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大學人】青年領頭推廣台語 「同齊行」助學員考台語認證
校園
第1802期
【大學人】青年領頭推廣台語 「同齊行」助學員考台語認證
焦點
2024-12-06
【記者吳妤潔報導】「語言是文化ê底蒂,文化是國家ê根基。」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不分系學生林家慶說道。臺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學生蔡宇盛、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黃茬翰和林家慶三位對台語抱有熱忱的學生,因緣際會下,於今年五月成立「同齊行」台語教學團隊,期望透過自身考過教育部臺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中高級考試的經驗和能力,協助現職教師或民眾考取證照,並傳承台語文化。 在成立初期,蔡宇盛觀察到台語斷層多發生在青年族群,因此最初希望以青年教育為主軸,但在設計課程內容時卻遇到困難,最終為了統一教案,才以檢定作為基準點。他們用免費教學和線上授課為誘因,在Facebook社群「對囡仔講台語」上宣傳,蔡宇盛說:「我想要看到的是我們免費提供資源,感覺到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大的成長,也會很想要跟我們交流。」他也坦言,考量到自身能力和經驗,身為學生,用免費的方式授課比較不會有壓力。談到招生狀況,林家慶指出,一開始報名的成員約有170人左右,但三個人能力有限,最後僅開放50人加入,其中三到四成皆是在職教師,其餘則是高中生、大學生和一般民眾。 在授課模式上,黃茬翰說明,由於學員的書寫能力普遍較差,因此課程會專注在寫作,搭配當週應著重之聽、說、讀其中一項核心能力,以坊間的題本和自備教材講解。蔡宇盛表示,透過課程,團隊三人也能在與學員交流的過程中教學相長。談及如何設定預期成效,蔡宇盛說明,在第一個季度中,希望至少有三個學生能考取中高級證照,他解釋,因為台語中高級檢定難度高,通過率低。林家慶則補充:「你只會講沒有用,還要懂得如何辨識跟運用,我覺得困難點在於要適應一個新的文字系統。」 針對國內的台語教育,蔡宇盛分享,自己作為中學必修台語課程(註一)的第一屆學生,發現政策仍有許多衝突與不足之處。除了師資缺口外,也未明確規定評量成績的標準,「很多老師會選擇用紙筆測驗的方式來定奪學生的成績,那相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有很大的降低。」黃茬翰也指出,當前的台語課綱較制式化,應透過更多元的教學方式將台語教育融入日常,讓學生了解台語和生活息息相關。林家慶則直言,不同地區和每個家庭都有各自說台語的方式及詞彙,但學校制定標準化的流程教授台語,定義何謂「標準台語」剝奪了語言本身的多樣性,他惋惜地說:「為了方便跟比較好的效果,會損失掉很多這些很迷人、很美麗的特色。」 註一:《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自111學年度開始,中小學必修本土語言,包含台語、客語、原住民語、馬祖語和台灣手語。 然而對於台語教育的現狀,團隊成員也並不完全抱持悲觀的想法。「有一句叫『學台語,當時行』(註二),這是我覺得現在傳播媒體可以看到的正向的種子。」黃茬翰舉例,現在漸漸出現以全台語呈現的脫口秀、實境節目或電視劇,讓觀眾發覺台語的親近,進一步學習更專業的知識。林家慶則建議,台語教育不應侷限於小學,而能延續到大學,他認為學習語言背後所透露的智慧與文化,才是更有趣且吸引人的,「即使沒有通過檢定,他(學生)在途中學習到台灣本土的文化,我們有傳承到這件事情,也是另一種成功。」他誠實地說。 註二:現在流行用台語、學台語的意思 對於「同齊行」推廣台語,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何信翰樂見他們的出現。他認為,以學生身份推動台語,未來的發展性高;另一方面,學生自發組成教學團體,若成功,便能在同儕間形成效應,吸引他人效仿。「他們互相鼓勵,做很多事就可以長久,我覺得在推動學習台語的過程中,有同伴這件事是很有意義的。」何信翰說。談到團隊的未來發展,蔡宇盛表示,由於線上授課成效不佳,未來將考慮租借場地進行實體授課,並嘗試經營社群,用更生活化的方式呈現課程,期待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推廣台語的行列。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