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東大學生會長彈劾程序存疑 教授籲主動公開資訊
校園
第1797期
東大學生會長彈劾程序存疑 教授籲主動公開資訊
2024-10-25
【記者王立昊報導】國立臺東大學學生議會以任期間多次行政程序拖延等事由,對學生會長陳名謙發起彈劾,16日議會內進行線上投票,最終達2/3的門檻通過,處以停權處分。然而,學生議會僅在限時動態發布議會通知,沒有公告詳細內容,引發學生對資訊透明度與程序正當性的討論。 彈劾公告指出,在行政程序上,陳名謙經議會提醒仍多次拖延應辦事項,且不經議會同意即私下與廠商簽約,該行為嚴重違反《國立台東大學組織章程》、《國立台東大學學生會預算法》及《國立台東大學締約標準作業流程》。然而,學生對彈劾的必要性存有疑慮,部分學生也在Dcard校版上質疑學生議會,認為議會以保護學權為由提出彈劾,但議程過程不夠公開,反而可能損害學權。 對於彈劾事由,陳名謙澄清:「這兩年學生會幹部大部分由大一、大二组成,缺乏學長姐的帶領,導致本屆學生會成員對於體制不熟悉,在運作上有一些瑕疵。」同時,他也指出彈劾程序有缺陷,「議會對資訊的公開度不夠,且線上出席投票具有一定的爭議。」質疑投票的正當性,也認為規章不夠明確。 東大學生議會議長黃立誠對此回應,陳名謙確實多次違反規章程序,應負起法律責任,且有立即停權的必要,因此進行彈劾。他說明,此次彈劾皆按照《臺東大學學生會彈劾法》執行,且議會皆會提前公開資訊,供學生參閱。不過,他坦承資訊較零散,「未來會將提醒議程的限時動態放入精選,並附上議程表與議案連結。」談到線上投票的方式,他肯定線上會議存在的必要性,「考量在後疫情時代與學生參與自治意願日漸低落的情況下,線上會議減輕學生議員的負擔,降低參與的難度。」並表示將在任期內於規章中加入會議辦法,完善制度。 對此,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專任教授林三欽肯定學生依法展現自治精神,也指出代議制雖然有民意的依據,但仍需強化資訊公開。「在現代而言,把資料放在雲端不是很合理的觸及管道,最好是放在網站的首頁。」避免訊息僅形式公開,卻缺乏主動告知,導致資訊傳遞不清,引起爭議。
清大宿舍分棟惹議 學生憂影響書院營運
校園
第1797期
清大宿舍分棟惹議 學生憂影響書院營運
2024-10-25
【記者張傳儀報導】國立清華大學仁、實齋宿舍於8日針對宿舍是否分棟舉行公投,由於仁齋內分隔男女樓層進出的玻璃門違反消防法規,必須將其拆除,清大住宿組有意將仁齋、實齋兩棟宿舍改為全女宿及全男宿。學生宿舍自治組織齋團隊認為,此事件將影響與宿舍高度相關的書院體制運作及發展,對於書院學生影響重大。 清大書院體制以宿舍為中心運行,分為載物書院、厚德書院及天下書院,學生可以透過各自興趣及專長選擇加入書院體系。不同於傳統課堂的上課模式,書院的同儕關係更緊密,課程也較自由有趣,但相對來說需要付出大量人力及心力才能維持整體運作。載物書院及厚德書院分別對應仁齋及實齋宿舍,原本的宿舍並沒有明確的男女分棟,只有利用限制性別的門禁門區分宿舍區域,學生皆可以自由使用公共空間進行課程和活動。然而,消防法規限制樓梯的旋轉半徑內不得有門,以免影響緊急狀況逃生,為了因應規定,校方預計將仁、實齋改為性別分棟宿舍。 針對住宿組提出的分棟方案,清大學生宿舍自治組織實齋齋團隊幹部白荇羽認為,男生至女生宿舍的門禁為下午6時,且目前大部分的公共空間都在仁齋,若將仁齋改為女宿,將對於書院活動造成影響,「會影響到我們辦聚會跟活動的時候,如果要讓男生進來的話,有什麼是需要(和校方)協調的?」