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34期
沒有白恐的平行時空 攝影展還原受難者人生
2020-10-28
【記者石學儒綜合報導】他站在譜架前,揮舞著手中細長的指揮棒享受耀眼的聚光燈,如果沒有白色恐怖,這可能是高英傑的人生。團隊「夏和光影像有限公司」於24日起在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紀念園區舉辦攝影展「平行人生」,透過想像受害者身處沒有白色恐怖的平行時空,與他們如今受難後的模樣形成對比,再度刻畫白色恐怖的歷史痕跡。 幕簾下的他穿著大衣,手中握著「壁」的劇本,如果沒有白色恐怖,那他的人生會是什麼顏色的呢? 圖/平行人生團隊提供拍攝前,團隊訪問13位受難的長輩及家屬,再以他們遭受劇變前的生活為模型,建構他們在平行時空的另一個樣貌。展中出現的海軍上校、國小老師等皆在展出的兩張圖像中分別呈現不同的狀態,既如今的樣貌與團隊想像他們在另一個時空的樣貌。觀展民眾、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的梁小明(化名)表示,他原先質疑展覽的意義,但觀展後,他看到受害者過去雖具政治犯的身份,但他們原對自己人生也有期盼,「(展覽這麼做)更去還原他們每一個人真實的樣貌。」漸層的藍綠色背景帶著顆粒,像是一片透著光的海洋,細長的標準體「平行人生」書寫在展覽主視覺上。「他會講得很雲淡風輕,但他們在過的那幾年都是很不愉快的。」團隊擔任平面設計、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學生陳又瑄訪問受害者後提到,受難的長輩在口述回憶時總是雲淡風輕。因此,他希望透過細長的標準體,呈現受害者與其家屬輕描淡寫的語氣,而佈滿顆粒的畫面,則比喻白色恐怖的回憶對他們來說是「深邃且不平滑的」。但他設計的主視覺在觀看上像是透著光,代表希望。 兩位長輩帶著童趣的語氣爭論照片中的桌子是不是真的會出現在校長室裡。 圖/石學儒攝影像中的高金郎披著西裝外套,手上握著「台灣之聲」的麥克風,這是團隊想像他在平行時空的另一個樣貌。因為一部電影而被捕入獄的他,如今出獄後仍在新聞業界奮鬥。不同於教科書概況地描述歷史,受難者的模樣在展覽一個個被刻畫出來,陳又瑄表示,聽著高金郎長輩分享過去的夢想和經歷,他感觸地說:「歷史課本是不會紀錄最深刻的那部分,展覽是以一個個體來跟我述說這些事情。」 高金郎在平行人生裡是個媒體大亨,在現實中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新聞人,在民眾日報等報紙刊物當任過記者。 圖/平行人生團隊提供 團隊想像其中一名受難者高英傑在平行時空是一名指揮家,並在展出的影像前擺放一根指揮棒。陳又瑄解釋,這是為了讓觀展民眾能夠有媒介想像團隊當時拍攝現場的畫面,體驗他們與長輩們互動的感受。觀展民眾黃意淳說:「團隊沈浸未來的想像,將這個元素放入,可以看到更多這些前輩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只有看到他們經歷的這段(白色恐怖)。」展覽希望再度呈現台灣歷史,團隊攝影師黃約農補充地說:「這個計畫不是一個單純的攝影展,我們定義它是一個楔子,我們必須要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這是我們這一代的任務。」攝影展主角之一、白色恐怖受害者楊國宇則希望透過轉型正義,正視被掩蓋的歷史,並以此為鑑。 「平行人生」開幕記者會,邀請到參與拍攝的白色恐怖受害者與家屬到場,與現場觀眾分享與討論過去的那段歷史。 圖/平行人生團隊提供