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大學事】大學入學簡章新設轉系限制 學生質疑留下本系生成效
2024-11-29
生活
【社論】高房價時代:小宅崛起與年輕世代的購屋困境
2024-11-29
國際
皇后大學安裝減碳設施 學生疑建設成本過高
2024-11-29
校園
學生創意發想東華夜市 攤位數量動線有待改善
2024-11-29
校園
國軍教召租借政大校園 學生憂影響校安秩序
2024-11-29
新知
中山發現新物種 鰕虎魚研究登國際期刊
2024-11-29
藝文
改編經典劇本重建時空 《女僕》探階級差異
焦點
2024-11-29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國際
影音
第1713期
無國籍兒童如幽靈人口 移工後代權益問題仍未解
2019-11-15
【記者徐品蓁、林琬蓉、阮珮慈綜合採訪報導】為響應20日聯合國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滿30周年,深度關注移工後代議題的簡永達,受邀講述無國籍的移工後代所面臨的困境。台灣每月有不少移工在台產子,其中有些移工選擇棄養,使這些孩子雖生長在台灣,卻因沒有國籍,在法律上不被承認,無法享有任何權利,而被稱作透明的小孩。《透明的小孩——無國籍移工兒童》講座主講人簡永達說明,台灣的國籍認定採屬人主義,不利於無國籍移工孩童取得身分,他進一步解釋,國籍法嚴格限制血統,若小孩的生父和生母不屬台灣籍,便無法取得台灣的身份。而自2016年一月起,在內政部移民署及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等機構的配合下,生父不詳、生母為失蹤外籍人士的無國籍兒童可透過協尋機制歸化為我國國籍。該機制規定,當發現無國籍失依兒少時,政府得在台灣境內協尋其生父母六個月,若發現生母已經返回母國,則境外協尋三個月。若生母的原屬國家不認定孩童具有該國國籍,或確認孩童生母失聯,社福機構便可申請將孩童歸化為我國國籍。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科兒童及少年福利科長王惠宜補充,經過這三到六個月仍未協尋到,可先幫孩子申請外僑居留證,以確保孩子身份跟就醫的權利。今年九月起,台灣與印尼政府更建立合作關係,透過協助印尼移工孩童辦理旅行文件,對其進行安置、轉介,幫助孩童獲得更好的照顧。社團法人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創辦人楊婕妤分享,至今已經成功移轉十幾位孩童,此合作也更有利於孩童學習母國文化。但眾多移工孩童個案中,最棘手的類型屬於「父不詳、母失蹤」,若知道生母國籍,且其仍在台灣,卻無法掌握其行蹤時,該孩童便被認定依生母國籍,難以申請歸化我國國籍,依然無法享有應有的權益和保障。社團法人台灣兒童權益聯盟前理事周明湧在2年前了解到這個狀況後,便著手推動國籍法修正案。《國籍法第四條》明訂:「...未婚未成年之外國人或無國籍人,其父、母、養父或養母現為中華民國國民者,在中華民國領域內合法居留雖未滿三年且未具備前條第一項第二款、第四款及第五款要件,亦得申請歸化。」周明湧提出在其中加入一句「由法院裁定中華民國社政單位,或個人進行監護者」如此,社福單位便可代為申請國籍,解決該類型個案問題,落實兒童權利公約中保障的「兒童最佳利益」。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專任教授劉梅君也認同該修正案的推行,他指出,台灣採屬人主義,然而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採屬地主義,「我想我們能不能雙軌,既採屬人也屬地。」目前,法律上仍不承認部分無國籍孩童,但他們正在台灣的角落默默成長,如何落實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精神——平等、不歧視,讓所有孩童的基本權利得到應有的保障,是政府目前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https://youtu.be/4N6CgqECp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