實齋的住宿學生許宸豪則認為,書院在宿舍皆有屬於各自的空間,必須依靠全體情感去維繫運作,「我覺得社群感會不見,而社群感的維繫是靠著多數人努力維持,現在又被剝奪,對書院的運營會更加困難。」他認為需要回歸學生自治,讓宿舍問題交由學生決定,以維持書院制度。 清大住宿組長鄭淑玲說明,仁、實齋不只有書院學生,需要確保所有住宿學生的權益,對於宿舍未來規劃,首要的考量是安全性。他說:「當然尊重書院有一些規劃,也尊重書院學生想法,我們比較在意的是在配置上可以兼顧到安全,又不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權益。 」書院導師商雅婷則表示,宿舍與公共空間的連接處目前設有消防門,若將其改為門禁門,則可以在宿舍分棟的情況下,確保住宿學生公共空間的使用權利,「就算是男女分棟,我們還是朝著不影響公共空間的運作(為目標)。」學生為宿舍主要使用者,住宿組及書院皆重視學生意見,結合書院目標,期待學生可以提出不同於校方的想法,「我們都樂見觸發大家公共討論,大家一起思考解決方案的狀況。」商雅婷說。
密州政府推經濟政策 欲留大學人才逆轉貧窮困境
國際
第1797期
密州政府推經濟政策 欲留大學人才逆轉貧窮困境
2024-10-25
【記者李宸緯報導】密西西比州立大學(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學生報(The Reflector)在15日的報導中提及,密西西比州存在貧窮、人口流失,導致全美貧窮率排名第二,因此,密西西比州政府試圖透過擴大稅基、發展太陽能產業及增加就業機會來留住大學生。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曾東松說:「大約20%的密西西比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約有超過50萬密西西比州居民難以滿足基本(生存)需求。」該州的經濟結構依賴低工資產業,限制了高薪工作的機會。在經濟不佳的狀況下,居民往往不足以支付日常生活的費用。 就讀於密西西比大學(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的學生Michael(化名)表示,多數就讀該州的學生畢業後會選擇離開,他自己也不會留下來,因為當地沒有符合他的專業領域的工作,而其他地方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與待遇。不過他也補充,若當地的產業與大學生的相關科系有關聯,仍有部分學生願意畢業後留在密西西比。有鑑於貧窮的問題存在,州政府近年來投資發展太陽能產業,希望藉此來提供更多工作機會,留住年輕人,並提高該州人民的生活品質。 「我必須開車花費20到30分鐘才能找到雜貨店購買生活所需,諸多基礎公共設施都是缺乏的。」密西西比大學主修中文與傳播科學的阿莉莎・湯仕多(Alyssa Tunstall)說道,他認為,大學生的去留依然取決於工作機會的多寡以及密西西比州的生活條件。湯仕多建議,政府改善公路、醫院等基礎設施,提供工作機會外,也能提高該比州的生活條件。Michael則舉例:「政府可以利用低成本的地稅,吸引更多公司來此設廠。」 湯仕多指出,當地學校設備過於老舊,改善教育條件是幫助密西西比脫貧的重要途徑,Michael也認同教育是消除貧困的根本。「提供職業培訓、教育和工作經驗機會外,國家應重點關注當地社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曾東松提出看法,他強調,透過基礎建設、經濟發展與改善教育環境的全面提升,密西西比州在未來仍有機會改變貧窮的困境。
運動科學研究新發現 維生素D助調節血壓
