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影音
中藥產業人才缺 衛福部修法引爭議
2024-11-28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新知
第1662期
六足機器人 適應地型助發展
2017-10-25
【記者謝宜臻綜合報導】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生何懿山、楊琮閔、李子彬、梁富鈞、張安君在萬潤2017創新創意競賽中以「仿昆蟲型六足機器人」奪得金牌,團隊期許三種不同功能的機器人,將來能輔助人類進行軍事或環境偵察、外太空研究及災區救援,以提升效率、降低損失或傷亡因觀察到常見昆蟲的六足,比四足、二足更穩定,抓地力佳而不易摔倒,研發團隊設計靈活的C形六足結構,並發展出「跳躍型」、「防水型」及「伸縮步態避震」三種機器人版本,針對不同用途有相對應的運動能力。跳躍型六足機器人對於崎嶇地形應變力較佳,為使機器人靈活行動,團隊成員選用較輕材質,讓馬達瞬間出力使機器人跳躍、跨過小鴻溝。防水六足機器人則可進行水底探測,「整隻機器人可以直接下水。」何懿山表示,野外探索環境險惡、潮濕,研發團隊利用防水層包覆馬達,減少機器人損壞的機率。 跳躍型六足機器人的馬達在瞬間出力的狀況下,可使機器人跳躍,對於崎嶇的地形適應力佳。 圖/仿昆蟲型六足機器人研發團隊提供 防水六足機器人的馬達外有三層防水層,可整台完全下水,也可在潮濕的野外環境行走。 圖/仿昆蟲型六足機器人研發團隊提供第三種版本為伸縮步態避震六足機器人,使用熱塑土作為C型足部材料,所以具備防震功能。又因具備彈簧避震器,吸收部分外力撞擊,抗震功能是三者中最好,何懿山說:「我們也有把重物往機器人身上丟,不會損壞。」此版本的靈活度也較前兩種佳,並可匍匐前進,適合在低矮洞穴中行走,但由於結構較複雜,防水性能仍待開發。 伸縮步態避震六足機器人靈活度佳,且擁有良好的步態回復力,接受外力撞擊,不會損壞。 圖/仿昆蟲型六足機器人研發團隊提供何懿山表示,若機器人關節越多,則馬達數越多、機器人也就越重,團隊簡化複雜的足部關節,以減低仿昆蟲型六足機器人重量。而目前機器人高約20公分、長約30公分,可以搭載多種感測元件,隨時回傳影像、溫度等資料,讓使用者同步監控。若經費充足,團隊未來將朝改變機器人體積的方向發展,指導教授王榮爵以近日台中下水道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為例說明,若機器人體積較小,可進入人類無法抵達的危險場域探勘,亦適合應用於軍事或警方攻堅。王榮爵認為六足機器人適合於地表崎嶇的場域使用,可輕鬆達成搬運等任務。何懿山也肯定機器人在不同環境的探勘能力,但因經費問題,目前無法耐強酸、強鹼,製作材料也需再強化,未來才能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