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競技體操錦標賽台東登場 眾人積極應戰國際賽事
2024-10-25
生活
【社論】言論自由還是仇恨溫床?Threads如何影響社會對話
2024-10-25
校園
東大學生會長彈劾程序存疑 教授籲主動公開資訊
2024-10-25
校園
清大宿舍分棟惹議 學生憂影響書院營運
2024-10-25
校園
臺師大重訓室人力不足 縮減開放時間引學生不滿
2024-10-25
國際
密州政府推經濟政策 欲留大學人才逆轉貧窮困境
2024-10-25
國際
曼大領頭成立人文學聯盟 盼跨界解決全球議題
2024-10-25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新知
第1706期
以浮力控制水溝蓋 「浮洞」可防洪抑臭
2019-09-26
【記者張珮慈綜合報導】排水溝蓋是公共衛生與美觀重要的一環,而台灣傳統水溝蓋設計卻容易孳生蚊蟲與惡臭,甚至發生髒水逆流的情況。今年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張鈺群與黃家融發明《浮洞》(FloaX),以浮力為原理,研發結合浮球與活動擱板的新式水溝蓋,盼改善設計不良的現況,並於19日獲得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台灣地區賽冠軍。 「浮洞」結合上蓋、隔板、浮球與活動擱板,運用浮力希望能改善現今水溝蓋設計不良的問題。 圖/張鈺群提供依照內政部消防署的天災統計,台灣每年因水災造成的損失約為142萬,據團隊實驗結果,浮洞相較傳統水溝蓋設計更不會因排入廢棄物而造成堵塞,即使排水速度稍慢,但對於防止逆湧──淤泥等下水道汙染物被水沖刷到地面,效益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觀察到現今登革熱疫情與颱風時的淹水現象,因此選擇水溝蓋為題。」張鈺群表示,想由隨處可見、最貼近人的街景設施切入研發。團隊於水溝蓋下方設計可活動的擱板,並在擱板中央孔洞放置一顆浮球,運用浮力原理使裝置運作。當水位靜止時,浮球會將洞口堵住阻隔蚊蟲與惡臭;排水時,水將浮球帶離擱板以利排水,而淹水導致水位上升時,浮球與活動擱板隨之上浮堵住洞口,防止髒水逆湧。團隊也奉行「形隨機能」,即「外型隨著機能需要而改變」的理念設計水溝蓋,張鈺群提到,造型除了要吸引人並美化市容,還必須有實際效用――小孔洞的設計能防止物品掉落與兒童的腳陷入,而水溝蓋的金屬材質,使行人能夠在夜間行走時藉由孔洞邊的斜角反光來辨識。「如何不丟失原有水溝蓋的功能並融入我們的設計,是發想階段時面臨的難題。」黃家融表示,必須把現有的產品重新設計、增加功用,做出區別後才能說服用戶。因此在構想功能與區別性時,花費許多時間徵求各方意見,最終才產出如今的浮洞。 傳統水溝蓋以通孔式設計,只重視排水功能,無法達到阻絕惡臭與蚊蟲的目的。 圖/張珮慈攝黃家融進一步說明:「在成本方面,也把浮洞所需花費的金額控制在3000塊左右,盡量與現行水溝蓋相同。」浮洞不須以額外工程安裝,只消拆除原本的水溝蓋,再直接放上便可大幅降低人力與時間的消耗。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的學生邱家科則認為,這樣的設計除了防止下水道堵塞,對一般人來說,最大的優點在於手機不會由水溝蓋孔洞掉落。
新知
第1688期
「順袋」一提 迎向綠色物流
2018-11-14
【記者倪旻勤綜合報導】網購商品往往被層層包裹在紙箱、氣泡袋與塑膠膜內,為減少一次性包裝浪費,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學生程宇菉、邱柏翰、黃詩雅構思了「順袋」物流運輸系統,不僅採用可重複使用的提袋,更讓通勤族成為運送員,創造出新型態的綠色物流概念。針對過度包裝的問題,現今不乏有物流業者推出可循環使用的包裝袋和快遞箱,順袋團隊同樣也設計可重複使用的提袋。此提袋使用防水且不易割破的厚布料,袋口以防盜磁扣封袋,防止貨物遭竊,袋子上裝有GPS定位追蹤器,供賣家與買家隨時追蹤貨物。 提袋為防水且不易割破的厚材質,袋口設置防盜磁扣,並加裝GPS定位裝置,賣家與買家可隨時追蹤貨物。 