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戴碧玲創凝香體敷料 緩解犬隻潰瘍出血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專題
第1763期
專業技能如何擋高學歷洪流?五專師生吐露學制隱憂
2022-03-17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飲廚藝科五專學生藉由餐飲實務課程,接軌未來就業。 圖/陳紫玲提供【專題記者吳姿芳、黃弈軒、單師樵綜合報導】身著廚師服的學生,目光聚焦於餐飲老師手下料理的製作過程,將每個步驟重點劃記在食譜上。一間廚藝教室裡,乘載五專生希冀成為廚師的夢想。「因為我國中就有自己在學甜點,看到高餐就報名了!」畢業於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飲廚藝科,現經營甜點工作室的甜點師林永清說道。這些五專生從16歲就踏入特定領域專業,學習五年的理論與實作課程,培養未來進入職場的基礎技能。現今大學林立、文憑觀念興起,五專生「畢業即就業」景況已不全然。教育部原先設置五專是以培植職場人才為主軸,讓國中畢業即踏入五專學習的學生,將大量時間挹注在專業領域,但他們畢業後往往礙於學歷尷尬,選擇升學取得大學學位,置身於實務與學術的模糊邊緣。我們透過訪談各領域的五專學生、老師及教育部,揭開五專生的學習歷程,以及五專教育體制在台灣社會下的疑慮,共同檢視現今五專生立足之處。不受高中職課綱限制 五專盼培養就業人才五專全名為「五年制專科學校」,具不同領域科別(註一),招收對象為國中畢業生,並以「五專優免入學」及「北、中、南區五專聯合免試入學」管道為主。與高中職不同的是,學生不受學區限制,可報考全國學校,但北、中、南各區限報名1所,採現場登記分發報到。註一:五專現包含醫事、幼保、餐飲、機械、外語、觀光、美容、商管、藝術等科系。專科學生過去在台灣社會中被定位為「中階技術人才」,是技術密集產業不可或缺的市場主力。政府為推動十大建設、台灣高科技產業,於民國60年至70年間大量設立專科學校。但因應近年產業趨勢,台灣逐步導向「研究型人才」,教育部從民國95年開始推動專科升格為技術學院、科技大學,造成五專數量驟減,而大學則在十年間暴增61所,原先專科畢業證書也演變為「副學士學位」。五專教育體制沿革至今,持續以就業需求導向為主。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專門委員徐振邦指出,現階段並無推動五專畢業生的升學管道,依然將五專生規劃為「具備就業能力之人才」。根據教育部近三年統計,全台國中畢業人數每年將近20萬人,約有11萬人升學至五專與高職,且五專就學學生約佔其中的13%。國內目前有46所學校設立五專部,其中12所是專科學校,其他則升格為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我們不需要再經過聯考、統測去升學,所以比較著墨在專業科目。」高餐大餐飲廚藝科科主任陳紫玲說道。相比於高中職課程受108課綱規定,五專更注重於專業領域。徐振邦表示,五專學生須修習34學分的學術科目,但因各科專業不同,於是交由各校自行規劃五年課程內容,彈性較大。五專生走向專業領域 轉換道路需五年代價五專學生須接受三年專業理論教育及兩年的實務教學,多數學生在學期間最後兩年投入校外實習一年或一學期。目前就讀於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的學生邱芃榕表示,學生須在校內練習傷口護理與血壓量測等工作,並於專四和專五至醫院實習,「實習過後你才知道能不能適應醫院的生活,面對活生生的病人跟在學校練習其實是有差別的。」林永清亦提到,他過去曾透過高餐大配合的校外實習單位,至永新鳳茶餐廳擔任外場服務生,實際在職場中培養與客人的應對能力。「其實不是因為我想要什麼而選擇五專,而是不想再繼續沒日沒夜地讀書,我想做我想做的事情。」畢業自高餐大餐飲廚藝科的主廚黃聖元說道。國中畢業生站在升學交叉路口,部分學生因不想長期承受升學壓力而選擇五專,他們認為與其將大量時間投注於課業,不如提前奠定就業基礎。另一部分學生則因認知自己不擅長的科目進入五專,如文藻外語大學西班牙語文系(科)五專部的畢業生劉宥然深知數理能力較弱,因此決定先就讀五專,再透過轉學考進入世新大學就讀,她說:「國中在數理方面沒什麼天賦,讀高中的話可能考不上很好的學校。」對於志向未明確的學生而言,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毛治文認為風險很高,若五專學生發現學習領域並非符合自身期待,仍需耗費五年獲得學位,而高職生僅需三年便能轉換跑道,「如果他是念高職的話,比如念會計的,覺得這塊沒興趣,大學可以轉去念新聞系,但五專要整個念完五年,才能拿到一張文憑。」甚至有些學生選擇退學另找出路,畢業於慈惠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的護士陳姿燕說:「原本一年級進去有55位,後來準時畢業的只有11位,其實我們的淘汰率還蠻高。」 五專學生國中畢業後即踏入五年專業領域學習,但若發現自身興趣不符,仍須耗費五年才得以獲得該科系的學位。 