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港府放寬高教外地生名額 本地學生憂擠壓教學資源
國際
第1813期
港府放寬高教外地生名額 本地學生憂擠壓教學資源
2025-09-25
【記者丘羨陶報導】香港政府於17日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宣佈2026年起,將放寬大專院校的外地學生自費就學人數,從香港招生名額(以下簡稱學額)的40%提高到50%,以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香港在讀大學生表達關注,擔憂此舉會影響教學品質和資源分配,進而損害本地學生權益,恐加深學生間的隔閡。 自2024年起,香港政府將原定20%的外地學生學額提升到40%,以吸引更多外國學生,尤其「一帶一路」國家和中國學生來港升學。因此香港政府將從2026學年起進一步增加外地生的自費就學名額至本地生的50%。就讀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中文大學)的本地學生盧同學(化名)認為,大學在教學方面,因應外地學生增加的調整和引導措施不足,讓課堂運作不順暢,容易造成本地生與外地生的對立。 盧同學強調,大學積極招收外地生無可厚非,一來外地學生學額為自費學位,能提高大學收入,二來學校在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等大學排名榜單上,國際參與的分數也會隨之提升,但他認為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有些課程會用廣東話作為主要語言,英語以輔助。」盧同學表示,外地的學生在此情況下仍會選擇修課,上課的時候卻因為聽不懂廣東話,要求老師同步翻譯成普通話。「這樣本地學生難免要遷就他們,花一倍的時間去聽他們的翻譯。」盧同學說道,課堂上的不便使一些本地生在社群媒體表達對外地生的不滿,認為應該讓外地生分開授課以減少對香港學生的影響。對此中文大學書面回覆,校方在制定課程內容與授課語言時,會考慮學生多元文化背景作出適時跟進,以確保教學品質。 硬體設施方面,香港政府資助本地生多採取「四年一宿」制度(註)。香港浸會大學的鄭同學(化名)認為,各大學在擴大招收外地學生的同時,應保障本地學生四年一宿的權益,確保他們不會因外地生增加而失去原有的資源和權利。中文大學則強調,校方已在今年推出「校外住宿計劃」,提供未獲分配宿位的學生按個人需要租住,盼能在不影響本地學生權益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 註:大學課程四年中最少一年獲得住宿資格。
香港調整招生學額 外地生樂見本地生擔憂
國際
第1783期
香港調整招生學額 外地生樂見本地生擔憂
焦點
2023-10-26
【記者吳玟錡綜合報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於18日預告,將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增加香港全部公立大學外地大學生招收人數,學額由原先的兩成倍增至四成。李家超希望招收更多東南亞和一帶一路(註)沿線地區的學生,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中心。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於2013年倡議並主導的跨國經濟帶,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目的加快向東南亞、中亞、南亞地區開放,簡稱一帶一路。 根據統計,所有公立大學外地生佔比中,目前中國各省份學生佔74.8%,亞洲及其他地區學生佔比不到30%。 圖/黃庭旭提供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盛賢分析說:「香港在疫情後,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加上高等教育競爭激烈,是造成政策調整的原因。」香港中文大學學生莫筱小指出,香港出生率一直偏低,少子化導致學校未來可能面臨招生不足的問題,因此必須拓展招生來源。來自中國廣西的莫筱小分享,香港是熱門的留學地點之一。他解釋說:「香港的大學教育方式比較偏實踐,與國際接軌機會多。」來自東南亞,目前就讀馬來西亞玻璃市大學(Universiti Malaysia Perlis, UniMAP)的學生黃敬磏也坦言:「曾想過去香港念大學,但考慮到香港的開銷支出就打消這個念頭。」他補充,香港和歐美國家一樣物價高、開銷大,有出國規劃的朋友更願意考慮歐美國家。 香港出生的黃庭旭提到,選擇在本地就學,因為本地就業的薪水比其他華語地區高,而本地企業對本地大學的認同度也較高。 圖/莫筱小提供港中大的本地生黃庭旭對香港政府增加外地生招收數量的政策表示擔憂,認為政策在未來最明顯的問題是影響本地生的住宿分配權益。他提及,學校宿舍有限,外地生在申請宿舍時有「加分」的保障措施,壓縮了本地生抽得宿舍的機率。對於是否影響本地生的權益,莫筱小解釋外地生雖然在宿舍分配時有優勢,但具體宿舍的分配還是要看學生在大學的綜合表現。「這是雙贏的局面。」莫筱小樂觀表達對香港政府增加招收外地生的看法,因外地生付更高昂的學雜費可以平均用在香港所有大學生的人才培養上。陳盛賢認為香港政府教育政策的調整,牽動社會經濟發展。他建議:「政策可以漸進修正,逐步提高外地生數量與比例,不用一次到位,以面對香港高教資源稀釋的問題。」 陳盛賢指出,提高外地生招收上限可以鼓勵更多外地生前來香港學習香港文化,讓他們認同香港的文化與發展。 圖/黃庭旭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