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社論】療癒還是自私?動物餐廳商機背後的剝削關係
生活
第1733期
【社論】療癒還是自私?動物餐廳商機背後的剝削關係
2020-10-22
桃園市青埔的水族館Xpark於8月中開幕,遊客絡繹不絕,吸引民眾近距離欣賞海洋生物。近日有網友上傳館內魟魚、水母受傷的照片,指責館方虐待動物,引發網路抵制聲浪。Xpark於15日發出聲明,表示並未虐待動物,生物偶有受傷、適應不良,館方均以最高規格照料。民眾可透過網路串聯,持續監督單一場所養育是否恰當,但人類消費動物的日常卻難以改變。「好可愛、好療癒喔!」常是人們看到動物時的第一聲驚呼。各種動物滑稽可愛的影片,在網路上往往瘋傳,吸引大眾點閱、分享。「可愛」、「萌」成為動物的價值,民眾希望藉由動物可愛「被療癒」,因此可近距接觸海洋生物的水族館人潮眾多,標榜和店內動物一同用餐的咖啡廳、餐廳也日益普遍。寵物咖啡廳中除了常見的貓狗,近年更有店家飼養羊駝、浣熊、刺蝟等動物,以少見的寵物作為賣點。6月,台北一家寵物咖啡廳遭爆料,流出店主虐待店內浣熊的影片、對話截圖,將咖啡廳打烊後,浣熊的真實生活攤在大眾眼前。經過台北市動物保護處介入,四隻浣熊轉移至台北市立動物園,給予浣熊適於生存的環境。寵物咖啡廳提供親近動物的環境,民眾在一兩個小時中享受動物的可愛,然後結帳、回家。這種模式下,消費者不會看到動物的生活全貌,不必思考牠們平時如何生活,不必為牠們的生老病死負責。結束本次光顧,對於店內寵物,只需留下手機相簿中的幾張照片和美好回憶足矣。《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作者黃宗潔指出,在這樣的互動模式中,民眾並非參與動物的生活,「咖啡館裡的動物,其實是被『淨化』過的存在,某程度上是一種想像的產物。」想要親近可愛的動物是人之常情,但是若僅將動物視為心靈慰藉的工具,則應再思。前往動物咖啡廳之際,我們應檢視自己的心態,是希望能了解和我們截然不同的另個生命主體,或僅為滿足自己想「被療癒」的心情?改變心態、減少消費,或許能使此風氣不再盛行,不助長動物咖啡廳氾濫。若要前往消費,則應隨時檢視店家是否給予動物妥善照料,有意識地選擇友善動物生長的場所,以市場機制為牠們把關。將生物從自然棲地抓到人造場域展演、供人娛樂,不論是寵物咖啡廳或是動物園,根源恐怕都難逃消費動物。且人為飼養再周全,對於生物而言都不比原生自然環境。但動物園、動物咖啡廳已存現況下,應追求的不是將所有動物野放,回到他們可能不再能生存的「家鄉」。而是以動物為出發點給予適性照料,並不再增加飼養。最重要的是重新省思我們對待動物的態度,改變「想要親近生命,卻不願正視每種生物都有獨特的、與生俱來的天性」。若心態不改,那麼就算擁有再多動物溝通的技術,也是枉然。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