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36期
洗衣盒內的冊子 《白蘭》回顧臺語電影興衰
2020-11-18
【記者崔兆慧綜合報導】掌心大的洗衣粉盒子,裝載名為《白蘭》的小本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學生劉紀彤,創作〈白蘭 A woman called____〉參與「台北好日麗日麗」公共藝術計<b>畫,於6日起在「Sesa洗衣吧-新生好鄰居店」展出。透過印刷成冊的虛擬故事,連結過去國語政策下臺語電影沒落、文化更迭的過程。 創作者劉紀彤將對白蘭的想像寫成故事,印刷成小書後放入設計成像洗衣粉外裝的紙盒中。 圖/崔兆慧攝本子裝載一段故事被放置於洗衣店,民眾走入店內便會發現它。劉紀彤說明,一般到洗衣店需花費一段時間等候,他將作品放在等候桌上,試圖用文字陪伴客人。故事取材自1960年代當紅的臺語電影女星白蘭,並以那個年代作為故事背景,劉紀彤說:「故事是虛擬的,卻加入許多現實元素,試圖去還原出那個時代。」 故事中的白蘭參演無數膾炙人口的臺語電影,當紅時期,甚至有公司以他為名建立洗衣粉牌子,邀請他代言。後來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實施國語政策,禁止臺語彩色電影,一直採用黑白底片拍攝的臺語電影,因市場於1968年停止進口黑白底片失去命脈。 隨著國語電影成為主流,故事中的白蘭也順勢與臺語電影一同退場,轉而經營服飾店。但他的服飾店也因都市變遷,被新消費型態的自助洗衣店取代。最後,白蘭走入洗衣店,卻發現洗衣店內的洗衣精氣味比自己身上慣用的「白蘭」洗衣粉更為強烈。「如今白蘭身上的氣味究竟是他自己,還是白蘭洗衣粉的味道?」劉紀彤希望觀者能去想像「白蘭」,參展者詹亞軒則從文字中感受到白蘭的無奈和妥協。 在作品劇透會中,創作者劉紀彤邀請了母親小玲和座談會與談人劉星佑來和觀眾談作品,小玲說:「白蘭的酒窩真的好深好深!」表達出他對曾共處一室的大明星印象深刻。 圖/崔兆慧攝若將白蘭的角色從故事抽離,便會發現本子也正描繪臺語電影興衰的歷程,劉紀彤的母親小玲(化名),正好生於臺語電影蓬勃發展的年代,曾與當紅的白蘭有過一面之緣。小玲提到,小時候每個禮拜看的電影幾乎都有白蘭的蹤跡,高中後,在國語政策的影響下,主流市場被瓊瑤的國語電影取代,他不再從大螢幕看到白蘭。座談會與談人劉星佑說:「我們在書上讀到臺語電影的歷史和政府的語言壓迫,都不及你媽媽和你說『我以前講臺語會被罰錢。』」臺語電影因極少人保存,紀載也相當稀少,以至於現今人們幾乎接觸不到,造成臺語電影文化斷裂。 作品在「Sesa洗衣吧-新生好鄰居店」展出,創作者劉紀彤說明,希望能陪前來洗衣的民眾度過漫長的等待時間。 圖/崔兆慧攝劉紀彤補充,他嘗試透過此次創作呈現臺語電影興衰的年代,「我會很積極地想拼湊出生活現狀和過去間的空白。」他企圖以作品梳理在時間進程中,人們如今生活樣貌的脈絡。故事結尾,新店面的招牌正寫著「24小時自助Sesa店」,劉紀彤說:「在故事的尾端帶出展覽地點,試圖讓觀眾去想像,是否自己就身處故事發生的地點?白蘭真的來過嗎?」就如已消逝的臺語電影,似乎不曾存在於過去。
藝文
第1707期
地面再現下水道空間 《沿河》連結人河關係
2019-10-03
【記者黃雪瀅台南報導】走入展場是幽暗的隧道,再靠後的無明處則見錄像裝置及污水,更往內走,便置身水庫底部。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的劉紀彤,於台南市的「絕對空間 Absolute Space for the Arts」,舉辦《沿河》個展至6日,回顧自身與水相關的記憶,將空間化為下水道,探討河流循環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穿越幽深的隧道,播放受訪者親入下水道的錄像,地下擺放的黑水散發難聞的氣味。 圖/劉紀彤提供穿越展場內狹長的漆黑隧道,彷彿身處下水道,除了聽到微弱的流水聲,劉紀彤也將漢人文化的元素加入聲音裝置,如敲鑼打鼓、擲筊落地及主祀大禹的水仙宮附近市場的聲音。再靠後的空間,地板上流淌煙蒂、咖啡渣、枯葉和鞭炮屑等殘餘物的黑水,帶著刺鼻的臭味撲面而來。劉紀彤補充,黑水的材料皆取自生活,「原想要從下水道帶出污水,但這些東西本來就是從我們日常生活掉入河道的。」 創作者將展覽的結構以及聲音裝置暴露出來,並寫著「河有名字」,希望民眾看到結構外的展覽。 圖/劉紀彤提供即使河流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然而,劉紀彤指出,河流的源頭已無法在現代化的城市規劃中找到,河流連結排水管,也為了接民生用水被不斷擴建。他開始思考,河流究竟仍是河流,還是已被視為水溝去使用。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簡義明也說明,為了配合城市利用與聚落發展的進程,人類不再依河而居,而是直接將建築物覆蓋在河流上方。 劉紀彤坦言,現代人離不開既定的生活模式,環境中所使用的水需要排開,污水也照樣發臭,「但有沒有可能身處於環境內,了解環境長什麼樣子」。而當他獲知地下水也是河流的一部分,便通過古地圖開始尋找河流。他發現,台灣的城市規劃將河流放入排水道的架構裡,已成為生活污水的排放處。他也說:「Google Map只會標出河流尾端的名字,但中間的部分僅取名為第幾號排水。」 走入水道,沈澱的殘餘物隨著走動而與水混濁起來,即使裝備完善,腳下依然很滑。 圖/黃雪瀅攝為了讓觀展者對下水道深入了解,劉紀彤舉辦兩場行走活動——「琥珀川在哪?」,帶領觀展者親自進入下水道體驗。「第一次進入下水道後,恐懼使空間感與時間感變得複雜。」劉紀彤回憶,在黑暗的空間,無法用身體去測量實際所處的位置。在陸地上僅需要15分鐘的路程,在下水道卻來回耗費兩小時。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的學生曾聖翔與勞泓理表示,進入下水道後,他們也看到散亂打結的電纜線、生鏽的鋼筋與脫落的水泥塊等展覽無法呈現的東西,讓他們警覺地面下難以看見,卻一直在逐漸崩壞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