新知
第1797期
運動科學研究新發現 維生素D助調節血壓
2024-10-25
【記者林芷彤報導】維生素D是人體關鍵的營養素之一,除了有助骨骼健康,還會影響血管的收縮與擴張。近日,由國立中正大學運動競技學系教授何承訓所領導的運動科學研究團隊發現,維生素D充足者在運動後表現出更佳的血管彈性與血壓調節能力。這項研究成果亦刊登於《國際運動營養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及《營養素》(Nutrients)。 基於現行有關維生素D的研究多在人處於靜止狀態下進行,該研究團隊設計給予受試者運動刺激的實驗,探討維生素D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團隊招募50名健康年輕男性,先進行隨著時間增加阻力的腳踏車運動,直到受試者達到最大耐力,另一個進行的測試項目為持續兩個小時的中等強度騎行。中正教育學研究所運動休閒教育組博士生陳粱友說明,中等強度的制定方式即是採第一項測試中,受試者所踩的最大阻力之60%。每次運動後,團隊依據固定的時間間隔,測量受試者的生理數據,以觀察其血管彈性及血壓調節情形。 在第一個測試中,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D者的動脈比充足者更僵硬。陳粱友表示,缺乏者運動後血管功能擴張幅度較小,氧氣供應受限,心血管功能也會較差。而第二項研究結果證明,維生素D充足者PEH(註一)數值越大,在中等強度運動後血管彈性較好,亦代表血壓調節能力較佳。相較之下,缺乏者血壓下降幅度較小,可能進而影響運動後的恢復效率與心血管健康狀況。 註一:運動前收縮壓減運動後收縮壓所得出的數值。運動後血壓下降幅度越大,且在適當範圍內,代表血管彈性越佳。 談及研究過程中的限制,陳粱友透露,團隊在實驗設計時首先考慮到賀爾蒙可能造成的影響,因此在本次實驗未招募女性受試者,然而,團隊也已著手進行女性的研究。陳粱友進一步說明,未來在臨床上,可以透過觀察最大運動後的脈搏傳遞速率變化來衡量血管功能。 然而要從日常食物中攝取大量維生素D並不易,麻豆新樓醫院社區健康中心營養師蔡淑惠指出,「日曬是最直接的方式。」每日20到30分鐘,人體便可自行生成活性維生素D。他亦建議飲用含有維生素D3的保久乳是便宜、快速地攝取方式。他進一步提及,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年輕人高,若年輕族群能及早補充維生素D以加強心血管功能,能減少未來發生疾病的風險。
暨大推跨領域課程 望填補科技領域教師缺
校園
第1797期
暨大推跨領域課程 望填補科技領域教師缺
焦點
2024-10-25
【記者吳妤潔報導】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近年來國內師資缺乏,以國中資訊科老師最為不足。國立暨南大學教育學院長陳啓東說明,若用全國國高中校數計算,約有超過1000位資訊科教師缺口。因應此問題,暨大教育學院與資訊工程學系合作,陸續開設相關課程提供學生修讀,並計劃於下學期正式開始,嘗試替解決科技教師荒開闢新徑。 陳啓東表示,資訊科技已是108課綱正式課程,為培養相關領域教師人才,系所原本就設有教育科技和數位學習的課程,如今與資工系合力開設資訊課程,期望學生能拓展專業項目。為了讓教育學院學生更容易接觸工程、科技知識,暨大在課程設計上也特別調整難易度,「從基礎開始去引導教育學院的學生,學習這個資訊科技怎麼樣融入教學。」 