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新知
完全雲端醫院模擬臨床診療 提高醫學生訓練效益
2024-11-08
新知
清大開發AI警務平台 助基層警察提升辦案效率
2024-11-08
藝文
徐暄涵跳脫傳統水墨框架 負面情緒成電繪創作養分
2024-11-08
新知
AI模型預測肺癌進展 助病患精準治療
2024-11-08
新知
台大創生成式資料庫模型 優化中小企業數據管理
2024-11-08
校園
【社論】如何避免轉型正義教育流於形式?
2024-11-08
國際
紐大學生要求擴大反歧視法 推動多元族群自主權
2024-11-08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640期
客家嘉年華展活力 拚客語扎根
2016-12-07
【記者林于蘅台中報導】為展現中部豐碩的客家表演藝術,台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4日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Hakka carnival客家嘉年華」活動,邀請近30隊客家社團及學校活力踩街。現場更設置客語學習區,期盼透過客語的推廣、傳承,突破近年台灣客家文化消逝的困境。活動舞台有多組團體表演客家歌謠、舞蹈,展現道地客家文化表演,其中精彩的舞龍舞獅演出讓現場民眾目不轉睛。除了踩街嘉年華的輪番表演外,民眾聚集客家文化美食區一齊手作客家粄、擂茶,還有捏麵人、花布等客家民俗技藝DIY,而客語學習闖關的關主則用心地教小朋友說客家話,盼能把客語推廣向下扎根。 民眾聚集客家文化美食區一齊手作客家擂茶,現場香氣四溢。圖/林于蘅攝。 國立卓蘭實驗高級中學舞龍隊帶來精彩的演出,展現道地的客家表演,令現場民眾目不轉睛。圖/林于蘅攝「目前客語推廣最大的困難是面臨教學人力斷層。」台中客委會文教發展組邱淑華表示,許多都市客家人不說客語,也不重視客家人的身分,影響到下一代的教育傳承。她說,如果政府能提供更多誘因,例如客語認證類比原住民族語能力的加分制度,成為客語教師回流在地的動力,將更促進客語的扎根教育。國立台中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生吳依柔第一次參加客家文化活動,離開台北後在中部認識了許多客家人朋友,又特別喜愛客家美食的她,希望透過活動更加認識客家。而完全不懂客語的她,也在客語學習攤位嘗試學習基本的對話,她也希望客家文化能透過語言傳承下去,不要就此消失在台灣社會。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學生徐俊文是土生土長的客家人,七歲前只懂得說客家話的他表示,到了都市念書後,發現許多客家人並不了解自身文化,也無身分認同感,因而感到很大的衝擊。對於文化的消逝,他認為語言的推廣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語言的消失會造成文化死亡,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設置語言巢,透過沉浸式教學學習。」他也表示,在主流社會中,堅持客家語言、身分、文化其實對生活不一定有幫助,甚至會產生隔閡而不利經商發展,此時選擇忘記客家人身分,反而容易融入群體,相當矛盾。「並不覺得語言會消失,只是看下一輩的人如何傳承,或者把語言講得如何。」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的邱莉舒,就致力以音樂創作和客家戲劇等表演藝術推廣客語。朋友初步認識她時總想跟她學幾句客語,因此對於自己是客家人總是感到很驕傲的她,選擇透過創作客語的獨立音樂散播客家文化,同時為客語推廣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