圖/黃弈軒攝畢業即就業? 五專處學術實作間模糊地帶畢業時,五專學生面臨繼續升學與直接就業兩種選擇,因人與科系而異。陳紫玲說明,高餐大畢業學生的升學比例為50%到70%,「要看學生個人特質,如果他是實務導向的人,不需要靠學校補足他的學歷,趁早就業就好。」在餐飲業職場中,相較於學歷,面試官更注重技術與態度,例如主廚林若喬與甜點師林永清皆於高餐大餐飲廚藝科畢業後直接就業,林永清說:「學歷只是我要進去請他看一眼,後面升職、加薪都是看能力跟經驗。」林若喬亦認為,工作過程能熟練操作技術,「每天接觸那些操作,比如說醬汁、不同的海鮮或是一些刀工,下班還會去查很多資料,確實學到很多東西。」另一方面,對於商業類與語文類的五專生而言,畢業學位較無法滿足未來就業的需求,因此有些學生選擇繼續升學,教授毛治文說:「五專百分之百都是要升學的,甚至有很多插大的。」劉宥然同樣選擇轉學考,他認為求職者普遍擁有大學學歷,副學士學位便相形失色,「畢業之後(學位)不上不下,不是學士而是副學士,誰會要副學士學位來工作?」畢業自文藻西文系(科)、現就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二技的學生蔡孟芸也表示認同,「如果在台灣沒有一張學士畢業證書的話,工作會有點難找,薪水也比較不好。」但他在選擇科系的過程中,發現二技的科系少,五專畢業生的升學之路比高中生更狹窄。為數不多的五專學生,畢業走向早已與過去「畢業即就業」的現象有所出入。教育部技職司專門委員徐振邦解釋,五專教育仍以就業導向為主,「他不會想到升學這個問題,反正我就好好紮實地學五年,在四年級、五年級再思考未來的人生規劃。」他提到,教育部一直沒有改變五專就業導向的目標,而非升學。他也補充,民國109年五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將近三成,就業導向仍然明顯。為補足技術人才缺口,教育部又於民國107年重新推廣五專教育,並由科技大學恢復五專部招生。然而,國立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教務主任方慶豐認為政府不應該力推五專,「20年前五專的地位比較高,而現在大學普及了,又少子化,家長一定都想讓小孩大學畢業啊,專科畢業以現在的就業市場太低了。」他更指出,專科新進的教師大多為碩、博士等學術人才,較不熟悉實務操作,「他是普通大學畢業的,一些車床等等的機器,以前根本沒有操作過。他有可能也自視甚高,因為大家會覺得你是比較差,才會去教專一的。」針對師資問題,徐振邦回應,科技大學強調產學合作,因此五專也引進許多業師協同教學,師資結構應該更充實。 五專學制以培養中階技職人員為目標,然而部分畢業生考量就業競爭力而選擇繼續升學。 圖/吳姿芳攝學生望經歷換學歷 學制轉型育「新五專」人才歷經時代變遷,五專培養的學生已不全然是過去的「中階技術人才」。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為例,該校自民國107年恢復五專部招生,推出「智慧自動化工程科」,並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合作,將人工智慧領域納入課程,培養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力。北科大智動科學生李善得是第三屆「新五專」體制下的學生,原先能以國中教育會考成績能進入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就讀,但他卻選擇走上一條不同於他人的道路。「我們一學期除了考試,還要做報告、寫程式做專案。」他說明,智動科因學習特定專業領域,二年級就碰上大學才會接觸到的微積分,還有物理的靜力學、動力學等專精課程。臺中市立臺中工業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黃維賢提供五專制度發展的可能方向,他指出政府想要再興五專,須以技術型高中(高職)為基礎,而不是讓科技大學處理。「應該要讓幾所優秀的高職,先設立五專部。」先由一個班、兩個班慢慢施行,再擴大規模。他說:「五專前三年的課程基本上都在,接下來四、五年級,可以到產業界去實習。」他認為此方式有助於減少國家缺工之問題,同時導正社會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概念。「我蠻自豪的,從一年級就可以開始累積實作經驗,但他們要等到大學。」北科大智動科學生周漢文自信地指出念五專的優勢,他將課餘時間應用於興趣上,自己鑽研程式寫出遊戲,提早培養出自己的競爭力。李善得也提到,北科智動科課程較多報告,有不少發言、思考機會,「比起填鴨式教育,下課就衝補習班,在未來我覺得我們是比較有利的。」就算社會多看重學歷,周漢文也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優勢,「我們累積的是經驗而不是學歷。」同時,因五專接軌就業市場,在五年學習期間也能接觸到業界資源,拓展眼界。因此,就讀高中、大學不再是尋求穩定工作的唯一方向,在廣設大學的今日,五專教育也可以是國中畢業生選擇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