代課暨代理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指出,國內風氣習慣將文、理組貼標籤,但以國中資訊科所需的師資專業度而言,學生若有意修習相關課程、用心備課,即使非資工背景出身,也能勝任資訊科老師的工作。他認為暨大的做法能滿足少子化對師資的需求,也符合當今教育現場的趨勢,「師資(老師人數)減少,但是課程多元(學生學習的課程變多)的狀況下,一個老師基本上盡量都要有兩個專長。」 跨修資工課程的暨大教育學院學士班師資培育學生吳煥棊表示,院內結合資工系授課的立意良善,若此模式成功,未來也可向其他學校推進。但他也說:「學校在引導學生往資工、資管系走的同時,也要讓他們的本心還是回來當老師。」資訊科教師短缺的問題仍需從根本解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師資培育學生彭宇銨則說:「如果修整個學程或雙主修,對師培生負擔太重,學生修習資工系後,可能就往這個方向走。」他認為教育業對理組而言還是比較低薪的產業,暨大的做法可能讓學生從教職流向資工業界。 深究單項科目師資缺乏的現象,主要原因在於薪資福利和教育環境。私立曙光女子高級中學資訊科老師蔡嘉訓分析,「薪資福利就是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理工科的漲幅大,但教育界幾乎沒有在調薪,去年雖然有調了4%,但相比之下落差是很大的。」他也提到,近年新聞常出現老師受到學生或家長投訴、指控霸凌的案例,他坦言,這些現象都會影響教育產業的氛圍。吳煥棊也認為,政府應提供教師更多保障,避免原本有意願進入教職的學生因為對管教學生卻步,最終不進入教育界的惡性循環。 彭宇銨則以師培生的角度建議,「現在正式老師那麼難考的情況下,在體制上可以去完善培訓到教甄的過程,協助學生更容易達成目標。」對此,黃湘仙直言,政府在師培政策上應更加彈性,「教育學程會有一個專業學門跟一個教育學分,以往在專業科目,設定的學分數一定要學到那個系所的每一個基礎,那他(學生)如果可以拿到這些學分,為什麼還會在教育現場?」政府必須根據教育現場的狀況思考現行制度的可行性,才有機會改善教職人才流失的困境。
美國總統大選將至 華大民主行動籲學生參政
國際
第1797期
美國總統大選將至 華大民主行動籲學生參政
2024-10-24
【記者張博媛報導】美國總統大選將在11月5日舉行,華盛頓州在18日開啟為期18天的投票。為了提升學生民主參與以及總統大選投票率,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成立「2024年華盛頓大學民主參與行動計畫」,讓政治進入大學,在校園內舉行一系列民主宣傳活動。 美國總統大選與台灣選舉方式不同,須在投票前先辦理選民登記,並視各州規定,從10月開始投票。舉華盛頓州為例,華盛頓州在18日開始選舉人投票(註),接著在選舉日當天進行普選。「2024年華盛頓大學民主參與行動計畫」由華盛頓大學教職員、學生,以及社群組織「民主道格」(Democracy Dawgs)提出,致力於增進學生的民主參與。他們認為學生是被賦予權力的群體,卻在國會沒有發言權,因此視投票為表達意見管道。民主道格在選前於校園發放宣傳冊、提供工具包給教師於課堂宣傳,並在每週二與教務處合作舉辦講座。 註:美國採選舉人團制,先由美國各州公民將選票投給支持政黨,得票數較多的政黨將獲得該州總選票,即選出該州選舉人。最後選舉人在大選當天將選票投給代表自己政黨的總統候選人。 華盛頓大學生Saul(化名)認為,華盛頓大學的政治風氣濃厚,學生也多關注政治議題,校園環境言論開放。然而,多數同學並不曉得「2024年華盛頓大學民主參與行動計畫」。華盛頓大學生Ruby(化名)表示,自己先前並不清楚學校正在推行此計畫,在了解計畫後他指出,學生多忙於課業,很難騰出完整的時間參與學校講座。