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假文憑衝擊高教形象 新加坡名校誠信面挑戰 
國際
第1818期
假文憑衝擊高教形象 新加坡名校誠信面挑戰 
2025-11-14
【記者顏貝恩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以下簡稱國大)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以下簡稱南大)於3日通報,有中國不法分子在社交媒體平台小紅書上,冒用兩校名義與標誌,聲稱可協助錄取,提供「快速申請通道」或「保證直錄研究所課程」,並向申請者收取高額費用,引發社會關注。 國大與南大常年在國際高等教育領域享有盛譽,吸引大批海外學生申請,但也因競爭激烈與留學市場龐大,成為中介詐騙鎖定的對象。新加坡管理學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IM)(以下簡稱新管院)企業管理系學生馨(化名)表示:「過去比較容易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當時網際網路尚未普及,許多資料難以查證或對比。」如今,學生多依賴網路與中介管道蒐集資訊,雖然取得方式更為便捷,卻也提高不實訊息誤導的風險。新管院會計與金融理學士中國留學生漂漂(化名)指出:「國際學生相對容易成為中介的目標,因為申請流程、語言及文件準備相當複雜,他們利用學生對流程不熟悉的情況,以『提供協助』作為切入點,甚至藉此騙取學生錢財。」在網路普及的時代,科技成為一把雙刃劍,馨補充:「透過官方網站查證確實能幫助我們辨別真偽,但也難免有有心人士利用網路製造假網站或假資料。」 隨著偽造學歷事件持續引發討論,學生對校方制度與入學流程的信任也受到考驗。國大中文系學生潘達(化名)說:「這起事件讓我開始懷疑入學制度是否出現疏漏,影響學校名譽,甚至波及在校生形象。」若學歷偽造問題持續發生,不僅會削弱外界對學校的信任,也可能讓學生在申請或交流時面臨更多質疑。馨進一步說明:「民眾需要了解造假文憑的後果與嚴重性,不能讓有心人有機可乘。」 面對事件引發的信任危機,學生們普遍期盼校方能重建教育公信力,漂漂說:「若校方能提供多語言版本的入學指南,協助各國學生掌握正確資訊,將有助降低誤信中介的風險。」就讀國大數據科學與分析的留學生鍾佳成說:「持續檢視文件審查流程,完善基礎審核工作,能有效降低誤用或造假的可能。」國大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系新加坡學生小虎(化名)補充,校方在錄取階段需與各地學校及政府單位保持密切合作,以確保學歷與成績真實無誤,杜絕造假事件再度發生。
港府欲整治假學歷 學生質疑政策治標不治本
國際
第1798期
港府欲整治假學歷 學生質疑政策治標不治本
2024-11-08
【記者黃伊晨報導】香港特首李家超於22日回應香港大學破獲的假學歷入學案件,承諾將與中國政府合作根除偽造學歷行為,打擊違法出售假學歷的仲介機構。李家超指出,大學有責任加強審查系統,防止假學歷的入學申請,執法機構將對違法者採取法律行動,提振香港高等教育信譽。 部分香港在籍大學生表示已失去政府對打擊偽造學歷案的信任,質疑政府提出的改善方針是否真能解決假學歷問題。就讀香港城市大學四年級的陳同學(化名)認為,政府並沒有給出防範假學歷的具體作為,僅空泛指出會加強打擊行動,無法讓他信任偽造學歷入學的情況會改善。他指出,網路平台可以輕易找到買通考場的學歷仲介,證明香港學歷檢查機制具有根本性的問題。「沒有完全堵塞漏洞,假學歷案件只會不斷重演。」他強調。他表示,若無法從源頭解決假學歷的製造,政府給出再多新政策都是徒勞。 根據端傳媒報導,香港大學7月破獲的30起假學歷入學案,涉案者均是非香港籍學生。就讀香港理工大學的文生(化名)表示,因為假學歷案多發生在香港大學的海外生身上,就業時公司應該只會比較提防海外生,身為香港本地生的他並不擔心自己學歷的含金量會因假學歷入侵而下降。就讀香港城市大學的台灣學生小花(化名)同樣不擔心未來求職時自己的學歷會貶值,認為在香港找工作相對務實,公司經過多關測試後自然能辨識學生素質。 陳同學指出以偽造學歷申請入學的學生,恐造成其他學生權益受損。他舉例,有些學生使用假學歷入學,完全跟不上學校進度、分組報告也做不好,令憑自己實力入學的學生要負擔更多工作,還可能影響到學生的分組成績。小花表示,他曾在全英語授課的課堂中遇到完全不會說英語的同學。他高度懷疑對方以假學歷入學,影響他的學習環境及同儕競爭力。 小花說:「我個人認為中國偽造學歷屬於文化及政治問題,短時間要徹底消除需要非常大的社會資源,當然這次的大規模披露確實有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他表示雖然學歷造假現象短期未必可以改善,但已是打擊假學歷的一大進展。香港城市大學學生何子宏認為,香港可以借鏡澳洲大學防範假學歷問題的做法,讓入學面試條件更加嚴謹,而非僅靠單純的書面審查,避免將來香港學校的學歷含金量受到質疑,未來更難招收到好學生。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