圖/黃詩雅提供順袋團隊除了改良包裝貨物的提袋外,團隊成員邱柏翰表示,他們更進一步創新,以通勤族做為運送員,「因為包裹是需要用送的,通勤者他也是在移動。」因此順袋系統尋找相同目的地的人和貨物,將他們配對。此一大眾運輸物流配送系統,於8日獲得「2018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銅獎。關於通勤者的送貨流程,邱柏翰解釋,通勤者在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前,可至車站設立的順袋機台,拿取與自己相同目的地的貨物。到站後,再將貨物放到新地點機台,完成運送。為了吸引通勤者幫忙運輸貨物,順袋團隊提出免費通勤獎勵,且若遊客前來,也能透過體驗順袋,免費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通勤者取貨與送貨時,機台會自動包裝貨物,經過升降台送出或送回儲藏室。 圖/黃詩雅提供順袋物流系統以手機APP串聯賣家、通勤者、買家,團隊成員黃詩雅解釋,賣家在收到訂單後,將貨物送至鄰近的順袋機台,機台會以人臉辨識系統確認賣家身分與訂單項目,再自動配對相應的通勤者。而通勤者收到提取貨物的通知,將貨物運輸到下一個機台,最後再通知買家取貨。過程中,在機台確認通勤者身分後,會自動包裝貨物,賣家不必自行準備一次性包裝包裹貨物。 賣家將貨物放到機台上,經人臉辨識確認訂單與送貨點後,送至儲藏櫃等待相應地點的通勤者取貨。 圖/黃詩雅提供團隊成員程宇菉坦言,此設計僅為概念性構想,技術層面仍有許多問題須克服,但他說:「大家慢慢發現這個問題嚴重性的時候,這個解法可能就會慢慢派上用場。」黃詩雅則提及,由於設置據點眾多,因此非常需要由大廠商來實踐。對於此設計,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學生何采蓉表示,大家選擇網購多是為了方便,但使用順袋,得出門至附近機台取貨,「這讓我沒有很方便。」黃詩雅回應,至機台取貨就像至便利商店取貨,機台提供商品保管服務,民眾取貨時間非常彈性。
新知
第1670期
反射面塗料降溫 不燙手燈具延長使用壽命
2017-12-20
【記者羅文妤綜合報導】龍華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師生於8日至10日參加「2017高雄KIDE國際發明暨設計展」,以創新「不燙手燈具」榮獲金獎及最佳工業設計獎。相對傳統燈泡溫度可高達攝氏100度,不燙手燈具表面的溫度僅有攝氏33度,除減少燙傷機會,也能延長燈具的壽命。一般鎢絲燈泡因反射面未經任何處理,導致光與熱容易聚焦在同一點上,造成燈罩溫度居高不下。燈罩在長期高溫下容易霧化,會影響照射範圍及亮度。團隊透過在反射面塗上高反射性奈米顆粒材料,讓光源散射後能有效降低整體溫度,再利用燈具外罩的透鏡重新聚集光源,使照明範圍更廣且減少死角。 應用於燈具反射面的高反射性奈米塗層,可解決傳統無鍍層燈罩高溫燙手的問題。 圖/陳昱佑提供團隊成員、化材系研究所學生陳昱佑表示,此次參展的示範作品是港口照明用的大路燈,較小型燈具更加頻繁使用,所以容易損壞。經改良後如需卸換燈座時,人員也不必費時等待燈具降溫。 團隊成員和廠商共同開發的燈罩實體,並於高雄國際發明暨設計展中向評審、觀眾展示。 圖/陳昱佑提供此項研發歷時兩年,團隊成員、化材系學生鄭竣庭提到,研發初期僅處理如何讓燈罩表面照射的更廣,後發現長時間照射使燈具十分燙手,所以結合兩項功能製作出不燙手燈具。目前團隊已申請專利,和廠商共同開發,成本也不比傳統燈具高昂,此項技術原理也可移植在其他各式燈具上,例如:車燈、工業用水銀燈、檯燈、日光燈。
新知
第1664期
臨時手術易感染 明志科大創可殺菌微型手術室
2017-11-08