Ruby建議學校與時俱進,以更日常的方式宣傳活動,「例如以短片和貼文介紹候選人政見或相關議題,讓同學能使用零碎時間接觸,減少參與門檻,讓政治更融入日常生活。」他舉例。 即便多數學生並無參與計畫,他們仍對此保持正面態度,華盛頓大學生John(化名)說道:「自由的政治環境是華盛頓大學的核心價值之一,大家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各種主題的討論。」Ruby則補充,學校推行計劃不僅僅是喊口號,也透過舉行活動,讓學生逐步瞭解並參與民主運作。不過他也指出,在學校進行政治活動仍存在隱憂,四月時,校方邀請共和黨員演講,正好遇上以巴衝突抗議,導致學生間肢體衝突,最終由警方介入平息,因此,舉辦活動前應仔細審視是否適合於校內舉行。 學生參與政治並投票是接受社會責任的象徵,John提到:「學生族群是掌握未來的一代,學生參與政治行動以及對政治感到熱情是件好事。」華盛頓大學的政治風氣開放,學生樂於參與民主活動,並討論不同政治議題,民主道格也期待短期內可以看見更多學生前往選民登記並投票。
埃及加拉拉大學校車翻覆 校方消極管理引眾怒
國際
第1797期
埃及加拉拉大學校車翻覆 校方消極管理引眾怒
焦點
2024-10-24
【記者黃伊晨報導】「我們要安全的上學!我們要安全的上學!」15日埃及加拉拉大學(Galala University)學生在校內聚集,抗議學校交通不便、宿舍太少、校車管理不當等問題。該校校車於14日載送學生回宿舍的路程中發生嚴重的交通事故,校車在崎嶇路段上失速翻覆,車體翻滾近三圈,導致車上12名學生身亡、33名學生受傷。 根據加拉拉大學一年級學生史蒂文・曼卡里奧斯(Steven Mankarious)描述,校車於他們每日通勤的路段發生事故,車上大部分是加拉拉大學的醫學生,平均年齡僅二十歲。加拉拉大學學生家屬門納.馬赫迪(Menna Mahdy)解釋,加拉拉大學校舍位於蘇彝士(Suez)偏遠郊區,從學校到宿舍的路程十分崎嶇,有許多在高地山坡的路段,不適合大型車輛行駛,路上沒有測速更易導致校車失速。而且學生宿舍大多離學校非常遙遠,學生一直以來都是透過學校巴士,集體往返學校和宿舍。 「事故的起因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也是學校長期疏忽的結果。」另一名關注事故的埃及大學生齊亞德・塔利布(Ziad Talib)形容,他提及加拉拉大學位置偏遠、路段危險的問題一直存在,創校以來已經發生過五起交通意外。此外,加拉拉大學距離最近的醫院需開車近一小時,事發當下受傷學生無法及時就醫,使得傷亡更加慘重。塔利布說明,加拉拉大學不僅宿舍不足,學生還必須透過校車通勤。地處郊區的校園更沒有醫院或是消防站,意外當下難以及時處理。 抗議學生家屬馬赫迪強調:「事故發生是因為學校缺乏對校園安全的重視,學校需要對意外負責。」他說明學生提出整治校區路段、啟用校園醫院、增加校區宿舍和學校必須負擔受難者的醫療費用等訴求,希望校方給出回應並改善。加拉拉大學Facebook社團也湧入大量表達哀悼和關心後續學生抗議行動的民眾,整起悲劇事件引起埃及民間的高度關注。 抗議期間,加拉拉大學生會將學生訴求張貼於其Instagram頁面,同時與學校協調改善措施。學生會希望學校正視受難學生的賠償問題,讓受傷學生以五折的學費完成學業,目前仍在協調中。根據學生會的貼文,校方後續答應增設校區內的宿舍,使全體學生都能就近住宿,並表示會重新審視學校周邊交通規劃。如何避免悲劇事故再次重演,還待學生督促校方,著手改善校園安全問題。
文大宿舍吸菸惹議 校園禁菸問題何解?
校園
第1796期
文大宿舍吸菸惹議 校園禁菸問題何解?
