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影音
中藥產業人才缺 衛福部修法引爭議
2024-11-28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33期
以水流、鋼珠塑時間感 「渦城」融台北印象
2020-10-21
【記者林昕璿新北報導】水自盆栽底部滴落,順著軌道緩緩流下,下方的鋼珠則隨著機器的推動及彈射,或上升,或奔馳在軌道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團隊「平谷試誤所」,於17日至24日在「2020北藝大妖山混血盃」展出作品「異日計畫––渦城平谷」。團隊以台北城市為雛形,透過對台北的印象打造未來城市意象。作品模擬未來城市「渦城」的樣貌,由白色的塊狀平台搭建而成,分為四個區域。平台透過高低不一的編排,經由水的串流與軌道的連接,分別表現城市的自然景象、建築、運輸工具與時間。散落在平台上的壓克力塊如同高樓窗台,透過燈光映照,形成高樓被陽光照射後所產生的陰影。而獨立於整體城市的滴水裝置,藉由規律的滴水聲,建構城市在忙碌與吵雜中,仍然有一處具有韻律的平靜角落。 結合光影變化與音樂反覆迴盪,呈現城市於不同時間運行的不同樣態,也呈現吵雜、煙雨朦朧的城市意象。 圖/林昕璿攝水順著平台上蜿蜒的水道流下,平台的曲線與分塊的編排更呈現台北地區被河道分割的地理樣貌。團隊成員程壬宣表示,希望藉由水路,反映城市的自然面貌,然而水的流動,卻需要透過觀眾的互動,藉由他們澆灌上方的植物才能運行。成員謝竺勳補充,此處運用真實植物象徵生命,使渦城的運行帶有溫度,「而不只是裝置與機械的冰冷組合。」 雖呈現台北地區過往被運河、水路分割的地理樣貌,但高低起伏的編排,卻呈現有別於一般城市的景象。 圖/林昕璿攝就在水流移動的同時,下方的圓塔正將鋼珠層層送至頂端,並滑落到一旁的摩天輪。謝竺勳提到,傳送鋼珠的圓塔如同城市林立的高樓大廈,而鋼珠依序進入、上升至圓塔頂部,則比擬每日搭著電梯移動的上班族。水最終流至平台底部,而坐落一旁的彈珠台,則將鋼珠一顆顆發射出去,讓鋼珠依循軌道衝刺而下,落至旋轉的圓環中。程壬宣解釋,這裡的鋼珠就像在城市移動的鐵件,「可以是捷運或是汽車,代表人的移動。」鋼珠滾動產生撞擊與摩擦聲,就像捷運在鐵軌運行的聲響,是城市擁有的聲音。 鋼珠在牆壁間來回碰撞,有時順暢有時阻塞,最後順著鐵軌奔馳而下,反映城市中的運輸與移動。 圖/林昕璿攝圓環持續運轉不曾停止,落至圓環的鋼珠則被依序滾入時鐘橋,或掉入底層與水會合。程壬宣提及,圓環的分流,凸顯人們的時間被行事曆一一切開,而時鐘橋上下擺動運送鋼珠,就像人與事物隨著時間移動。他說:「雖然時間一直前進,但城市的每個人都根據自己訂下的時程,各自奔波。」裝置底部的大型圓盤,則匯聚流下的水與掉落的鋼珠,象徵每個人忙碌循環後,最終歸於原點。謝竺勳補充,就像我們雖然各自擁有工作,但卻是彼此相互緊連,而不是完全疏離。 水與鋼珠最後匯流於時間意象的裝置底層,呈現城市中的的人們雖各自忙碌,卻又彼此相連。 圖/林昕璿攝觀展民眾穿梭在作品中觀察物體移動與光影變化的模樣,於展演結束後會即時顯示在一旁的螢幕。程壬宣談到,希望藉由客觀的視角,促使觀眾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希望觀眾也能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城市中重要的是人,城市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人在這裡互動。」觀展民眾陳恩澤表示,透過螢幕回放看到自己在城市移動很有趣,因為少有機會可以回望自己在觀看作品的樣貌。 觀眾在觀看作品時,可以任意擺放其中物件,使與作品互動的方式,不局限於單純的觀看。 圖/平谷試誤所提供
