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實境解謎探索東門市場 清大融合科技與地方文史
生活
第1804期
實境解謎探索東門市場 清大融合科技與地方文史
2024-12-20
【記者林以晴報導】由國立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服務科學導論」課程中的五位學生所組成的「幕後報社」團隊,14日舉辦「竹塹秘影—東門市場實境解謎」活動,邀請民眾跳脫觀光客的角度來探索東門市場,深入了解市場的歷史與文化。 參加者以手機進行解謎遊戲,化身時空探險家,穿越回1980年代破解失蹤案件的真相,跟隨地圖指示在東門市場穿梭,任何招牌、日曆、圖案都可能成為解謎關鍵。遊戲融入東門市場的興衰歷史,結合趣味小故事呈現,讓參加者更投入其中。參加者清大學生甲君(化名)分享,他認為最困難的關卡是尋找「綜合廣告社」的招牌,「因為提示說是書店旁邊的廣告社,我一直被『書店』限縮,再加上那個招牌的字體比較藝術,花了很多時間才發現。」他說。透過實境解謎,參加者也對東門市場產生新的印象,清大職員姜欣辰分享道:「以往只會待在一樓吃美食,因為這次活動,才第一次走到二、三樓,發現不一樣的風景與店家。」 幕後報社團隊成員,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鍾宜娟分享,團隊在東門市場場勘時,恰巧參加了一場導覽,因此有機會了解市場的歷史文化,希望能將這些故事分享給原本只為美食而來的民眾。因此團隊在遊戲中融入了歷史小知識,如新竹市第一座手扶梯位於東門市場、興盛時期使用水桶裝錢等故事。從遊戲設計到活動執行,都由團隊親自參與,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陳亞其說道:「除了參考我們以前玩過的實境解謎內容外,也考證了相關史料。」他提到,實際去拜訪合作單位,並用自身力量建構整個活動,是課堂中無法學到的。鍾宜娟也認同道:「當籌備與執行過程中,遇到出乎意料的狀況時,如何臨場反應,是我新學到的課題。」 幕後報社團隊將東門市場作為專案對象,利用課堂中學習到的行動設計理論,先定義問題「如何推廣東門市場的歷史與文化?」,再發想解方。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陳煒承表示,以具趣味性的遊戲形式推廣東門市場文史,較能引起興趣,而因東門市場的空間結構複雜,才決定以實境解謎的方式呈現。課程指導教授,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教授林福仁認為這種新的解謎形式,可以加深參與者對東門市場的理解,並吸引更多人用新穎的方式體驗這個場所,他也期待道:「希望學生能將這次實際執行的經驗,內化為自己的能力,並持續發展與調整。」 雖然幕後報社是因課程成立的小組,但對於團隊未來發展,陳亞其樂觀地認為,既然團隊已組成,未來就還有發展的空間,他說道:「這次我們舉辦了簡單的場次,對於資深的玩家來說可能不夠過癮,之後會想設計更難的題目,甚至朝不同場域發展實境解謎。」鍾宜娟也表示,因為服務科學研究所是跨領域系所,有許多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專案,每一次都是驚喜,若有機會他都願意去嘗試。而林福仁也期望幕後報社的實境解謎能與東門市場繼續合作,發展成系統性、季節性推出的專案,吸引更多人拜訪,推動地方文史發展。
藉百年日記回溯城市歷史 實境解謎打造沉浸式體驗
生活
第1798期
藉百年日記回溯城市歷史 實境解謎打造沉浸式體驗
2024-11-08
【記者林以晴台北報導】臺北市立文獻館與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合作開設「史蹟趴趴GO- 青年GO有力! 青年導覽培訓工作坊」,在10月26日舉辦「日記臺北.走讀城中」實境解謎人文導覽活動,以趣味的方式為國三至高三生導覽,希望跳脫歷史課本給人枯燥乏味的既定印象。 活動分為人文走讀導覽和實境解謎兩部分,全程皆由工作坊大學生籌備和設計。參加者會拿到一本虛構的百年日記,記錄過去台北城居民,從清領至日治時期橫跨兩代的故事,並由東吳歷史學系碩士班學生蕭奇耀擔任導覽員,帶領國高中生們隨著日記內容,走訪台北市中山堂、台灣省城隍廟等古蹟。蕭奇耀期望道:「希望學生不只單從表面去認識歷史建築,而是能藉由特定的人或物,串聯起建築物的故事。」當導覽途經總統府時,蕭奇耀便分享日本總督明石元二郎對台灣的熱愛,進而介紹總統府曾做為總督府的歷史。參加者新北市私立竹林高級中學生蔣維恩分享,自己過去除了應付考試之外,不會主動接觸歷史知識,這次走讀讓他有機會實際走訪現場,感受歷史的真實感。 