2024-10-18
【記者張傳儀報導】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生吳同學(化名)自1日起在Dcard校版上發出多篇文章,指出男生宿舍的浴廁出現大量菸蒂、打火機等物品,影響環境整潔及學生住宿的生活品質,引發學生討論。文大生活輔導組辦事員劉柏頡回應,未來將會加強宣導,並針對重點區域加裝監視器以掌握抽菸學生。 談及宿舍抽菸問題,文大地理學系學生陳亮宇表示,宿舍內抽菸的問題一直都存在,校方若要處置也需要同學檢舉才能進行,「通常抽菸並不會停留太久,就算跟校方說,他(吸菸者)發現了也會立刻跑掉。」此外,自從《菸害防制法》修正,增列大專校院為禁菸場所後,校園內吸菸亭等區域遭到撤除,吸菸者四散在校內隱蔽的角落抽菸,增加校方取締的困難。有吸菸需求的文大廣告學系學生簡佑宸說明,自己不喜歡影響到他人,所以不會在校內吸菸,但校方及宿舍管理人員也應更積極處理,他說:「畢竟學校還是有會抽菸的人,如果沒有比較方便抽菸的區域,可能就會選擇在校內偷吸菸,所以取消吸菸區對於整體幫助並不大。」 對於校內吸菸問題,文大學生會理事長王品茵指出,校園禁菸後可以感受到吸菸者減少,但是政府單位應該給予配套措施,「原本(吸菸者)會在吸菸區裡面抽菸,但現在變成大家在各種不同地方抽菸。」進而造成更多危害。他認為最佳解方是設置校外吸菸區,但此措施的實際執行上有許多困難,目前校方能夠做的就是加強宣導,透過警示標語來告知學生校園禁菸的重要。 針對校內宿舍抽菸一事,劉柏頡解釋,校方目前的應對方式是在浴廁出入口加裝監視器,確認來往人員,並針對該層樓的同學進行輔導勸說。因應大專校院禁菸,校方將針對抽菸熱點加強巡邏,並以跑馬燈警示的方式加強宣傳,校規中也已訂定處罰規則,初犯者記申誡一隻。他表示:「我們會勸導學生不要在校內抽菸,若是屢勸不聽的話,也會請衛生局人員稽查。」由校方向政府單位檢舉,透過罰緩的方式對其作出處分,希望藉此降低學生在校內抽菸的問題。 自《菸害防制法》修正後,校園禁菸問題是各大專校院皆需面臨的課題之一。法規內容重視非吸菸者在校園裡的權利,校區範圍內全面禁止吸菸。劉柏頡表示,對於規勸吸菸者,會對其強調校地範圍內皆是禁菸區域,若是對吸菸有強烈需求者則會要求對方離開校園,以免影響他人權益,同時也維持校園整潔。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凱任認為,校園禁菸立意良善,但對於其衍伸出來的問題並無完整規劃,可以借鑑國外校園的作法,即使是無菸校園也會設計吸菸區給予學生出口,才能在非吸菸者與吸菸者的權益間取得平衡點。
北大BOT影響學生權益 學者籲校方廣納各界意見
校園
第1796期
北大BOT影響學生權益 學者籲校方廣納各界意見
焦點
2024-10-18
【記者吳妤潔報導】9月27日監察院三位監委范巽綠、施錦芳、賴鼎銘針對國立臺北大學建國校區與民生校區的BOT案(以下簡稱該案)提出自動調查,質疑該案是否損害學生受教權及其開發的必要性。北大三峽校區學生會長曾宣凱呼籲,校方在規劃相關建設時應更審慎評估,讓工程對學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北大臺北校區由建國、合江與民生校區組成,其中,民生校區作為進修班和商務人士在職專班使用,是臺北校區主要的教學場域。然而,自從與宏匯集團合作該案,拆除育樂館和部分運動及停車場地後,民生校區內僅剩一棟教學大樓和兩座籃球場。曾宣凱提到,目前民生校區教學用空間已接近飽和,地下一樓的用餐區如今也堆滿工程雜物,造成學生無法使用,希望學校可以妥善處理,讓閒置的場地發揮效用。北大企管系學生李英軒(化名)則指出,由於育樂館被拆除,無法開設羽球課程,導致想要上羽球課的同學需要在興趣和課程安排之間取捨,「學校想出的措施是開放禮拜六讓同學去三峽修課,但多數同學禮拜六也有課程需要在民生校區上。」  針對學生反應的問題,曾經對該案提出質疑的前北大臺北校區學生會長邱煜軒認為,學生作為校園重要的一份子,校方若調動體育課或縮減相關課程,應主動告知師生並進行三方討論。