【記者阮怡婷綜合報導】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統計,當地震達芮氏規模6以上時,就容易導致建物倒塌,而現場醫護人士因需顧及傷者性命,就必須在不安全環境下緊急手術。為避免傷患死於病菌感染,明志科技大學的學生團隊因此發想出〈充氣式微型手術室〉概念,榮獲「2017台北設計獎」工業設計類銀獎。 〈充氣式微型手術室〉現場應用模擬圖,該產品三大設計方向為提高救護效率、無菌手術空間以及可攜帶性。 圖/李權恩提供〈充氣式微型手術室〉為克服房屋倒塌現場空氣中粉塵、細菌充斥,利用紫外線殺菌,可隨時隨地營造無菌、安全的手術空間。團隊成員、明志科大工業設計系學生李權恩解釋,這次的設計專案為產學合作,廠商提供紫外線殺菌設備,而團隊則針對設備特性設計,為廠商提出產品可能的應用方式。「作品加上紫外線殺菌的裝置,是模擬目前醫院手術區的空調殺菌系統。」團隊成員、同樣來自明志科大工設系的陳蓓芸進一步說明,產品透明可充氣的區域為手術的執行區。材質為拋棄式的透明塑膠,可確保產品衛生性,並維持醫護人員執行手術時的採光可見度。李權恩表示,希望此項設計的定位不只為天然災害的傷者提供醫療服務,還能為有需要立即手術的傷患提供服務。「一開始發想的時候我們便以微型、方便性、安全性的三大方向進行思考設計。」李權恩說明,目前此項設計為概念階段,正在做進一步的實驗與修正,未來也希望能與醫療相關背景的專家或是專業人士合作,讓理念成真。他補充,產品提供一個小型無菌的空間,「相信會成為急難救助時的一大福音」。產品設計過程並非一直都很順遂,指導教授李鍇朮表示,該團隊作品初期創新度低、基本設計表現也較差,但經過反覆修正,「中期終於突破原本框架,後期更發揮團隊合作達成設定的目標。」李權恩指出,該作品將要面對的困難是實際應用的可行性,但如何銜接概念與產品實際化,「其實也是設計師存在的意義」。 紫外線殺菌的裝置是配置於白色裝置的兩端,藉由紫外線的殺菌,使透過紫外線消毒的空氣進入手術區時達成殺菌的效果。 圖/李權恩提供
新知
第1593期
新型輪椅助傷友 「撐竿跳」越地形限制
2015-04-15
雲科大工設系學生作品,將輪椅底部改為三角架構,提升使用者的行動自主性。圖/鍾凱元、黃景嵩提供 【記者徐霈芯綜合報導】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鍾凱元、黃景嵩9日發表「脊髓損傷青壯年專用輪椅」,讓輪椅使用者在過門檻時,無須請他人協助或冒險「翹孤輪」(將前輪翹起),提高使用者的行動自主性及安全性。兩人表示,脊髓損傷多為永久性傷害,所以輪椅在損傷者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根據「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調查,20至29歲的年齡層脊髓損傷發生率最高,兩人因此將脊髓損傷青壯年設為目標用戶。鍾凱元說:「這並不代表只有青壯年能使用,只是我們以脊髓損傷青壯年的需求為出發點。」台灣住宅室內設有許多門檻,通過時輪椅會受到前輪的阻礙,常需要「翹孤輪」或有人在後面幫忙推一把。鍾凱元表示,「翹孤輪」是一種危險性較高的輪椅技巧,如果初學者不夠熟練,可能會發生輪椅後翻的意外。黃景嵩說:「我們在前輪加裝小輪,利用類似撐竿跳的原理,當小輪抵到門檻時,使用者只需輕微施力將輪椅往前推,小輪就會順勢被抬起,整台輪椅就能輕鬆通過。」考量到一般輪椅越過沙地、草地或崎嶇的地形時,輪子常會空轉以致輪椅無法動彈,所以兩人捨棄傳統輪椅的四角架構,將輪椅底部改為三角架構以提高靈活度,並增加軸長解決穩定度不足的問題,鍾凱元說:「增長的軸距,不但使輪椅穩定性變好,即使要下八公分的階梯也沒問題。」為契合讓輪椅使用者自主行動能力提升的設計理念,兩人將傳統輪椅明顯的「手推把」與側邊扶手合併,鍾凱元說:「我們把推手設計得較隱蔽,破除輪椅需要別人幫忙推的刻板印象。」另外,兩人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低椅背設計,將椅背高度降至肩胛骨以下,讓使用者在推動「手輪圈」時,不會受椅背限制,也使外觀顯得年輕化。兩人在製作初期,到各地與傷友們訪談,深入瞭解脊髓損傷者的需求,黃景嵩也擔任維修輔具的志工,他說:「我體會到要真正了解一個使用族群,不能只從網路找資料分析,必須融入他們的生活情境。」鍾凱元表示,半年來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注在畢業專題上,「有時會為了一個弧度,模型做了又重做,直到外型整體達到和諧為止。」雖然起初會因實驗結果不如預期而失望,但他們明白,沒有經歷過失敗,就無法試出最好的結果。兩人皆表示,希望作品未來能有機會上市,造福更多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