孩童在部落齊唱,但進入展場後才發現是在異域教堂演出。觀眾王又仙認為〈過甚其實的映現〉中動靜交融畫面有非常特別的視覺感。而總召林彥翔則指出〈黑夜〉與預期差異最大,最終因展出場地與人力限制才演變成現在的機械樹。林彥翔講解展覽時表示,本屆策展雖因添設主題展區而變得繁複,但也因此使整體展覽主題獲得具體呈現,比起往年活潑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