走讀結束後,眾人移至東吳城中校區進行實境解謎。參加者須利用日記和線索包找出關卡所在教室,使用日治時期報紙、地圖等史料,結合走讀時聽到的歷史故事,解開藏寶箱的密碼。竹林中學生呂瑞齊分享道:「我覺得很好玩,而且怕被其他組超越,會想趕快解開謎題。」其中他最印象深刻的是摺紙飛機拼出隱藏密碼的關卡,具有挑戰性。 實境解謎設計者,東吳歷史學系碩士班學生陳苡銜說道:「籌備工作比想像中繁瑣,需要不斷考證使用的圖片、史料是否正確。」工作坊學生們除了運用GIS空間設計增加臨場感外,在撰寫日記內容時也參考大量日記史料,並模仿前人的筆法,盡可能如實呈現。陳苡銜也提及,這次的經驗與一般課堂口頭報告不同,能學到組織活動的能力,還需要面對大眾。蕭奇耀也認同籌備經驗有別於學校課程:「能訓練我收集資料和講故事的能力,還有在過程中該如何跟別人溝通。」他表示未來會繼續參與這類型的活動,也考慮將走讀導覽作為副業,在這一領域持續耕耘。 歷史學系的課程通常較為靜態,缺乏實踐機會,因此東吳歷史學系希望藉由此次活動,填補傳統歷史教學的不足。活動指導老師,東吳歷史學系副教授鄭螢憶提到,除了訓練學生口條外,也能將課堂所學運用於社會中,並在大眾面前展現成果,讓學生學習更有成就感。他期望道:「希望能讓大眾理解,歷史不是象牙塔的知識,而是生活的場域、跟文化息息相關的學科。」他也提到,待實境解謎與走讀規畫更加成熟,未來也可以跨學科合作,開發外語版本的活動,持續將歷史推廣給公眾,也讓學生獲得更多實踐機會。
【專欄】只聞其名不見其人:最神秘的躲貓貓社
生活
第1719期
【專欄】只聞其名不見其人:最神秘的躲貓貓社
2019-12-25
【記者陳妍如台北報導】國立臺灣大學流傳著許多校園傳說,其中一個眾說紛紜的故事,就是只聞其名不聞其人的「躲貓貓社」。「沒人知道躲貓貓社的社長是誰,若被發現身份,社長就要讓賢。」、「他們行事很隱密,開會時不會一起出現,以防被發現。」千奇百怪的說法在校園中口耳相傳,不可否認「躲貓貓社」已成為臺大人心目中「不可思議」的代名詞。臺大躲貓貓社從前以神秘的地下社團形式存在校園中,直到民國108年才登記成為正式社團。談到躲貓貓社的創辦動機,第一屆社長立喵(化名)表示,因為自己平時喜歡玩實境解謎和密室逃脫遊戲,他決定創辦一個全新社團,並以充滿神秘感的「躲貓貓社」為名。社團幹部貓老大(化名)分享,躲貓貓社與校園傳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我們就在實境解謎中加入很多相關的故事,想讓傳說成真!」例如校園中每次只響21聲的「傅鐘(註)」,傳說若學生把21下鐘聲數完,這學期就會被「二一」。躲貓貓社到處蒐集臺大的校園傳說,再將故事放進實境解謎的劇本裡。註:傅鐘是為紀念臺大第四任校長傅斯年所建。他認為「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的三小時是用來沉思的。」所以傅鐘每次只響21下。 躲貓貓社舉辦的實境解謎活動以臺灣大學校園為背景,劇本融入各種學生間流傳的都市傳說。 圖/臺大躲貓貓社提供除了傅鐘,臺大學生間還流傳校園著名景點「醉月湖」裡住著大水怪,而孤立在醉月湖中央的「湖心亭」是能夠通往圖書館的傳送門。出於安全考量,學校向來禁止學生靠近湖心亭,也沒有搭建橋樑。就連躲貓貓社在設計解謎關卡時,幹部也分成「激進派」和「保守派」。立喵笑說:「激進派的人想要划船到湖心亭上佈關,保守派的人則反對,希望不要第一個學期就被廢社!」  躲貓貓社社長從來不會出現在社團公開場合,只會在解謎終點站等待成功破關者。因此玩家必須破解所有謎題,才有機會見到傳說中的社長。立喵打趣地說:「通常我們設計一次解謎是三個小時,但常常有參加者玩到五個小時、甚至天黑了還沒解完!」曾參加過實境解謎的臺大電機工程學系學生吳隆暉也表示解謎確實不容易,「我們花了4小時42分才成功破關!」相較於一般的實境解謎以實體線索方式進行,他認為躲貓貓社將聊天軟體、手機介面等概念融入設計,能讓玩家更投入其中。 躲貓貓社以「尋找學姊」為主題設計解謎,只有最終成功破關的參加者才能見到傳說中的躲貓貓社社長。 圖/臺大躲貓貓社提供為了保持神秘,躲貓貓社在參加社團博覽會時,還特地佈置一個無人攤位。他們設計出一款自動提貨機讓玩家使用,博覽會攤位上便不需要配置人力,空蕩蕩的攤位讓他們成了名符其實的「躲貓貓社」。立喵無奈地笑說:「但後來學校檢舉我們,說一定要有人顧攤,最後只好叫副社長蹲在攤位角落!」 躲貓貓社在舉辦社團博覽會時,特別設計了一台自動提貨機,藉此打造無人的攤位現場,創造神秘感。 圖/台大躲貓貓社提供提到躲貓貓社的未來,立喵坦承社團幹部大多是大三、大四學長姊,目前尚未找到合適的接班人選。倘若在畢業之前找不到下一屆社長,「就讓躲貓貓社真的變回校園傳說也滿好的!」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