藝文
第1733期
北藝大團隊接力創作 提問人類尋「好」來由
2020-10-21
【記者蕭淳云台北報導】影像中的舞者身穿白衣,敷著黏稠面膜在青青草原上舞動身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團隊「畢竟深愛過」參與「2020北藝大妖山混血盃」,於17日起在竹圍工作室展出作品《三萬塊》。透過將影像與聲音環環相扣,質疑現今美容產品的有效性,探尋人類追求「好」的緣由。 影像中的舞者們敷著面膜,輪流擔任領舞者,在草原上盡情舞動,創作者邱霈恩也是其中的表演者。 圖 /蕭淳云攝作品以團隊成員陳幸妤的行為藝術〈第n顆鏡頭〉拉開序幕,影片紀錄草原上敷面膜的模特兒與攝影師相互舞動的奇景。成員劉子寧再接力將舞者影像剪輯成迷因影片〈I tried〉。另外,成員許國玢則採訪敷面膜的舞者,詢問他們追求美好的理由,並將舞者求好的原因串流成音樂作品〈積極正向〉。這幾部作品看似各自獨立,卻因接力的創作方式而緊密連結,陳幸妤強調,他們試圖顛覆大眾對「合作」的既定印象,他說:「我們期待達成新的合作可能,每位創作者似乎各自表述,但卻相互交融。」 木箱上的手機,是許國玢的作品〈積極正向〉,集結〈第n顆鏡頭〉舞者的口述音檔,探討人求「好」的原因。 圖 /蕭淳云攝團隊欲透過合作模式的突破進一步探討「好」,他們認為,敷面膜是人類追求美好的表現,但過程卻與美好的感受產生衝突。因此,團隊將面膜作為展場的重要元素,並以此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成員們笑著說道:「看到朋友在敷面膜,但是他們拿下來之後說很痛(不是很舒服)。」這樣的矛盾讓他們產生疑惑,劉子寧表示說:「我們想知道什麼是好,這個好又是誰定義的。」 團隊透過電視、投影機、手機等媒介於現場呈現作品,提供觀眾欣賞創作的不同視角。 圖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提供《三萬塊》跳脫傳統藝術框架,用新世代的創作方式切入主題。劉子寧以鮮豔、奇幻的手法剪接迷因作品,畫面中的巨大面皰不時絆倒溜滑板的少年,搭配面膜廣告字幕「煥發水潤光采,晶瑩剔透」,呈現衝突、詼諧的視覺效果。觀展民眾張大仁認為,作品談論美容產業的手法十分特殊,團隊並非直接批判產品帶來的影響,而是用幽默的手法模擬美容產品廣告。他說:「(作品)重現美容產業的運作模式,留給我們更多的想像。」 劉子寧的作品〈I tried〉,將舞者表演的影像重新剪接組合,搭配鮮明的色彩與逗趣的梗圖,探討何為「好」。 圖 /蕭淳云攝除了三部接力的創作作品,展場展出另一件影像作品〈天氣預報〉,由邱霈恩揣摩氣象員的播報方式,機械地唸出面膜廣告台詞。他提到,不同於其他相互影響的接力作品,〈天氣預報〉以揣摩美妝YouTuber的表演形式扣緊主題。他解釋,因保養品僅透過儀器測試,且只是業者提出的主觀假說,他試圖提出對美容產品的質疑,「不一定有效,就像天氣預報偶爾會不準一樣。」展覽期間,邱霈恩也會每日更換影片的播報內容,如同天氣預報的內容每天皆不一樣。「2020北藝大妖山混血盃」總監趙瞬文表示,過去的妖山盃強調個人創作,近幾年希望學生走出舒適圈跨領域合作。團隊「畢竟深愛過」由美術學系、電影創作學系學生共同組成,美術學系的陳幸妤認為,創作觀點的差異可以讓雙方在討論期間激盪出精彩的火花,「對我來說是很特殊的經驗。」邱霈恩也透露,此次展出後,團隊也希望未來以藝術突擊行動的展演方式,將敷面膜的舞者們帶到更多場域進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