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新知
第1737期
仿人骨密度造植體 下顎重建患者植牙成可能
2020-11-25
【記者鍾晨沅綜合報導】現今植牙技術的發展已造福許多民眾,然而,顏面創傷需重建下顎的患者,卻因無法植牙而有咀嚼失能的問題。「2020金屬創新應用競賽」於12日舉行決賽,學生組首獎由亞洲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國立中山大學三校學生合作作品「匹配人體骨密度之具咬合功能下顎重建植體」奪得。團隊以人體骨骼密度為發想,打造新型下顎重建骨板,可望增進植體的功能性。 研究團隊利用人體骨密度與結構技術,打造新型下顎重建骨板植體,可望改善提升現有植體之功能性。 圖/研究團隊提供該競賽主軸著重於輕金屬的應用,團隊學生利用鈦合金打造新型的下顎重建骨板植體。目前常用的下顎重建植體雖可恢復外觀,但因重建手術剩餘的體骨過小,造成後續無法再植牙。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學生紀晴倫說:「臨床上重建手術比較繁雜,術後回復與追蹤期也較長,因此也不建議患者再多做其他手術。」團隊成員徐子殷強調,他們將輕金屬以適當比例混成合金,並依照骨密度打造植體,使其不管在重量、製造或安裝等,都較傳統植體更符合人體需求。且此舉可強化患者咬合功能,因下顎處肌肉運動多,團隊在設計植體的同時,須克服長期肌肉開合造成的脫落問題,利用骨密度打造出的植體近似人體骨骼,相似於原本肌肉的承重,讓患者較容易習慣,降低適應不良的問題。此外,團隊也針對傳統重建植體容易發生固定用的骨釘鬆脫,以及骨板斷裂的問題做改善。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郭哲男補充,人類咀嚼的平均力量約為216至740牛頓,雖受到創傷的病患咀嚼力會下降25至66牛頓,然而目前市售的商業金屬板為方便臨床客製,最大承受力約為350牛頓,「所以就算患者施力比一般人小,骨釘鬆脫與骨板斷裂仍是不可避免的。」為解決植體受力的問題,團隊以孔狀打造新的結構,可分散咀嚼力對植體造成的折損。團隊成員王郁評指出,他們在植體接觸骨組織處利用該孔狀結構,以供骨骼長入孔隙中,進行骨整合,增加植體與體骨間的穩固性。而為避免周遭軟組織長入孔隙造成摩擦,進而產生疼痛,團隊則於接觸軟組織的部分採封閉設計。且團隊獨創處理技術,使多孔結構表面粗糙度及受力集中程度,最多降低至30%,強度最高則可提升約100%。 研究團隊以孔狀打造新型結構,配合人體骨密度,可分散咀嚼力對植體造成的折損。 圖/研究團隊提供 研究團隊在接近骨組織處採開放設計,以利骨骼長入,提升骨整合。而靠近軟組織處則採封閉設計,以防造成摩擦與疼痛感。 圖/研究團隊提供比起傳統植體,團隊技術可將客製化人工下顎的成本降低約2/3,製造時間也可縮短2/3。王郁評補充,此研發皆利用國產材料,證實國產材料的性能不亞於現有材料。團隊研究提供具足夠強度的植體,期待未來成為下顎骨重建患者植入物的可靠新選擇,解決其咀嚼失能的問題。
新知
第1737期
血型、凝血功能即時測 臺大創易讀快篩試片
2020-11-25
【記者石學儒綜合報導】傳統驗血需前往醫院檢測,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陳建甫帶領團隊研發出「微量血液快速篩檢試片」,以可攜式設計突破過往限制。民眾只需將微量的血液滴入試片,便可測出受試者的血型、貧血與否及凝血狀況,可望提升急救輸血的速度,並應用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鄉。此項發明不僅刊登於美國化學學會10月份期刊(ACS Sensors),更獲選為該期增選封面。 傳統血液檢測透過針筒取得血液樣本,需仰賴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人員,而血液內所含的生物標記也能檢測出許多疾病問題。 圖/石學儒攝血液滴入試片後,會分流至三個分別載有不同抗體的微流道(註1),抗體會使特定的血型凝結,如A型血會在抗體A的流道凝結。凝結的血液則會在試片上對應的方框內呈現紅線,紅線越長表示凝結越多。而血液凝結狀況取決於受試者的血容比(註2),若受試者有貧血問題,凝結血量會低於常人,多血症則反之,而不易凝血的亞血型患者,凝血量最低,結果都會反應在紅色線條的長度。註1:血液在篩檢試片中流通的管道。註2:紅血球在血液中的比例。此試片從血液滴入到檢測結果出爐,只需約兩分鐘,為加速反應時間,團隊縮小試片體積,使檢測結果更容易被看見,此舉也讓檢測所需血量大幅少於傳統驗血,團隊成員、臺大應力所學生張鈞彥說:「只要1微升的血量,就像測糖尿病,一滴就夠了。」另外,團隊成員、研究員林佳慧補充,亞型血因為凝集現象極弱,傳統較快速的血型測試方法有可能辨識錯誤,讓緊急輸血存在風險,團隊開發的試片則可以清楚辨認。常見驗血方式通常需專業設備與醫療人員來辨識結果,然醫療資源分布不均,並非所有地區都具備相關醫療人力與器材。此可攜式多功能血液快篩試片,兼具可視化與便宜的特性,並且,團隊在試片上刻上各種血液狀況的指標,讓不具醫療背景的使用者也能自行判斷,可望減少偏鄉醫療成本,以及對專業設備人力的依賴。 可攜式與可視化易讀的設計,讓不具醫療知識的使用者也能輕鬆使用此試片,可望補足偏鄉醫療資源。 圖/石學儒攝林口長庚醫院骨骼關節研究中心主任蔡宗廷表示說:「醫院通常會將血液樣本送至醫檢部門進行檢測,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他認為,在緊急開刀時,這項產品可快速確認病人血型,縮短血型檢測的時程,同時也可減輕醫檢部門的負擔,「讓他們(醫檢部門)去從事更複雜精密的檢測。」 微量血液快速篩檢試片搭配負壓裝置,透過類似抽血的原理,幫助血液在試片內的流動。 圖/石學儒攝現階段,微量血液快速篩檢試片尚未上市,蔡宗廷說明,雖然已證實此試片的諸多優點,但仍需要更多測試和衛生福利部的認證,才能實際應用於醫療現場。另外,陳建甫說:「血液裡有很多生物標記(註3)可以量測,未來會在試片中加入更多功能。」目前團隊與林口長庚醫院合作,希望透過專業觀點輔助,讓試片具有更多便利於醫師的功能,並補足偏鄉醫療需求。註3:生物標記(Biomarker)在醫學上通常是指在血液中的某種蛋白質,通過測量它,可以反映出某種疾病是否出現或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