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801期
大眾運輸成隱喻 白書豪繪出都市疏離感受
2024-11-29
【記者姚孟汝台北報導】「現代人處在一個過曝的時代,似乎早已失去自己的私領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生白書豪舉辦個展《身無歸處》,透過油畫及裝置作品表達在現今擁擠的都市生活,人們逐漸失去隱私的現象。即日起於臺師大德群藝廊C廳展出。 談及創作理念,白書豪以大眾運輸內的空間隱喻現代人處境。他認為,在公車或捷運上,人們時常會有被他人視線觀察的感受,如同網路中被陌生他者瀏覽自己主頁的狀態。而白書豪從鄉村遷至都市的求學經歷也讓他產生「為何在擁擠的城市裡,人們卻更加疏離。」的疑惑。為此,他在作品〈有一種孤獨無法到站〉藉由空曠的車廂窗面卻反射出擁擠人群的視覺悖論,試圖創造儘管車廂內人滿為患,人們內心卻依舊孤獨的情境。 白書豪選擇運用大量的線條表達他所觀察到的社會現象,他認為線條的封閉性能表現身體被限制在秩序與他人眼光下的處境,然而若將人體的線條突破於身體輪廓,延展至車椅、扶把上,則能表達同乘一車的乘客們彼此短暫的共同搭車體驗。因此在創作手法上,白書豪利用油彩緩乾的特性,在顏料未乾之際縫補上其他顏色,讓線條不再只是封閉的輪廓。參展觀眾黃品潔認為,陌生人們共享相似的筆觸線條,並融合於一個移動空間,「既日常卻也有種失去個體感的意味。」 「當色彩過於豐富時,每個顏色都像在說話,反而削弱了整體的情緒張力。」白書豪說。他簡化作品〈下車前的狂歡〉中客運內部的色彩,以相近色鋪展整體氛圍,並透過對比色突顯畫面重點。畫面描繪深紫色的下車人群、紅藍交錯的座椅,呈現出乘客到站下車時聚集於車前,後方座位卻空無一人的矛盾與躁動感。白書豪特意去除畫面中的光線明暗,僅單純透過線條的疏密打造深度空間的效果。 位於現場的三個裝置藝術展品,以物質、再現、象徵為主旨,於展場內成三角分布,表達白書豪對藝術的看法,他說:「作品若偏重於任一面向,便可能削弱其藝術張力,甚至喪失與觀眾的連結。」首件作品〈純粹物質的繪畫〉表達創作不應只著重於媒材與技術的運用,而失去與社會的連結。第二件展品〈純粹再現的繪畫〉則透過讓觀眾拍攝展覽照片,循環播放至投螢幕上,表達創作不應只是單純的場景再現。最後白書豪則在作品〈純粹象徵的繪畫〉將多張海報拼貼成一幅巨大傳單,希望透過傳單僅著重於推廣產品的特性而失去讓觀看者解讀的空間,表達繪畫不能全然以一種方向定義,「作品若只能有單一種解釋,便會死去。」他補充道。 白書豪以線條筆觸的疏密變化,呈現人們從資訊爆炸的網際時代,乃至各式交通工具,彼此疏離卻不得不於狹窄空間共存的情境。黃品潔說:「白光的展覽空間讓人彷彿去到平時通勤路上的日常體驗,筆觸奔放,色彩富有活力的同時也讓人體會到規訓呆坐而五感交雜的通勤人們。」觀眾翁培芝表示展覽帶給他憂鬱的感受,「我認為畫家似乎想把冰冷的情境試圖用溫暖的手法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