他坦言,當時校方沒有充分通知學生就將室外球場圍起來準備作為BOT規劃使用,「學生這個群體一直都會存在,議題若能延續,總會有人關切,校園是老師、學生以及行政單位的,並非歸屬特定一方。」校方應主動召開BOT相關說明會,讓學校各方重新關注校園議題,並將不同立場的聲音納入討論。 對於學生在教學與活動資源上的訴求,北大總務長葉大綱表示,以目前來說學生的使用空間確實受到壓縮,他說道:「畢竟在做建設,過程中一定會有一個黑暗期,還是請同學稍微體諒一下。」另外,由於周邊里民對該案造成的交通問題有反彈聲浪,原訂五月動工的時程也因此延遲,整體建設預估於三年後完成,屆時學生就能享有足夠的學習和運動空間。 談到該案是否有開發的必要性,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傅玲靜分析,北大已將主要教學空間轉到三峽校區,有鑑於民生校區位於臺北市精華地段,校方透過BOT方式重新規劃校地是可以理解的作法,且該案增加的經費也可充實校務基金、改善教學和研究品質。然而,校方在進行校務規劃時應尋求師生各方的意見,以展現校園民主。他也提到:「校園規劃時會遇到的核心問題在於學生的變動,導致在校學生有可能並不在乎未來校園規劃內容,而未積極參與討論;未來入學的學生並未參與先前的規劃討論,覺得自身意見未受尊重。」 傅玲靜建議,校方須持續公開校務規劃的目標和理念,使後續入學的學生也能參與政策的討論,學生自治團體也須將相關發言及理念持續傳承,成為學生與校方之間的重要橋梁。
義大創斜視測系統 自拍判讀提升就診效率
新知
第1796期
義大創斜視測系統 自拍判讀提升就診效率
2024-10-18
【記者林偌甯報導】斜視為雙眼無法對焦在同一位置的疾病,是我國常見的視力問題。秉持提升民眾發現斜視可能性的機率,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王三元、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吳榮慶,率領資工系二年級學生簡明志、劉耿賓開發「斜視測系統」,於2024綠點子國際發明暨設計競賽獲得銀牌。 角膜映光法是現代醫學最常用的初步檢測方法之一,患者需注視單一光源,醫生透過光源在角膜上產生的反光點位置與角度診斷,但此方法需由專業的醫師操作精密的檢測機器如紅外線攝影機、眼底照相機,不利缺乏醫療資源的地區。為此,義守大學團隊創建斜視測系統,讓民眾僅需使用手機自拍並上傳平台,便能在1.5秒內得到初步檢測結果。 團隊利用程式語言Python建置平台,結合機器學習模型Mediapipe、Mediapipe Iris提供臉部、眼睛與虹膜座標的特徵值,運算是否出現斜視。由於民眾可能在多個光源的環境拍照,眼部會出現數個反光點,加上華人的虹膜與瞳孔顏色相近,系統運算難度提升。團隊對此增加運算面積,將反光點的運算範圍從瞳孔擴大到虹膜,降低誤判機率。此外,對於缺乏光源的照片,團隊研發「虹膜中心判斷法」,以學習模型容易精準偵測的鼻樑中心點為基準,計算雙眼的虹膜中心與基準點的距離和角度,藉此判斷是否患有斜視。 實驗過程中,團隊研讀大量醫學論文,並蒐集約600個樣本供機器學習,試圖找到最佳拍攝距離,取得相對精確的檢測值。目前系統的準確率達78%,簡明志說明,團隊會持續蒐集樣本提升偵測精準度,希望減少醫師的工作負擔。中臺科技大學視光系助理教授柯青秀認為,系統需考量視力不佳的用戶,在裸視狀態下可能難對焦鏡頭。她進一步建議新增上傳動態影像的功能,可幫助醫師觀察視線偏移的程度,「如果上傳民眾5秒的正面影片,或許可以降低周遭亮度、角度的影響。」 談及系統的開發方向,團隊表示會持續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眼科部商討改善方式,如新增即時測量拍攝距離的功能、增加樣本數,期盼準確率突破90%,若未來結合醫院網站,讓疑似確診者從平台掛號,醫師也能透過平台取得患者的眼部資訊。柯青秀指出,此系統能包容一般鏡頭拍攝的影像,相當便利、友善,若未來開創具公信力的檢測平台,加速診斷效率,可提升民眾健康福祉。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